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 > 第038章 月下冷香
    薛廷之没想到这么晚了,回来还会遇到人。
    在听见那折枝声的时候,他便看了过去,月色下虽然昏暗,辨认了一会儿却也认出了那是陆锦惜。
    所以,他没动了。
    因为他是打着灯笼的。
    他虽看不见陆锦惜,但陆锦惜一定能看见他,多半已经认了出来。所以逃走反而心虚,掩饰也没意义,便站在了原地等待。
    一手提着药包,一手执着已经有些暗的灯笼。
    他听着陆锦惜这听不出喜怒的声音,强将那一股奇异的心惊肉跳压了下去,躬身道:“廷之给母亲请安。刚才的确是才从外面回来,怕是惊扰了母亲……”
    “惊扰倒不至于。”
    手指将手中的海棠花枝略略一转,陆锦惜打量的目光,从他身上掠过,没忽略他身上沾着的那一股药味儿,当然也没忽略他手中提着的药包。
    “这个时辰,府内各处都已经下钥落锁。你从外面,怎么回得来?而且这是……”
    声音微微拉长,陆锦惜的眉头,略拧了一些,却没继续往下说了。
    意思,已经足够明白。
    第一,怎么进门来的?
    第二,出去干什么了?
    若是他真做了什么亏心事,只怕这会儿面对问题,早手足无措了。
    偏偏薛廷之经历过的事情太多,眼下这一点变故,还不足以让他惊惶。
    当下,薛廷之看了她几眼,似乎有些犹豫,不过还是开了口:“回禀母亲,临安夜里突然发烧,府里人都歇下了,廷之不敢惊动。所以只央了管事,为我留了门,这才在晚上回来。”
    “临安?”
    那不是他书童吗?
    陆锦惜还记得,是那个坐在台阶上啃饼的。
    薛廷之身边,原也不是没人伺候。
    只是那些丫鬟们,眼见着他那边日子清苦,没什么盼头,便都央求管事的给调到了别的院子里。
    薛廷之也不追究,陆氏知道后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
    所以现在,薛廷之身边就这么个小子在伺候。
    陆锦惜想起来,又想想薛廷之这话里藏着的意思,竟不由笑起来。
    “好歹也是薛府的大公子,临安虽近身伺候你,是你书童。可也没有你一个大公子亲自出去求药的道理。”
    “这还是大半夜的,出了什么事,谁担待得起?”
    “我知道大公子不喜欢我,怕也忌惮我。”
    “不过府里出了这些事,原是我分内该解决的。但凡你往东院里通传一声,自有人来回我。便是我睡了,也自有白鹭青雀会妥帖料理此事。”
    她的声音,在这花开的夜里,有着点悠闲的意味。
    只是一旦往深了琢磨这话的意思,却是半点也不悠闲了……
    薛廷之听着,执着灯笼的手指,略略一紧,却垂了好看的眉眼:“母亲教训得是。”
    “没有谁要教训你。”
    薛况亲自教的好儿子,谁敢教训?
    陆锦惜心底一声嗤笑,面上却越见和善,话里则多了几分自省的味道。
    “总归还是我的疏忽,大公子年纪也不小了,身边总得有几个能使唤的下人。大公子对我,是大可不必顾忌的。你是大将军的血脉,将军府不会亏待了你去。”
    这话算很开诚布公了。
    明摆着:我不喜欢你,但眼下也不会亏待了你。
    她对薛廷之没什么偏见,只是今夜对方自己去外面求药的事情,让她觉得心里不舒服。
    因为,是个会办事的,便不会这样做。
    好歹来东院禀过了,没人处理,再自己出去求药,这才算是有几分道理。
    没得纡尊降贵出去,反倒让知道的人又骂“大将军夫人苛待庶子”。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薛廷之听着,又岂能不明白?
    他注视着陆锦惜,良久埋头下来:“是廷之欠了考虑,往后事无巨细,必先叫母亲知道。”
    “总算是说了句人话出来。今日的事,连着那个给你留门的管事,我便都当不知道,不追究了。”
    陆锦惜笑了一声,才重新将目光放到了他提着的药包上。
    “发烧也不是小事,你这药哪里求的?”
    “回母亲,是在回生堂求的。”
    薛廷之并未隐瞒。
    这大半夜还开着的药铺,也唯有回生堂一家了。
    在这件事上撒谎,回头被查出来,就不好玩了。只是回头怎么通知鬼手张,把口径给对对,却成了问题。
    陆锦惜听了点头:“我猜也是。只不过鬼手张那个性情,实在是蛮横,没为难你吧?”
    “廷之乃是第一次去回生堂,倒不知有此事,只听说他宅心仁厚……”
    薛廷之似乎有些意外,不过又好像想到了什么,抬眸来看陆锦惜。
    “不过在抓药的时候,倒是有想回生堂的大夫,提及母亲曾给回生堂送了许多药材,乃是菩萨心肠。兴许,他们是看在母亲的面儿上,并未为难。”
    陆锦惜顿时一挑眉,不置可否,只道:“你腿脚的病疾,可也曾请过鬼手张?”
