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清穿之德妃的宫斗路 > 第63章
    先前说起准噶尔叛乱一事, 在康熙二十七年时准噶尔就入侵喀尔喀部落,随后在康熙二十九年被皇上头一次亲征打服,噶尔丹得溃逃下场, 可噶尔丹向来不死心, 兵败之后集合旧部调养生息,试图他日东山再起, 要想彻底根治这种不安分势力,免得向着大清的部落遭受荼毒之苦, 第二次亲征是难免的。
    这难得的建功立业机会, 八旗子弟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的, 因而在说起这第二次亲征的人选时就有了争议。
    大阿哥还是头一个抢在众多兄弟前面想将那些什么大的、厉害的、事少的头衔给霸下了, 免得到时没有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太子却冷哼一声, “禀告皇阿玛,儿臣强烈推荐三弟四弟前去战场给皇阿玛分担辛劳,免得让大哥一个人尽了孝顺, 反倒将其他兄弟都落下了。”
    他这话说的中肯, 太子肯定是留下来监国的,但是在他之后的三弟四弟本就是年纪最大的,被他随便念叨一句, 就是他记惦兄弟情的表现,也不会让后面几个兄弟全无存在感, 太子当初说是要让四阿哥建功立业, 但好话谁都会说, 更别说他现在确实是将老四提在口边了, 并不算食言了。
    四阿哥对这种情形一点意外都没有, 很坦然道:“儿臣愿为皇阿玛分忧。”
    三阿哥也是一拱手, “儿臣也是。”
    八阿哥平静道:“儿臣在朝中无要事要领,也愿为皇阿玛分忧,望皇阿玛能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保家卫国!”
    他心知自己是落在最后成亲的阿哥,比起前面那些兄长可能略有不足,但是他是真心想出去一趟,身为男儿郎若是不能为大清出一份力,他怕是连觉都睡不好了,况且战场上的厮杀足以让他心血澎拜了。
    留在紫禁城太久,他连血性都没了。
    六阿哥不甘示弱,“八弟都如此了,儿臣定是不甘落后后面的弟弟的,请皇阿玛给儿臣建功立业的机会!”
    五阿哥、七阿哥纷纷拱手显示自己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
    康熙很是欣慰,大清的男儿生来都是在马背上厮杀的,他的儿子一个个都是巴图鲁,就连在他眼中撑不得大台面的老七也请愿前去征屠准噶尔,“好极了,朕的儿子个个都是汉子!朕很是欣慰,只是征战准噶尔一事还得仔细商量,先退朝吧,改日再议。”
    今儿这次上朝不过是打探下众人的意思罢了,具体的还得私底下细细商议,打仗一事可不是在朝廷上众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行的,若没有充分的准备,怕是啥事都干不成。
    朝臣们面面相觑,正想拱手告退,不曾想一道喧嚷的声音传进朝臣耳中——
    “皇阿玛,儿臣也要去将准噶尔打服!”十阿哥面色严肃,半点都不带虚道。
    九阿哥惊异的看了一眼这个弟弟,没想到弟弟还有这个心思,真是出乎他意料,不过他们年纪不及前面的兄长,且都还没有婚娶,皇阿玛怎么可能会同意让他们前去,不说皇阿玛了,他要是敢在朝廷上说自己想去,回去以后怕是被额娘说一句混账了。
    康熙面色沉沉,“胤俄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你年纪尚小,断然不到要上战场的时候,不然你将朕将前面那么多兄长放在哪里了。”
    胤俄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他再次强调一边,“儿臣想为皇阿玛分忧,儿臣也要去将准噶尔打服,大清的男儿哪有因为年纪太小就不能跟着上战场的,况且儿臣也十岁了,换做是寻常百姓家,兴许成婚早的就是儿臣这般大的年纪,儿臣都能当得阿玛,儿臣为何不能去!”
    康熙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你若是想这个年纪去娶妻生子,朕尽可满足你的愿望!”
