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之征伐天下 > 正文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场之外
    李严据守不出战术,很快就让张鲁尝到了苦果。
    张鲁原本以为,夺取了阳平关的李严,会为胜利冲昏头脑,毫不犹豫的出关与他进行决战。
    而张鲁为了在旷野决战中击败李严,特意从凉州调集了七千精锐的骑兵,这七千铁骑,也正是他敢和李严进行决战的资本所战。
    自张鲁攻取凉州之后,得到了凉州的健马,麾下的骑兵数量剧增。
    若纯论兵力数量。张鲁在几大诸侯中并不占优。但他在骑兵的数量和质量上,却占有着巨大的优势。
    然益州之地,山川险峻,并不适合骑兵作战,故张鲁前番平汉中。并没有带多少骑兵入川。
    现在却不同了,过阳平关往东,沔水平原地势远较蜀中开阔,骑兵便有了用武之地。
    正因如此。张鲁才敢率军入汉中,希望能利用他的骑兵优势,一举击败李严,收复阳平关等失地。
    只可惜,张鲁的美好蓝图,破灭了。
    李严并未如他所想那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的出击一战,反而是紧闭关门,坚守不出。
    无奈之下,张鲁只能连派数将,轮番的去阳平关向李严叫战,却均为李严视而不见。
    这种对峙与僵持,不知不觉便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秋日已深,雨水不绝,南郑泥流频发,本就艰难的谷道,逾加的难行,汉中军的粮道常处于时通时断的不利状态。
    粮草不济,汉中的几万汉中军,只能逐日的削减军士配己,不多日的时,便搞得汉中军下层士卒是怨声载道,士气日渐消沉。
    来时自信满满的张鲁,这个时候,也是锐气丧尽,陷入了惆怅之中。
    中军帐,气氛一片的消沉。
    “尔等都说说吧,本相当如何击破楚军,夺还阳平关?”张鲁板着脸,向众文武询问。
    众人皆默默无语,就连阎圃,这个时候也是闭口不言。
    毕竟,前番建议张鲁调西凉骑兵南入汉中,与李严决一死战的是他,而眼下李严拒兵不出,使得张鲁陷入全面的被动,阎圃自觉颜面有失,心中就算有打算,一时也不好出口。
    一片沉默中,却见一人走了出来,拱手道:“启禀大王,如今粮道不畅,三军士气消沉,阳平关、定军山险要已尽为楚军所据,这汉中是势难再守,末将以为,此时当果断放弃汉中,撤兵回关中才是上策。”
    张鲁举目扫去,却见进言之人,正是杨树。
    阎圃等众谋士,心下皆是暗暗赞同,差点就要站出来表示附合。
    然张鲁的眉头却是一凝,不悦道:“三军将士费尽心血,方才拿下汉中,今你却劝本相拱手将汉中让给那楚军,你这是叫本将军寒了将士们的心吗?”
    这般一质问,顿时把杨树问得哑口无言,面露尴尬,只得讪讪的退了下去。
    本待附合的阎圃,话到嘴边时,却又生生给咽了回去。
    阎圃知道,张鲁这是怕就此弃却汉中,灰溜溜的撤回长安,会伤了自己的面子,令自己威信大扫。
    身为镇北将军,威信若失,如何能镇服群臣,张鲁这也是没办法。
    哪怕张鲁自己明知汉中不可守,可是他一时片刻间,就是转不过这道弯,放不下这早晚都要丢掉的面子。
    深知张鲁之心的阎圃,只能心中暗暗一叹而已。
    这一场军事会义,便在这不融洽的气氛中,无所收获的结束。
    汉中军上下,士气愈发的消沉。
    ……
    阳平关。
    张鲁大营在一中苦闷的环境之时,李严却在置酒高会,三军将士的嘴巴也没有闲着,一日三顿饭吃到撑。
    阳平关本为汉中军屯粮之所,李严破关之后,逃溃的汉中军来不及毁掉屯粮,那数十万斛的粮草,尽皆落入了李严手中。
    阳平关之粮,李严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大户。
    所以当南郑口的汉中军,正过着每日限量配己的苦巴巴日子时,阳平关上的李严将士,却天天都是酒足饭饱。
    什么荣耀,什么信念,所有的漂亮的口号,都远不及吃饱了来得实惠。
    几十万万号楚军将士,吃饱喝足了,感念楚王之恩,高涨的士气无处发泄,纷纷的慷慨请战,要将满身的力气用来杀戮汉中军,来报答李严对他们的厚恩。
    南郑汉中军的窘境,己军高涨的士气,诸般利弊,李严都了如指掌。
    李严和他的谋士们都感觉到,时机已到,是时候给张鲁致命一击了。
    当天,李严与庞统、副将二人合议已定,遂是亲笔修下一道战书,派人送往给南郑的张鲁。
    那是一道相当狂妄,对张鲁尽极挑衅的战书。
    李严在战书之中,讽刺张鲁托名汉朝大将军,实为汉贼,都从头到尾的细数讥讽了一回。
    末了,李严直接以命令式的口气,叫张鲁识相的就早点滚出汉中,否则李严必荡平汉中军,亲手割下张鲁的人头。
    最“粗俗无礼”的是,李严还发誓杀张鲁,攻破长安之后,要把他的夫人卞氏在内的所有妻妾,统统都纳为己有。
    观得此书的张鲁,怒气填胸,差点就没把肺给气炸了。
    纵横天下多年,张鲁被什么样的对手没有骂过,就连袁绍都曾骂他是“阉丑遗祸”。
    只是,象李严这样,公然称要把张鲁的妻妾,统统都霸占的,这还是头一回。
    生平最喜抢夺别家妻妾的张鲁,如今面临着自己妻妾要被抢的威胁,如此羞辱,简直比骂他是阉丑遗祸更令张鲁愤恨。
    “狗贼李严,焉敢如此相羞,传令下去,明日三军尽出,本相要跟这个下贱的匹夫决一战死!”
