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藏阴山海图 > 三十二消失的甬道
    这一点太牵强了我自己都有点不太相信,我掐了掐自己的胳膊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既然这是一堵墙,那我也没有必要去在意那些尸胎了,我坐在地上,慢慢的回忆着之前的情景。

    虽然说那个时候我的头很晕,但是我很清楚自己跑过了什么地方只是中途自己太迷糊似乎没有太多的映像,要不是撞到这堵墙壁或许我自己都会一直跑下去,最后陷阱什么的,一定是躲不过去了。

    抬起头我重新开始打量这个地方,如果不是幻觉的问题那么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这个甬道了,唐墓的构造,最数甬道为多,甬道第一是接引排水道的地方,第二是供人行走的地方,同时也是连接着墓室,耳室,陪葬室的地方,这么一来一个墓主的财力的浑厚间接的来说完全可以由甬道来断定。

    这个甬道很是平常一眼看去完全不能发现其中的玄机,两面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块石块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枚硬币也塞不下去。

    甬道的两侧墙角堆积着许多淤泥干燥后形成的土质物。淤泥的颜色并不是想象中的淡黄色而是一种赭红色,这种颜色的泥土在这个地方一眼看过去显得尤为格格不入。但是相对于4米宽的隧道中间被一些灰色的石片给大致的铺就了一下,多数几块石片的中心地带都有着明显的裂痕,看来这个地方人行过的次数也是很多。

    我用手捻起一点泥土,看了看这不是山体内的土质,这是从外面运进来的,而且这些石片上的裂痕应该是车子压的,也就是说这里的泥土是从外面运进来的?为什么?一个疑问冒进了我的脑袋。我慢慢的走过去用手拨开那些赭红色的泥土,在那泥土下面一条3英尺深4英尺宽的小沟槽立马显现了出来。

    “排水道?”我疑问道。“不对啊!”我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我现在刚过瓮城,按照这个山体的大小和瓮城的占地面积来推算我还没有正式的踏入墓主的就寝范围内。

    一个陵墓的设计有很多种,但是基本上都是甬道、主室、回廊、侧室、耳室、角室、冥殿、享殿。这些地方就像是我们家里的住房,是属于自己大半部分时间所在的地方,这里也就是很少有着机关,陷阱,因为没有一个墓主希望自己的家里摆放进这么多东西。那么剩下的暗器、机关、陷阱,就大多分布在墓室的虚道和瓮城之内,也就是说这里并不是墓主所关心的地方。

    所以这些地方是不存在有排水的渠道的,在这里也不是不会有特别,我只是按照我脑袋的资料去推断一个事情出现的可能性。正想着,我把我的头偏离了方向往一边看去,因为在哪里我发现了一个类似于人类的般的影子。

    手电的光线随着我的头摆动直接照了过去,一个黑色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印在那里。

    我顿时吓得站了起来,马上抬起头,只见甬道之中还是空荡荡的一片并没有什么人,那么那个影子又是那里来的?不过片刻之后我就冷静了下来,刚才的一瞬间我站起来同时手电也有不小距离的移动,可是那个影子还是没有一丝的动态。

    我上前几步果然那是一个地面上的印子这种印子是用一种反射灯光或者说是火烛的光源来决定图案的显现的,这种东西并不是单纯的有光就有显现,只是要光线与眼睛加上绘上的图案一起呈现一个角度才可以看见,而且有着独特的立体效果,记得市场上有一种叫做三维卡的东西,他的设计理念就是和这个一样的从不同角度看出不同的影像,而这个一个却只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上面有一种很是光滑的材质。”我蹲下来看着之前显现影子的地方,但是却没有用手去触摸他们。“是最早的全息防伪图。”心里渐渐的有一个这样的概念,它们先是在这些印子的地方刻出凹凸不平的干涉条纹,镀上一层很薄的膜。把浮雕型全息图压印在薄膜上,最后在薄膜上再真空蒸镀一层铝膜,以提高膜的反射率。”

    甬道?影子?非常独特的材质?这个地方给我透入着一种别样的信息。一个三维图案,一个全息防伪图,需要的是很多高科技的手法,而且这么大规模的刻印,需要的不仅仅是人力。我想知道,这个隧道的创始人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怎么样的信息。

    我托着下巴,想着一些事情,忽然感到自己的呼吸有点儿吃力,“空气稀薄?”一个这样的念头在我脑子里划过,原来是想把我憋死在这里?我已经断定这是一个机关,我会死在这里?到了这个时候我才想到我是被困在这里的,食物,水,空气,这些的赖以生存的东西能够支撑我几天?

