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仔细盯着地面, 找好角度还是可以通过光的折射看到地面上的足迹,可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足迹,而且有的还被损坏了,他完全想不通唐青青是怎么分辨出来的。
    他能不能跟唐青青换眼睛?只需要一分钟即可。
    “唐同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唐青青道:“足迹都是有规律的, 将它们一个个剥离和完善, 就能层层剥离, 也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
    小吴上过相关课程,也因为唐青青名声大噪,看过相关的资料——这两年里曾数次在内部相关报纸上刊登过自己对足迹研究的文章。
    他心里也清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比如身高、体重、年龄和走路姿势等,就会导致每个人的足迹都是有差别的, 但是了解原理不代表就能实践。
    “这也太难看出来了吧?你是怎么做到的?”
    小吴看着快糊成一团的足迹, 眉头紧蹙。
    唐青青:“平时多观察, 这个是没有捷径的。”
    唐青青平时除了学习,就是去观察和研究, 哪怕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就,她依然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若非这般,她也不至于在阳市待了两年, 在前几天才第一次好好逛一圈。
    平时她就算会上街,除了办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观察上。
    她不仅观察人, 还观察各种交通工具等。
    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有各种型号, 还配有各种轮胎,她不想落后就要不停地观察和学习。
    没有一个技能掌握之后, 就能一直靠吃老本的,不进则退。
    小吴虽然肚子里有很多问题, 可现在还不是时候,虽然舍不得离开,可还是跟唐青青告别,趁着孩子们上学的空档,去进行走访调查,看看钱鑫是否在失踪之前路过这条巷子。
    小吴离开前,看着小巷子走动的人越来越多,不禁有些担忧:
    “这里不好实行封锁,等我申请也来不及了,会不会影响追踪?”
    影响是必然会影响的,但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而且现在已经过了一天了,足迹受损肯定很严重。
    唐青青这两年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情况。
    如果是两年前的她,是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追踪的,现在还是有希望的。
    “难度大也得试试。”
    唐青青在其他方面跟真正的公安干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她现在能发挥自己专长,也就不会轻易放弃。
    虽然现在还不能肯定她刚才看到的足迹是钱鑫失踪当天留下的,但是依照她的经验判断,可能性很大。
    因此哪怕有可能做无用功,唐青青也会在小吴没有寻找到答案之前,继续自己的工作,尽量缩短寻找钱鑫的时间。
    小吴离开后,唐青青原本打算继续观察着地面,被李刚给拦住了。
    “我们先吃点东西吧,也不急这么一时。”
    唐青青这才反应过来,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饿得有点抽抽了,依照她的经验再过半个小时还不进食就很容易低血糖。
    用脑过度非常消耗能量,所以她才那么容易低血糖。
    唐青青发现钱鑫足迹的地方再走几步就到巷子口,那一头通向一条大道,没有马路宽,但是比这个小巷子情况好得多。
    一眼望去,还能看到有的人家将自己屋子改成了门面做生意,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食物香气。
    “行,我们就在这一片找吃的吧。”
    两人找了一家专门卖豆浆油条包子的店铺,这间店铺占了一间门面,早餐的品种非常多,生意也非常地好,很多人都过来买吃的。
    外面还摆着几张小桌子,专门留下来吃早餐的人并不多,李刚和唐青青一过去就找到了位置。
    刚才专注于观察,唐青青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就觉得浑身酸痛,尤其是腿脚和腰,坐下来之后就有点起不来了。
    李刚询问她想吃什么,就去排队买早餐。
    唐青青也没有给他钱,回头发工资的时候报销,否则推来推去的太过难看。
    李刚和洪保国一开始不好意思收,唐青青却坚持一码归一码,这属于工作餐。
    李刚给唐青青拿了三个大肉包子,还有一杯热豆浆。
    馒头有成人拳头那么大,很多女孩子吃一个就饱了,唐青青只要开始工作,食量就会大增,平常吃两个会撑,现在得吃三个,否则一会工作会扛不住。
    李刚则拿了三个大馒头,两个肉包子还有一碗咸豆腐脑。
    他的食量就更大了,肉包子面比较蓬松,也就不怎么填肚子,他一口气吃下七-八个完全没问题。
    可肉包子太贵,他不想回头让唐青青买单,也就换成瓷实的馒头。
    若非唐青青要求必须点两个肉包子,他就全都拿相对更便宜的馒头了。
    这家店的味道确实很不错,比唐青青在食堂吃的好吃得多,机械厂附近小店也没有能比得上的,难怪生意能做得这么大,还专门弄个店面卖早点。
    吃完早饭,唐青青觉得自己恢复了不少,也不再耽搁继续进行地毯式追踪。
    她时不时蹲下来查看,有时候一蹲就是十来分钟甚至更久,很快就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想知道她到底在干什么。
    有那好管闲事的老太太上前询问:“姑娘,你在看什么啊?”
