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锦竹词 > 第九十七回
    老太君是怎么都没料到,老家那边居然糊涂至如此地步。

    王家派人去平江府提亲时,顾青荷和二房表哥的乱事还未理清楚,那表哥也是个实心眼儿的,一门心思觉得与她心意相通,只不过碍于自己前头的婚约,顾青荷为了女儿家的声誉,避而不谈罢了。后来他同原先的小姐退过亲事,以为顾青荷回来,两人这因缘便能成了,谁知没多少日子,京城王府差人登门了。

    王大人家原就是好面子之人,特别这次儿子相的闺秀还姓顾,便是平江顾氏,看在顾大学士的面子上,也不能怠慢,于是一行车马均是富贵堂皇,受到许多平江百姓的围观。

    顾青荷被父亲禁足在房中,整日郁郁寡欢,这人一旦见识过更奢靡的过法儿,再回到老家,看哪儿都觉得寡淡无味,连家中兄妹也嫌弃上了,之前倾慕表哥文采,如今看来,与京师男儿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王家的突然造访,着实另她惊喜不已。

    乔老太太疼惜孙女儿,借着机会赶紧吩咐人找来绣娘,给顾青荷剪裁几套体面的夏裙,这京城王府在汴梁论不上高门,但对于他们家来说,可是妥妥的乘龙快婿,这良缘送到手边,怎能不抓住!

    青荷的父亲顾同业不同意,在王家人离府后,便和乔老太说这亲事不能答应,自家闺女是什么心性,他当然清楚。许配个平江府本地的老实青年,日后若夫妻俩有个争执,家中可以帮衬些,但嫁去汴梁,高门里头是好是坏,他这做父亲的真半点插不上手,急着攀高枝儿,不如本分安稳的好。

    可妻子冯氏一听,立刻急的瞪圆了眼,乔老太更指着鼻子数落他坑害自己女儿,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倒好,巴望着青荷一辈子不出头。

    乔老太打年轻就是个顽固性子,较劲儿起来,连老爷子都拿她没办法,哭天抹泪的闹了两天,连绝食的法子都用上了,老爷子烦的摇头叹气,只对冯氏说,这婚是你们死活要定,将来青荷过的好坏,听天由命吧。

    这事儿一敲定,冯氏挺直了腰板去二房嫂子那儿转了一回,早前她讽刺青荷拆散别人因缘,什么不好听的都说了,如今特意拿王家提了提,二房嫂子冷眼瞧着,在她走后还碎了一口,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顾明宏即将成亲,老家则要派人前来贺喜,冯氏琢磨着既然都去了,还回来做什么,成亲时若能从顾府将女儿嫁出去,也能得王家高看一眼,万分体面的事儿。

    顾府正堂,顾青竹和沈昙没进门便听见冯氏正讲着话。

    “要说这孩子们长的真是快,小时候在一处玩时还那么点个子,眼下明宏也要娶媳妇儿了。”冯氏笑着朝李氏恭维道:“我听青荷说,那程家小姐模样性格样样好,嫂子真是有福气的。”

    李氏手里头捏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扇着,心里头愈发对这母女看不上,这看清楚顾青荷的秉性,再回想起从前她来顾府时的言行,可不就是一步步的替自个儿谋划么,若说女子有点心眼也并非不好,但老家那档子事实在做的难看,人心不足蛇吞象,以后谁知道还会闹出什么乱子。

    “瞧弟妹夸的,不过那孩子我的确喜欢的紧。”李氏笑一回:“我啊,找儿媳别的不图,教养好人懂得孝顺就行,不然将来娶进门还不得尽生气了?”

    顾青荷是个多心的,这话听起来甚是刺耳,似乎拐着弯的说她一般,而冯氏最近心情愉悦,才没往别处想,还一本正经的附和道:“自是这个理,我们家青荷也是让人省心的,女大不中留啊,其实我一心想留她在身边多呆几年,哎,可禁不住王家那么诚心,我想着吧,我那女婿也不小了,再多让人等几年,可不就是不通情理么,所以才请人算了日子,今年腊月十二办喜事正好!”

    花窗俱大开着通风,门也敞着,只挂了竹帘子挡挡蚊虫,里头说话老远就听得一清二楚,颂平慢了步子,朝自家姑娘扬了下巴,小声嘀咕道:“老家这三夫人还真敢说,真当人不知道他们顺杆子爬呢?”

    顾青竹瞧她一眼,无奈的摇了摇头。

    沈昙跟来是为着和老太君、李氏见见,打了招呼便告辞了,两人一齐进了门,倒是冯氏先眼前一亮,瞧见他龙章凤姿的样子,嘴里不住的赞道:“这是哪家的公子,真是一表人才!”

