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徐记小餐馆[美食] > 第113章 走亲戚+酥饼+羊肉粉丝汤
    ◎“小年要吃麻糖”◎
    还是上次做铁锅炖的厨房, 从夏天到冬天过了好几个月,厨房里也没啥变化,还是一样的干净整洁。
    赵大娘穿着围裙, 从冰箱里拿出来羊肉,本来就是今天中午打算吃的, 昨天晚上就提前拿出来解冻了,她放到案板上,给徐小溪看看。
    “咋样,这肉还好不?”
    徐小溪在旁边笑着点头,“新鲜的,是昨天才杀的吗?”
    李青在旁边蹲着择菜,听到这话抬头笑着看过来, “可不是,小溪到底是大厨,眼光就是准。”
    徐小溪被夸的不好意思笑笑。
    徐刚大爷已经坐在锅底灶旁边了,时刻准备烧火,冬天烧火是个好活,“我去拿几块红薯,在锅底里烤一些,吃完饭给几个孩子吃, 他们都可爱吃这个红薯。”他说着就站起来到外面去拿。
    徐刚大爷家今年种了好多红薯,主要是为了卖的, 留下来一些长的不好看的,自己吃, 还洗干净, 又自己家打的淀粉, 五斤红薯能出一斤淀粉, 再去晾晒干,再到上锅搅拌,去人家那加工粉丝的地方去做成红薯粉丝,家里做的多,能吃上一年的,还给亲戚朋友一些,都说现在买的红薯细粉没从前的好吃,一点都不劲道也吸汤,但自家打的就没这个问题,吃着软糯的,但又有弹性,就是好吃。
    家里还剩一些小的,长得不好看的,平日里没啥事做个红薯汤,或者是蒸红薯吃,都是好好的粮食,也不会说扔掉。
    徐刚大爷拿过来五六个,这烧火也是个手艺活,红薯要烤的皮不糊掉,又能烤熟的透透的。
    这边烧上火。
    李青剥好葱姜,站起来看她婆婆切肉,想起来一件事情。
    “小溪,我在外面喝的羊肉粉丝汤,是人家撕的肉丝,然后再浇上的羊汤,那种做法是咋做的,我觉得还挺好喝的。”
    徐小溪也知道这种做法,都一样,只是煸炒出来再炖,更容易让汤变得浓厚,“那今天也能这么做,更简单了,大娘这肉不用切,直接下锅大火整块炖煮。”
    赵大娘是很相信徐小溪的,被上次铁锅炖的手艺给折服了。
    “行,你说咋做,咱们今个就咋做。”
    锅里已经都洗干净,直接倒上半锅水,今天家里人多,然后把刚刚的肉还有骨头都放进去,葱段姜也是扔进去,料酒。
    “就这么炖就行,一直到锅里的肉炖熟炖烂,汤炖开。”
    赵大娘看着还笑着点头,“你别说,是挺简单的,都不用炒。”她又从另外一个小锅里端出来面盆。
    “一起来就和的面,要吃自家做的馒头,这面也发了,我给揉上一些,顺便做个饼。”
    羊肉汤就配饼吃,“正巧想学着做个酥饼呢,小溪,你教教我。”
    徐小溪点点头,“大爷,把这个小锅给烧上。”
    一般家里这种地锅的厨房里是放着两个锅的,一个是用来专门烧汤热馒头的大锅,一个是平时炒菜的小锅,灶底自然是连着的,所以烧火的人能自己一下子管两个灶。
    徐刚大爷是让干啥就干啥,这边抓着一把柴火就把火给烧上。
    酥饼最关键的是油酥,锅热烧油,一个碗里放上面粉,在放一些盐,一勺热油浇在面上,用筷子快速搅拌均匀。
    赵大娘还没这么做过,她烙的饼就是擀平,然后中间放上油盐味精,再撒上葱花,其他的就没了,“其他的还咋做,你跟我说,不用你动手。”
    徐小溪习惯性自己做,也快,这会只能继续说。
    “就把这剂子跟平常一样擀平擀圆,再把油酥铺在上面,然后把这个饼沿着这个中间切成一个个的小扇形,然后在折叠的压上,最后封口,再擀开,然后放锅里油煎就行了。”
    赵大娘听她这么说,本来要下刀切饼的时候手顿住了。
    “啥是扇形?”