    皇上意思都说的这么明显了,胤俄仍是堵着一口气不愿认输,康熙最后说道:“退朝吧。”
    这事才算是落下帷幕。
    九阿哥拉着胤俄的手,“先回去吧,你冷着个脸是想干什么?想和兄弟们闹翻也不是这么闹的。”
    胤俄憋着气不想说话,胤禩定定的看着他,最终道:“八哥待会带你去永和宫看看十一妹妹,十一妹妹开始学爬了,你回去看了她,额娘高兴十一妹妹也高兴。”
    胤俄的表情这才有了波动,终于不再是冷面模样,软软的道了一声好。
    一旁的三阿哥嘀咕怎么这事十弟也来凑个热闹,四阿哥却了然道:“这些事自有他们几个感情好的处置,三哥,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三阿哥不知想到了什么,拍了拍他肩膀,“都道是没娘的孩子长得快啊。”
    ……
    钮祜禄贵妃难产之后血崩而死,最后被皇上以“温僖”二字定下了其死后谥号,这做法若是从谥号上说,那就是皇上对温禧贵妃的眷顾,毕竟没有哪个贵妃分位的人能在死后轻易得到谥号,最起码在大清朝里,温禧贵妃得这封号可谓是对得起皇上对她的宠爱了。
    但那都是建立在温禧贵妃还是贵妃的分位上,按常理而言,贵妃分位的妃子在死后若是有功且家世显赫,皇上都会念及旧情追封其为皇贵妃,不说别的,至少是让死者死后哀荣这点成真,而在皇贵妃的分位上,哪还会缺谥号,谥号是这个分位上顺理成章的事。
    温禧贵妃有生子之功,也有开国五大臣额亦都之后的背景家世,这个重量足以让她被皇上追封为皇贵妃了,可皇上非但没有让她得了皇贵妃的分位,还让她在贵妃的位子上得了谥号,这种不上不下的做法足以让十阿哥心里藏怨了。
    因而憋着一口气想要在战场上得功而让皇阿玛追封自己额娘为皇贵妃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胤禩同两个弟弟都相处那么久了,不至于看不出十弟心里的执念,但皇阿玛确实是不会让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莽上战场的,刀枪无眼,谁知道以十弟的性子会不会为了争那一点功就不顾自己性命了,况且前面几个兄弟也争的急,大哥更是不顾几个兄弟的感情想将好的都纳入怀中,十弟还是别争了,早晚会有别的机会的。
    胤俄憋住劲不说话,胤禟随着两个好兄弟过来永和宫,倒是头一次那么好奇永和宫内的布置摆设,在额娘口中永远是德妃占据她所有有关宫中妃子的第一,八哥也是时不时说起自己额娘有多厉害,他是不觉得德妃有多厉害了,但是好奇心还是有的。
    之前浅浅几次在宫里遇见过德额娘,还不算有过真正的接触。
    “行了。”胤禩看着门口伫立的马功成,微微颔首,这是周林礼的小徒弟,还是最得意的小徒弟,将来是要接替他的位子的,也被周林礼派到额娘身边时时提供差遣,看到这人候在门口他就知道额娘定是还在宫里了。
    “走吧。”既然额娘在宫里,十一妹妹自然也在,十弟想要见到自己妹妹还不简单,何必将那么多苦水都放在心里。
    胤禟摸了摸鼻子,赶紧将还僵持在原地的十弟拉上,“快见到你额娘留下的妹妹了,你可不能关键时候又没了反应。”
    难产这事又怪不得十一公主,没见到同是生母难产的太子爷现在还好好的在朝廷后宫行走吗,皇阿玛压根不在意这种事,天下人也是不在意,十弟可别一个人钻了牛角尖。
    芷嫣望向窗外,看见三个阿哥都傻愣愣的,摇了摇头,继续给小女儿扇着扇子,纤手微摇,扇出的风就跟没有似的,小公主咿咿呀呀的叫,想抓住额娘手中挥舞的扇子。
    芷嫣将扇叶挡在孩子前面,一片黑暗笼罩小公主的脸面,可她一点都不害怕,以为额娘在和她玩,反而笑得更开心了,伸手抓住扇叶,又咿咿呀呀的挥舞起来,小腿儿也蹬得厉害。
