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179章 伟大的作品(有彩)
    第179章 伟大的作品(有彩)
    跨过序言,改拓文终于看到了《决定性瞬间》的照片。
    跳过白色的空页,右侧,是一张看起来颇为精彩的照片。
    那是在一个废弃的教堂前,大片的水渍中,有一个男人正从倒地的架子上试图跳过水的边界。可是他似乎高估了自己,刚跳出一米的距离,就已经落下。
    改拓文能清晰的从照片中看到他的脚即将落入水中,身体与水中的影子形成了一个巧妙的对称图案,令人忍不住要画面中的男人捏把汗。
    “这个抓拍,好精准。”改拓文脑中想象着陈平生抓拍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其实并不少见,至少他曾经就干过画面那个男人做的事情。
    但他却没有想到,陈平生竟然通过一张照片,把这件事情抽离了出来。
    形成了一个凝固的薛定谔的空间。
    他觉得男人肯定会掉入水中,弄湿他的鞋子和裤脚,但他没有看到,这些都存在他的想象中,而不是真实发生。
    “所以这就是决定性瞬间吗?”改拓文念叨了几句,随后继续看向照片。
    接下来的图片都是关于街景的,有人群、有建筑、有车辆。画面都是如同第一张一样,定格住了某个事件将发生,但又未发生的前一瞬间。
    把这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展现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脑补,去揣测。
    “不得不说这种照片真的很厉害。”如果只是抓拍一张两张,改拓文觉得很正常,每个人都能办到。
    可是这么多张同时采用相同的手法,并且构图各异,但都能看出几何图形的美感。
    那就不简单了。
    这说明摄影师对于自己的作品,有着超乎常人的,清醒的认知。
    他知道该怎么拍,用什么拍,如何展现。
    改拓文忍不住看了看正在翻页的陈平生,这一刻,他突然觉得摄影界何其有幸,国内的摄影界何其有幸。能够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并把自己的天赋完全展现出来。
    刚才那句玩笑话,他突然觉得已经没什么不可能了。
    就凭这部作品如此成熟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就足以给所有摄影师开一堂课,名字就叫做“如何拍摄决定性瞬间”。
    这部作品的照片很多,改拓文自然不可能全部看完,他只能挑些自己感觉有趣的着重观看。
    而其中他觉得有一张印象很深刻。
    那是一片墓碑,整齐的在山腰处修建的墓碑,乍一看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地方。
    可是当他仔细观看时,才发现墓碑右侧,有两个人倒在了地上。
    其中一位仰面朝天,披散着头发,似乎正在痛苦的哭泣。
    而另一位长发女孩则抱着他,安慰着男人,就像小时候安慰孩子的母亲一样。
    改拓文之所以喜欢这张照片,是因为感觉到其中蕴含着对死亡的思考。
    并且拍摄风格非常冷静,完全没有故意去渲染什么。
    甚至两个人的位置也并不是画面的中央,如果想为了煽情,那么很显然,放大画面很轻松就能把照片传递的情绪放大。
    但陈平生没有选择这样做,改拓文觉得他是为了整部作品而服务。
    这也是他最惊讶的地方,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创作时,知道什么轻,什么重的。就像小说,写着写着,主题跑偏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可是陈平生的三部作品都太成熟了。
    无论是《鸦》的情绪化表达,还是《透视博物馆》的真实虚假讨论,亦或是《决定性瞬间》的理论证明。
    都足以说明他对于作品的掌控力和洞悉力。
    他仿佛无论怎么排版,都是在为作品本身增光添彩。
    以至于改拓文根本没有改动的必要,因为这部作品是如此的成熟和成体系。
    于是他接下看其他的照片。
    在另一张照片中,一个巨大的黑色柱子竖立在中间,隔断了画面两侧的空间,也让构图显得对称。
    改拓文先看向左边,那是一位父亲,他坐在台阶上,旁边是他的孩子所乘坐的婴儿车。
    父亲看着手机,手扶着婴儿车,似乎在等待孩子母亲的出现。
    而右边,同样坐在台阶上则是两位年轻人,他们抱在一起尽情的享受恋爱时光。
    “就像是过去和未来的对比。”改拓文忽然想起陈平生影圈的第一组照片,那张透过玻璃看到老年自己的年轻女人。
    同样的主题,只是这次更有空间感,左右对称的画面使得人们仿佛处于同一个时空的不同时间。
    这种构图方式真的很令人思考。
    并且像这种构图的照片在这本影集里到处都是,改拓文已经意识到了这本影集拍摄的难度。
    “平生,这些照片你拍了多久?”改拓文好奇的问道。
    陈平生算了一下:“几个月吧。”
    “几个月?”改拓文忽然想到了之前的格赛颁奖典礼,毫无疑问,在那之前,陈平生就已经开始拍摄这部作品了。