    那一瞬间,薛廷之的手轻轻颤了颤。
    打着的灯笼里,火光也是一晃,像是里面的灯芯烧得并不很稳定,随时都要熄灭模样。
    他声音里还带着几分沙哑:“……回母亲,不曾。”
    “那也正好。”
    陆锦惜掐着那一只海棠,略略在手中一转。粉红或者深红的花朵,在薛廷之灯笼光的照耀下,平白多出了几分雍雅。
    她声音平静,像极了吹拂过的风,很飘然:“你虽说,你这毛病请遍名医也不能治。但鬼手张不同于寻常人,明日一早,我遣人去请,看他来是不来。或许,未必没有痊愈的希望……”
    听上去,很像是关心庶子。
    可这一番话落在薛廷之的耳中,却有一种危险的感觉:到底是因为关心庶子,还是想要验证什么呢?
    他悄然地警惕了起来。
    年轻的面孔,轮廓还显得青涩。
    尽管他看上去似乎比同龄人更成熟一些,可年纪依旧不很大,此刻,只露出了几分错愕,或者不安的表情。
    “廷之的病疾,乃是胎中所带,怕不好医治。张大夫会不会……”
    “试过才知道。”陆锦惜笑起来,“谁也不能保证没有个万一。这事我已拿了主意,你但管回去定等消息就是了。如今你手里提着的药,既是从回生堂来的,应该妥帖。一会儿我派个人过去,夜里生火熬夜,总不能你自己亲手来。”
    “……”
    那一时的薛廷之,并没有想到,她这样好说话,还要在这大半夜里,派个人过来照顾,竟然失了言语。
    边关的日子,本就苦寒。
    在那儿的两年里,他忘记了他短暂童年里那些锦衣玉食的日子,每日能唯一能下咽的东西,一开始只是后来胡姬端来的羊乳,后来才是那些在他看来很粗糙的食物……
    他变得面黄肌瘦,几乎没怎么长过。
    所以,即便后来薛况待他回京,也没有人怀疑他的年纪……
    谁会怀疑一个胡姬的儿子?
    谁会怀疑那样脏兮兮的一个小孩儿?
    至于到了将军府之后,日子相比起边关,已经好了不少。
    或者说,他已经习惯了。
    这一位“嫡母”的态度,也从来不在他考虑范畴之内,只是他年纪毕竟渐渐大了,也有很多自己的考量和计划,才不得不想要接近她。
    如今,她竟然主动提出要治他脚伤。
    薛廷之眨了眨眼,过了好久,才强行将心底微微泛上来的一些东西,压了下去:毕竟,她怀疑这个庶子的可能,比关心他的可能更大,不是吗?
    薛廷之躬身拜道:“廷之替临安谢过母亲了。”
    说话还是太客气。
    他看上去似乎有些感动,也有些复杂。
    不过,好像半点也不心虚。
    陆锦惜将这一切看在眼底,也知道临安还病着,也不多耽搁他时间,只道:“下不为例,去吧。”
    “是。”
    薛廷之这才提着灯笼要退。
    他对陆锦惜行礼后,转了身。
    身量气场,却一身单薄,踩在少年青涩与成熟的交界处,气质显得极为奇异,只觉得已经有几分气度。
    只是迈步的时候,身体有些晃动。
    左足微跛,是他身上唯一的不完美。
    陆锦惜站在原地,披着厚厚的水貂披风,在眼见着他身影在夹道上渐远的时候,双眸便渐渐冷淡下来。
    这么晚了,从外面回来……
    但愿的确是临安病了吧。
    她心里这样想着,便执着那一支开了大半的海棠,重进了门,待去唤青雀起来,派几个眼睛尖做事稳的丫头去薛廷之那边。
    “咔。”
    门合拢,有轻微的响动。
    夹道尽头的薛廷之,听见了,脚步便是一顿。
    他忍不住回头望去,却看不见东院,也看不见海棠,更看不见陆锦惜的身影,只有一条寂寂无人的夹道。
    两侧都是高墙,他就站在中间。
    灯笼的光,有些暗淡。
    空气里好似有着一段暗暗的、微冷的香息,萦绕在他身周,他便想起了陆锦惜执在手中的、带着露水的海棠。
    半开的一支。
    是海棠的香吗?
    他脑子里恍惚地掠过这个念头,可回头来才隐约记起:海棠无香。
    嘴上说“下不为例”“只当没发生”,行动上却要派几个丫鬟到他身边来,明日一早还要去请鬼手张……
    到底算是信,还是不信?
    这一位嫡母,也有些意思了。
    薛廷之看了一会儿,唇边的笑意,便带了点冰冷意味儿。
    他无声地迈步离开,才施针不久的跛足,还有着轻微的发热和刺痛,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
    那一个,被挑断了脚筋的、染血的夜晚……
    霜月照着他,也照着京城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