最初对仗要求的,或者说本质上体现的,是狭义上的字字工对,譬如天对地。但是很显然,如果强求字字工对,那么一个人对过之后,别人也就不用对了。所以,才有广义上的工对的出现。而宽对,则是一种形式上应付律诗对仗要求,实际上自求文意通畅的行为。
对仗的种类太多,什么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无情对,什么平头对、合璧对、垂珠对、拱璧对、隔句对、联璧对、互成对、实字对、虚字对、流水对、双声对、迭韵对、交股对、浑括对、假借对、同类对、巧变对、无情对、问答对、双声迭韵对……
总之,于对仗而言,说法、门道太多,有时间可以看一看,这里并不深入。而且,这些说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方太多,只是角度不同罢了,看多了反而乱,还不如就对仗的本质试论一番。
例句:无可奈何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里面,有狭义上的工对去对来,有广义上的工对之中的词意工对落对燕归,有广义上的工对之中的意境工对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
就工对而言的差别,在于字的含义并非一种,字组词之后,词意与词中某个字的字义又有区别,而词组成一句话,一句话的含义又与话中的字义、词意有所不同。
这两句著名对仗句,著名就在它是意境的对仗,无可奈何落去的句子表达出一种情绪、意境,而似曾相识燕归来同样表达了一种情绪、意境,因为意境的对称,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也就成了完美的对仗,但就本质是而言,无可对不了似曾,奈何对不了相识,如果强求其动词属性,其字义词意都差太远了。
可能我学问不够,很多东西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会尝试就平仄、对仗方面对一些唐诗名篇做出解析,现在,就暂时到这里吧。
2018年8月31日07时33分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