    他有些不敢置信的摇摇头,觉得天才已经难以描述陈平生了。
    哪怕是他这个外行人,也清楚这种成熟的理论出现对于现在摄影界到底意味着什么,可陈平生这位20多岁的年轻人,竟然如此轻松的就将其撰写,并拍出了对应的案例样张。
    是的,改拓文觉得这本影集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告诉大家摄影要如何表达的教科书。
    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这本影集的出版了。
    “平生,我会尽快商量好出版事宜,你这本影集一定要交给我出版!”改拓文语气有些恳求。
    作为一个编辑,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看着手中出版的书成为畅销书,或是成为某个经典书籍的主编。
    改拓文敏锐的察觉到了《决定性瞬间》无穷的潜力,他相信未来摄影界,将会人手一本影集。
    因为里面的某些话,不亚于行业圣经。
    而那些构图方式也将成为人们争先恐后的模仿对象。
    抱着这样的念头,改拓文来到了陈平生的电脑前,跟着他的翻动看向照片。
    不再通过投影,而是通过电脑屏幕。
    因为这部影集的颜色,投影是无法全部展现出来,哪怕是屏幕都有些欠缺,只有真正洗出来,才能一睹风采。
    整整半个多小时,两个人就在屏幕前,一页一页的翻动着。
    这本影集的排版完全没有《鸦》那般讲究,也没有《透视博物馆》那么连贯统一。照片主要是以几个场景作为划分的。
    有街景、建筑、郊区、车站等不同的背景。
    里面的照片也五八门,什么人都有,从穿着精英的人士到普通大众,无一不包。但改拓文却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这部作品的核心含义。
    就像序言里说的那样,这部作品其实就是在教摄影师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找到生活里的那些几何图形,并将其在合适的时间拍摄下来成为一张“决定性瞬间”。
    甚至改拓文自己看完后都有些跃跃欲试,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摄影的窍门。
    而当这个想法出现在他脑海中时,改拓文一愣,喃喃自语道:“应该不会吧。”
    “怎么了?”陈平生纳闷的问道。
    改拓文转过头,神情复杂的说道:“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什么?”
    “如果有一个普通人看完这部作品后,他会不会对摄影提起兴趣呢?”
    改拓文说出这句话时,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会的,绝对会的。
    因为那些对摄影感兴趣的人,最难以抗拒的,就是这种看似清晰简单的,门槛极低的“摄影窍门”。
    这就是大部分人的弱点,无法更改的人性弱点。
    陈平生这本《决定性瞬间》就像是一本艺术摄影的教程,他通过序言阐明了这个词的含义和意义。
    又通过大量的照片把构图的方式教给了大家。
    一旦看完作品,读者会很自然的产生想要学以致用的念头,然后他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拍摄确实容易出片。
    容易出被身边人乃至普罗大众都认可的照片。
    而这必然会引起摄影的风潮改变。
    因为这就像是武林里的基础功法,你可以不用,但伱不能不学,否则真用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功力比别人少了一点。
    当改拓文认识到这点后,眼神有些复杂的看向陈平生。
    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否清楚自己这部作品的价值。
    放在古代,这将是开宗立派、著书立言的大事!
    而现在,这部作品竟然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放在了自己的眼前。
    那自己还有什么理由错过它呢?
    就在这时,陈平生翻到了最后一张。照片里拍摄的,是两栋楼中间的间隔,那是一条深邃细长的巷子。在画面中心靠下的部分,也就是路边的阶梯上,坐着一位年轻人。
    他穿着毛衣,双脚岔开,双手抱着膝盖,似乎是非常失落的状态。
    而对面,一只猫也坐在地上,抬着头看着他。
    一人一猫就这样对视着。
    改拓文被这张照片漫溢出来的孤独感击中了心脏,那是一种与同类无话说,只能说与异类的孤寂之感。
    就像《鸦》最后的老头。
    陈平生再一次选择用如此孤独的照片来对影集总结,让改拓文突然觉得这或许就是陈平生一直坚守的某种创作理念吧。
    艺术,本就孤独。
    下一更12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