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
一座坚固的堡垒被清军轰塌。血肉模糊的回军战士依靠在破败的石墙边上。他们还有勇气。还有胜利的希望。一定要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屹立不倒的飞鹰大旗牢牢插在城头上。飞鹰战旗已经在燃烧。正象征着回民独立运动。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高举军旗的清军冲锋陷阵。喊杀声四起。漫山遍野的清军迎接血与火的洗礼。英勇的回军战士冲在最前面。不过他们现在高举着雪山狮子旗。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最勇敢的战士。
大刀片子亮出。砍向昔日的同胞。血肉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中。只有杀杀杀。真实画面。真正的残酷。不可想象的残忍。以夷制夷。在这片土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勇敢单纯的民族。最后还是分裂成势不两立的两派。势成水火的同胞都在为生存而战。孰对孰错。已经并不重要。
英雄尽风流。一场民族浩劫把一个个顶天立地男儿。推向历史的舞台。
历史铭记了这一刻。原本默默无名的人。在这里大放异彩。留下遗臭万年的骂名。也许是忍辱负重的英雄。更有可能被人误解了。不同的时代。诠释完全不同。民族成分不同。更是让这些人褒贬不一。
英雄、狗熊、叛徒。曾经的兄弟。一国的同胞。在这里杀得酣畅淋漓。不死不休。到底死了多少人。民族内部矛盾。沒必要记载。
一座小型堡垒的攻克。就能提升士气。原本无精打采行军的清军。激动的拥抱在一起。庆贺來之不易的胜利。
率先冲上堡垒。展开刺刀肉搏战的两支清军胜利大会师。好久沒见的老朋友。在这里终于相见了。
“哈哈。原來是你这个老狐狸。现在好吗。”叛徒胡大贵恶狠狠捶打另一名叛徒赫明堂。万沒想到哥老会香堂的堂主在这里相遇了。而且是东西夹击的二支敢死队队长。
“哈哈。能不好嘛。痛快。跟随高守备打仗。就图个痛快。”赫明堂把大刀片子上的血。在尸体上擦拭干净。快意恩仇。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我跟随郭守备也不错。代我问候杨大娃子。咱们勇阳府城相见。”胡大贵崇敬的向雪山狮子旗敬礼。漂泊在外的游子知道回头是岸。
时代不同了。沒枪沒炮。光有人力资源。是推翻不了满清政府的。还是蛰伏下來。等待天意改变的那一天。有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思想的一大批汉人。痴心不改。等待天际变。
哥老会成员当初反清有理。如今反回同样有理。反复无常的哥老会成员。他们的血液流淌着汉人的血。在回人手下饱受歧视和冷遇。想让信仰关公忠义精神的汉人当炮灰。就要以门派帮规约束哥老会成员。这正是回民缺乏的信仰。回军约束不了哥老会大哥带领的汉军行为。最后汉军同样成为回军里面的一颗毒瘤。一支又一支守卫堡寨的汉军向清军缴械投降。也让回军幻想让汉人和汉人拼消耗的战略意图彻底落空。
不给汉军退路的结果。就是让这些自诩忠义无双的哥老会成员。自寻出路。重新为大清战斗在第一线。把手中的屠刀砍向回军。
副帅徐占彪三路人马一路西进。有投降派喊话。一路上汉军守卫的堡寨大多数投降受抚。而回军守卫的堡寨。需要一番血战才能攻下。三路大军离勇阳府城已经越來越近。那战车上的旌旗连绵不绝。徐字帅旗在晨曦中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李字营的战旗虽然挺进在队伍最前面。但那些战士并不是李国楼手下。争先立功的叛军。组成先遣队。临时扛着李字营战旗。组成三个营的队伍。
原本郭宝昌并不想用这些叛军。一支叛变的军队是不愿意举起枪口对着昔日的战友。他准备让新收拢的一千多名汉军和投降的三百多名回军一起回荔家堡休整。可奇怪的事出现了。这些汉军反而对昔日的战友充满仇恨。纷纷表态要以忠勇向清廷表明他们真的改过自新了。调转枪口对准回军。正是他们日夜期盼的事。
郭宝昌开会研究之后。认可了胡大贵、雷启高、李恒三名营官的请求。把三支军队暂时编制到李字营。由李国楼统管。当然这也有他的私心。三支军队是他的人马。但是军费暂时由李国楼替他担着。要知道这些投降的军队。军饷可不能短缺。当初哥老会造反。能够拉出一支支军队。就是因为饷银短缺。让清军战士活不下去了。连胡大贵等人投降时。重赏也是郭宝昌向李国楼借來的钱。要不他手下军队不要翻天了。
郭宝昌这个人看上去是一名大老粗。其实他属于绵里藏针。小算盘谁也算不过他。
李国楼早已知道楚军的实际困难。能够帮一点。还是沒有怨言的承担起。这三支军队的给养、开销。李国楼临时接手过來了。当然郭宝昌上报副帅徐占彪时候。新的三个营编制的军饷照样申请。大家心照不宣的贪污了。至于向李国楼借的钱。国家可以欠薪不给军队。凭什么他要还给李国楼。可以用白条打发白条。让李国楼向兵部要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