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是真的爱你[快穿] > 第49章 049
    温钰心中崩溃。
    但他谁也没办法说。
    翌日。
    被点名的学子在官学门口集合。
    他们十个是当初秀才前十名, 没被点到名的学子们摇晃着折扇,看来的目光都透着羡慕。
    温钰听到其他人在讨论:
    “我也想去参加秋日宴。”
    “谁不想呢?”
    “最起码参加秋日宴可以躲过今日的小测,每月一次板子, 谁受得了。”
    “?每月一次板子?”
    “我爹望子成龙, 每回我倒着数就要给我来一顿板子…我屁股上肉那么厚, 都是被他打出来的老茧。”
    “你这次不算倒数,你可以跟伯父说你这次倒数十一。”
    “他们十个去参加秋日宴, 小测成绩可是当缺席算的。”
    “哦对。”
    “哈哈哈哈菩萨显灵!我这次绝对不是倒数第一!”
    欣喜若狂的笑声传进温钰耳朵, 温钰心中被扎了一下。
    是, 他不是倒数第一。
    这次倒数第一是他。
    是他!
    温钰沉沉吸了口气,压住心底的暴躁, 他跟甜甜解释这次情况特殊, 甜甜肯定能理解吧?
    她能不能同意把赌约顺延此下一次小测?
    韩公良兴奋的整理了下衣服,他身上穿的是家里能拿的出来的最好的衣服, 虽然不算出彩,但也不算丢人。
    韩公良家里只有自己和母亲,他母亲为了把他带大, 浑身伤病,后来韩公良表现出读书的天赋, 他娘拿不出银子, 只能咬牙跟族里借。
    可以说,韩公良能进学全靠族里资助,他成为秀才后,他娘做主把他名下的田地让隔壁村一家大户挂靠,得来的50两银子全部还了族里, 并且每家每户都提着礼物单独上门感谢。
    这是第二年,他娘又咬咬牙出20两银子, 给族里起了间青砖瓦房当学堂,10两买糕点送族里走礼…
    族人家里也没多少银子,当年能出钱借给韩公良,这份情就得记着,不说帮多少大忙,起码每年走礼都需要送一份上好的糕点。
    韩公良所能支配的只剩下20两银子,书籍,笔墨纸砚,以及吃食都需要花费,韩公良并不舍得在衣服上花费多少银子。
    知县大人一向大方,当年秀才红榜贴出,县衙就奖励了头三名银子。官学小测每次发奖励,听说也是知县大人首先提出…
    韩公良是苦过来的,明白银子的重要性。
    韩公良有些不好意思的心想,拿不到第一名,他拿到前三应该也能获得一部分银子吧?
    韩公良有些紧张的询问温钰:“温兄,你有提前准备诗吗?”
    温钰回神,捏了捏额头:“没有。”
    韩公良:“在下昨晚提前准备了两首,不知道能不能对上题目。”
    这倒也没什么。
    人之常情。
    韩公良:“温兄,在下有些紧张。”
    温钰看他一眼:“静心。”
    韩公良羡慕,温兄虽然爱吃醋了些,但他心态可真好。
    这个感慨很多人都有。
    教谕在迈进庄子前,随口提醒身后的学生们:“注意一下仪容。”
    学生们纷纷紧张的开始深呼吸,互相让身旁的同窗帮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哪里失仪。
    在大家之中,看起来毫不紧张的温钰就显得很突出了。
    同窗们:
    可能这就是有才华的人吧。
    对自己有底气,遇到什么事都不紧张。
    秋日宴在一个小庄子举行。
    小庄子属于知县大人。
    知县大人当年来到县城后,便买下这个庄子进行改造,在庄子里种满了菊花。9月底正是菊花开的烂漫之时,站在大门往里看,入眼便是扑面而来的秋菊。
    有句诗叫做“满园花菊郁金黄”,用在此处十分恰当。
    大朵大朵的秋菊开的灿烂,花朵挤挤挨挨,偶尔会有几朵抢不过自己的同伴,被同伴们挤出来,歪着头伸向石子小路。
    温钰:有空可以带许甜甜去看菊花。
    菊花丛中,有几间亭台楼阁,远远望去可以看到,那处似乎摆放好了宴席。
    大家跟着带路的人走到亭子前,这是一片小空地,应是专门用来做宴席之处,正中央高出两届的台子上摆放着的席位,应是知县的位置。
    台下左右两边,按照次序摆放着六张长桌。
    除了左右首席,其他长桌前各自摆放着两个蒲团,算起来总共22个席位。
    下人引领着教谕和另一位夫子分坐左右首席,十位学子坐在教谕下首,坐满五张长桌。
    大家都反应过来,看着对面夫子旁边空出的十个位置,还有其他人吗?
