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清穿之德妃的宫斗路 > 第46章
    太子经过千方百计的打听, 总算在年底知道了婚事流程似乎定下来了,皇阿玛还拍了拍他的肩膀,神色似乎非常欣慰, 就是那种看待自己将要成家立业的小儿子的眼神。
    迎娶太子妃一事似乎能提上议程了, 不曾想太皇太后在这时病情突然加重了,皇上连早朝都顾不得上了, 在得知太皇太后病情加重的那一刻起就守在太皇太后身边。
    只是一直守着也不是办法,朝廷政事总要人理会的, 这时就只能让后宫妃子照顾太皇太后了。
    而皇贵妃作为副后带领后宫妃子守在病床前。
    芷嫣也是其中一员, 与惠妃、荣妃一道分配了值守的人选, 皇贵妃有杂事在身, 精力不足以应对太皇太后的病情,因而她们三个有宫权的妃子就得仔细讨论这些事。
    一个月下来大概是各个宫的高位妃子带领低位妃子过来一趟, 轮完了再到下一宫的。
    这种做法很省事,但是一个月来总会有两天是完全办不了事的,永和宫里四个孩子各有各的麻烦, 特别是最小的那个孩子, 十四可能是离不开额娘的缘故,总是离了额娘不到一个时辰就大吵大闹,根本停不下来, 可她也不可能带上一个婴孩到慈宁宫啊。
    这样会吵到病人的。
    最终还是四个孩子各有分配,两个小公主交给布贵人和觉禅庶妃帮忙照看, 布贵人有养女儿的经验, 觉禅氏很讨两个女儿喜欢, 而胤祥就交由章佳庶妃看顾, 亲生母子的身份很让她放心, 而最小的小崽子, 她就丢给阿哥所的两个儿子了。
    左右这个特殊时期,她的行为是能得到谅解的,再不济最小的这个儿子打小就没有和两个兄长相处太久,趁这个机会让两个大儿子养养小儿子不更好吗,兄弟几人是该培养感情。
    芷嫣非常淡定的动用私权,让自己值班的日子与两个儿子的休沐日重合,每当值班日到来时,两个儿子就得好好照顾弟弟了。
    就比如现在,芷嫣默默守在病床前,看着太皇太后晕睡在床,身旁的苏嬷嬷小心翼翼的捧着一碗药,眼神有几分难受,小声道:“德妃娘娘,太皇太后到了该喝药的时辰了,奴才过会儿将太皇太后唤醒,您就小心些喂药吧。”
    芷嫣点了点头,将药接过来。
    中宫无主,她们这些妃子自然得负上孙媳妇的职责。
    苏嬷嬷松了口气,轻轻上前将太皇太后摇醒,温声道。
    “格格,您该醒来了。”
    ……
    “小爷受不了了,为什么这小子这么吵闹。”胤禩捂着耳朵,简直不敢相信被四哥抱在怀里的胤禵怎么能哭得这样凄厉!
    这不对,两个妹妹小时候都不喜欢哭的。
    那就是这小子喜欢哭了。
    胤禩眼睛瞪大,整个人很是不解,他觉得这个刚出生的弟弟不仅占了额娘最小儿子的身份,还整日整日在额娘面前哭,就喜欢撒娇,一点都不符合男子汉的身份。
    要知道他们大清的男儿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巴图鲁,凭什么这小子总是能在额娘面前撒娇,现在还和他抢四哥了。
    胤禛瞥了他一眼,叹气道:“十四年纪小,他哭你也要跟着哭吗?”
    胤禩硬生生打了个激灵,嘴硬道:“谁要哭了,小爷这不是嫌他太吵了,被吵得受不了了吗。”
    胤禛想了想,“八弟,你样子最像额娘,你抱抱十四弟吧,也省的他整日都哭,哭坏嗓子怎么办?”虽说额娘说过要实在哄不了弟弟就抱去慈宁宫。
    但额娘还在照顾太皇玛嬷,他怎么可能还去打扰额娘。
    胤禩看了眼的确哭的很难看的十四弟,勉为其难应了一声,“先说好,要是他还哭了,小爷就不抱他了。”
    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
    胤禩小心翼翼的接过了孩子,十四哇哇的叫了几声,然后慢慢的睡着了。
    真奇了怪了,入了怀这孩子就不哭了。
    这种感觉来的奇妙,胤禩一时间竟然不想撒手了,小声道:“哥,仔细一看,小十四还挺可爱的嘛,你瞧瞧他多乖,眼睛闭上了就乖乖睡觉啊。”
    胤禛面无表情走开了,显然胤禩没有顾及他哥哄了将近半个时辰的心理感受,还不停在他耳边炫耀,“你看看他,闭上眼睛时跟两个妹妹一样可爱啊,指不定将来像极了小爷,小爷还可以给他当老大,陪他玩……”
    烦躁。
    胤禛拿起一本书,在胤禩头上一拍。
    “啪!”
