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设话音一落, 在场的人都震惊了。
    王四妹更是猛地抬头:“孩他爸……”
    吴老太反应过来,气得就要操起东西要揍他。
    “你这说啥屁话呢,分家,你分个啥家?你是想要饿死自己和老婆孩子吗!”
    吴老太气都快喘不上来, 整个人摇摇欲坠, 唐兴强连忙撑住吴老太, 把她搀扶到一旁的小凳子上坐下, 为她顺背。
    唐青青则连忙进屋,给她倒了一杯水。
    唐建军也很不高兴,“大哥, 你这是干啥,合着你觉得不分家是我们占你们的便宜了?你看看你把妈气成啥样子。”
    他们还没嫌弃唐建设一家拖累他们, 唐建设反倒嫌弃他们拖他后腿要分家, 真是太没良心了!
    吴老太喝了一杯水, 这才觉得自己脑子没有那么嗡嗡响了。
    “老大,你是魔怔了啊, 你不看看你啥情况,你就敢提分家。为了一个丫头片子,你这是活都不想活了?”
    吴老太觉得心里苦, 她做的一系列安排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想着唐建设以后有依靠,没有儿子在村子里本就不好过, 都会想着从族里过继孩子,唐建国不就是这个情况, 否则以后年纪大了都没人养老。
    唐建设还是个残疾,更没法照顾好自己, 结果他的气性反而比普通人还大。
    吴老太真是不知道自己造了什么孽,生下这么个糊涂蛋子。
    现在话都放出来了, 这让唐建军一家咋想?真是费劲不讨好。
    唐建设看吴老太脸色恢复如常,心里舒了一口气,态度平和道:
    “妈,我知道您也是为了我着想,这些年让您费心了。”
    吴老太把脸歪到一边,悄悄擦掉眼泪。
    她年纪轻轻就守了寡,虽然有娘家兄弟帮衬,可更多时候还是得自己撑起来。
    寡妇带着那么多孩子辛苦讨生活本就不容易,家里还有个残疾,被人嘲笑嘲讽。
    可她都挺下来了,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放眼整个大队,有几个残疾能活下来还活得好好的?她就做到了,愣是把唐建设拉扯大,还让他娶妻生子。
    唐建设没有儿子缘,她也想法子让他有个妥帖的儿子为他养老、摔盆。
    结果竟然换来了分家两个字,她怎么会不寒心?
    为了这些安排,她都不惜让唐建军一家吃亏,这兴许影响以后唐建军给自己养老,没想到反倒被大儿子从背后捅了一刀。
    “刚才的话我们就当你一时糊涂,以后这样的话别再说了。你也老大不小了,也不是那愣头青,做事不管后果的。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你老婆孩子想想。”
    “妈,我说的不是气话。我感激您这些年对我的照顾。还有建军,这些年为了我这个残疾的哥哥,也操了不少心,要是没有我们他们日子过得轻省多了。正因为这样,我才决定分家。”
    “这是我自己的命,我不能拖着建军,我该是什么样的日子就过什么样的日子,再苦再难那也是我自己的,没得让别人也跟着不痛快。”
    吴老太听到这话,越发心酸了。
    “你这说的都是什么话啊!”
