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清穿之德妃的宫斗路 > 第43章
    自然, 她没有否认家里人给她的脑补,在回信里让博启好好干活,不要辜负姐姐和皇上的心意。
    即便她一开始不知道这件事, 但皇上确实是因为她这边的关系才给了博启一个好前途, 这种事没有什么好否决的,倒不如说家里的弟弟妹妹能撑起家族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且不说博启那边, 就连庶出妹妹那儿也是厉害的,妹妹起初议婚事时没有非要一定要嫁个家世非常好的夫家, 不过可能是她那时刚好封妃, 钮祜禄一族的人注意到了她家里有一个恰逢年纪的庶妹, 加上妹妹性情温顺, 又是满人心里合格的儿媳,妹妹便和钮祜禄氏有了关系。
    在那之后妹妹嫁给了先皇后钮祜禄氏的七弟阿灵阿, 钮祜禄氏是众所周知的能人子弟众出,这个妹夫也是能耐的紧,早在康熙二十五年就袭封一等公, 被皇上授散秩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等官职了, 这满满当当的官位早就能看出皇上对他是看好的。
    乌雅家族是包衣出身不错,但只要族内人出息,想要改头换面自是不难, 再不济家里的姑奶奶出息也能保她额娘和阿玛安度一个不错的晚年。
    芷嫣又突然想到弟弟既然已经成为三等侍卫了,那她倒是可以久违的看一眼娘家人了, 这不赖嘛。
    于是在晚上向皇上道谢的时候, 她一直想方设法想从皇上口中得知博启的事。
    康熙挑了挑眉, “他过去宿卫值班吧, 朕难得来一趟, 你就成天挂念你弟弟?”
    芷嫣想了一下说辞, 非常真诚道:“皇上,妾身当然是挂念您的,只是妾身好不容易能得到弟弟进宫的消息,您得让妾身看他一眼才放心啊,兴许妾身看了就不想不念了,要不您让妾身的额娘进宫也好,孩子兴许也想见他郭罗玛嬷了。”
    康熙差点气笑,“整的朕好似不准你见你额娘了,再等等吧,你这胎还浅了点,等坐稳胎了朕再让你额娘进宫。”太医已经说了德妃这胎胎象没过过去那么稳妥了,且还得细心照料。
    芷嫣眨了眨眼,又是一顿真诚的感谢,真没想到在她怀孕的时候皇上这么好说话,看来可以悠着些了,有什么想要的看看不会越矩再说。
    不过弟弟那边也不能疏忽,等胤禛他们有机会遇到人了就替她说几句鸡汤吧。
    康熙见她没有再提她那个弟弟,心情一下子好很多了,不就是想额娘吗,想见唤进宫就行了,至于亲弟弟,那不都是外男吗,要隔开面见才行,或许让胤禛他们见了舅舅,再转述给爱妃就行,办法千千万条,没必要非得见面。
    康熙这边打好主意,还真想着带上博启到阿哥所走一趟,左右博启的拳脚功夫、弓马刀枪都挺在行的,让他带带几个阿哥也不在话下。
    想起自己那个只爱留在阿哥所读书的四子,康熙还是觉得这个操作行之有效,未尝不可靠。
    帝妃两人各怀心思,但面上都是一样的坦然,可谓是坦坦荡荡走过场。
    芷嫣闲着也是闲着,觉得整日留在宫里养胎也实在不像话,便提议道:“皇上陪妾身下下棋吧,这对孩子也是好的,孩子长大了要教,小时候的教也是教啊。”
    胎教就是从怀着时开始,顺带着让皇上给她传授几招,到时用来欺压几个儿子。
    芷嫣越想越美妙,险些都止不住心里的雀跃了,想欺负儿子!
