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锦竹词 > 第一百零三回
    话语中牵扯到沈昙,顾青竹竭力将思绪扯回来,蹙了眉,脸儿上透出冷淡的神色:“赵公子,你我之间说话还请就事论事,莫要把不相干的人牵扯其中。”

    赵怀信笑了笑:“怎会是不相干?你现在是因为他而拒绝于我。”

    顾青竹垂下眼眸,对赵怀信的难缠程度倒有了新的认识:“青竹并不聪慧,但也知晓,情爱之事乃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日在金明池时你的那番举动,难道敢说不是在权衡过利弊后才下的决定?”

    话本中那些个感动天地,舍弃全部的故事固然美妙,可放在自己身上,谁又能彻底将世俗甩在一边,凡事随心所欲而为呢?赵怀信能在圣人面前张开口,靠的就是赵家如日中天的气势,且年轻儿郎对姑娘家表示爱意,圣人便是再看他碍眼,也没有因此真去为难赵家的道理。

    “不敢。”赵怀信勾唇瞧着她,倒是被这种直白激起了血性:“我做事称不上步步为营,但也要考虑着后果,能负担得起的才会去做,那天的事情虽惹圣人不快,大概是我仗着家中长辈颜面,有恃无恐。”

    山间清凉,两人在原地站的久了,顾青竹腿脚有几分麻木,于是不再停在那儿,转身往前走了两步,才颔首道:“如此才是人之常情,同样的道理,挺身而出也是得分状况的。”

    赵怀信跟在她身后沉默了会儿,轻轻叹了口气:“兜了一个大圈,原来还在处处维护你那心上人。”

    顾青竹唇角微微弯起来:“也不全是,人活在世总有这样那样的条框遵守,做个凡夫俗子有何不好?”

    她立在山林中,并未施什么粉黛,好似要与这群山融为一体,赵怀信知道她貌美不输别人,但如此细细端详还是头一回,只觉得心中那根弦仿佛在被羽毛撩动,明明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看在眼里却别有一番韵味。

    “有人说过么。”赵怀信盯着她,难得正经的说道:“七姑娘若是研修佛学,恐怕会有大成就。”

    这神来之笔让顾青竹分了心,石头台阶上的夜露未消,脚下一个不注意便差点栽个跟头,赵怀信在后面以手臂飞快的挡了挡,顾青竹的腰背有了支点,才勉强站直身子,抚着胸口心有余悸道:“多谢了。”

    “举手之劳。”赵怀信又做回那翩翩佳公子,待她站定,笑着欠身道:“七姑娘方才的话确有几分道理,我无法反驳,不过在下对你...倒是更有兴趣了。”

    费了半天口舌居然毫无作用,顾青竹再温吞的性子也受不住,指着他连话都说不出,真是对牛弹琴也不过如此。眼不见心不烦,她想戴上帷帽却记起东西都在颂安那儿放着,正欲转身离去,陡然望见瑞和县主与顾青荷结伴而来,后头还浩浩荡荡跟着好些个丫鬟仆从。

    赵怀信见她停了动作,顺着目光转身看去,颇为意外的挑了眉。

    瑞和县主素是高傲清冷,见谁都不大热络,能围在她身边转的闺秀俱出身于汴梁城数得着的世家,像顾青荷这样的,压根不在她交际范围以内,是以赵怀信立刻便反映过来来者不善,随后淡淡扫了顾青荷一眼。

    顾青荷在那冷冷眼神的注视下缩了脖子,低头盯着脚尖看都不敢多看。

    瑞和县主珊珊来迟,见田桡他们吟诗对句,便知道赵怀信十有八/九也来了独乐冈,再听人介绍顾青荷乃是顾七姑娘的堂姐,心思稍稍一转,就猜测两人许是进山会面去了。

    顾青荷察言观色很有一手,发现县主不快,心眼儿倒是活泛的紧,主动上前攀谈几句,两人一拍即合进了山,前后没走多久,便瞧见赵三公子和顾青竹孤男寡女的站在山道旁,且亲眼目睹顾青竹险些滑倒被他扶了起来。

    没想到这顾七娘比朱凤珊还不知廉耻,李淑恨恨心想。

    “这登高的好日子,二位怎么站立不动?”李淑颇为不屑的斜了顾青竹一眼,道:“且山路崎岖湿滑,顾姑娘行路也慢着些。”

    上来便咄咄逼人的语气令顾青竹摸不到头脑,自己与瑞和县主也只见过几回,宝珠寺那次有惊无险,没搅进她和朱凤山的争斗之中,顾青竹想了想,怕又是赵怀信魅力无边,引来的桃花债了。

    方才那番谈话已经让顾青竹心力交瘁,也顾不上瑞和县主揶揄猜忌,随即福了福身道:“多谢县主关心,家中长辈还在山上苦等,我便不打搅您清静了。”说完,也不等李淑点头,径直迈开步子往山顶走去。

    这一走,像是没看见顾青荷在场似的,让她尴尬窘迫的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李淑没想到顾青竹如此胆大妄为,足足愣了几息,赵怀信也懒得和她们多聊,点头道:“此处山景甚好,县主慢赏,在下也先告辞了。”

    “赵怀信。”顾青竹走的快,瑞和县主留不住她,可赵怀信也是这般避之不及的态度,着实让人恼怒。

    赵怀信若无其事的笑着问道:“县主可还有吩咐?”