    唐建军也道:“大哥,你这话也太见外了。”
    唐建设摇摇头:“要是就我一个那还好说,我现在都结婚生了孩子,孩子也都这么大了,一家子都拖累着实在是不像话。我虽然没啥用,可到底也是个男人,不能一辈子都靠弟弟和老娘。”
    吴老太原本的气愤被辛酸所代替,这个大儿子一向沉默寡言,还是第一次说这么多的话。
    她一直以为他不仅腿不好,也是个脑子不带转的,所以说话都不利索,没想到他其实心里头什么都清楚。
    “我身为长子,没法撑起来给妈养老,已经是很无能了,我不能再这么占便宜。”
    唐建军这时候没再说话,他心里确实一直怨念有这么个大哥。
    小时候他被欺负了,不能像别的哥哥一样,为自己干架,甚至还因为他的残疾,让他没少被欺负。
    长大了,还被拖着不能分家,属实是个大麻烦。
    吴老太听得心酸,可看到唐建军的表情,却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要是窗户没有捅破,稀里糊涂就这么过了,可要是窗户被捅破了,再想没有芥蒂地生活下去,那就不可能了。
    她年纪大了,渐渐地也开始做不了主了,以后就要反过来看儿子儿媳的脸色。
    除了叹气,吴老太也没有其他法子。
    唐建设望向王四妹,一脸抱歉道:
    “四妹,以后委屈你跟着我过着苦日子了,你嫁给我啥都没捞着好,是我对不住你。”
    两人结婚以后就没有叫过对方的名字,都是以孩子他爸,孩子他妈互相称呼。
    王四妹先是微微一愣,然后连忙摇头:
    “嫁给你之后,我过上了以前没有的好日子。孩……建设,不管你想要做什么决定,我们娘俩都支持你。”
    王四妹说这话是真心实意的,她嫁给唐建设之后,每天确实要干很多活,忙忙碌碌没有个消停。
    很多人看向她的眼神也充满了同情,可她依然觉得特别高兴。
    她以前也要干很多活,根本停不下来,根本不觉得有什么,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命。
    可嫁给唐建设之后,唐建设虽然不是个多有本事的男人,却是个非常可靠又细心的男人。
    她每次回到屋子,唐建设都给她倒一杯水,春播秋收忙碌的时候,那个男人会给她按脚。
    他因为身体情况受限,很多事都干不了,可只要是他能干的,绝对不会让她沾手。
    当初刚生下唐巧巧,她心里那叫个害怕。
    她还记得当初生下杨招娣的时候,原来的婆家和丈夫是什么样的嘴脸。
    一看她生的是女儿,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当时她很虚弱,可没有一个人给她送饭,她饿得两眼冒金星。
    后来硬是爬起来,给自己做了点吃的才撑下来。
    可就这样还被数落了一通,说她生了个女儿还要吃要喝的。
    坐月子什么的,更是没有。
    生下来当天就开始劳作,第二天就要到河里洗衣服,拖着病病怏怏的身体去干活。
    她还得背着杨招娣,否则很可能就会被扔了或是给淹死。
    王四妹虽然当时也很遗憾为啥不是个男孩,可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哪里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被弄死。
    于是她只能每天都带着,为了避免被人说道,还要更加使劲地干活。
    这导致她现在身子骨都不是很好,干不了太重的活。
    前头男人一走,她和女儿立马被赶了出来,娘家人也嫌弃她是个寡妇,不肯让她回家。
    走投无路之下,她嫁给了唐建设,这才知道原来日子还能这么过。
    别人都惋惜她嫁给个残疾,她却是无比地庆幸嫁给了唐建设。
    唐建设瞧着好似不好相处,其实心特细特会帮人着想,比前头那个动不动就打人的丈夫要爷们得多。
    她生下唐巧巧,唐建设不仅没有不高兴,还特别乐呵地给照顾她和女儿,月子里都是唐建设给唐巧巧穿衣换洗尿布等等,时不时地她还能吃到唐建设不知道哪里弄来的鸡蛋、鸟蛋。
    再加上当时还有杨招娣一起帮忙照顾,她在月子里什么都不用干,每天就等着吃喝奶孩子,什么事都不用操心。
    出了月子,王四妹觉得自己以前月子没坐好落下的一些小毛病都没了,整个人还胖了一些。
    奶水也特别地充足,唐巧巧从小就比杨招娣长得结实,个子也更高长得也更好。
    唐建设不仅对亲生女儿好,对杨招娣也没得说,他平常话不多,可做起事来却一点不含糊,光是杨招娣的亲事上就能看得出来。
    别人都说他是残疾没用,可在王四妹看来,没有比唐建设更有担当更能干的男人了。
    能嫁给这样的男人,王四妹觉得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有他在,不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心里发慌。
    因此唐建设突然提起分家,王四妹一开始有些错愕,很快就接受了。
    她觉得自家男人做这样的决定自有他的道理,大不了日子艰难一点,只要一家人在一块,就能挺过去。
    再者,唐建设平常虽然不说些什么,可王四妹也是隐隐感觉到,他其实早就有分家的打算了。
    唐巧巧此时也反应过来,也连忙道:“爸,我长大了,可以干更多的活了!”
