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本闲凉/妾本闲凉 > 第022章 寿礼
    心里的雪?
    陆锦惜这话,听得叶氏一下有些蒙了,仔细品了好些时候,才品出点味道来,心里一下有些惊疑起来:“您是说……”
    “我也就是一瞎想,您可别当真了。”陆锦惜也不敢说自己猜得对不对,话里只作玩笑,“六年不归家,太师府一朝寿宴,他却说雪化了才回。我琢磨着,这要么是故意摆架子,总要叫一些人心里头不舒服。要么……”
    “怎样?”
    叶氏一下好奇起来,注视着陆锦惜。
    陆锦惜一笑,见小丫鬟端茶上来,便接了一盏,道:“要么便是他自己也拿不准主意,心里犹豫。”
    没一口回绝说不回去,就是对家里还有个念想;只是又不给个肯定的答案,就这么不上不下吊着,多半是有心结没解,或者过不去某道坎。
    可山上的雪,迟早是要化的。
    只等着春日里暖风一吹,再多的雪都会没了影子。
    所以,顾觉非迟早会回。
    她对此人的了解,着实不深。
    但就这么一句“等山上的雪化了吧”,倒叫她管中窥豹,约莫地触到这人性格的冰山一角。
    “您这样说,我倒觉得顾大公子回来的可能很大了。”
    叶氏也接了茶在手里。
    这茶盏乃是龙泉青瓷,与他们国公府的精致不同,要更天然朴素一些,釉色鲜明澄澈,青玉一样。
    “说起来,准备那寿礼,才把我折腾惨了。夫人有陆老大人与长公主两层关系在,倒不必跟咱们一样费力劳神。”
    叶氏说着,不由摇头。
    陆锦惜却想起交代潘全儿做的那件事来,现在还没个回音,一时也没什么轻松的表情,只苦笑一声。
    “可没轻松到哪里去。这样半近不远的关系,送轻了送重了都不好。我也愁了好几天,到现在还没定下呢。”
    现在还没定下?
    叶氏惊讶,倒为她担心起来:“明天就是寿宴了,实在不行,就按着最寻常的规矩,走吉祥如意的路子。总好过拖到现在啊。”
    “也做了两手准备的。”
    陆锦惜哪里能想不到这个?
    可鬼手张那边既有了回话,她不妨再等上一等。
    寿礼这些事,从来都是各家私事,是不必拿出来说的。
    陆锦惜随口便扯开了话题,道:“明日我们府里,估摸着长公主是要去的,我三弟妹也跟我同去。也不知那时候会来多少人。”
    “顾太师从来少办寿宴,更不用说这种大办的时候了。”叶氏想了想明天的场面,不由道,“达官贵人必定少不了,我们府里老太太也要去。顾大公子行冠礼那一年,京城名门有多少就去了多少。今次恐怕也差不离。”
    等到那个时候,世子夫人这样的头衔儿都根本不够看。
    说到底这不过是挂靠在爵位上的名号,还是没到手的“世子”夫人。
    真论朝廷封的诰命,叶氏只是个三品淑人。在那种场合,不说陪于末座,却也绝不会成为太师府的座上宾。
    可陆锦惜,却是薛况的孀妻,实打实的朝廷一品诰命。
    而且还是里头最“硬”的那一种。
    朝野上下的一堆外命妇里,能压过她一头绝对没有,她平起平坐的,倒能勉强找出几个。
    是以,叶氏绝口不提什么与陆锦惜同去,或者到了太师府相互照应的话,她知道自己没这个资格,便只与她说近日京城里各家各户后院的趣事。
    陆氏出门甚少,也绝少关注外面事。
    府里头谈论京中这些小道消息的,自然也不多。
    叶氏这是跟她示好,专程来答她先前着人捎话的人情,陆锦惜心里清楚,便细细听了。
    这一说一听,便到了黄昏。
    等叶氏起身告辞的时候,陆锦惜已凭借不错的记忆力,硬生生把京城错综的情况,记了个囫囵。
    “天也不早了。在你这里蹭了好几杯茶,又吃了些茶果,过了一把嘴瘾,我可算满足了。”
    叶氏笑起来,拉着陆锦惜的手跟她道别。
    “夫人您就不用送了,我自个儿识得出去的路。回头也请您多来国公府坐坐。”
    “必定不敢忘,日后会常叨扰的。”
    陆锦惜也应了,却依旧叫青雀去送上两步,自己也跟着走到了院门口,见人消失在夹道上了,她才重新往屋里走。
    白鹭正带着小丫鬟收拾刚才摆在几上的茶点。
    陆锦惜进来问她道:“寿宴就在明日,是真真迫在眉睫了。潘全儿那边,还是没什么消息吗?”
