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清穿之德妃的宫斗路 > 第105章
    朝廷之上, 康熙提起此次黄河赈灾一事,都说在康熙四十五年过后,这黄河水灾频发, 屡屡造成人祸之事, 天灾是防不胜防的,但是这黄河水灾看似是天灾造就的, 实际上也不过是因为人事不修,该加固的河堤没有加固, 往年朝廷拨款到黄河此地的银两不知放置到何处了。
    康熙颇为疲累道:“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解决此事的法子, 老是天灾人祸, 届时便是老百姓的苦难了, 大清王朝也经不得如此三番四次折腾。”
    六阿哥眼睛微亮,上前一步, “皇阿玛,儿臣有事禀告。”
    “说吧。”康熙淡淡看他一眼。
    “由户部拨款将黄河河堤加固,且由各地拨粮到灾民肚里, 按照往年的做法安置灾民, 派好些个擅长治理河道的官员前去黄河地,让黄河水灾不再频发。”
    户部是老四管着的地方,吏部是老八管着的地方, 正好派上用场了。
    康熙微微点头,这做法确实是中庸之道, 是往年用来安抚人心的法子, 但是他要是目的为此, 那就不会特地将这事在朝廷上提出来了。
    胤禛上前一步, 低头, “皇阿玛, 户部据儿臣仔细调查,已然是户部银两空虚了,六弟所言之事极难得到推行。”
    “且擅长治理河道吏部官员的都安置到各地了,这种人满大清上下才出不到五指之数,六哥怎么能笃定吏部这种官员多之又多,就算有,等赶到黄河地时,那黄河河堤早就另行加固了。”
    胤禩神色认真道,他可不是故意和胤祚这家伙唱反调,该是有理时他不将胤祚这混账给怼一遍,他还真不是人了,胤祚这种罔顾人伦、没有兄弟情谊的混账。
    真不愧是和佟佳贵妃‘同母子’的关系。
    胤禛继续说道:“修河堤、赈灾民,这些功夫下来,户部需要的银两如果不是百万两以上,儿臣尽可将头上这顶亲王帽子给摘了,但是户部才区区六十万两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
    康熙闭了闭眼,他自然是知道户部多少银两,胤禛管着户部,就算有官员意图给他欺上瞒下,胤禛都会将这种事关国体的大事告知他,“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提议?”
    这种最能轻易疏忽过去的法子不能被实行了,他倒是看看这朝廷上有多少人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了。
    三阿哥咬咬牙,上前说道:“若是能将户部的银两补全就好了,四弟管着户部这么多年,国库空虚一事到头来谁也不知道,四弟心里可对得起皇阿玛的厚望?”
    户部向来是官员阿哥们最喜爱的地方,这儿不仅有关国家政事,与银两有关的地方总是复杂几分的,这儿的官员关系不知绕了多少圈,几乎是权权相交,打进户部的中心圈子就等于得了大部分有权有势的官员的拥护。
    而四阿哥有着富察马齐的偶尔相助,勉强能在户部留住脚跟,但是他的性子却是户部圆滑的官员所不喜的,做事太过较真,这时候没多少户部官员打算替他说话,生怕四阿哥这个较真的性子真打算将他们这些户部官员给撕下一层皮,要是让皇上知道其中的官官相护,他们岂能过得安生。
    三阿哥也一边暗自得意,叫老四得了天大的好处还将自己整成一副死板的模样,如果不是有个身处高位且得宠的生母,也不至于一开始就被皇阿玛安排到户部里,他都只能在礼部不断刷名声,讨好一些文人官员,走迂回的路子,实际上还比不过皇阿玛的随心所欲,眼看着晋封老四生母为皇贵妃,又将目光放在永和宫的几个阿哥身上,他怎会甘心。
    “户部银两是爷掏空的?三哥这话未免太笃定了,这人的吃喝享乐无一不需要银两,满京师之人皆是如此,但爷一个人的能耐还不至于如此,若三哥真有一夜之间将银两耗空的本事,尽管告知四弟,四弟迫不及待看见三哥厉害的一面。”