    唐建设摸摸她的脑袋,眼神更加坚定。
    “妈,建军,咱们分家吧。”
    这一次,吴老太和唐建军都没有再说话。
    吴老太希望唐建军能出声反对,可她看到唐建军的表情,很快收回了目光。
    屋子里一直关注外面动静的赵大花,捂着嘴巴一脸震惊。
    她没有想到唐建设竟然主动提出分家,这让她又惊又喜又有些莫名地恼怒。
    刚才她是想要闹出点事,想让大哥一家以后都听他们的,包括唐巧巧以后的婚事等等。
    没有想到,竟然会闹成了分家。
    赵大花以前也无数次想过要分家,把唐建设这一家子累赘甩掉,可真到了这个时候,她的心思又复杂起来,总觉得不是滋味。
    要是分了家,以后家里那些活谁来干?
    唐建设确实没啥本事,可王四妹却是个干活好手啊!
    不管是家里的自留地,还是村里分配的养猪任务、砍柴挑水,都是她一手操持的。
    自从唐青青罢工不再给家里人洗衣服,唐兴旺几个孩子的衣服,很多时候也是王四妹搭把手的。
    这要是分了家,以后这些活不都得自己干了?
    赵大花一想到这些,心里直发慌,都有些不想分家了。
    可她又想到分家以后,以后有了好东西,不需要分一部分给那一家人,又觉得这样的分家未尝不可。
    “要是分家之后,活儿还一块干就好了!”
    唐建设说干就干,让唐建军去把大队长和唐家族老请过来,给他们兄弟俩主持分家。
    唐建军看着自家大哥,他其实自打懂事以后,就没有好好看过这个大哥。
    他一直觉得有这样一个哥哥很难为情,也曾经厌烦过,可真要分家了,心里又莫名升起百种滋味。
    “大哥,你要不再好好想想?”
    唐建设摆摆手:“这话既然提了,就没有收回去的道理。大老爷们,最重要就是说话算数。”
    唐建军看他态度坚决,也就没有再劝,去把大队长和唐家年纪最大的一个堂爷爷叫了过来。
    大队长和堂爷爷刚开始一听,还以为是唐建军闹的分家,都纷纷数落他。
    可当得知这是唐建设主动提出来的,两个人除了叹气也就没再吭声,把手边的事处理好,约好时间一块前往唐家。
    大队长到了唐家并不急着主持分家,而是单独跟唐建设聊了聊。
    他再出现在人群面前,没有再反对兄弟二人分家。
    依照村里的规矩,一般来说大儿子因为要赡养老人,所以都会分得比较多。
    但是唐建设情况特殊,自顾不暇也没有能力养老,因此大头是让唐建军拿的。
    整个家分为三份,唐建军、吴老太和唐建设各自拿一份,唐建军赡养吴老太,因此他相当于拿了两份。
    大队长强调:“你们妈那一份是她自己的,以后不在了才是唐建军的,我会在分家的契约书上写下来。要是唐建军以后不孝顺,你们妈有权力自己处置自己的那一份。”
    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分家之后吴老太什么都没有,如果唐建军孝顺还好,如果不孝顺,她以后日子可就艰难了。
    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把孩子养大,让他娶妻生子,结果自己年纪大了就被赶出来了,又或者扔到个小屋子,让他们自生自灭,这种事并不罕见。
    这都是当初把所有家当都分给儿子们,自己手头上什么都没有导致的结果。
    大队长不希望这种事在自己大队里出现,因此每逢分家,都不会将老一辈排除在外,只有手里有东西,才是真正的有保障。
    至于那些把自己那份也都给了孩子,那大队长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他已经尽了力,人家不领情他也没辙。
    赵大花很是不乐意,“这也太不公平了,我们累死累活的,回头老太太把那一份分出去,那我们不是亏大了。”
    “白纸黑字上写着,要是你们孝顺,你妈也就没有这个资格分出去。”
    “那要是我们做好了,她非说我们不孝顺,咋办?”
    这种事也不少,尤其是婆婆喜欢针对儿媳妇。
    不管儿媳妇做得多好,都会说不好。
    要是偏心某个儿子,也同样会这么对待其他儿子。
    赵大花心里很清楚,她这个婆婆最看重的压根不是唐建军,而是过继出去的唐建国。
    当初她跟妯娌一块怀孕生子,吴老太不管她去管那边就明摆着了。
    唐建军没开口,可大家知道他要是不同意,就会出声阻拦赵大花了。
    大队长:“只要你们养着她,让她有口饭吃,生病了有人照顾,就算是孝顺了。”
    赵大花不依不饶,觉得这一点也忒不靠谱了,全凭个人喜好。
    远香近臭,一家人相处肯定会有摩擦,一旦吵架就说他们不孝顺,他们不就冤大头了?