    怒极之下的张鲁,将李严的战书撕了个粉碎,怒下了决战之令。
    众文武都被张鲁的盛怒赫到了,他们追随张鲁这么多年,还从未见张鲁如此发怒过,这时便无人再敢吱声。
    “大王,李严拒守一月不战,今偏偏在我军士气低落之时挑战,末将以为大王若接受挑战,正中了那李严的下怀。”杨树不知张鲁性情,这时便唱起了反调。
    张鲁瞪了他一眼,怒道:“本相屯兵南郑多日,为的就是诱使楚军出战,今他主动送上门来,正合本相之意,此时不战,再待何时。”
    “大王——”
    杨树欲待再劝,张鲁已勃然变色,摆手喝道:“杨树,你屡次三番的动摇军心,本相岂能再容你,来人啊,将杨树关往囚车,待本相杀败楚军手再处置你。”
    被李严刺激到的张鲁,已有点气昏了头,不善把握领导心思的杨树,正好是撞在了枪口上。
    左右亲军一拥而上,几下便将杨树拖了出去。
    “杨树言之有理,李严是明知我军士气低落,才会主动的叫战,如今之势,只怕就算我军有骑兵之利,也胜算无多啊……”
    阎圃心中感叹着,想要出言劝谏,但见张鲁那满脸怒杀之色,话到嘴边却只好咽了回去。
    阎圃都不敢进言,帐前的那些文武就更不用说了,众人生恐触怒于张鲁,虽觉杨树有点冤枉,却皆无人敢为其求情。
    冷视着杨树被拖走,张鲁愤然道:“本相战意已决,不破楚军,誓不罢兵,尔等谁再敢妄言退兵,动摇军心者,必和杨树一样以军法论处。”
    威势之下,众人悚然。
    压制下了众臣下的退兵之意,张鲁当即下令,明日尽起五万大军,与李严决一死战。 秋风瑟瑟,天色将明未明。
    阳平关东门大开,数万楚军将士,排着整齐队列,迈着坚实的步伐,井然有序的开出关城。
    旗帜遮天,刀枪如林。
    苍天下,五万的步骑将士,结成绵延里许的大大小小的军阵,向着南郑方向开进。
    那一面“楚”字的巨大赤旗,高高的耸立,三军将士皆清晰可见。
    赤旗之前,李严身披玄甲,手提青龙刀,目色沉静,巍然如山。
    左右处,副将、李丰分护两旁,高顺、黄忠、赵云、张颌等猛将,悉数出阵,率领着诸营兵马,耀武扬威的向前推进。
    兵行未久,前方处,一道黑色的浪潮,从地平线下缓缓的升起。
    漫天的旌旗,凛烈的刀戟枪林,还有那数不清的汉中军士卒,缓缓的映入了李严的眼睛。 。 。
    两军缓缓推进,在相距里许的位置,很有默契的停止了前进。
    李严举目观望汉中军阵势,虽看不甚清,但敏锐的感知力,却令他能觉察到,汉中军阵形虽依然整齐,但士气却并不是甚高。
    很明显的一个标志,便是那看繁密的旗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倾斜的。
    旗帜倾斜,则说明士卒气力不佳,战意不高涨。
    “斥候所报果然不错,汉中军粮草不济,士卒们连饭都吃不饱,能有精神打仗才怪,张鲁,你真以为自己士兵都是铁人吗。”李严嘴角掠起一抹冷笑。
    “上将军快看,汉中军军阵后方。有尘土扬起,看来张鲁是把骑兵藏在了后面。”副将遥指敌阵道。
    不用副将提醒,李严早就观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