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之,一艘船的性能指标,很大程度都会看它具有什么样的抗风浪等级,其实说白了也看两点。
一是稳定性:船可能被打翻,为了不让船被打翻,换句话说是要让船在一定倾角下能够自动回正,要恰当地调整重心和浮心,某些特殊船舶还会设计成不倒翁船,在任何倾角,甚至底朝天都可以自动回正。
二是强度:船可能被打破,风浪载荷会增大船体结构的内应力,再加反复拍击疲劳,可能导致结构破坏,历史旧日本帝国海军曾经因此而发生过第四舰队事件,与稳性问题引起的友鹤事件等问题。
当然,风浪还会影响快速性等性能,不过这与我现在所关心的安全问题关系不大了。
在个世纪甚至更早以前的时候,在大海航行的船舰,最恐怖的事情摸过去遇到热带风暴了,但凡遇了,那是考验整个团队事情。
在那个主要靠风力为动力的时代,面对暴风雨的时候,船长拥有绝对的指挥权,水手会在第一时间把船帆收起来捆好,如果暴风雨来得太突然,来不及收船帆,船长会下令砍倒桅杆。
除了少数经验丰富的水手,其他人都不得待在甲板,船长掌舵使船头始终对着海浪,直到暴风雨过去。
所以那时候的船长才到处受到尊敬,甚至可以成为无数年轻人的信仰,在那样一个年代,想要成为一艘船的船长,必需是经验非常丰富的,所以很多船长都是世代相传,跟国内的盗墓世家倒是有些类似,不过船长这个职业,也分了正反脸面,毕竟世纪海盗与侠盗并行,各种关系,很难说清楚。
而海的暴风雨一般都不会超过半小时,来得快去的也快,超过一小时的都非常罕见,除非是运气非常背,被一直困在风眼的边缘。
说到风眼,其实风眼里反而是风平浪静,类似龙卷风一般,也验证了一句古话,物极必反。
古代的时候,没有现代化预测天气的设备,所以很容易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暴风雨追,这个是避无可避的,只能硬着头皮穿越暴风雨。
而到了现代,完全不一样了,通过卫星系统和天气测试器,可以很精确的定位暴风雨的位置和速度,也能够在暴风雨尚未成型之前远离,所以现代化的远洋船,尤其是大型的轮船之类的,除非是燃料用尽了,否则在正常情况下,是根本遇不到暴风雨的,有多远会躲多远。
我们这一次,却要直面暴风雨的洗礼了,从驾驶舱走出来的时候,猛然之间一个书包从地下被扔了来,我看的一愣,接着朝着书包飞起的方向再一看,发现一只白嫩的手臂伸了出来,接着拉住了甲板的扶手,接着又是一个脑袋冒了出来。
居然是水灵儿。
这妮子消失了快半天了,这时候终于从海里面钻出来了,胖子看到了,赶紧跑了过去想要拉水灵儿来,不过还没等胖子过去,水灵儿一跃之下,轻巧的落在了甲板。
我看着那个被水灵儿扔来的包,有些纳闷的问道:“海里面的?”
前面水灵儿下海的时候,我是看着她跳下去的,当时她身并没有带任何东西,现在突然钻出来了,还带了一个书包回来。
“嗯,应该是三爷那队人马落下的,我看见了捞出来了,这附近十几公里内,没有沉船的,这一点,我可以确定。”水灵儿很随性的甩了甩自己的秀发,接着直接放在了背后,揉了揉脸颊之后,看着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