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逃荒农女:捡到残暴王爷她哭了 > 第437章 必有回报

第437章 必有回报

 热门推荐:
    第437章 必有回报
    荆梨不知陈玉璋的算计,她正忙着筹备盖纺织厂。
    黄四娘果然是个人才,荆梨将水利纺织的原理给她讲了一遍,又手把手教她如何看图纸。
    几日之后,她便与谭氏父子中的小谭,将图纸重新出了一份。
    “娘娘所出的图纸虽是精妙,可奈何不适合咱们关中一带的丝麻与线特质,而且又是水利驱动。”
    “民妇斗胆,重新依着现有纺线特质改良了纺车,且与小谭师傅试验过,如此更适合关中麻特性,娘娘若是得空,不如前去参详一下!”
    “走,现在就去!”荆梨是个实干派,见黄四娘如此说,当下就决定去查看一下。
    工坊之中,水利纺车的小版模型正在模拟操作。
    黄四娘不仅将纺车属性有所改变,甚至连梭锭也改良了。
    此时小苏正带着两个姑娘好奇的测试,见荆梨过来喜滋滋道:“娘娘,黄师傅好有本事,如此一来,便是这一台纺车,便要胜过几十乃至上百个女工,不眠不休的劳作了!”
    黄四娘很是谦逊笑道:“苏管事谬赞了,本就是娘娘给的图纸,还有小谭师傅帮着一起改造,哪里就是我的本事了!”
    荆梨打量了一番,果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喜不自禁道:“小苏嫂所言不虚,此等功劳正是黄师傅的。”
    “当然,小谭师傅功劳也不容小觑!”
    “德子,赏黄师傅三百银、锦缎十匹。”
    “赏小谭师傅银二百银、绸缎十匹,今日你就安排此事下去。”
    “工坊正式投产之后,所得盈利,每季度两位师傅各有分红。”
    “如何分红,到时候苏大管事会与两位师傅交代!”
    “娘娘,”不等荆梨说完,黄四娘噗通跪地道:“我本是个将死之人,被娘娘所救,恩同再造,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哪里还能要工坊分红?”
    “这不是生生折煞人了么?”
    小谭师傅也跟着跪下:“娘娘,黄师傅所言,正是小的心中所想,娘娘所给工钱已经够多了,何况还有诸多赏赐,万不可再要什么分红了!”
    他们父子是谭氏庶支,一直不受谭家家主重视,腹有才华却不得重用,一直郁郁不得志。
    荆梨张贴布告求贤纳才之时,父子俩仿似看到曙光一般,不顾家中人奚落,说什么甘为妇人之臣,毅然决定前去应试。
    事实证明,他们父子赌对了。
    王妃虽是一介女子,却有极大的容人之心。
    所造物件都给了图纸,且不藏私的讲了图纸用法,还能半分不干涉,让他们自行研究。
    这一点,让谭氏父子得到了莫大的尊重,这是他们以往不曾得到的。
    士为知己者死,谭家父子压根不介意什么给妇人做事,他们只想得到他们应有的尊重,而不是将自己的成果拱手于人,还得不到半分感激。
    如今荆梨竟然还要给予分红,这让一向老实不善言辞的小谭师傅,心中很是不安,又不知如何拒绝。
    荆梨笑道:“你们无须不安,只要有真本事的人,我都不会亏待于他!”
    “以后用心做事,便是对我和王爷最好的回报!”
    黄四娘与小谭师傅两人感激不已,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做事,不负王妃这份厚爱。
    荆梨见测试没有问题,对小苏道:“我这几日事多,地形选择我就不去了,你带着四娘与小谭师傅挑选就是了!”
    “选好了给我讲一声,回头我过去看看就是!”
    小苏管理能力不错,又善于给人做思想工作,荆梨对她很放心。
    “对了,过几日我要回村里一趟,小苏嫂你要不要回去?”
    小苏一门心思都在那小型纺车上面,闻言不在意道:“不回,眼下正是厂子的关键时候,我不好走开,你帮我给小桃儿带句话就是!”
    “让她好生听她二婶的话,认真读书学习,要是让我知道她不听话,看我不得打烂她小屁股!”
    她和秦婆子都在城里,小桃儿就给了弟媳妇照顾,这丫头素来有些调皮,小苏深怕弟媳妇管不住她,又不好下手揍,这才托荆梨给带话。
    三岔口的驿站已经开挖,正好安排流民就业,减少无业人员的闲置。
    荆梨路过之时,铁生叔正跟两位大师傅在讨论施工,见荆梨过来上前道:“阿梨,这人多是好事,可如此一来,估计中秋之时,驿站便可盖好,这么多的人没了活计,又要如何安置呢?”
    “这事不急,眼下正是大力发展的时候,便是这里完工,也还有旁的活计,叔不必太过忧心这个!”荆梨笑着道。
    盖完驿站,城里还得盖厂子,如果天下形势继续崩坏,必然会有大批富人前来投靠,她的金融房地产圈子,也就可以跟着起来了。
    古代可没有那些现代的机械设备,所有的建筑都是靠人力来的,如此就会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压根不用担心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
    她已经计划好了,眼下长安城中人口约莫十万左右,靠北的朱雀大街,原是勋贵所居,后来因为白莲军攻城,城里饥民趁机发生暴动,以至于好些建筑损毁。
    紧挨着朱雀大街的是梧桐巷一带,这一带因着常年无人打理,以至于逐渐荒芜,后来好些勋贵人家,正是因为梧桐巷的磕碜,逐渐搬离了朱雀大街。
    若是能将梧桐巷给清理出来,然后将朱雀大街重新规划,便可让这一带风水再次流动起来了。
    只是眼下手头有点紧,还得看看河间王、陈留王这些王储辖地的民生情况,若是这几位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征暴敛,那这朱雀大街她就盖定了,不怕到时候没人来买房。
    荆梨将三岔口的工地巡视一番后,就打马回了村里。
    她到村里已经是午后时间了,这时候太阳毒辣,晾晒场上,满满的麦子、豆子、以及菜干这些东西,明晃晃的阳光下空无一人。
    荆家大院里也同样如此,除了孩子们朗朗读书声,其他人都下地了。
    这个季节,地里的、玉米等农作物都长势极好,可这年头没有除草的药剂,全靠一双手打理。
    便是这么热的天,他们也要去地里打理庄稼。
    年纪大的范老婆子在家里剁辣椒酱,老太太带着个布手套,一边剁一边流眼泪:“梨啊,你咋回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