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山演习结束后,双方认真总结,
保安团和锋芒铁血队一方,取得胜利的因素,首先是锋芒铁血队的“点穴”成功,虽然是在锋芒铁血队熟悉的地区,但是因为暴雨改变了地形特点和有利条件,仍然能够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完成任务,这不能不让胡劲和赵宏赞叹不已。
其次是徐远胜指挥的炮兵射击精准,更与步兵的配合默契,虽然不过是迫击炮,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炮兵的作用。
再次是主攻方向的铁血连士兵的军事素质强,从距离106团阵地800米处的山脚下进攻,速度惊人,且战术动作准确到位,山106团的射击虽然稀稀落落,却怎么也不至于由而下的射击只让铁血连“伤亡”10多人啊!
即使是担任助攻的两翼攻击群也很不错,一半是才入伍两个月的新兵,能够在锋芒铁血队一个班和各连排长带领下很好地完成各种战术动作,才取得了“伤亡”40多人和铁血连共同攻克阵地的战果!
而106团失败的原因则主要在两点:
一是工事的构筑虽然符合步兵条例,却显然对具体战斗的一些细节考虑不足。首先没有估计到保安团炮排那几门迫击炮能够对阵地实施如此精确而长时间的打击,因此掩体修筑还不够高,近躲避的空间小了,而掩体下面没有修筑隐蔽武器的位置,两条掩体坑道之间的通道过少又较高。因此,当炮火袭击猛烈的时候,携带武器拖沓、或者不携带武器则将可能被炮弹毁坏,人员自然不能尽快疏散,这样的结果是还没有接敌,有三分之一人员伤亡和近半武器被炮火损坏。
二是本来以迫击炮为主的炮排机动性应该很强,但是106团却把它们当成了山炮、野炮部署,阵地固定而缺少机动。而且,因为暴雨而过于相信天气等自然条件,警卫班放松了警惕,对袭击的反应力太弱。
在胡劲和赵宏赞叹不已的同时,他们清楚地知道,未来对小鬼子的战斗将主要是防御战!所以,已经变得谦虚起来的赵宏希望双方再来一次演习,地点选择双方都不熟悉的鸡公山,而且攻防双方互换角色。
沈剑认为,虽然很有必要再演习,甚至再多几次都行,但是,时间已经容不得再做这样的演习。通过这次演习,大家总结出经验来了,主要还是在今后有的放矢地加强针对性项目的训练,在对敌战斗前做更周密的部署、战斗灵活使用战术,尤其是要注意各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而鬼子华地区临时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的进攻早已经开始了,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向第五战区指挥部报告,以期引起对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的进一步重视,加派部队充分利用这些地利条件,尽快部署完善防御。因此,此时不只是一个106团和范县保安团一两千人的问题!
沈剑提议,106团一边积极草拟往级递交的建议书,一边派人和锋芒铁血队一起去侦察地形,争取在短时间里研究出适合的阻击方案,这样与建议书同时递交将更能引起级的重视。
胡劲和赵宏早已经得到了战区的战事通报,小鬼子第6师团在六月初已经开始从合肥南下,沿长江南北两岸往西进攻,第九战区早已和鬼子打了两个多月了,他们这五战区也是对日军严阵以待,估计鬼子不久也会从安徽由东往西面的大别山攻击过来的!
这大别山北麓的战斗眼看要打响了,他们在这范县再进行几次小规模的演习的确有些不合时宜。于是,胡劲和赵宏采纳了沈剑的意见,一边邀请沈剑参加研究草拟报的建议书,一边派团直属特勤连与锋芒铁血队混合编队,前往西南和南部侦察,尽快搞清楚情况,以备拟定报草案。
胡劲看到了徐远胜的炮兵指挥才能,觉得有必要加强保安团的炮兵,以作为今后相互支援的力量,因此又给保安团6门重型迫击炮,徐远胜干脆把保安团的炮兵排增加了一个排,虽然仍然叫炮兵排,但是那架势已经是连了!
106团则放下正规军的架子,专门来请徐远胜去训练他们的炮兵,徐远胜也不谦虚,把保安团的炮排和106团的迫击炮炮连和山炮排拉到一起来,他把离开军校后一直没有真正施展开来的本领,毫无保留地统统搬出来,细心传授给两个部队,特别是研究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问题。
又请李家荣和谭效虎介绍保安团的训练方式,双方进行充分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时间,地方军和正规军的军事训练八月的温度更加高涨!
不过,胡劲和徐远胜都听从沈剑的建议,协同训练只是每天午进行,下午则应该是各部队结合自己的情况消化吸收,训练出自己的特点来。
沈剑觉得,很有必要在教导队里开设一期军官训练班,设置炮兵指挥、步兵指挥和特勤指挥三个科目,专门训练排长以指挥员。炮兵指挥由徐远胜主讲,步兵指挥由沈剑和李家荣主讲,特勤指挥由沈剑和婉姐妹主讲,而他们几个主讲本身也作为训练班成员!
除了李小刚和兰馨带锋芒铁血队与106团特勤连一起,去范县所属桐柏山区和大别山区侦察了几天外。其他时间李小刚和兰馨都在县保安团营部参加学习,而锋芒铁血队各班由班长带队,仍然根据沈剑、婉姐妹和李小刚研究的方案,在陈家山和霍家沟一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