    “行吧。”康熙好笑的摇了摇头,德妃这性子真没个定性,他不奉陪到底还真说不过去。
    ……
    翌日,陪皇上下了一晚棋的芷嫣已经陷入怀疑人生的地步,这种挫败感就算睡了一晚上养足精神都无法弥补回来。
    她只是一时间想和皇上玩一玩五子棋而已,为什么那种看似玩法简单的棋也能被皇上三番四次堵上,她每每就差一点就能过关了!皇上能不能不要将对胜负的执着显现在下棋上,就不能让让她吗。
    她总有种在和非人类对战的感觉,呵,连续二十来局,就没她赢过的一局。她真心支持皇上去跟机器人对战,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呢。
    欺负儿子的目标破灭,她还是好好养胎吧。
    芷嫣心里一阵莫名的惆怅,应付完两个乖巧可爱的女儿后,又陪小十三玩了一会儿,整场敷衍人的流程走完了,她才懒洋洋的躺在贵妃椅上,连刘嬷嬷给她说的弟弟去了阿哥所一事都没有听进脑,只觉得人生有种灰暗感,还有一种不知从哪儿来的憋屈!
    她明明是正常人的智商,为什么她一局都赢不了!
    阿哥所内,康熙带上几个侍卫在里面溜了一圈,看过几个乖巧懂事的儿子后,就对过于好动,没规没矩的小阿哥不满了,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眼下就觉得在他面前过于会撒娇的八子得要学一学新的学问了!
    他就不见得其他阿哥都能完成的功课在小八这里就显得为难极了,小八明明是聪慧的,但就是仗着自己这种聪慧才无所事事,只会整天找几个兄长玩,而且还有向下发展的兆头——
    他可是听宜妃、贵妃诉苦了,胤禩已经不满足只和大的玩了,还总是找上几个小的弟弟,白日里陪几个弟弟玩得极兴奋,然后拍拍屁股就走,将锅甩下来,任由几个弟弟晚上太兴奋睡不着觉在宫里闹事!
    这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了。
    康熙寻思得给这个儿子一个教训了。
    想着,康熙亮出来身后的博启,对其鼓励道:“你给胤禩磨练手脚吧,让他累完,就不会整日想着闹事了。”
    ?博启满脑子疑惑,对皇上说的话不是非常明白,但当侍卫的忠诚使得他立马就应声下来了,“是,皇上,奴才遵旨!”
    好好干,康熙鼓励的看了他一眼,在他看来德妃的这个弟弟无非是多年走错道了,现在重新走回也无妨,且这么多年走错道了,在武艺方面还能过得去,那不正好说明这人是个人才吗,只要是个能干的,他都能给机会,他从不辜负人才!
    康熙自觉将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接下来政事繁忙,他就算关心几个儿子的学问,也不可能整日待在这儿,于是他将儿子留给博启后,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完全没想到他当初想的是让胤禛受磨练,而非胤禩,不过这兄弟几人都差不多的,一个替另一个背锅也无所谓了,兄弟之间哪分你我。
    当然,留在原地的胤禩就不给皇阿玛面子了,也不给自己面前这个只是长得好看的侍卫面子,都是花架子,哼,他才不听皇阿玛的话呢。
    他想走,却不曾想半路给博启拎起后脖子的领子,悬在空中,他非常倔强的抬起头,“你想做什么,你这个冒犯本阿哥的侍卫,是不是不想在皇阿玛面前干了?”
    博启拎起他,冷静道:“奴才冒犯阿哥了,只是皇上的命令奴才不得不遵,就请八阿哥另行谅解吧。”
    “喂喂!”胤禩向周围看了一遍,正想寻找几个帮手让这个侍卫得到教训,却不想方才还在门内偷窥的几个兄弟早就不见人影了,还有他的亲四哥,六哥、五哥都一一不知去了哪儿!