    养老出钱出力的,结果全都给别人做了嫁妆。
    “反正我不同意,这么不清不楚的,以后我们白费劲不说还要被冠上不孝的帽子,岂不是冤枉死了。”
    唐建设:“我们家就我和建军,我是不会要妈那一份的,我可以白纸黑字写下来。”
    赵大花撇撇嘴,他还真不担心老太太把她的那一份给唐建设。
    虽然老太太也尽心养活了这个残疾儿子,可对比之下还是宠爱唐建军。
    再说了,都住在一个村的,唐建设要是敢收,非要唾沫星子把他淹死不可。
    再退一万步,他没有儿子,以后继承香火的人都没有,她怕个鸟啊。
    “咱们家又不止你们两个儿子。”
    这话一落,大家顿时知道赵大花顾忌什么了。
    大队长和族老还真不好反驳,毕竟赵大花当初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吴老太确实做出令人很是无语的选择。
    都是儿媳妇,不照顾身边这个,去照顾过继出去的儿子的媳妇,怎么说都是说不过去的。
    只不过唐建国给回来的东西也多,而且这些年时不时就寄东西回来,不仅是给自己老娘的,也有给自己这个弟弟的,大家也就没什么话好说。
    当时那么困难,吴老太固然有想要帮过继出去儿子的意思,也是为了这个家能过得更好。
    要不然,就凭借他们家的情况,一个残疾,另一个干活不利索,哪里能活得这么滋润。
    堂爷爷直接发话:“唐建国已经过继出去,他就没有资格继承,老太太要是敢给,我们就敢拦住。”
    说完,他又转向吴老太。
    “建设妈,你自个说说吧。”
    吴老太心里很不好受,之前没分家还不觉得,一分家一些事就被迫呈现在面前了。
    “建国啥没有,哪里会稀罕我这仨瓜俩枣。建军也是我的孩子,我从小带到大,我也心疼的。”
    唐建军:“妈,我们也不是算计什么,就是想说清楚,避免以后闹矛盾,那就更不好了。”
    吴老太点点头,没有吭声。
    由于唐建设不争不抢,因此要分起来倒也不难,只不过非常地细碎,锅碗瓢盆碗筷,甚至一个篮子水勺,都是要一一分清楚的。
    这些东西瞧着好似不值什么,可你要是没了再去找要么费劲要么费钱,叠加在一起那可就值不少。
    都说破家值万贯,只有开始整理才能知道其中道理。
    铁锅、菜刀等,这种值钱的东西,更是得算计好。
    大炒锅和菜刀是留给唐建军的,唐建设拿走了砍柴刀,锅子也就拿走了个瓦罐和蒸笼。
    至于吴老太手里攒的钱,唐建设也没问多少,老太太给了十块,他就拿了十块。
    大家心底其实都很清楚,老太太肯定不止那么多钱。
    去年虽然因为粮食被烧了,大家都分不到什么钱,可之前年景不错的时候,还是分到一些的。
    最重要的是,唐建国这些年没少补贴,都是老太太拿着的。
    不过唐建设没吭声,大家也不好说些什么。
    暗道唐建设傻的同时,又夸赞他是个知恩是个厚道的。
    唐建设这么做,也是为了让老娘以后日子更好过,毕竟他能顾得上自己都不错了,肯定管不了吴老太。
    在养老问题上,也不过是口头约定,唐建设要是手头宽裕,一年给吴老太带五十斤粮食就行,要是拿不出来也不强求。
    反倒看唐建军,明明知道大哥吃了大亏,却也没有吱声,完全不管唐建设这么分出去,一家子以后怎么活。
    不管怎么说都是兄弟,这么做未免让人感到这人太过冷漠。
    相比大人心底的各种心思,孩子们就简单多了。
    唐建设这边分到什么,唐青青就带着唐巧巧帮着拿回屋子,帮他们收拾好。
    等全部都分完的时候,都已经到了下午吃晚饭的时候。
    这一顿晚饭他们还在一块吃,这一顿饭过后就各管各家了。
    吴老太心情虽不好,可还是拿出了五个鸡蛋炒着吃,招待帮着忙碌一天的大队长和堂爷爷。
    吃完饭,大队长离开前跟唐建设说道:
    “过两天我组织人,帮你们把门给改一改,然后再给你们圈个院子,自留地也重新给你们挑一处地方。你们帮大队养的猪,我们也会记下你们的功劳,年底不会给你们少算工分的。”
    赵大花把那头大肥猪给留下了,虽然以后自己得忙死,可她舍不得让王四妹带走,那她得少分多少工分啊。
    大队长心里跟明镜似的,很清楚这头猪是谁养的。
    王四妹是个养猪能手,之前她就领了猪回家养,每次都是养得最肥最好的。
    别人家的猪圈里总是臭烘烘乱糟糟的,王四妹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用她的话说,猪虽然是畜生,可也是知道干净和脏的。
