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顶级摄影家 > 第149章 新影集悬念首发

第149章 新影集悬念首发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第149章 新影集悬念首发
    隔天,陈平生把自己拍摄的超现实决定性瞬间整理了出来,并进行调色。
    原本布列松拍摄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因为那个年代彩色还不是很流行,大师们更喜欢使用黑白胶卷作为拍摄载体。
    可是陈平生不打算沿用黑白,他想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而且地理环境的改变,也导致一比一复刻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在给照片增添颜色这个维度后,又能保持决定性瞬间理念的突出呢?
    最终他的选择是将所有色彩的饱和度与明度都保持在一个中间值,不突出,不明艳。并且把过于突出的颜色全部抽离,更突出构图与拍摄理念。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进行后期工作。
    一边对比着想象里的画面,一边调整着各种参数,同时也不断修正着颜色的轻重。
    直到晚上八点,他才完成了几张照片的后期工作,形成了一个思路。
    把相关的参数调整保存在文档里后,陈平生放下电脑伸了伸懒腰。
    呆了一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博物馆系列。
    于是把那张单独洗出来的照片,发在了「影圈」中,并附上一段话。
    “与华南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的新影集即将发布,暂命名《透视博物馆》。”
    这条消息一发,立刻引起了粉丝们的激烈反响。
    首先是国内这边,老粉丝们纷纷冒头。
    我是一条小小川:“啊!陈哥!这么快就有新影集了?《鸦》怎么还没出版啊!我好奇的都抓心挠肝了啊!赶快出来,我必买啊!”
    乱舞村球:“陈哥也太高产了吧!合着在颁奖时说的是真的啊!这才过去半个月!不敢想今年能出多少影集。反正出了我必买,必须支持。”
    四木木木:“人在湖南,得到消息,喜不自禁。本来说好的第一个观众,为什么我还要接活出门,早知道应该留在家里的。”
    陈平生忍不住回了一条:“照片还没洗完。”
    底下立刻有粉丝抓住他。
    苍夷:“陈老师这是什么意思!不让我们先看,先给四木看!不公平。”
    孙怡猫:“四木是陈老师的现实朋友,近水楼台先得月,呜呜,我也想当陈老师的朋友。”
    除了这些惊叹陈平生出作品速度之迅速的,也有真正在分析照片的。
    但不是范书生范老师,而是刘一照和一些知名的照片评论家。
    刘一照:“这张照片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从影集的标题可知,这是拍摄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照片。那么很显然照片里的动物都是标本,是虚假的。可是陈平生这张照片却格外真实,真实的令我甚至有些恍惚。那几只秃鹫驻留在山峰上,其中一只还在和老鼠对视。但我们没有看到它的攻击性,反而双方是如此的和平。说实话,我有点怀疑秃鹫们是不是已经吃饱了。
    “这张照片的细节非常丰富,且画质细腻,虽然是黑白色,但却比彩色更加具有真实感。也许这也是陈平生采用黑白的原因,只是现在只有一张,还很难看出什么端倪。”
    而相比于刘一照的浅显分析,著名摄影评论家凤仪声则分析得更为深入。
    凤仪声:“首先这张照片最大特点就是黑白,我仔细看了很久,并且试图在脑海中还原颜色。但最后我发现,只有黑白色才是它最佳的呈现形式。因为当照片剥离了彩色的判断维度后,他们所依据的就只有过往形象是否重合。可是这几只动物除了老鼠以外,没有任何重合的地方。
    “这无疑加大了观众辨认真实的难度,所以陈平生必然是故意使用黑白来混淆视听。而另一方面就是照片中黑白灰的层次,我们能看到秃鹫的黑色的身体与白色头颅,相对比天空则更加灰白。同时山体也是灰色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只有阴影部分呈现黑色。这是非常令人舒服的过渡处理,深颜色作为我们肉眼逃不过的视觉中心,往往不宜面积过大,会影响观感。
    “因此照片里的颜色搭配恰当,面积适合,观众第一眼就会看到秃鹫,其次看到老鼠和山体,最后看向天空。甚至天空的处理也非常具有层次,透过白色,我们能看到远处朦朦胧胧的山体,这无疑又给照片添加了更多的细节和可看性。
    “所以陈平生的照片后期功底可见一斑,尤其是黑白照片,除了施宏华老师,我还没有见过第二个人对于黑白灰处理得如此妥当。”
