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逃荒农女:捡到残暴王爷她哭了 > 第220章 亲上加亲的好事
    第220章 亲上加亲的好事
    等杨诗悦气得跺脚离开之后,荆梨才忍不住问霍深:“你刚说那话是啥意思?”
    霍深轻笑道:“陈玉璋成亲了,娶的是白莲军大当家的妹子,上个月传来消息,据说已经有喜讯了!”
    荆梨诧异道:“你没事关注陈玉璋做什么?”
    “我闲得慌!”霍深咬牙道。
    那头翠湖也忍不住问杨诗悦:“郡主,您说刚那人说那话什么意思?”
    杨诗悦按下心头不虞:“谁知道,不过是个落拓书生,逞一时口舌之风罢了,理他做什么!”
    话是如是说,可一想起那人气势,总觉得和谁极其相似,一时脑中又没有头绪。
    这一番闹腾,杨诗悦也没了闲逛的心思,直接就回了府中。
    谁知,一进门迎面就遇上了荆松,心中膈应的不行。
    “郡主!”荆松上前打招呼,他不是不知道每次杨诗悦看见他,就跟看见苍蝇一般恶心,可那如天边皎皎月光一般的仙子,还是让他忍不住靠近。
    杨诗悦半分眼风都没给,径直打身边离开了。
    让后头跟着荆松出来的荆老太,胸口直冒邪火,什么玩意?就你娘那个破鞋不守妇道的东西,你摆脸色给谁看呢!
    荆老太越想越火大,忍不住就去找儿子荆伯安了。
    “啥?娘你说啥?”荆伯安惊得差点一屁股摔地上。
    荆老太不屑道:“那不是郡主与阿松年龄相当,咱家阿松向来出息,又是你的亲侄儿,这两头都不是外人,亲上加亲不是好事吗?”
    荆伯安半晌回不过神:“娘,你咋会有这个想法,赶紧打住,以后也别提这茬了!”
    “啥叫不提了?咋的?她就算是郡主,再是娇贵,那也是要嫁人的。”
    “何况,就她娘那个德行,要不是她是个郡主,我还真看不上。”荆老太撇撇嘴。
    荆伯安额际直冒冷汗,老娘这才来了多久,居然生出了不知天高地厚的野心。
    “娘啊,这里面有些道理,你是不懂的,阿松再是能干,那也改不了出身,要知道,凌月郡主就是配个皇子那也是使得的!”
    荆老太瞪着眼:“啥?配皇子?就她娘那个德行,她也配?”
    阮贵妃的宫里。
    她家大嫂也在劝阮贵妃:“秀山公主虽说是荒唐了些,可凌月郡主那是实打实的才女,与她母亲那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就使不得?”
    阮贵妃鄙夷道:“如今岁数尚小,待再大些,谁晓得是不是与她娘亲一个德行。”
    “娘娘,何必非要计较这些呢?若是将来咱们魏王上位,那后宫还能只有她一个的么?”
    “不喜欢晾着就是,那时大事已定,就是秀山公主又能如何。”阮家大嫂苦口婆心劝道。
    阮贵妃弹弹猩红的指甲,有些意动,毕竟如今秀山公主在陛下跟前还是能说上话的。
    朝中大臣又多有支持魏王,若是趁着老皇帝在长安,让秀山公主跟着一起吹吹风,把这事给定下来。
    名分一定,就算老二兵力强悍,还不是得乖乖俯首称臣。
    阮大嫂见贵妃有所松动,接着道:“娘娘穷尽一生,为的不就是两位皇子吗,秀山公主儿子还小,嗣子又是个不成器的,若是凌月郡主与咱们魏王成了,她只怕是高兴都来不及,到时候少不得还得伏低做小伺候娘娘呢!”
    这话算是说到了阮贵妃的心坎上,这个大姑子不好处,她自进宫之时,就与秀山公主不睦,一想到秀山公主满脸讨好的样子,阮贵妃就没忍住露出一丝得意来。
    荆梨足足在长安城呆了三日才回去。
    出城门的时候,意外的在城门口遇见了陈中裕。
    “陈将军这是?”荆梨见陈中裕早就等在这里,明白这是专程来等她的。
    陈中裕压低声音道:“姑娘,且跟我来!”
    荆梨满是好奇的跟着陈中裕到了城外五里亭出,见亭外已经排好了一列车队,上面都用油布严严实实盖了起来。
    “这是.”荆梨好奇问道。
    陈中裕神秘一笑:“上面东西都已经装好了,姑娘回家后,趁着没有旁人的时候再看吧!”
    “霍少爷为了给姑娘这份大礼,可没少费心思!”末了,陈中裕还是没忍住给主子邀功。
    荆梨送走陈中裕之后满脸疑惑,恨不得现在就打开看看到底是啥。
    见几个赶车的车把式都等着她发话,只好按下心头好奇,先把东西拉回村里再说。
    车辆极为吃重,两头骡子拉一个车,居然累的直吐白沫。
    快天黑时,荆梨才带着车队回到村里。
    村口的流民见荆梨回来,急忙上前招呼:“姑娘回来了,可是有要帮忙的地方?”
    荆梨一路摆手:“不用不用,先忙你们的吧,这一天天的大家也挺累的!”
    为首的老者何伯开口道:“累啥呀!好些人想要这样天天干活还没得机会呢!”
    他家大儿媳抱着孩子出来:“就是呢,姑娘,明儿个我还到地里帮忙,您别觉得咱们妇人干活不行,咱有的是力气!”
    大郎做好的计划书里,老人和体弱的慢慢筹建房子,如今天越来越热,野地里随便窝一下没事。
    可再过一阵子天冷了,这要头上没个遮风挡雨的,大人孩子都熬不过去。
    好在挨着山脚下不缺木料,又都是勤快人,那头盖坞堡,这头也跟着盖起了房子来。
    荆梨给辟出道来,沿着村道两边盖,离官道得远一点,将来少不了要修路,别回头时日久了,又牵扯到谁家的拆迁问题。
    流民里面的壮劳力,几乎都去了工地帮工,一天百十文,要是不想要钱,直接换米面也行,粗粮两升、精米一升。
    荆家完全是照着市价来给的,半分没有坐地起价的意思。
    其他人是半月一结,流民是每日发放,毕竟人家是等米下锅。
    如此一来,村里好些人都坐不住了,生怕这些流民干活太拼命,两下盖完了,没了他们的生计路子。
    于是,荆梨顶着一路问好的人,直到进荆家大院才算完,笑得脸皮都快要发僵了。
    几个老爷子老太太围了过来:“这又是买啥了?这么几大车!”
    荆梨安排人卸货:“我也不知道!”
    众人更加疑惑,铁生叔上前打算卸箱子,没成想,居然死沉搬不动。
    几人合力卸下一口大木箱,打开一看,大家伙儿都傻眼了!
    这.这.这也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