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 > 第025章 敢问初心
    这样的冷然,这样的肃杀。
    仿佛携裹着边关的风刀雪剑,骤然出现在繁华熙攘的京城,如此格格不入,却又如此让人热泪满眶。
    没有一个是酒囊饭袋,每一个人都曾在战火中洗礼。
    千般整肃,万般铁血,尽是沙场为他们烙印下的痕迹。
    这一刻的陆锦惜,其实是茫然的。
    毫无防备,也毫无准备。
    永宁长公主一拉,好似将她从幕后拉到了台前,可她还不知道自己应该唱什么戏。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颤栗。
    她可以清楚地感知到:他们跪的不是她,而是那个在边关叱咤风云的武威镇国大将军。
    长顺街上,除却这九门提督辖下的步兵营,尚有许多达官贵人。
    每个人都在看她,每一道目光都落在她身上。
    他们看见了这个很美的女人,也仿佛看到了她背后虚空里,那一道高大伟岸的身影,沉默,凝重,久久伫立,也久久不语。
    太静了。
    没有半点声音,让人心中慌乱。
    先前千般万般的争吵,在此刻都消无了踪迹。就连沿路的马匹,都仿佛感觉到什么,不敢出声。
    只有永宁长公主,见了这场面,眼底划过了一丝微不可见的嘲讽。
    她牵着陆锦惜手掌的手指,微微用了一点力。
    陆锦惜一下感觉到了,回眸看去,只建永宁长公主含着笑着看她,目中似有深意。
    于是,明白了过来。
    这是要借她的身份,处理这一档子坏了顾太师面子的棘手事。
    看得出,“大将军夫人”这个身份,还是很好用的。
    陆锦惜心底略有无奈和苦涩,只好强自镇定下来,沉了心神,抬起眉眼,向着前方拜倒的刘进看去,朗声道:“还请刘大人快快起身。妾身不过是一介妇人,何值得刘大人如此大礼相待?”
    “回禀夫人,末将随大将军提携,战场杀敌,出生入死。知遇之恩,没齿难忘。若无大将军,便无今日之刘进!”
    刘进却暂未起身,脸上竟也是一代名将的卓绝风采。
    “大将军曾言,敬夫人如敬大将军。末将等皆乃大将军旧部,见夫人,如见大将军!”
    对着满街的达官贵人,他一口一个“老子”;
    对着永宁长公主,他勉强道上一句“下官”;
    唯有对着陆锦惜,这一位薛况的发妻,常年与大将军聚少离多却为他养育着子女、照顾着家族的女人,他谦卑地自称一声“末将”。
    这里面含着的那些沉甸甸的东西,陆锦惜哪里听不出来?
    她一时有些沉默。
    为这一番话里藏着的敬重,也为那一句“敬夫人如敬大将军”……
    薛况,竟然对他的部下,说过这样的话?
    她想起了奉旨成婚,想起了府中的庶子薛廷之,也想起了那早早移交到陆氏手中的时中馈,也想起了陆氏的几个子女,想起了长公主格外的厚待……
    如今还要加上这一句“敬夫人如敬大将军”。
    心底一时复杂。
    不过复杂的都是旁人的事了。
    陆锦惜意味不明的勾了勾唇角,在旁人看来,或许便带了几分凄婉之色。
    她只道:“既然是敬我如敬大将军,便请刘大人起身吧。大将军故去已久,旧日之事都是伤心事。却不知您今日换防,所为何事?”
    刘进听了,到底还是起身了。
    整条街上步军龙字营与虎字营,这才随之起身,其中也包括了一直在刘进身边不远处的白袍青年,方少行。
    刘进道:“回夫人,今日种种,只为一口意气之争。方参将昔年在大将军麾下效力,久在含山关。”
    “战事平息以后,朝廷兵员调动,这一大帮愚蠢文官以方参将年轻气盛为由,强调方参将回京,充任了云麾使。”
    “方参将未有反驳。可如今他们又以种种莫须有之理由,参劾于他!”
    “如今没仗打了,兄弟们心里不爽快,所以出来凑凑热闹。”
    长街内外,所有人都听傻了!
    他竟然毫不避讳,就说自己是为一口“意气之争”,就是“心里不爽快”,就是来“凑凑热闹”!
    这也太耿直了吧?
    一时之间,无数人擦了一把冷汗。
    就是陆锦惜听了,也是不由怔住:一则因为这个看似大老粗的刘进,措辞考究,条理清晰,胆气雄浑;二则因为他话里的这一番意思……
    方少行?