    “你们这群背信弃义之人,以后休想让小爷帮你们了——”
    声音很响,但就是无一人响应,该说康熙的做法还是挺管用的,单独整治了这个儿子——
    在蹲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的马步后,胤禩冷汗直流,脸上早就没了骂骂咧咧,非常颓败,就跟一早上的芷嫣没什么区别。
    一旁的博启也陪同这个阿哥一起蹲马步,总不能小阿哥受苦他这个侍卫还闲着吧,当心宫里的主子都生气了。
    其实几个兄弟早就出来看过胤禩的样子了,发现其只是在蹲马步,没有遭受严苛的训练才放下心来,没有插手这事,一是八弟平时确实是太懒散了,多练练也好,二是蹲马步看着也挺辛苦的,万一他们阻止了那个侍卫,皇阿玛让他们顶上该如何是好。
    博启寻思着这个侄子应该是差不多到极限了,就出声让他停下来了,到底这是他亲侄子,要是他下手过重,姐姐那边也会担心的。
    不过,该说真不愧是皇子龙孙吗,这半个时辰都坚持下来了,就算他知道这个侄子平时传闻有多不擅武艺,但在皇室眼中的不擅武艺好似和他们不是一个标准的。
    胤禩头一次没形象躺在地上,光顾着喘气了,身边紧张兮兮的小太监立马过去扶他起来,“哎呀,奴才的主子啊,真真是心疼死奴才了,这不得让娘娘担心吗?”
    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恢复力气了,狠狠的瞪了一眼这个侍卫,“哼,皇阿玛那边整治不了你,小爷回去让额娘教训你。”
    博启愣了一下,“这怕是不行了。”家里就属姐姐对他最好了。
    “为什么!”
    他摸了摸鼻子,放缓声音,“是奴才冒犯八阿哥了,奴才向八阿哥致歉,不过德主子是奴才的亲姐,您私下兴许可以叫奴才一声舅舅。”
    胤禩瞪大了眼睛,悲从心来!
    为什么老天爷非得和他作对了!他连额娘的怀抱都不能投入了,就凭这是他亲舅舅,要是报复了,额娘肯定不会理他了。
    ……
    博启作为一个半靠姐姐半靠自己进宫的侍卫,非常有自觉性,在宫里不闹事不惹事,万事遵从皇上吩咐,并不因为皇上宠爱姐姐且自己在宫里有几个侄子侄女而傲慢,他顶多是想着尽量在皇上面前干好差事。
    但是这种性子却使得胤禩对他的好奇心大起。
    其实胤禩是潜意思会对一些厉害的人佩服的性子,博启惹起了他的兴趣,就算一开始是不怎么友好的会面,但毕竟是亲舅舅,胤禩也不可能用对宫里的奴才一样的态度对他。
    他是对上次亲舅舅罚他一事非常恼羞成怒,可眼瞧着这个舅舅还是挺厉害的,他就有种认可的感觉,并且在之后一次次皇阿玛的默许中同博启比练功夫,最后一次次落败,这下子可挑起他的兴趣了。
    一开始的生气也就不存在了,毕竟这个舅舅也只是死板一些,跟他四哥差不多的,还比他四哥好说话一些。
    这头胤禩对武艺起了兴趣,胤禛在得知自己弟弟这阵子闹腾出来的事,姑且也只是叹了口气,任其闹了,胤禛对乌雅氏的舅舅还是有几分兴致的,毕竟是母家好不容易出来的人才,只是在见了一面后发现好像没什么说的,就没怎么接触了。
    就算额娘是乌雅氏的姑奶奶,但额娘现在是皇家的人了,他想接触这位舅舅也就是看看合不合他心意,到底胤禛是皇子阿哥,对母家的人有几分滤镜,但这种滤镜不至于让他放下身份,平常见过了就跟这位舅舅说说额娘的嘱咐就行了。
    不过话说回来,郭罗玛嬷还是挺厉害的,既能让家里的庶女嫁给钮祜禄氏,也能将亲子养好,有这一个母家在,胤禛寻思自己是不用觉得乌雅氏会拖累宫里的额娘了。
    有一说一,胤禛有时候的想法还挺现实的,但是管用就行。
    ……
    芷嫣在坐稳三个月胎儿时,娘家的额娘总算被皇上默许进宫了。