    说完反驳的话,胤禛没执念继续对上三阿哥,关乎民生百姓之事,容不得他们在紧要关头争吵,他低头继续道:“皇阿玛,依儿臣来看,只得是想法子将户部的银两收归了,国库空虚总归是影响大清国形象的,且在遇到此等大事时无力应付就不好了,这也是为了以防外一。”
    胤禛咬了咬牙,几乎是顶着各方官员的眼神说出这话,实际上国库空虚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国事所致,也有部分皇阿玛纵容的缘故,前些年战事频繁,准备战事所用的衣食住行无疑都是烧银子的事,无一例外,且前些年的兴修水利,每每都是耗费银两之事。
    最最重要的是,皇阿玛这些年心软了很多,对一些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户部的官员都能当着他面将一些银两贪污了,他怎能相信皇阿玛是什么都不知道,先前他姑且还能忍一忍,但事关百姓,处理这些事刻不容缓!治理国家本是一件不易之人,留下这些蛀虫就是对大清的祸害。
    康熙眸子微眯,“老四说得好,诸位爱卿,可有哪个敢上前一步将这事揽下来,将这事给朕和百姓一个交代,这天下少不得敢承担兴百姓事的臣子,可否让朕看看有朝廷之上有没有能担得大事之人。”
    这话已经是明示了,一旦能将这事解决的人,会成为皇上眼中的大功臣,甚至差一步就是走上了青云路的地步。
    但……终究是无一人应答。
    谁都知道这事很是棘手,国库空虚,将银两收归,这不成问题,可是银两从何处来,这么大的数额从何处来,还不是要从官员和富商手中得到。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千辛万苦将国库银两收归,那这人先前得罪了那么多官员,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动动手指将那人给弹倒,这满京师官员的凝聚力便表现在这里了,达成这事的人,不被千刀万剐也会被人戳脊梁骨了。
    阿哥们想的则是更多了,得罪了那么多官员,自己今后在官员们口中的名声还能好到哪里去,明面上有皇阿玛的支持?不,那才是最大的陷阱,事儿达不成,还会得了皇阿玛的失望,就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谁爱做这事就赶紧凑上去吧,最好是能一举将对方势力扳倒。
    胤禛面无表情,心里暗恨这一群明哲保身的官员,“皇阿玛,儿臣愿意!”
    “好!”康熙也是被朝廷上这一群只会沉默的臣子给气到了,当下看到胤禛主动站出来,竟是什么都不管了,“朕给你这个权力,你尽管用你的法子将户部银两凑齐全了。”
    就算最终达不成这个目标,总比一些从头到尾连气都不敢出一口的人好吧,他堂堂大清朝的官员和阿哥,怎么就光将眼往钱孔子里钻了。
    朝会即散,八阿哥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兄长的肩膀,永和宫的三个阿哥也是无能为力了,毕竟这事实在敏感,四哥会担下这事是谁都没想到的,他一想到要从那些狡猾的官员手中得到银两就只觉得头疼之极,早些年有不少官员从户部借银,依四哥的性子,不将其连本带利都要回来才是怪了。
    还是私底下给四哥想想别的法子吧,光是让四哥孤军奋战不是办法。
    胤禩眉头皱得极紧,他是聪明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烂摊子,谁招在身上谁就倒霉,他原本连沾都不想沾的,但谁叫四哥性子那么倔,作为兄弟他能怎么办,不帮也得帮了。
    胤祥默默留在两个兄长身边,甚至在胤禵准备偷偷溜走时抓住其衣领,和善道:“胤禵你想去哪里?”
    胤禵嘴倔道:“四哥有你们在自是不成问题了,爷要回去看额娘,额娘好久没有看到爷了,一定想得紧。”
    他平生最讨厌对上那些官员了,就不能让他偷偷溜走吗?
