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妖痣 >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二更(捉虫)◎
    顾菀皆是一切应好。
    最后含笑谢过太后、靖北王妃与康阳郡主:“还要多谢皇祖母、义母与姐姐的帮衬, 才能这样完满。”
    太后与靖北王妃彼此对视一眼,但笑不语。
    康阳郡主便对顾菀笑道:“其实咱们的帮衬算不得什么的——这一场婚礼呀,大到要宴请的宾客座次, 小到莞娘当日的膳食、嫁衣上的一粒粒米珠,都是肃王亲自择定的。”
    “肃王当初还生怕哪儿有一点让莞娘不喜欢的,如今只看莞娘欢喜的模样,肃王也该放心了。”
    对上顾菀含着惊讶的眼神, 谢锦安只是淡定一笑。
    实则心中乐开了花儿:在阿菀面前狠狠表现了一回,真是令人欢喜。
    太后望着谢锦安满意地点点头:“到底是成了婚,果然是变得成熟稳重起来,若是放在几年前夸奖他,他早就志满意得地继续闯祸、惹他父皇生气去了。”
    见太后要说自己几年前的事情, 谢锦安连忙开口:“皇祖母, 孙儿算着时辰,父皇已经下了早朝了,孙儿便带着阿菀先去御书房请安。”
    “好,去罢, 让你父皇高兴些,也记得提醒提醒你父皇,让他忙碌朝政之时不要忘了保养自己的身子。”太后并不多留,只欣慰欢喜地叮嘱道:“等过了五天的婚假, 你可千万不能躲懒,要记得照常上朝当差, 尽可能地为你父皇分忧才好。”
    谢锦安一一应下。
    太后的目光就转向顾菀, 说了许多“照顾肃王、管理府上诸事、多多进宫陪伴”等话。
    顾菀没有半点的不耐烦, 笑意盈盈地听着, 而后眼含感激地谢了太后指点。
    太后就说得更多了些, 还与靖北王妃讲了一点管事算账的小技巧。
    等到太后彻底嘱咐完之后,两人便一同起身告退。
    靖北王妃一眼就看见了太后和李嬷嬷之间的眉眼交流,与自己女儿对视一眼,由康阳郡主起身告辞:“太后娘娘,算了算到了柔安下女课的时辰了,臣女与母亲答允了柔安要去陪她游御花园,就先告退了。”
    太后和气应好,待靖北王妃母女离开之后,面上的笑容才一点一点地褪去。
    她转头看向李嬷嬷,平声问道:“旁的哀家倒是不晓得,但是今早来的时候,皇后可没有带着戴嬷嬷来——她是不是派戴嬷嬷去了肃王府。”
    “禀太后娘娘,的确如此。”李嬷嬷整合了一下李公公打听到的消息,将戴嬷嬷前去肃王府的目的,和急匆匆回宫之后的行动:“……好似又是为着太子殿下的……房中之事。”
    “哀家从前瞧着李氏还好,也勉强算是个端庄的性子,但如今越看,却越像个脾气急躁的,做什么事情都毛毛躁躁的。”太后听完后,不免有些厌恶地皱眉:“现今还这样不端自身,即便做不到几位皇子一碗水端平,也该做好表面功夫,不辱没皇室的名声才好!”
    “她今日派戴嬷嬷去肃王府大张旗鼓要元帕这等羞物,是要给肃王一个下马威,还是要打哀家一个耳光?”
    李嬷嬷见不得太后这样生气,当下就拍了拍太后的后背:“太后娘娘息怒,皇后她岂敢这样想?莫约是因为永福公主的事情烦心,这几个月才如此处事不当的罢?”
    “恐怕不止永福,还有武王上进得了皇上赞赏的缘故,”太后眉眼间闪过一分冷冽:“也难为了李丞相,在前朝苦苦支撑,以至于想拉拢哀家的母家呢。”
    李嬷嬷不由得噤声:太后早就决定好了,要让母家做着高高挂起、事不关己的角色。李丞相虽对太后母家送宝物送人情,但是是想拉着太后一块儿跳进朝堂的浑水里呢。
    太后岂能喜欢?