    好了,都安静了。
    ……
    芷嫣在数次值守后,时间也过了几个月。
    期间不知出于何种缘故,二儿子对小儿子十分眷恋不舍,连非值守日也想留下来哄着弟弟,但都被她赶去阿哥所了,该是读书的时候就不要拿弟弟当作借口。
    而大儿子每到这个时候都非常愉悦的将二儿子拉去做功课,将自己整得像个恶霸。
    有一说一,太皇太后的身子是支撑不了多久了,她们这些妃子连续守了几个月,就没有看见太皇太后有精神好的时候,大多数是闭了眼就睡,喂药也要喂半个时辰。
    皇上已经去天坛祈祷数次了,就是不见得有一次被老天爷眷顾,太皇太后的身子是越来越差了。
    太皇太后似乎做好心理准备了,在一天精神难得不错的日子将皇上叫过来,祖孙两人躲在房里不知说了什么话,芷嫣只知道在那时后,皇上比以往更难过了,尽管这种难过不为外人知悉,可多年相处,她性子最敏感,当事人没有察觉的情绪她都能有个判断,更别说皇上这种近乎外溢的情绪。
    这时候说什么好听的话来劝说都没用,芷嫣也只是在皇上劳累一天过后,命人将煲好的鸡汤送给皇上,她想让皇上知道,总有人会陪着他的,这种感情未必是太皇太后给予的长辈情,但相互陪伴的感情也是可以长久不衰的。
    鸡汤温度正好,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油,看起来诱人又美味,东西简单,但胜在用心,鲜香的葱花撒在汤水上,是盛出来刚刚好的味道。
    梁九功将汤水放在皇上面前,“皇上您且用了吧,这是德妃娘娘亲手做的,您喝了,德妃娘娘放心,太皇太后也放心啊。”
    “德妃有心了。”康熙没有动用面前的鸡汤,几个月下来就算再厉害的身体也会疲累的,他知道皇玛嬷是寿命将近了,可为人孙的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长辈离去。
    那些蒙古私怨倒是在其次的了。
    但是今晚他是难得放松了,兴许是知道还有人在默默关心他吧。
    康熙问起:“十四那小子不会闹吗,这些时日确实是辛苦德妃了。”
    梁九功小心翼翼道:“闹是闹了,但两位阿哥都是厉害的,每次都能将十四阿哥哄好。”
    康熙惊异的抬了抬眼,“怪不得德妃这几个月看着还游刃有余的,原来还有老四小八帮忙。”也只有她才敢这么做了,性子好似从来不会受到宫里人影响,天性里总有一种紫禁城拘不住的自在。
    梁九功在心里默默补充道:不仅如此,还有七公主八公主被布贵人抱养,十三阿哥被章佳庶妃抱养,只有德妃娘娘想不到的,没有她做不到的。
    康熙笑了一声,“都随她吧,她这些年哪有整日都守着一人的情形发生,不说她,朕都有些累了。”
    说罢,将那碗鸡汤喝的干净利落。
    最后有些惊奇,德妃的手艺还不错,“该天朕得让她多给朕煮几碗了。”
    梁九功低头,听闻皇上这话立马将德妃娘娘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德妃娘娘实在不容小觑,以往那么多娘娘送些汤汤水水过来就没见到皇上有想喝第二次的时候,更多时候是便宜了他这个奴才。
    而且最反差的是,德妃娘娘平时从没有给皇上送过这些羹汤,但偏偏这一次在其他妃嫔不敢打扰皇上的时候,送这一次就让皇上上心了。
    真是搞不懂了,梁九功心里难解,这对他来说着实是难题,改日他兴许能在德妃娘娘面前取取经呢,在皇上面前伺候,也要有个解语花的能耐啊。
    不然他怎么能赢过那么多太监,当上皇上身边最信任的贴身奴才,这都得靠揣摩人心。
    ……
    康熙二十八年春,太皇太后溘然长逝,但由于身边人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并没有多意外,苏茉儿含着眼泪目送自家格格离去,然后盖上白布。
    此后就是一系列长且繁琐的祭拜之礼,但在祭礼上,皇上极为诚恳跪拜,后妃们也在皇贵妃的带领下跪在棺材前守灵。
    太皇太后生前享尽富贵,走过的路有不平之处,但都一一迈过那道坎了,如今死后极尽哀荣,人生也算圆满了。
    太皇太后能辅佐两代帝王已然是厉害人物了,不知这下一代帝王会是谁。
    芷嫣默默想着,历史已经被改变太多了,以往的预见不足以让她肯定这一切都是往原来那个方向发展的,唯独此刻的心平浪静足以让她有信心度过今后的半生,盼老人家能够庇佑吧。
    她又拜了一拜。
    ……
    太皇太后逝世留下来的痕迹慢慢被消除,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紫禁城又慢慢恢复以往的平静无波。
    只除了发生胤禩总是在休沐时过来找小弟弟说话,大福晋的身孕已经差不多五个多月了这些变化,其余时候还是那么平静。
    当然有些事还是被影响到的,像是一开始提及到的太子婚事一事,经由太皇太后逝世一事,皇室宗亲都得跟着守孝三年,太子本来既定的婚事也得跟着往后一延。