    想到自从他在军营摸爬滚打后,那些官员好像闻到了鱼腥味的猫一样,紧紧抓住他不放,不是说他这样不合规矩,就是怀疑皇阿玛会将他安排到兵部,生怕兵部的实际权力被他夺走了,但他哪有!他们那是平白无故冤枉人。
    四哥去户部,八哥去吏部,十三哥去刑部,他这会儿还没定下归属呢。
    胤祥温和道:“可咱们几个是永和宫的阿哥不是吗,永和宫永远是一体的。”缺了哪个都不行。
    行吧。
    胤禵长长吐出一口气,他就知道十三哥会这么说,但是想想他还是觉得有些吃亏了,于是紧盯着四哥道:“四哥,你可别忘了要给些差事让爷办啊。”再不努力,皇阿玛忘了他还是小事,关键让额娘失望了就不好了,男子汉大丈夫,走在世间不仅要坦坦荡荡,更要做出一些功绩让世人看看吧。
    “那是自然。”胤禛失笑,遇上这几个兄弟,他觉得自己的心情好上许多了,固然这件差事很难办,但兄弟齐心,总会有办法的。
    ……
    “什么,皇上您让胤禛去办这件大事?”芷嫣眉头紧皱,自打知道了胤禛冲动行事后,她作为额娘总觉得哪哪不安,依胤禛那孩子的性子真的能不把这事搞砸吗。
    她相信胤禛不会轻易认输,但是为人父母的,不担心才是怪了。
    朝廷上将这事承担下来的人只有胤禛一人,明明朝廷上的官员一个都不少,就让她儿子赶上了吗。
    康熙失笑,“这你就尽管放心吧。”成不成功是一回事,让他看到态度要是最要紧的,且胤禛的几个兄弟都是讲情谊的,就算不想承接这事,也都留下来了,勉强让他心里得到一丝安慰,他的儿子并非都是只挂念自己的人。
    芷嫣狐疑的看他一眼,皇上的话总有几分偏颇,此一时非彼一时,皇上现在看好胤禛,等事儿落幕以后,皇上指不定就变了一个态度了,这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就好比前一刻将六阿哥放在佟佳氏名下,下一刻就将佟佳氏贬下皇贵妃位……好吧,好像皇上只对佟佳氏如此,对永和宫从没有这个意思。
    那她就勉为其难相信皇上吧。
    芷嫣低头,装作自己方才质疑的眼神不存在,皇上接着兴匆匆道:“芷嫣,老四的子嗣是不是少了一些,就十来个,也就在几个兄弟里过得去。”
    康熙说这话时语气还有些嫌弃,瞧瞧他的子嗣在十五前面都是满洲旗的出身,而到了老四这里就是满汉交杂了。
    好在长子次子、五子八子都是满洲旗的生母所出,不然按照这三子四子六子七子都是汉军旗的格格侧福晋生下来的情形,他就算再看好胤禛,也得犹豫几分。
    只是各占一半,他勉强能接受——不接受也不行,其他儿子的子嗣远比他想的还要寒碜,其中老三的情况最离谱,嫡福晋难得是个好生养的,生下两子两女,但没了一对儿女,更别说什么零零散散夭折掉的阿哥格格了。
    就算是在他的后宫,他也断然不会护不住一双嫡子嫡女。
    芷嫣讶异道:“皇上,十来个挺多了,您要不要看看老八十三十四他们的子嗣,老八到底年长几岁,还算差强人意,十三也过得去,就是十四啊,至今为止就一个辉和氏所出的长子弘春罢了。”
    “您再念叨念叨着,说不定孙儿都被你念叨怕了。”到时走得更快就不要怪她了,儿女之事本来就是缘分嘛,放眼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地方,不也有无法解释的夫妻二人久久不得怀孕,但分开时又和新的爱人有孕的故事吗。
    就皇上这个天下之主,早年时照样没了诸多子嗣,这不五十步笑百步吗。
    康熙勉强沉了沉心,芷嫣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可他一想着废太子曾经被他安排了诸多的妻妾,但胤禛这儿就寥寥几个妾室,且生下的子嗣也不算多,他就不由思考起将哪家女儿给胤禛了,反正这是迟早要考虑的事。
    于是在胤禛几个兄弟苦思冥想如何将官员们欠的债要回来时,他皇阿玛就想方设法给他填补后院了,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对于胤禛来说,这门差事不仅代表皇阿玛对他的厚望,更是他顶着众多臣子不看好的眼神接下的一门差事,他不能输,更不能辜负几个兄弟的信任,什么名不名、利不利的倒是在其次了,在差事完成之前,谁都不会将心思放在这上面。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