    在干净的地方住着才舒服,才能好好长肉。
    甭管这话有没有道理,她养出的猪确实是最肥最好的。
    唐建设:“劳您费心了。”
    大队长摆摆手,叹道:“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吱一声,既然决定分家了,就好好过吧。”
    大队长心里很是不看好,不知道这一家三口以后咋过。
    可唐建设执意分家,他也不能拦着。
    唐建设年纪不小了,不需要别人教他做人。
    知道唐建设要求分家的消息传遍整个榕山大队,大家都觉得他脑子不清楚。
    尤其知道导火线是因为他想要送女儿去读书,又不想过继弟弟的儿子,更是无法理解他是怎么想的。
    在大家都担心他们一家过不下去又或者以后日子凄惨时,唐建设一家的氛围却是极为轻松的。
    唐青青此时也在大伯家的屋子里,跟着唐巧巧坐在一块。
    唐建设提出分家确实有冲动的成分,可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早在他决定把唐巧巧送去读书时,他就知道肯定会有这么一天。
    不管是唐建军还是吴老太,都不可能同意他花钱去供唐巧巧去读书。
    他若想要坚持,肯定就得分家,才能做这个主。
    分家之后日子会不会好过,唐建设其实心里也没有底,可他充满了干劲和信心。
    “青青,采矿场那边会一直要藤筐的吧?”唐建设问道。
    唐青青肯定地点点头:“只要一直开矿,都会收的。”
    就算以后矿采完了也不用担心,因为那时候就已经开放了,就可以自己去做小生意了。
    到那时候可以再想其他挣钱的办法,不用担心养不活一家子。
    大伯虽然身体有残疾,可脑子并不笨,手也非常的巧。
    他的藤筐编得又快又好,因此积攒了一些钱。
    只是之前没有分家,所以他每次都得拿出一部分放到吴老太那里。
    可这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让他觉得自己还是能干一点事的。
    而且分了家之后,独门独院,他就可以把家里一些事揽到自己身上了。
    比如洗衣做饭,他以前不是不想做,而是他要是碰这些,王四妹就会挨骂。
    吴老太看不得自己儿子做这些,外头的闲言碎语也会让王四妹难以抵挡。
    大家都觉得这些不是男人干的活,女人得多懒多不好才会让自家男人做这些。
    王四妹本就不想辛苦他,被婆婆骂了之后更不敢让他碰了。
    他们分出来,自己过自己的,只要躲着点,就不会被人看见了。
    就算看见了,大家也觉得他们一家不容易,他不搭把手难道活活饿死?也比以前好应付过去,指手画脚的人也能少一些。
    家里的杂事他都揽下来,王四妹也就能腾出手去做别的。
    王四妹虽然长得矮小,可非常的勤劳能干,只是一直管家里的事,在大队挣工分的时间和精力也就少了。
    家里的活是最瞧不见的,明明累死累活,却好像没啥贡献一样,远不如挣工分来得有底气。
    这些唐建设都是看在眼里的,心里都是有计较的。
    听到唐青青肯定的话,唐建设心里更觉得稳了。
    去年唐青青带回消息说采矿场需要很多藤筐,而且王黑子可以帮着带过去售卖,王四妹就抽着空去割藤条,女儿杨招娣也经常过来帮忙。
    唐青青还让他们别都拿回家,可以把大部分藤条放到老刘头那里。
    虽然没说为什么,可大家都心知肚明。
    唐建设和王四妹一开始也觉得这样不好,还没分家呢就在打自己的小算盘。
    可唐青青说不这样做,到时候挣到的钱肯定落不到他们身上,别的时候还好,唐巧巧读书可就没钱供了。
    唐建军两口子没少这么干,而且每次有什么好东西,都是落不到大伯这一房的,全都分给他们那一房了。
    于是,唐建设直接拍板,让王四妹把割回来的藤条分出一大部分放在老刘头那里。
    唐青青也暗戳戳跟唐建军透露过这件事,可唐建军和赵大花都是懒的,都不想额外干这么多活,虽然心动却没有行动。
    编藤筐拿去卖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供销社一直都在收,想卖多点钱,赶集日的时候也可以拿去镇上卖,就是不一定能卖得出去。
    他们之前就不干这样的事,现在有固定渠道也同样不会做。
    因为之前藤条收得多,现在还得编,等之前收的全都编完,新的藤条也能收割了。
    因此对于唐建设一家来说,编藤筐算得上是固定的收入,只要编得速度够快,一年赚个五六十块钱,完全没问题!