    陆锦惜眉头微皱,刚念着这个名字,便感觉到刘进身旁有一道目光,落到了自己身上。
    她随之望去。
    是那个起身后,便站在刘进身边的白袍青年。
    看得出他的确还很年轻,顶多也就二十五六岁,面容俊朗,只是眼角有一道浅浅的旧伤疤痕。
    一双狭长的眼,末端微呈三角,自有一股轻狂的邪气。
    加之他此刻勾了半边唇角,越发衬得放荡不羁,只是精干的躯体之中,又好似藏着凶猛的力量。
    他注视着陆锦惜的目光里,带着一种令人难安的刺探,甚至还有嘲讽,不屑。即便眼见着陆锦惜向他看来,他也半点不避讳,反而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她。
    薛况旧部,的确知道“敬大将军夫人如敬大将军”,可并不是人人都赞同。
    方少行,便是其中一个。
    他跟随薛况的时间其实不很长,但因天生聪明,于征战谋略卓有天赋,是以耳濡目染之下,也比寻常将士更为出色。
    战场上建功立业,乃是最简单的。
    黄沙场里走一遭,把一身白袍染得鲜红,出来便是二十岁出头的含山关参将,薛况手下得力的一位“白袍小将”。
    便是当年的薛况自己,建功立业也没这样快。
    所以普天之下,他佩服的人,一个没有;若要硬抠,薛况顶多只能算半个。
    对于薛况这一位孀妻,方少行亦有所听闻。
    性情善良软弱,手无缚鸡之力,即便有一品诰命的头衔在,一家子其实也管得不怎么样。
    实在不是什么值得敬佩的人。
    刚才他跟着长身拜下,只不过是为了那一点对大将军的尊敬,跪的只是“大将军夫人”这个名头,而不是陆锦惜这个人。
    所以此刻,他觉得她竟然与刘进说话,实在有些不知自己地位。
    这是一种让人不舒服的打量。
    陆锦惜能感觉到。
    轻蔑,轻视,嘲讽,不赞同……
    但是,没有敌意。
    因为“敌”这个字,并非可以随意用在某个人身上,至少得有承认可与之为“敌”的本事。
    方少行……
    看永宁长公主方才的反应,这个就是了吧?
    昔年边关的三品参将,调回京城成为一名四品的云麾使……
    也的确够憋屈。
    云麾使,乃銮仪卫属下,主管皇上皇后的车驾和仪仗,乃是一个距离天子很近的职位。
    在许多人看来,借着这个职位,便可平步青云。
    可对一个在战场上跑马,已经建过功立过业的年轻参将而言,即便是伺候皇帝皇后,这种职位只怕也与“车夫仆役”差不多。
    尤其是他一个参将当得好好的,先被文官集团们参劾,调回京城,任了云麾使。
    如今还是这一群人参劾,要他连云麾使都当不成。
    陆锦惜不从政。
    但人跟人的关系,利益与利益之间的纠葛,却亘古不变。
    她约略能猜到,参劾之事与方少行此人风格有关,但应该也有不少其他猫腻。
    如今九门提督刘进敢当街闹事,背后一则少不了隐情,二则少不了这一位白袍的“方参将”撺掇。
    脑子里的念头,一晃就过去了,也没有留多久。
    陆锦惜对自己此刻的作用,有很清醒的认知:她只是被永宁长公主推出来,解决这件事的“枪”罢了。
    所谓的“大将军夫人”的名头,她不会真当回事。
    敬是敬,但与“听命”相比,天差地别。
    是以,陆锦惜只当没看见方少行的轻蔑,在心底斟酌了一番措辞,才回了九门提督刘进。
    “朝野之事,我一介妇人,并不很懂。”
    “刘大人一时意气之争也好,深思熟虑也罢,堵了这许多官员大臣在道上,是您的选择。诸位大人领的是朝廷俸禄,三五天不动,冻不坏饿不死。”
    众人一愣,随即便有不少人露出了愤愤之色。
    永宁长公主也是眉头微微一挑,有些诧异,就连方才那轻蔑的方少行,都一时错愕:她在说什么?
    陆锦惜自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却并未对他们解释半句,只依旧叙说,娓娓道来。
    “可是这一条街上,尚有贩夫走卒,平头百姓。小小一家,做点买卖,跑跑腿脚,以此糊一小家之口。”
    “大将军半生戎马,刘大人亦出生入死。无数将士,头颅一抛,热血尽洒,甘以性命相换,为的不就是一个太平盛世,能让他们求个生计,过个安定日子吗?”
    “可如今,您为的到底是什么?”
    “……”
    满地的安静。
    谁都没有想到,所谓的“一介妇人,不是很懂”,竟然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来。平实朴素,却打动人心……
    刘进愣住了。
    他这个时候,才下意识地向着周围望去:街道最不起眼的边角里,是推着小车的商贩,是拿着面人的孩童,是提着药包的老妇,是一身寒酸的士子,是扛着货物的脚夫……
    于是,恍惚就想起了。
    昔日,是他们,在长安街上,夹道相迎,开出陈年的美酒,捧来新摘的瓜果,簇拥着他们,满面笑颜。
    如今,还是一样的人,却都换了忧心与惊惧,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看着。
    那一瞬间,刘进羞愧难当。
    陆锦惜却有些沉重。
    她其实不过瞧见旁边百姓,随口一试,谁想到,这一群沙场上卖命的,竟都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