    “对了,你去遣人问一问皇帝,永福肚子中的孽种,到底该怎么办?”太后恍然想起这事,只觉得头痛欲裂。
    *
    御书房中。
    皇上听闻谢锦安与顾菀前来请安后,立刻吩咐了罗寿将二人迎入御书房中,并送上好茶点。
    看着相携而来的这一对新婚小夫妻,皇上面色微动,眼神中含了几分追忆,似是想起了从前的事情。
    甚至等到二人出声请安时,他才回过神来,神情和缓地叫起身。
    转头看了看时辰,皇上颔首道:“比朕想的时辰还要早些,可见你未曾因为新婚而偷懒,很是不错。”
    其实成婚时,皇上心中还有些担忧:肃王年轻精力旺盛,肃王妃又是难得一见的绝色,他就怕肃王得了趣儿,将先前为成婚做起的上进样子给收回去。
    “回父皇,这都是王妃早醒提醒的原因。”谢锦安拱手回答,眉眼间有从前未曾有过的坚毅成熟之色。
    “肃王妃贤惠温婉,甚好。”皇上闻言,就将颇为赞许的目光投给了顾菀:“不枉朕在婚前许诺了肃王,从私库中给你添妆,你也是没有辱没朕的期待。”
    顾菀起身谢过皇上,起誓不负皇上的盼望。
    对于私库这件事情,皇上对谢锦安取走的宝贝们甚是满意:虽说是他的私库,但并非所有宝贝都是他亲自挑选过、觉得喜欢才放进去的。各个地方州府、京中无数世家,每年都有搜集珍宝送入宫,再由殿中省挑了最好的,放入私库。
    谢锦安拿走的,都是皇上不大喜欢的——大气是大气,却太素简了些。
    皇上还是喜欢亮晶晶、珠光闪闪的宝贝。
    思及此,皇上对谢锦安就多了几分喜欢:他这个三儿子,先前瞧着是成年皇子中最没有出息的那一个。但自从入朝当差的这几个月来,事事都完成的不错,甚至有些是超乎预料的好。
    想了想今早得知的消息——他昨晚参加完儿子的婚宴,回来勤勤恳恳继续批改折子的时候,太子和武王正与美人春风一度呢,皇上心中就多了几分恼火:太子自从回京后,做事情瞧着勤勉了许多,但是量上去了,质却是直线下降,甚至险些搞砸税收这样的大事情。
    而武王呢,则是真好相反,对朝政上不如先前用心,有也是交给幕僚,自己冒名得功,反而专注与和京城中的官员们进行友好交流,还遣人偷偷慰问了景州周边的州府官员。
    这一个两个,究竟是要做什么?是想提前气死他么!
    于是乎,皇上看谢锦安就格外顺眼欢喜,甚至还后悔起来:嗐,怎么幼年时没多多注重三儿子,要是当时好好培养多好呀。不过还好,如今重视起来也不算是太晚。
    “你等会儿给朕留下,朕可要好好考考你几件政事,看看你这几日婚假中,还记不记得朕曾经给你的提点。”皇上点着谢锦安威严道。
    谢锦安就又一拱手:“父皇考校,儿臣不敢拖延,但请父皇允准儿臣陪王妃给母后请过安,再回来御书房受父皇考问。”
    “好,你与肃王妃这样恩爱,是极好的。”皇上面带浅笑让二人退下,心中划过几分计较:照理说,皇后应当先去请太后安,然后与太后一块儿接受肃王夫妻的敬茶才对。
    怎么皇后……自己擅自先回到了凤仪宫?
    还有永福。
    这个他曾经十分疼爱的、他与皇后所生的嫡长女,如今却成了一道棘手的难题。
    *
    凤仪宫的守门太监进来传报“肃王、肃王妃求见”的消息时,李皇后正满脸恼怒地将桌上的青玉瓷瓶扔到地上,口中怒喝道:“派人盯住太子的住处,一旦太子回来,立刻将他压着来见我!”
    “他回京到现在,不说为他的姊妹求情想办法,反而有心情在这个档口四处留情玩乐——他难道不知道武王崛起,皇上对他考量么?”
    “如今事情被本宫发现,不说主动来认错,居然还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躲着本宫!”
    戴嬷嬷率人看住里殿的门,棺材似的脸上浮现出心疼之色:皇后之位看着尊贵,但坐上去可是要顶着极大的压力。近年来,随着后宫新宠不断、德妃淑妃作妖,娘娘就有了摔东西发泄情绪的习惯。虽然听着吓人,也有些费瓷器,但是效果很好,就是娘娘摔完会被累着,真是心疼死她了。
    正当戴嬷嬷准备上去安慰时,就听了守门太监的消息。
    “吩咐人将这些瓷片都扫出去,若有人问起,就说是猫儿不听话推下去的。”李皇后用手平复着胸口的喘息,快速道:“为本宫打一盆清水来浣面,先将他们两个迎到正殿里。”
    说罢,李皇后微微停顿,似是想起了什么,问戴嬷嬷道:“那两个人可还在凤仪宫里么?”
    “娘娘上回说有用,奴婢就给她们二人随便寻了个差事,留在凤仪宫中了,方便娘娘随时传召。”戴嬷嬷低声回道,旋即似想起什么,眼神一亮,对李皇后谄笑道:“……原来如此,皇后娘娘聪慧。”
    李皇后轻哼一声,端正的面容显出几分阴冷:“本宫的永福受了天大的委屈,还在家离夫散的状态,他们一对庶出的夫妻,岂有资格欢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