    当天行程里,乌雅夫人早早的起了床,让大儿媳给她准备红枣、鸡蛋等不计数的滋补食物,还有她亲手炖的温补鸡汤,女儿已经好久没有喝到她的手艺了,一定是想极了。
    她从前见女儿的时候还是五六年前,现在能再次见到女儿就是莫大的喜事,既然是喜事,那就得什么都准备好。
    女儿正处怀孕的时候,有什么好的都得带上,乌雅夫人一边的吩咐儿媳妇帮忙干活,一边也不忘让乌雅威武将书房里的书画拿过来,还有一些地契都得准备齐全,女儿在宫里能见娘家人的机会不多,每次见了面都得珍惜。
    她听博启说女儿近来喜欢看一些字画,说是给肚子里的小阿哥胎教,乌雅夫人哪哪都备上了,连带着乌雅威武也忙前忙后,不假手于人,这可是他们的心意,就算宫里的主子什么都不缺,但多年未见,这对夫妇总是会想着让女儿好受一些。
    像是表示家里的额娘阿玛一切安好,且弟弟前途尚好,妹妹也是嫁入了极好的人家,现在也已经得了一双儿子女儿。
    当初乌雅夫人将庶女养在身下也是有几分感情的,现在人都出嫁了,没有给大女儿小儿子添堵,当然也算作是她的儿女范围内了,至于庶长子她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怎么提到过的,一是感情不在她身上,说再多也无意,二是既然她的儿女们都出息了,何必在理会一个不怎么真心待她的儿子。
    乌雅威武近些年不敢对自个儿夫人有多大意见了,都好好敬着,给足了她正室夫人的气势,因而对大儿子也没过去那么上心了,况且皇上重视嫡子,他心里面也是重视嫡子嫡女的,只是过去这个嫡子看着对他这个阿玛不太尊重,现在找到了一份好差事,性子也变稳妥多了,他心里还是挺容易满足的。
    这也就形成了家里还算平和的气氛。
    大儿媳安佳氏更是不敢吭声,心里面虽然也想和额娘一起进宫面见德主子,可额娘定是不会同意的,她还念着德主子所出的四阿哥与自己的女儿年龄相近,指不定能进四阿哥府上当一回格格,或许还有幸能当上四阿哥的侧福晋,毕竟有娘娘在,她的女儿也不算是出身不好啊。
    但这些说法她至今不敢同公公婆婆提起来,一是丈夫在婆婆面前不太受待见,且非婆婆亲生的儿子,二便是四阿哥是皇亲贵胄,就算她想的有多美好,那都是在想象中的,自家姑奶奶是进了宫当了妃子,可平时说说也就罢了,那可是皇家的人,她就怕哪哪不周到冒犯了娘娘。
    皇室中人总是与他们这些包衣奴才出身的人不同的。
    也亏得大儿媳胆子小,没亲口说出心里的打算,尽管她丈夫再三让她在婆婆面前劝说,可她不敢就是不敢,不然乌雅夫人可不止会无视这对夫妇了,可能连住到一块都不想了。
    要是宫里的娘娘提及这种事还好,可若是自己想的,那就是存了心想占便宜,还是用孝道逼迫娘娘,那怎么能行。
    乌雅夫人经过一番收拾就上了内务府备来的马车,一路揣着兴奋的心情出发,时隔多年她总算能再次见到女儿了,不知女儿现在还认得额娘吗,都怪她那个小儿子,明明在宫里能替额娘传几封书信给他姐的,但就不给她传,还说什么有违宫规。
    她就觉得这小子翅膀硬了,可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宫里好似是不准侍卫与宫妃接触的。
    但想归想,信归信,乌雅夫人还是给小儿子记上一本账了,谁叫他没有好好同她说明,还十分冷硬的模样,简直是不把额娘当作是额娘了。
    这可不好,儿子可以不把老子当作是老子,可额娘是一定要好好尊敬的。
    乌雅夫人此时此刻的想法可谓是印证了宫里面德妃的想法,德妃也曾有过单独养着孩子不见帝王的想法,尽管现在想法变了,可从这一点看,这两人真不愧是母女俩,就算女儿是半路出家的,这说不定是前世牵引的福气呢。
    在万般期待下,马车缓缓驶向了紫禁城的方向……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