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鸳鸯奇侠之再续前缘 > 第三百零八章 收服蛟龙

钾长石的含量一般比斜长石多,两者的含量比例关系常常是钾长石占长石总量的三分之二,斜长石占三分之一,钾长石在花岗岩中多呈浅肉红色,也有灰白、灰色的,灰白色的钾长石和斜长石在手标本上往往不易区分。

这时我们要仔细观察这两种长石的双晶特征,因为斜长石具聚片双晶,转动手标本时可见到斜长石晶体上有规则的明暗相间的聚片,而钾长石为卡式双晶,表现为明亮程度不同的两半晶体。

花岗岩还可以根据暗色矿物种类进一步命名,如暗色矿物主要是黑云母,可称为黑云母花岗岩,这是常见的一种花岗岩。

如为黑云母和白云母,其含量接近相等,可称为二云母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则称为角闪花岗岩,如果暗色矿物以辉石为主,则称为辉石花岗岩,几乎不含暗色矿物的则可称为白岗岩。

最初由h.d在1933年提出的“有各种各样花岗岩”的名言,事实上,提出的花岗岩分类方案至少有20种。

最普遍的分类方案是地球化学和/或称成因字母分类方案,例如将花岗岩分为s型、i型、m型、a型和c型等;或者分为钙碱性、碱性、过碱性、过铝和铝质花岗岩等;或者根据构造背景分为“造山”花岗岩,“后造山”花岗岩,以及非“造山”花岗岩等。

作为大陆的标志性岩石,花岗岩构成大陆上部地壳的基础,且花岗岩的形成过程通常与大陆的构造作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从地质科学尚处于摇篮阶段的18世纪起,花岗岩成因问题就是众多争论的主题。

有关花岗岩成因的论战,可见gilluly、pitcher和young等人的论著,在此不一一列举。

需要提到的是,自板块构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有关花岗岩成因的诸多解释,都被置于板块的理论框架中去重新认识。在许多情况下,认识似乎趋向一致,但实际争论仍在继续。

鲍文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理论的误区,是将矿物结晶顺序与岩浆岩从基性到酸性的岩石序列相结合。

实验结果证明,玄武岩浆的结晶分异最终只能产生很少量的残余花岗质熔体,这与野外存在众多花岗岩的事实明显冲突。

矿物反应系列实际可以应用到不同组分的岩浆系统,换言之,从岩浆系统中最初晶出的不一定是基性岩,而最后形成的也未必就是长英质岩石,因为从熔体中结晶的岩石的性质,取决于熔体的组分而非矿物结晶的顺序。

walton就曾对bowen的认识做过如下的评论:“鲍文的化学理论或将该理论应用于玄武质岩浆的分离作用并没有任何错误,这依然是岩石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

</br>

</br>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