    这条评论下有很多人都在点赞和感谢。
    凤仪声自从窑村人像后,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在陈平生的评论区,他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路人。
    因为他是国内最出名的评论家之一,很多画廊经常会邀请他观展,很多摄影师也会邀请他为自己的作品评价作为书封。
    所以出现在评论区后,立即有许多人对其评论回复。
    当然,凤仪声基本是不会回复的,他更喜欢留下论评就走。
    而这也看出陈平生在圈内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虽然很多人并没看过他的完整作品,但已经有人将其视为必须要了解的摄影师之一了。
    华南自然博物馆那边也适时放出了消息。
    他们将于一月中旬开馆,主推的展览《史前风光与文明》是由业内著名设计师方印山操刀策划的,而陈平生则是灯光指导。
    并且这部作品全程在博物馆内拍摄,是他们与陈平生联名推出的作品。
    作品将在展览位上单独进行摆放,观众可以在看展览的时候同时观看陈平生的作品。
    这条消息一出,几家出版社最先拨通了陈平生的电话。
    之前他们没有抢到《鸦》,这次必然不会放过《透视博物馆》。
    其中长江出版社最为积极,直接说出了八千册的待遇。
    陈平生虽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但对于他们的诚意还是挺满意的。毕竟《透视博物馆》也不是《鸦》这种获奖作品,更没有媒体自发宣传,所以知名度肯定不高。
    这么多册数,主要是对于陈平生本身知名度的信任。
    另一边,国外的「影圈」上,也有许多人留言回复。
    克莱顿:“看看这张照片,我觉得我好像穿越了时间,太妙了,这颜色太妙了。果然是来自于东方的审美,颜色过渡就像水墨画一样美丽。”
    威克:“这只老鼠好可爱,我喜欢。它很大胆的站在秃鹫面前,毛发甚至有些凌乱,这算什么,猎食者与被猎者的对望?哇哦,我觉得可以称其为勇敢的弱小者。”
    莱恩:“博物馆,这个主题很棒。如果我在华夏,我一定会去看。”
    安娜:“我很好奇这张照片要表现什么,有人解读一下吗?”
    而就在她下面,陈平生忽然刷到了拉利斯·埃里克森,也就是主席先生的评论。
    埃里克森先生:“惊艳,毫无疑问的惊艳!陈再一次用他的技术和审美惊艳到了我。先不说如同水墨画一般的颜色搭配与过渡,让我们先来看看画面中的元素。
    “山体、老鼠、秃鹫与天空。他们搭配在一起,我的第一感觉是违和。因为老鼠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画面里?我们能从远处看到秃鹫所处位置是一片高大的山峰,而且植被稀少,更多的是藤蔓。老鼠会在这种地区活动吗?很显然这种情况很少见,而且在一个博物馆里,会使用如此具有趣味性的对比进行展览吗?
    “只能说更少见,因为这和科普性质是违背的。老鼠的习性不允许博物馆将其放在山顶,与秃鹫对视。因此我觉得老鼠其实是真实存在的生物。没错,它不是标本,而是真实的老鼠。可这就更妙了!明明是真实老鼠与虚假秃鹫的对望,在黑白胶卷的承载上,却让我们无法分清真实,让我们误认为那就是发生过的事情。这种创作理念比拍摄手法更值得我们深思。
    “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照片中的真实?观众眼中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人类是否可以重塑时光把真实还原出来?在我看照片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断产生类似的想法。我认为这也是陈平生拍摄这组照片的目的,这是与《鸦》截然不同的拍摄理念,也代表了这位年轻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该死,我已经在苦恼下一届格赛要怎么评选了。”
    瑞恩在他下面回复:“主席先生,不要犹豫,直接颁给他就好了。这么有趣的理念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也是我们摄影界最近一直在探讨的东西,没想到竟然可以用这种形式呈现出来。”
    莎赫:“感谢陈又为我们带来了一部惊艳的作品,想想画廊又有新作品了,我很高兴。”
    陈平生看完他们的评论,觉得主席先生确实厉害,竟然通过细节就看出了老鼠的真假。
    要知道他特意在颜色处理上做得更加逼真,就是不想让人轻易看出来。
    不过这样也好,其实当所有人知道老鼠是真的以后,这张照片解读的余地反而更大了。
    “该死,又要苦恼颁奖致辞了。”陈平生学着主席先生的腔调,笑着关闭手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