    教谕:“应是还有十名学子。”
    不一定都是一届的秀才,知县大人或许想广撒网。
    教谕猜的没错,很快便有下人带着另外几个秀才进来。
    其中一个教谕有印象,他参加过上一次的乡试,只是遗憾落榜,这次又过了三年,把握应该更大了一些。
    秀才们互相见礼,简单打个招呼,纷纷入席坐下。
    站在学子们身后的丫鬟倾身倒茶。
    距离宴席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知县大人总算姗姗来迟。
    知县是一个看起来很和气的中年人:“本官来迟了。”
    学子们纷纷起身作揖。
    知县示意大家不用多礼,让他们赶紧坐下。
    教谕也有官位在身,且家世不差。
    知县和教谕寒暄过几句后,看了眼身后的阁楼,阁楼二楼开着窗,似乎有人坐在其间。
    知县:
    “本官向来不爱那些繁文缛节,所以本官便直说了,此次邀请诸位来,是为几个月后的乡试。”
    “乡试在每年三月初二举行,现在已九月末,除去赶考的时间,诸位只剩最后四个月。”
    “本官希望诸位能抓紧时间学习学问,在乡试中考出好成绩。”
    “凡中举者皆有奖。”
    “若有学子能拿到解元,本官大大有奖。”
    这最后一句,知县是看着温钰说的。
    本朝秀才参加的乡试,属于州级考试,每个州下辖几个府,府下又有好几个县。本县里的秀才头名,放到州级考试中可能泯然众人。
    但即便是这样,也只有秀才榜首,才有机会和其他县的榜首争一争解元之位。
    本县的二三名放在州府,可能会排到几十上百名,他们距离解元的位置太遥远了。
    温钰是唯一一个有机会争解元的人。
    学子们纷纷作揖:“必尽己所能。”
    温钰同样躬身:“必尽己所能。”
    知县满意颔首。
    一次考试能被记住的只有第一名,在乡试中也是这样,所以解元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前几名。
    若他治下能出一个解元,他年底考评必然得优,将会在州府那么多个县中脱颖而出。
    这是他的政绩。
    也是教谕的政绩。
    知县说起其他事:“本官得到消息,此次科举考试将会有一些改变,增加实务比重,略微增加算学比重…但改变并不大,诸位不必担心。”
    “本官已让人抄录了近期邸报,之后会让诸位带回去,诸位可略作学习。”
    “……”
    该说的说完,知县出了一个题目,让学子们畅所欲言。
    喧闹之中,温钰略分心两秒。
    知县方才的话提醒到他了——乡试。
    小测只是小测,一次不成还有第二次,距离乡试还有四个月,他总能找到机会夺回第一名。
    但乡试只有一次。
    这意味着,若他在乡试中没拿到第一名,他将没有第二次机会。
    即使后来拿到状元,这三年中,许甜甜也会把目光投向另一个人,崇拜他,在意他…
    温钰缓缓坐直身体。
    他接受不了这种可能。
    跟乡试比起来,小测都显得不太重要了。
    一切结束后,知县大人让下人给评选出的前三名送上奖励。
    温钰拿到了20两。
    温钰:聘礼加20两。
    下人把银两递给温钰,并跟他道:“温秀才,大人有请。”
    温钰不动声色看了眼教谕,教谕捋了捋胡须,朝他点点头,示意他跟上去。
    是好事。
    知县在阁楼中等待温钰,他转过身:“是否好奇本官为何要请你过来?”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几天前一位老者来到他们县,老者是致仕的大儒,致仕前官拜太子太傅。
    这本来是知县无论如何都接触不到的人物。
    但老者回乡途经此处,身体受不住长途跋涉,需要修养一段日子。于是知县帮他引荐了一位卖房子的商人…一开始他其实想邀请老者直接在自己府邸居住。
    可惜老者四两拨千斤,知县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可能成,临时改了口。
    老者常年教书育人,闲下来深感无聊。
    这次知县举办秋日宴,有一大半原因都因为老者。学子们在楼下畅所欲言时,老者便坐在阁楼之上。
    知县是想,如果学子们表现的好,老者能点拨两句,对学子们也大有益处。
    果然,老者给出了两行笔墨。
    知县把一张纸递给温钰。
    纸张上写着寥寥两行字迹。
    第一句是对温钰观点的点拨,寥寥数言,鞭辟入里。
    第二句却是留下了一个题目。
    知县看着温钰,意味深长:“题目完成后,你可亲自送上门,请先生指点。”
    这也是老者的意思。
    但能不能有后续,就要看他的表现了。
    温钰眼神微动,深深作揖。
    温钰自诩在同龄人中学问算得上深厚,但想拿到解元,他也没有十分把握。
    这是一次机遇。
    温钰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遇。
    他挥笔而就,精心写了一篇文章,在下午休沐后,便带着文章上了门。
    老者看完他的文章后,本来紧皱的眉宇渐渐放松,他还以为此人这么快上门是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