    天下人都在看着太子,太子若是赶在这当口非得要娶嫡福晋,那就不是一个不孝的形容就能说清楚的事了,就连皇上都将选秀的年限往后一拨,一个储君就不要多想了,只能说时间太凑巧了。
    哪怕太子早成亲一个月也好,现在是想成亲都不太可能,唯独大阿哥是对这事欢欣鼓舞了,等太子娶妻进门,他都不知有多少个嫡阿哥了,何惧太子会抢先一步生下嫡长孙。
    这些算盘打的挺美好的,直至大阿哥第二个孩子仍是个格格时,他整个人都僵住了,惠妃面无血色召开孩子的满月宴。
    于是大福晋又开始调养着身子,这次怀上身孕的时间长了点,大福晋时隔半年后才再次怀上孩子,这得之不易的第三胎让这对年轻的夫妇又提起对嫡长子的希望。
    只是这第三次艰难生下的孩子仍是个格格。
    这次不光大阿哥怀疑人生了,惠妃都恨不得以头抢地耳。
    太子更恨不得出现在大阿哥面前嘲弄他只会生女儿了,小侄女还是挺可爱的,但胤禔这家伙老是在他面前提起他无法娶妻一事,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但只要太子还没娶妻,还没生下嫡阿哥之前,大阿哥都没有放弃希望。
    赶在康熙三十一年春,他总算又让大福晋怀上第四个孩子了,这次大阿哥非常肯定,之前的三个孩子不过是意外,第四个孩子定是个阿哥。
    宫里人觉得这场戏实在是太有意思了,都觉得戏台子编排的戏没有惠妃这一家子上演的有意思,大福晋一次赶着一次怀孕,也不怕彻底损了身子,而且一下子养那么多孩子,那都是些精细活,这才为人母多久啊,竟是在五年内怀了四个孩子。
    大阿哥看着对大福晋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嫡妻,且身边没有吹枕头风的妾室,一路相互扶持倒也不失为一件好婚事,但就是对嫡长孙的执念太大了,大福晋才甘愿一次又一次快速怀上孩子。
    到底这天底下有权有势的男子身边只有一个妻子相伴的情形难见,且对那个妻子来说实在是太动人了,大福晋就是如此,在她眼里只要大阿哥身边没有妾室一日,这般生儿育女的日子过下去就是极美好的了,就算连续几年不停怀孩子生孩子又如何。
    当然在这一年三年守孝过去,太子的婚事也该提上议程了。
    但与此同时还有三阿哥胤祉以及四阿哥胤禛的婚事要决定人选了。
    三阿哥胤祉的嫡妻人选很快被皇上定下了,为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董鄂氏,也怪不得皇上如此着急了,这年三阿哥已经十六岁了,再不提起婚事怕是迟了,太子的婚事好歹还是早早下了旨。
    三阿哥的嫡福晋家族势力是极好的,甚至于比大福晋的背景还要好,毕竟三福晋的家族是董鄂氏中地位最高的一脉,还是“满洲八大家”之一,出身极显贵,这个出身甚至都能当得太子妃了,只是在这个节眼点下,也没多少人要关注三福晋了,最受关注的是太子即将迎娶嫡福晋一事。
    而四阿哥这儿还能缓冲一下,毕竟前面还有两个兄长还没成亲,万事不急。
    可芷嫣看着皇上递给她的一沓名册,眉眼忍不住抽了抽,“皇上,您这是什么意思?”
    让她来选儿媳妇?还把名单放在她手中了?
    康熙理所当然道:“你就看看哪家贵女合你眼缘,朕让她进门当老四福晋。”
    “再不济你实在找不中你心悦的,朕记得你大哥家正好有一女儿和老四差不多年纪,让她进门当了格格,日后生了孩子以子册封侧福晋也不是不行。”与爱妃同族,应该是得爱妃心意的吧。
    等等,芷嫣扶额,“皇上,您要知道不是妾身选媳妇,是胤禛要选媳妇。”怎么能将事情说的这么简单,而且她也不需要大哥的女儿进宫当胤禛的格格,要真这么发展,这亲缘关系得多乱啊。
    “老四还敢对亲额娘选的儿媳妇有意见?”康熙皱眉道。
    “没,妾身不是这个意思。”芷嫣吸气,“那妾身谢过皇上了,妾身会好好找的。”
    这年头还真不好不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不了她找来胤禛一起看了,以后携手走一生的嫡福晋怎么可以让她说了就算,如果胤禛不过来,那她就让胤禩过来帮忙选,胤禩与自家四哥相处那么多年,应该是知道他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儿家吧。
    “那就好。”康熙看着挺愉快的,“到时看中了再同朕说,朕看看有什么不妥。”
    “知道了皇上。”芷嫣神色肃重,看着手上的名册,仿若千斤重,看来不仔细看看是不行了。
    不过儿媳妇啊,当初胤禛那孩子只会哇哇哭叫,一眨眼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竟是到了娶妻的年纪了。
    芷嫣眼里闪过一丝怀念,那时也是她来到这个朝代的伊始。
    作者有话说: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