    瑞和县主暗暗咬了舌头,尽量装作心平气和的笑道:“无事,只是想祝赵公子早日抱得美人归。”

    赵怀信抬抬眼,仍下句‘多谢’便走了,顾青荷本想借着瑞和县主挫挫顾青竹的锐气,眼下什么都没做成,倒剩下她在这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独乐冈离内城有段距离,早晨出门时候早,路途通畅省下不少时间,可傍晚如果踩着点儿返程,若碰见归城人流的话,怕要天黑下来才能到府上。故而梁氏她们也没游览太久,在观景台用了点心小吃,再休息半个时辰,一行人便下山往城中赶了。

    顾青竹反反复复琢磨赵怀心话中透露的意思,无奈怎都猜不透圣人到底还能有何深意,而顾青荷那边,她也没气力去虚与委蛇,一路上半句话没再说。

    ******

    秋闱放榜这天,顾府上下均是起了个大早。

    天儿阴沉沉的比前几日还要闷热,顾青竹睁眼时,外头还是黑压压的一片,只透出很少一丝亮光,若不是喜乐掌着灯进屋说已到了辰时,她真是半点儿都分辨不出来。

    顾青竹迷糊了会才从塌上起身,洗漱完先去父亲那儿问过安,再和祖母一起用了早膳。

    为了图个吉利,长松苑里挂起一排小红灯笼,花厅的桌儿上均摆着好几盆鲜艳的芍药花,这旧貌换新颜,老太君也看的高兴,给负责打扫装扮的丫鬟们每人赏了些铜板。

    离放榜还有两个时辰,顾明宏今日也没再去国子监,单在家等着结果,李氏一面儿和管家对着账册,一面儿频频向外头瞧着。

    “你这还不如孩子们沉得住气。”老太君阖眼儿念了好大会儿经,睁开眼,隔空点着李氏笑道:“还得会儿等的。”

    李氏翻了两页帐,心里头记挂着儿子成绩,再看不下去了,干脆挥手让管家退下,叹气道:“外面阴的吓人,怕是要有暴雨,也不知会不会耽搁了。”

    顾明宏捏着茶杯盖子许久,没喝进嘴里一口茶,想来也是紧张,顾青竹微微笑一笑:“大伯母放心,那桂花榜是贴在贡院前头的,有遮雨的棚子,最多捎信回府时晚上一些,不会太久。”

    李氏松了口气,捏起帕子沾沾脸颊上的汗:“那就好,说也是奇怪,明瑞原先参加乡试,放榜那天儿好像也是下了雨来着。”

    “可不就是。”老太君呵呵笑道:“这一转眼孩子们都大了,明瑞如今都是两个孩子的爹呢。”顾明瑞是顾家的长房长孙,在学业上面建树要比明宏还高上一筹,这些年常在唐州做官,过不了几天就到家了。

    几人坐在屋里闲谈,顾明宏闲来无事,让丫鬟抱来棋盘还和顾青竹下了几局,可惜她在棋艺方面实在没天分,越下输的越快,没多久便停了手:“四哥还是放我一马罢。”

    顾明宏兴致勃勃的把棋盘收拾好,摆手道:“再来,这次四哥边下边给你指导。”

    就在顾青竹在下棋中苦苦挣扎时,前去贡院看榜的随从急匆匆的跨进门,脸上尽是掩不住的喜色,拿袖子抹了把脸道:“老祖宗、大夫人、四公子、七姑娘,大喜啊!”

    “怎么样?可是考上了?”老太君激动的拄着拐棍站了起来,于妈妈赶忙上前扶住她。

    顾青竹也把手里的棋子放回盒子里,微微瞪着眼儿,等着那随从下头的话。

    随从高兴道:“四公子中举了,且还是乙榜第六的佳绩!”

    李氏瞬间欣喜起来,声音都拔高了许多:“第六?看仔细了吗。”

    随从自然是看仔细了,三个人连着确认过好几回,自家少爷如此优秀,顿时就有种与有荣焉之感,连跑来报信俱是脚下生风的。

    顾青竹也是情不自禁的凑到四哥身边,笑着道:“恭喜四哥金榜题名。”

    这好消息没多久传遍了顾府,老太君二话不说,让于妈妈吩咐下去,每人发下赏钱,还多添置一套夏衣,顾青竹高兴之余,也想知道沈昙的成绩如何,但却找不到合适机会开口问问,最后还是老太君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沈家大公子的名字瞧见了吗?”老太君关切道。

    随从一听沈昙的名字,更是脸儿都红了,嘴里头结巴道:“沈公子更了不得,他乙榜头名,考了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