    “您方才跟世子夫人说话儿的时候,奴婢便知道您回头肯定问,又遣人去催过一回。”白鹭停下来回禀,“不过他不在,其他几个小厮,说他去了回生堂。奴婢估摸着是办您这件事去了。这样算着,晚些便该有个准话儿回来了。”
    陆锦惜一听,不由得摇头。
    “这一位鬼手张,才真是个难伺候的……”
    早几日,她便吩咐了潘全儿,命他从账房支了一笔银子,打点了两车药材送过去。
    鬼手张这老头儿也不含糊,半点不客气地收下了。
    潘全儿见他收得这样痛快,心想要办陆锦惜这件事,该妥当了。
    没想到,等他一开口,说想问个治风湿退寒德方子,鬼手张竟直接翻了脸,撵他出去。
    潘全儿平日不过就是个普通外院跑腿的,比一般人机灵一点罢了,从没想过天上会掉馅儿饼下来砸到自己头上。
    陆锦惜这差事一下来,他便知道这是赏识上,要掂掂他分量了。
    所以,对这一件差事,他百般重视。
    那陕西的药商,也是他朋友,曾提出虚报个药价儿,也好给潘全儿赚个花头。可潘全儿没应。
    他指望办好这件差事,入了二奶奶青眼,日子也有个真正的盼头。
    可哪里想到鬼手张给闹这一出?
    潘全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好一面跟陆锦惜回禀事情的进度,一面费尽心思磨着鬼手张。
    天亮了去求一回,太阳下山也去央一次。
    一回一回,一次一次。
    也不知是不是被他这来来回回几趟给磨烦了,到了第四天,那须发尽白的老头儿,终于松了口。
    一见他出现在大堂,鬼手张便盯了他半天,阴阳怪气问:“要个治风湿缓腿寒的方子,是吧?”
    那一瞬间,潘全儿简直怀疑自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以为自己在梦中。他狠狠掐了自己一把,才醒悟过来——
    鬼手张答应了!
    一时险些没喜得蹦上天去,连声回他“就是就是”。
    鬼手张也懒得跟他废话,一面在药柜里面给别的病人抓药配药,一面跟他说:“我知道了,叫你们夫人把心放肚子里。寿宴之前,东西我便拿出来,到时你再过来取。”
    说完,又见不得潘全儿站在这里,不耐烦地叫他滚,别在这里碍着别的病人。
    他事儿都答应了,潘全儿看他跟看祖爷爷似的,哪里敢违抗?
    嘴里头千恩万谢,夸着华佗在世,这才退了出去。
    陆锦惜在屋里跟叶氏说话地时候,潘全儿便掐着时辰出了府去。
    回生堂也在城东,不过是外城。
    与内城东这里聚居着达官贵人不同,外城城东都是平头老百姓,普通人占了大多数,偶住着几个读书的文人,却也不多。
    路程不远,潘全儿没一会儿便到了。
    一轮红红的圆日,裹着晚霞,就挂在西边街道尽头。
    街上已经没有什么人往来,唯独临街那三间门面里还有几个人进出。
    正面那门上悬着一块泥金匾额,“回生堂”三个字写得工工整整,很有些年头。
    两侧挂着一副楹联。左边是“但愿世间人无恙”,右边是“何愁架上药沾尘”,端的是一副悬壶济世的情怀。
    潘全儿略识得几个字,每每打这门口进的时候,都会收起脸上的轻慢懈怠,换上一脸整肃的表情。
    毕竟,他父母当年潦倒,曾在这里求过救命药。
    人总得知道感恩。
    鬼手张虽是个油盐不进的老顽固,可他却绝对是京城大部分老百姓的恩人。
    “哎,您又来了啊?”
    药柜前面正在称药的医馆小徒儿纪五味,今年才十四岁,一见了潘全儿进来,便扬了笑脸,给他指了指右边帘子后面。
    “师父他老人家在屋里等您呢。”
    “多谢小哥儿指点。”
    潘全儿是有些吓了一跳,忙应了声,才抬步走过去,停在帘子外面,恭敬道:“张老大夫,小的潘全儿。”
    “进来吧。”
    屋里传出来一道苍老的声音,夹着几分不满味道。
    潘全儿还是头一次进这里。
    一股苦涩的药味儿扑鼻而来,入目所见,大多都是药柜,多宝阁上摆的不是医书就是针灸、刮骨刀一类的医用器物。
    享誉京城的鬼手张,就站在一张长案后头,粗布衣的袖子挽了起来,手上沾着血,正给一只白鸽的翅膀包扎。
    听见他进来,他也只抬了一下眼,吹了一下胡子。
    干瘪的一张脸上,每条皱纹里都写着不情愿。
    下巴略抬了抬,鬼手张示意潘全儿去拿案角那一只简单的锦盒。
    “东西都放在盒子里了。”
    “这种老风湿加旧伤还要加风湿的老毛病,最是棘手。”
    “往日老朽没诊过这么严重的,只试着做了几贴膏药,开了个药方。”
    “你拿回去给你家二奶奶,先叫病人试试,看看有没有效果。”
    这话说得很谦逊。
    鬼手张光是嘴巴动,手上却很稳,仔细地把纱布末端打了个结,才松了一口气,拿了旁边的手袱儿,把手上的血迹擦去。
    额头上,却已经见汗。
    他毕竟年纪大了。
    倒是那鸽子,包扎好之后,拖着拿受伤的翅膀,在案上一摇一晃地走着,“咕咕”地叫了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