    “怎么不进来了?”芷嫣头也不回道,十阿哥这么久了,总算想起自己还有一个妹妹要看啊。
    胤俄拘谨走进来,“给德额娘请安。”胤禟就干脆很多,“德额娘安。”
    “这是十一妹妹?”胤俄眼睛直直盯着小公主,轻声道。
    “那是自然,”芷嫣笑眯眯道,“你同母的亲妹妹。”说罢看着胤俄瞳孔收缩了一下,方才满意道,“德额娘有事要忙,你就照看她一阵子罢。”
    这是借口,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但三个阿哥都没有阻止的意思,胤禩更是放飞自我,懒懒的瘫在软榻上,“九弟十弟,你们先照顾吧,兄长我累死了,让我先歇歇。”
    胤禟眼珠子一转,也疲累道:“十弟,十一妹妹就交给你了,九哥累了。”说罢又是一个懒瘫。
    胤俄本来还陷入对这个妹妹的纠结中,可没过多久他就不用纠结了,小公主看见额娘不在了,先是可怜巴巴的咽呜一声,再然后慢慢抽噎,十阿哥手忙脚乱,立马将十一妹妹抱在怀里哄着,起初还因为抱孩子的手势不过关导致孩子哭的更大声了,后来才慢慢将动作在奶嬷嬷的指导下调整回来。
    两个兄弟视若无睹,胤俄埋汰的看了他们一眼,最后心甘情愿的将妹妹哄睡,什么纠结不纠结的早就被抛到脑后了。
    ……
    下了朝以后胤禛就回了府,府邸有了一个孩子的声音就热闹多了。
    他转头进了正院,便看见福晋温柔的哄着大格格,他声音也放缓了,“孩子还乖吧。”
    “爷,孩子很听话,没有吵闹起来。”沁月抿了抿唇,温婉道。
    “那就好,让爷抱抱。”胤禛看见孩子睁着双大眼睛,心里起了兴致将孩子抱在怀里转了几圈,孩子咬着衣角,时不时啊啊两声,十足的奶香味,就乳臭未干的一个小娃娃。
    过会儿胤禛将孩子放下,不打扰孩子的安睡了。
    福晋给他揉着肩膀,轻声问道:“爷,朝廷之事累着了?”
    “那算不得大事,最多是皇阿玛还在犹豫如何布局罢了。”这话是假的,皇阿玛雄才大略,怎么可能在没有做足准备之前就将事情说出来,这亲征的事太子老早就跟他透过口风,只是现在才开始有了筹备的想法。
    但是之前就大哥一人跟随皇阿玛亲征,他们这些兄弟本质上就落后大哥一等,在第二次亲征时要是不紧着些,怕是在封爵时几人的爵位都天差地别了。
    作为皇子阿哥,胤禛心里自是有着自己的骄傲的,不说是为了在皇阿玛面前整个面子,也要让额娘在后宫有脸面,他更是要在所有兄弟面前争取功名。
    “爷只管努力吧,我和妹妹们都会支持爷的。”沁月温声细语道,压根看不出她之前还在府邸生着侧福晋的气,不是觉得侧福晋越矩了,只是她竟然在自己来月事时将自己身边的婢女推出去,这种举措若是开了一个端口,剩下的妾室不都可以打着这样的念头取子了?想要皇家血脉也不是这么胡来的。
    当真是笑话,她这个当嫡福晋的还没有心急,这个当侧福晋的就开始焦急自己何时怀上阿哥了,就算要借自己婢女的身子也不惜代价,她真的怀疑这瓜尔佳氏真是大家出身的嫡女吗,做态和她阿玛后院里的通房没什么两样。
    也不知道那个婢女到最后会不会心急恼恨反咬她一口了,沁月心里冷笑道。
    胤禛握住她的手,“福晋辛苦了。”
    沁月浅浅回了个微笑,动容道:“说不上是辛苦,爷只管顾好前方,后面有咱们几个姐妹守着。”只要爷知道疼她,这些事算不得什么糟心事。
    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京师里正是最凉爽的时节,早晚略微凉,午时就有些热了,人在这个时候最精神,赶在这个当口将军事所需的东西都筹备好正正好。
    这些事自有专人来办,几个还没得到皇阿玛准信的阿哥就迫不及待到阅兵场一日练个三四场,胤禩驾着马,悠悠的转了几圈,看着也在马上的四哥有些激动道:“四哥,咱们要不要去看看小舅舅?”