    一种恐惧顿时袭来,这是一种你自己看着自己死的恐惧,慢慢的足以把人逼疯。

    “这他妈的是个什么地方?”我的思维疯狂的转动,这个甬道的上方是圆弧形的,只有大概2米的高度,不过看样子上面的圆顶上并没有什么石砖,而是以泥土居多,我跳起来想要用手摸着上面的东西,想要试一试能不能从上面逃离这里。可惜这只是徒劳什么都没有,而且这样一来我的体力消耗更大了,不过天圆地方的概念在古代根深地固,可是到了唐代还是这样么?圆形的天顶为的是什么?不过其实就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

    古人信阴阳所以在建筑的方面也多有涉猎到......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也就是说这个天顶并没有多少值得我去探索的地方?再说了甬道的天顶呈圆拱形,非常符合力学的原理,拱端不仅有竖直反力,还有水平推力,设计得合理的拱主要承受压力,而承受的弯矩和剪力较小。再说了最现实的一点他们即使想不到那么多也该知道拱形的顶可以减少大块岩石塌落或崩裂的现象

    那么在哪里?我走到我前面的地上印子旁,踩了踩什么效果都没有发生。

    一种绝望的感觉油然而生,好累啊?我对着空荡荡的甬道说道,然后......然后.......。

    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在这个甬道中无聊的徘徊着,地面上一共有八个印子,墙壁上有一些贴紧石墙的地方并非用的石砖,而是用少许的泥土铺成,而且是双色的泥土,这种泥土当然是除开泥土的本色,我想大概是因为一些水汽进来所致,而那些原本壁画的色彩都被稀释了后渗透进了墙壁当中,所以颜色才随着这里墙壁上的泥土被稀释又流了出来。

    也就是说这里原本是有壁画的,壁画?水汽?那么这堵墙壁的另一边还有蓄水池?还是说另一面是真空的?如果说真的是这样水汽慢慢的随着水的离开,这些流出砖面的泥土便就凝固在了墙壁上,直到现在。等等......也就是说只是有一段的时间里墙的另一面有水?现在没有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里原来是有壁画的,而往往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壁画就是对于一个古墓最好的说明书,很可惜现在说明书已经没有了,不然的话我些许还可以从那里面发现什么关于这个甬道的秘密。想罢我便不自主的用手抚上了墙壁。可是当我用手一触摸到墙面的时候那些被摸到的墙面青砖立马像是被泼了硫酸的人的身上的皮肉一般悉悉索索的落了下来。

    我愣住了脑袋里忽然想到了什么却又无法抓住,等等,给我一点时间,我马上停下来敲打着脑袋“对了,这里的腐蚀还在继续,说明这里依旧是被水汽腐蚀的,也就是说那墙壁的另一面可能真的是中空的。”我放大一点自己的思维,如果说是山体之中渗进了之前的暴雨的水,那么这个甬道就是在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中。

    一个甬道,两个甬道。它们同时在一个中空的空间中,那么?我忽的一下全部想明白了,这是一个会变动的甬道,我一定是触发了什么机关让我之前的甬道变没了,又把这个给变了出来,这一点应该是切入式的变动,那个堵住入口的石墙两边的泥土就是最好的证明。

    “太棒了。”我一鼓作气的发散着自己的思维也就是说那个地方是要作为机关变动的一个点,所以再不用石砖,怕的就是被石头卡主机关?我一边想着一边朝来路的地方跑去,果然这一面堵住来路的墙壁这是这样。

    可以确定了这是一个变化切入式的机关,我所在的甬道被切进了一个两边堵死的甬道中,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也同时可以解释为什么甬道由两种不同的材质。“石砖、泥土。”

    那么我触动机关的地方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地板,我只有走过这个地方,所以是我无意间走过了什么地方触发的机关,当时我的脑子还处于晕眩状态完全没有分辨东南西北的能力,所以之前甬道的切入和变化我才完全没有知觉?

    地板?我想到这里,突然看到了地面上的那个印子,对的,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用这么好的材料涂抹在这里?一定做的是一种引导的作用,防止那些进出墓室的建筑者不触动机关。

    可是就在我思考的时候,忽然我的上面不断的有水迹渗透出来。“他们的?是蓄水池?”我心里突然像是被什么东西打了一下,时间,我要时间,不然我真的会死在这里的,紧迫感从所未有。

    “可是无奈这个时候地面上的那些印记我却完全不能解开他的谜题,但是在水中我还是想到了一点,就是被我触发的机关应该就是通过那个东西启动的,因为我当时昏头转向的跑动,也只有脚下能踩到东西了。”

    但这个时候水已经漫过了一半的甬道,如果说我在想不出办法的话估计我再也下不去了,浮力越来越大把我高高的托起。

    我漂浮在水中,因为我还有一丝力气,可是水太冰了,加上我的肚子长时间没有进食,我渐渐的麻木起来,我向着水底沉下去。

    古代机关术的变化果然不同反响,我没有一个确切的站脚点,在这个地方我无从行走,墓的主人怕是我死的不够快居然还给我施加水池中的水。

    噗嗤一下我沉到水底,毫无温度,心里所有的思绪交集在一起,我从醒来到现在,一个个场景在我眼前浮现,就像是黑白的电影,画片无声的飘动,我就是一个人生的看客,很多事情现在看来都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而.......而就比如是这个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