    对于乡下人家来说,能赚这么多钱已经很可观了。
    再加上王四妹去大队挣工分,明年再抓两头猪崽回来养,再喂两只下蛋的鸡,不敢说日子过得多好,解决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再省一省,唐巧巧也就能去上学了。
    唐建设心里盘算清楚,脸上难得露出笑意。
    “那就好,那就好,下学期就送巧巧去上学。”
    唐巧巧眼神里充满渴望,却摇头道:“爸,我不用上学,我跟着翟知青学挺好的。”
    “咱们不能一直麻烦翟知青,还是得正经上学,以后才好考初中考高中。”
    王四妹也道:“只要你肯学,我们再苦再累也会供你。”
    唐巧巧低着头,还是不大乐意。
    唐青青:“巧巧,你是心疼你爸妈,不想他们辛苦才不愿意去上学的,是吗?”
    唐巧巧没吭声,可大家都看出来了。
    唐建设:“爸妈不辛苦,只要你过得好,比我们好,我们就觉得高兴。”
    可越是这么说,唐巧巧心里越发慌。
    她今天一直都很忐忑,因为他们家会分家,都是为了她。
    唐青青摸了摸她的头:“你只要好好学,以后才能更好地养你爸妈,让他们不再这么辛苦。否则以后你就算想养,也没有那个能力。
    咱们女娃娃干体力活很难干得过男的,咱们往死里干,也拿不到和男的一样的工分,所以咱们得靠脑子,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唐巧巧这才抬起头,下定决定道:“姐,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努力的!”
    唐青青明白这样无疑是给唐巧巧极大压力,可她们这样的出身,没有这股狠劲是没法改变命运的。
    当初她想获得师父认可,如果没有往死里学是不会有后来的。
    唐建设望着唐青青,目光复杂。
    “青青,谢谢你。”
    唐青青愣了愣,家人之间很少提谢,更别说是长辈跟晚辈说。
    “大伯,您说的哪里话啊。巧巧是我妹妹,我也想她好。”
    唐建设却摇了摇头,却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说道:
    “以后你就在我们这边开火,大伯没什么本事,做不出什么好东西,可绝对不会让你饿着。”
    唐青青笑了起来,“好呀。”
    她现在虽然跟唐建军夫妻俩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可她依然不想看到他们。
    不论她是否稀罕另一种命运,可他俩的行为都很容易恶心和反感。
    他们对自己态度缓和,也不过是觉得她现在长本事了,所以态度才有所转变。
    若她陷入低谷,唐青青深信这对夫妻只会毫不留情把她往地里踩。
    她可以对待唐兴盛、唐兴强两兄弟好,那是因为他们是孩子,而且越来越懂回报,且她命运的改变和她无关。
    那对夫妻,她是不会原谅的。
    “以后你遇上事不用慌,有大伯在。”
    唐青青笑意更深,“好。”
    唐青青和唐巧巧睡的小屋子,也是分在大伯这边的。
    当时分家的时候,谁也没想起来分家以后,唐青青该住在哪里,好似把她遗忘了一样。
    唐青青也没有提醒,于是一切照旧。
    分家后第二天早上,王四妹总算不再偷偷摸摸给唐青青多塞馍馍了,而是正大光明地让唐青青多吃一点。
    早餐时,屋子里的氛围特别好,不像以前大家一块吃饭,总是感觉闷闷的。
    尤其是王四妹和唐巧巧,有时候夹菜夹得稍微多一点,都担心挨骂,吃饭的时候总是很拘谨。
    有谁勺子筷子掉了,每次都是王四妹起身帮拿,吃顿饭都不得安宁。
    现在完全不用顾及那些了,不需要紧绷着神经,只需要品尝美味。
    相比之下,另一边就没有那么愉快了。
    昨天突然分家,赵大花还没适应过来呢,因此大早上也没有起床,导致唐建军和孩子们起床的时候,发现连早饭都没有做!