    额娘说皇阿玛是极有可能让小舅舅跟着去这趟的亲征了,既然小舅舅能入皇阿玛眼,就代表小舅舅确实能耐,准备要从一等侍卫升上别的官职了,他们跟着兴许能学点别的东西,毕竟是外甥嘛,便宜了自己人也不能便宜了别人。
    “再等等吧,估计皇阿玛现在都还没有空闲下来。”一等侍卫是经常跟在皇上身边的,深受皇上信赖,基本上皇上在哪儿他们就在哪儿,他们几个兄弟可别在看见舅舅之前就引起皇阿玛注目。
    胤禩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若是小舅舅赶在这个时候休沐就好了,麻烦事也能省了,但人生事哪能这么巧合啊——就在他刚将这件事抛到脑后时,皇阿玛竟然带着小舅舅过来了。
    两人纷纷下马。
    胤禛沉声道,“给皇阿玛请安。”
    “皇阿玛安,”胤禩不解道,“皇阿玛这时不应当留在乾清宫批改奏折吗,怎么过来了?”
    康熙瞪了他一眼,瞧瞧这小子会不会说话,说的他好像整天都留在乾清宫批改奏折一样,他也是会出来的,还有阅兵仪式总要在出发前看上两眼吧。
    可能是看出皇阿玛对八弟的无语,胤禛赶忙打圆场,“皇阿玛过来是为何事?”总不可能是来东安门看他和弟弟练武的吧,皇阿玛应该没有这个闲情逸致。
    “这儿有御用营帐,你们就光以为是留给你们打闹用的?”
    “不是吗?”胤禩无辜道,好些个将领摆明是在这儿练兵的,见到他和四哥来都见怪不怪了,还刻意带他们到这儿练武,就是不想让士兵们被扰乱君心。
    梁九功解释道:“那是留给皇上阅兵用的。”阅兵的地点不定,刚好在轮流到东安门就在这儿设下营帐和圆幄,供皇上更衣用。
    “皇阿玛真厉害。”这也没啥啊,他和四哥就是想蹭块地方练练武,顺便感受一下战场上挥舞的感觉,有士兵在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谁叫他至今为止都没上过战场,自然得靠想象了。
    两个混小子,康熙恨铁不成钢各自拍打了一下两个儿子的肩膀,“你们就先回去吧,别说一整天都留在这里了,你们的差事还没干完,就这么没有耐心?”
    胤禛……胤禛其实也不是那么想要整天干差事的,他再成熟稳重,心里面总会有些少年意气的,这便是他为何和弟弟一块过来的原因了,不过皇阿玛都特地提起这件事了,他就算再不舍,也只能拉着八弟走人了。
    胤禩撇撇嘴,有气无力道:“儿臣给皇阿玛告退。”
    “快回去吧。”康熙摇了摇头,表面看着对一双儿子摇头叹气,实际上心里无不得意,比起整日在屋里熬差事,他的儿子还是像他,有魄力且不畏刀枪,十足十的巴图鲁,满人的天下就是这么得来的,有子肖父极好。
    就是一个放肆了些,一个沉闷了些,若是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乌雅博启道:“皇上,请您进去营帐吧,先小憩会儿,等兵部尚书过来,臣等再禀告皇上。”
    康熙点点头,进了御用营帐,他确实是要养足精神,等会儿就是参加检阅的八旗精兵,他自是要用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八旗子弟还有皇室宗亲、朝廷大臣的。
    当然这种阅兵模式是不大的,但以小窥大至少能让他看清八旗子弟的能耐。
    亲征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