    徐小溪只能上手在饼上比划了一下,“就这么切。”
    赵大娘这才明白下来,“是小三角形。”她这就知道了。
    李青跟徐刚大爷在旁边都哈哈笑了起来。
    “还是我们小溪有文化,这以后要是不读书,学做饭都不会。”徐刚大爷这边小锅里的火先撤了,一会烙饼的时候再烧。
    赵大娘手下切好,然后按照小溪交的都叠好之后封号口再来擀,听他说的话,很是认同,反正她觉得能考上大学的脑袋瓜都聪明,肯定干啥都能成。
    “那是,你以为谁都能干好大厨师的。”
    徐小溪哭笑不得,上了年纪的长辈都是认为自己吃了没文化的苦,再让自己重新来一次,肯定会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边一个饼擀好,李青来掌勺,开始烙饼,赵大娘接着擀,第一个知道以后后面的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徐常亮开着自家的车也买菜回来了,他直接提着进了堂屋放在桌子上,看三个孩子在看电视,也没说话,就又来了厨房,到门口就闻见了香味。
    “现在过年人多起来,买菜的人也多。”说完又瞅了一眼,“还烙的饼吗?真香。”
    李青手下拿着铲子,然后翻饼,“小溪教的,咱妈给擀的,看起来就香,以后咱们都这么做。”
    徐常亮看看徐小溪想起来个事情,刚刚回来的路上碰见徐二叔了,就他自己站在路边,都是三五一群的站在一起揣着手唠嗑呢,徐家村都知道他是啥人,也没人愿意跟他站在一起说个场面话,自己骑着车就直接过去了。
    “行,这饼多烙点,我这都饿了,最低能吃俩。”
    赵大娘听见他这话,看看手里的饼,想着今天的人可都是能吃的,“那今天就不蒸馒头了,都烙成饼,明天再发面蒸。”
    徐常亮点头,“行,明个再说。”
    一直到饼都烙好,炖羊肉的汤才好,羊肉汤炖的奶白还浓稠,一般是好羊肉才会炖的出来的,如果外面的羊肉汤只白不浓稠,一般就是勾芡出来的,像这样自家炖的没放任何东西的才最香。
    “下一步咋办?”
    李青拿着勺子问徐小溪。
    徐小溪接过来一个洗干净的盆子,“把这一整块羊肉给捞出来,然后撕碎,小白菜跟细粉直接下锅,调味就可以了。”
    李青听着手下就动起来。
    赵大娘把切好的一筐脆鲜的小白菜放到锅里,再拿过来一把自家做出来红薯细粉放进锅里。
    徐小溪来调味,然后盖上锅盖继续炖煮。
    李青还戴着个手套撕肉,肉已经完全炖烂了,撕起来也快。
    “这会放到碗里再浇汤也行,或者是全部都放到锅里,再盛也可以。”徐小溪站在一旁。
    赵大娘把饼都切成了一块块的,然后又洗碗洗筷子的。
    “直接放到碗里,谁再喝再放。”徐刚大爷还坐在小马扎上烧火,但看着盆里的肉,这顿饭要不是小溪来,肯定做的没这么好。
    李青也点头,把撕好的肉每个碗里放上一把。
    锅里的汤菜跟细粉都煮好了,最后倒上香油,胡椒粉也多倒一些,这个能提羊肉的味道。
    赵大娘每个碗里都给盛好。
    徐常亮两只手端了两碗到堂屋里。
    “仨孩子,快洗手吃饭了。”
    徐淮徐池徐年都赶紧就站了起来,忙着到厨房里帮忙端饭。
    徐年比徐池大,比徐淮小,三个人也能玩到一块去。
    徐常亮又把买回来的菜都打开,连带着袋子套到盘子里,这样也方便,买了六个菜,两个凉菜,四个热菜。
    一个长饭桌,大家都能坐得下。
    徐常亮刚刚就馋这个饼,立刻就拿过来一块先咬了一块,又酥又脆的能掉渣,吃着可香,再捧着碗慢慢的喝了一口羊肉汤,香,胡椒味提鲜,再捞出来一筷子细粉跟白菜,更鲜亮,真好吃,特别的是这个胡椒是点睛之笔了。
    “好喝好喝,比我们在外面时候吃人家卖的都香。”汤很浓郁,配着饼吃确实是完美。
    徐刚大爷也是,他也不怕烫,这么一会小半碗就下肚了,饼也是吃了好几块,这喝着,浑身暖和和的,袖子都捋了起来。
    “以后咱家的羊汤都这么炖。”
    李青也是,她喜欢吃辣的,还放了自家做的辣椒油,也是自己家种的辣椒,打成的面,然后油浇上去做的,又辣又香,放了一勺到羊汤里,香的下饭,饼解辣,好吃,她想着也能喝两大碗。
    赵大娘喝着汤都不想吃买的菜了,她觉得这个比那个地锅炖鸡还香。
    徐年年捧着碗埋头喝,今天真高兴,又能吃到这个姑姑做的饭,她能再喝一碗。
    “小溪,你这个手艺,店里肯定都不够卖的吧。”徐常亮之前还觉得在县里开个饭店,而且就她一个人,这赚钱得有难度,做餐饮很累的。
    徐小溪笑着嗯了声,“还行,能够养活我们一家三口的。”
    徐常亮知道她谦虚,“那就好,这就是一技之长,甭管干啥,能靠自己的手艺吃上饭,就是厉害。”
    他现在觉得他妈说的那个地锅炖鸡一点都不夸张,今天这一顿就涨见识了,她还能去自己一个人接大席,那是真的厉害。
    一顿饭吃完,锅里的汤是一点都没剩下,饼做的多,倒是剩下的大概有一张左右,这吃的也不少了。
    徐刚大爷喝了三碗,饼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吃完饭休息了半个小时才把灶里烧的几个红薯扒拉出来,外面用玉米叶子包了一下。
    “你们三个吃不吃烤红薯?”
    徐年刚刚吃完饭是很饱,但这会看到烤红薯还能吃,过去都拿了过来,三个人蹲在门口就又剥着吃完了。
    这烤的是白红薯跟红心的红薯都有,正儿八经的火里烤出来的,也不是碳,烤的虽然没那种特意种的用来烤着吃的烟薯好,但就是好吃,不是烤箱烤出来的那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