    那话说的太快,连老太君都没能插上嘴,当下皱眉轻轻咳了一声。

    京师世家规矩多,顾青荷做事常留个心眼,多听多看才肯开口,而冯氏则在平江随心惯了,反不觉得她做的有何不妥,但到底是接到老太君意思,不自在的笑着端起茶杯啜了口。

    老太君笑着和沈昙问了两句,沈昙这才转过身对冯氏作揖道:“在下沈昙,见过夫人。”他这一礼是看着顾家的面子,否则他才懒得和这样的妇人打交道。

    “三婶万福。”顾青竹也跟着福身,而后向顾青荷微微颔首道:“青荷姐姐。”

    顾青荷寻到了称心的郎君,心中又多些底气,明显不像从前那种装好的态度,略带矜持的微笑回了礼。

    冯氏拿眼在沈昙和顾青竹之间打量了下,她没见过王蒙,但听女儿说,是个有才情的俊秀青年,基于对汴梁城男儿不甚熟悉,突然看见如此出色的,还猜测这皇城根儿的人就是沾了龙气,想来自家那女婿定然也不会逊色,于是道:“沈公子一看就是大家出身,不知和王大人家公子相熟么?”

    汴梁城姓王的世家好几户,比王家勋贵的也有,听她的口气如同王家在这城中多有名望一般。

    沈昙淡淡笑着问道:“夫人说的是哪个王家?”

    这话委实相当不给人面子,顾青竹听得挑了眉,颂平更是忍不住笑嘻嘻的给沈昙端上了茶水。

    果不其然,冯氏笑意僵了僵,顾青荷赶紧出言想转移话题道:“母亲...”

    结果,老太君却出人意料的接过话,敛了笑意道:“正是太子少詹事王大人家公子,王蒙。”

    “原来如此。”沈昙恍然的点点头,似乎认真的想过一会儿,带着歉意道:“不巧,在下与王公子并不相熟。”

    自从和王家定了亲,冯氏见人就说叨女婿,这来了汴梁也一时改不了,见女儿偷偷拉了自己衣脚,便不再多言,看沈昙的眼神也变了,心内想的这年轻人空有个好皮囊,连京师里头人都认不全,怕也不是什么世家,不然怎的连门户都不报呢?

    沈昙告辞后,冯氏见没有外人,言语中又开始和老太君商量顾青荷的婚事,老太君对此懒得管,可她就像牛皮膏药似的,左扯一句右扯一句,说什么让青荷从顾府出嫁,过段日子王家下聘时,也送到这边。

    冯氏的算盘打的好,她儿子在宜男桥巷子买了院子,顾明丰也参加了今年秋闱,只不过老家在平江,过年时来这边找老师教导后,便回去参试了,如今在家里等着放榜。那院子空是空着,可办采纳礼有些寒酸了,再说,这聘礼送进顾府,王家的礼还不得再厚点?

    老太君心里头直叹气,除了恼怒,更是对平江顾氏感到惋惜,亏得冯氏不是家中主母,不然过不了多少年,那一支亲戚算彻底没落了。

    “你也知道我那三儿子前头遇见山崩身子不好。”老太君慢条斯理的说道:“老二媳妇生产时又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没有一年半载养不过来,我这老了,稍微坐多半个时辰便嫌累,一大家子琐事全落在李氏肩膀上,明宏又要成亲,你若真想在府上办也没甚子,不过家里人手少,我让人整理出院子,到时候让老家来几个主事儿的张罗,别嫌弃我这招待不周就行。”

    这意思就是,地方给你腾着,该怎么办,办成什么样顾家便不管了。

    冯氏哪里想着她会这么直白,尴尬的笑了声,心里却不愿因为这点问题改了主意,是以嘴上道:“老祖宗说的咱们自然明白,您放心,该准备的我这边找人办好了,实在有过不去的再麻烦您。”说着看了眼顾青竹:“不过到时候还要青竹丫头费费心,你堂姐在这也没个手帕交,需要你们小姑娘家热闹的时候,麻烦着多请来几位闺秀,三婶在这先谢谢你了。”

    顾青竹没想到自己也被临阵点兵了,只好应下来。

    傍晚,冯氏心满意足的带着顾青荷回了宜男桥小巷。

    ******

    秋闱结束头一天,许多考生回府便是蒙头大睡整日,到了夜里,打扮的光鲜亮丽出门好好放松一回。汴梁城的街巷上的人流比前些日子密集很多,各大有名气的酒楼饭馆座无虚席,那快活林中的勾栏瓦舍更是人声鼎沸。

    田桡也是下场考了,不同的是他备考压根没走过心,打着就是陪太子读书的主意,早几天就在良辰馆定下房间,还预约了苏眉神女,打算呼朋唤友好好庆贺一番。

    当然,苏眉神女是否肯路面,就要看赵三公子面子大不大了。

    而事实证明,赵怀信的面子果然够足,在这种日子,居然不费劲的就得了苏眉神女的首肯,同意在当晚为他们焚香奏乐。

    赵怀信事先并不知道田桡设了宴,因家中有事,晚了半刻才赶到良辰馆,三楼邀月阁的纱幔被两名女史撩开,他略低了头迈了进去,桌上便有人吼起来。

    “三公子晚了!罚酒罚酒,来美人给换个大杯。”

    “快坐快坐。”另外一个青衣公子大笑着拍着身边的凳子:“最近见你一次比登天还难,连兄弟的酒宴都不接了,要不是田兄今日请你,我们还见不着呢。”

    田桡就着怀里姑娘的手吞了两口佳酿,挥手让他们都住了嘴,坏笑的看着赵怀信:“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你可倒好,为了衣服连我们都不要了,生怕娶不到媳妇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