    唐青青并没有察觉到外界的声音,李刚解释道:“大娘,我们在找东西呢。”
    “找啥啊?”
    另一个老太太也凑了过来:“之前好像没见过你们?”
    老太太们平常也没什么事,就喜欢坐在门口看行人。
    这一片地方虽然近几年有不少外地人租房入住,可她们对这里大部分人还是熟悉的,谁来没来过都能有些印象。
    尤其唐青青长得还漂亮,而且还是老一辈喜欢的那种温和又充满朝气的样子,很容易让人记住,也就更加肯定之前没有见过唐青青。
    李刚也不急着回答,而是掏出兜里的寻人启事。
    “大娘,你们见过这个孩子吗?”
    两个老太太不明白唐青青说要找东西,怎么又突然找起人来,不过两人都是热心肠,知道有孩子走丢了,立马忘记了其他事。
    两个老太太一看,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太太脱口而出:
    “这小子啊,见过见过,这小子可有钱,之前在周记食铺买了一笼的大肉包子,全都分给他同学了。我孙子当时也在旁边,他也分到了一个。”
    另一个老太太也道:“我也记得这孩子,就在昨儿,不对,应该是前天晚上,我还看他从我家门口窜过去呢。”
    李刚眼睛一亮,连忙去叫唐青青。
    唐青青正为糟糕的现场发愁,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大娘,你家在哪?那孩子从你家门口往哪个方向走了?”
    老太太很热心肠地领着他们往自家去,距离并不远,也就三四十米的距离。
    “我家就在这里,那天我看那孩子从这边往里面走,从第二个巷子口窜进去了。”
    唐青青兴奋道:“真的,您确定没看错吗?”
    “错不了,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少见这么壮实的,想记不住都难。而且你大娘我当年打鬼子的时候,一枪瞄一个,眼神好得不行,看近的咱有点眼花,看远的地方一点问题也没有。”
    “大娘,您太厉害了!谢谢您,这孩子丢了两天了,他家里人都要急疯了,您要是还看到什么,麻烦您及时跟公安汇报。”
    “这事就交给我们了,只要他还在这一片,掘地三尺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都能给他找出来!”
    老太太斗志昂扬,步伐都比刚才矫健了不少。
    她拿着李刚给她的寻人启事,一路吆喝街坊邻居,让他们一起去找孩子。
    现在还空闲着的基本都是跟老太太差不多年纪的老人,这些人最是看不到孩子丢失了,一知道情况纷纷响应。
    唐青青则前往老太太所说的小巷子,这条巷子比之前那一条还要小,两座房子之间距离非常的近,很多地方两个人并行都有些艰难。
    这种小巷子在这一片地方非常的多,地面环境也很糟糕,往往都伴随着一条自然形成的臭水沟,一些不讲究的人家把废水冲到这里。
    还好最近天气晴朗,而且这条巷子附近的房屋只有开窗朝着这里的,没有门朝这里的,因此情况相对好很多。
    不过因为没人打扫,一路上有不少垃圾。
    这里相对之前的巷子,就更少有人路过了,唐青青没一会就找到了钱鑫的足迹。
    一个脚印清晰地印在一张废报纸上,看样子是故意踩的。
    小孩子尤其是像钱鑫这种活泼的小孩,走路的时候不是喜欢踢东西,就是喜欢到处乱踩。
    “钱鑫当时确实很开心。”唐青青道。
    李刚:“怎么说?”
    “你看他的步子跨得很大,而且踩得很重,说明当时一蹦一跳,整个人心情愉悦的朝着这个方向走。”
    唐青青疑惑,这孩子遇到什么事,一个人也这么高兴?
    根据她所获得的资料,这孩子很喜欢一群人一块玩,所以才会出手那么阔绰喜欢请人吃东西。
    那天他一个人孤零零回家,正常情况下,心情应该比较低落才是。
    唐青青顺着脚印继续往前走,越走心里越是疑惑。
    她对这里虽然不熟悉,但是基本的方向感还是有的,钱鑫要去的地方明显不是他家的方向。
    而且钱鑫的足迹还表明,他没有任何犹豫地往这个方向前行,也就是说他对这一段路非常熟悉,是带着目的往前走的,而不是胡乱跑。
    往前走也没有了店铺,而且到处都是房屋,也没什么好玩的。
    这说明他很可能是冲着某个人去的。
    那个人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