    这种天比较热,所以不会做太多馍馍,否则容易坏。
    昨天又宴请宾客,因此什么东西都给吃没了。
    唐兴旺叫得最大声:“妈,你是想要饿死我们啊!咋啥都没有啊!”
    赵大花连忙去烧火煮饭,这些年习惯了做什么都有王四妹搭把手,突然都由自己一个人干,一时间鸡飞狗跳的,差点没把厨房给烧了。
    好不容易把馍馍做出来,唐建军咬一口就直接给吐了。
    “这什么玩意啊!你尝尝这是人吃的吗!”
    吴老太看他这个做派,心疼得不行:“吐啥吐啊!那么一大口馍馍呢!”
    赵大花也尝了一口,要说多难吃也不至于,就是口感很差,原本杂粮馍馍口感就不好,要是再做不好就更糟糕了。
    “我今天早上一个人忙活这么久,连个搭把手的人都没有,做得差点能怪我吗?”
    赵大花很是不高兴,眼神不停往吴老太那边瞟。
    干活的时候不见人影,吃饭的时候特积极。
    唐建军直接把馍馍扔回碗里,拿了一个蒸红薯填肚子。
    “大嫂不是经常一个人干嘛,不照样做得好好的?我成天忙里忙外,你在家煮个饭都煮不好!”
    王四妹听到那边动静,有些坐立不安。
    这么多年她都养成习惯了,觉得饭菜做不好就是自己的责任。
    那一大家子都没吃好,她就觉得自己没去搭把手是个错误。
    唐青青连忙将她给拉住:“大伯母,都已经分家了,你们管好自己就成。你们身上的事可不比他们身上少,你要是去接手,以后自己家就顾不上了。”
    唐建设:“听青青的,你也该好好歇两天,自打嫁给我你就没停过。”
    王四妹心里不习惯也没坚持,就当听不见。
    唐巧巧:“我们家分家了,这么大的事是不是要跟大姐说一声啊?”
    王四妹拍大腿:“我昨天就说好像忘了什么,原来是这么一件事。”
    杨招娣出嫁之后,经常回娘家帮衬。
    女婿在不忙的时候,也会跟着过来。
    老实说,唐建设对未来有信心,也是从这个继女身上看到了希望。
    只要孩子养得好,就算是女孩儿也是会孝顺的,做得不会比儿子差。
    杨招娣不是自己亲生的,都能这么惦记他这个继父,亲生的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王四妹这边还在找谁帮忙顺带捎信,分家第三天,杨招娣和朱玉山就回来了。
    来的还不止他们两口子,朱玉山还带着兄弟和玩得好的朋友一块过来。
    朱玉山一进门就道:“爸,妈,我听说你们分家了,就带几个兄弟过来帮你们改房子建院子。”
    王四妹又惊又喜:“哎呀,我正打算找人跟你们说呢,没想到你们就回来了。来就来了,咋一来就来干活啊。你们也不提前说,我们什么准备也没有。”
    朱玉山笑道:“都是一家人,准备啥啊。”
    杨招娣也道:“妈,你就甭管了,我心里有数。”
    王四妹诚惶诚恐,唐建设则觉得嗓子眼发酸,愣是半句话说不出来。
    大队长知道唐建设的女婿带着人过来帮忙了,也派人过来搭把手,总不能别的大队人都来了,他们没有一点表示。
    人多力量大,一群人很快把房门改好,还用篱笆圈了个大院子。
    由于以前建房子的时候,就留有余地,因此方向一转,就变成独门独户了,虽然紧挨着却又能各过各的。
    这一群大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好唐青青提前去借鸡蛋,王四妹又临时做了很多馍馍,白面多杂面少,味道特别好。
    好歹让帮忙的能带点东西回去,不至于累了半天,两手空空地走了,那可就太失礼了。
    杨招娣没急着走,让自己丈夫先回去了。
    今天一直在忙,也没空问是怎么一回事,她想留下来了解具体情况。
    外头传的杨招娣不敢信,很多话传着传着就歪了。
    当杨招娣得知缘由,她只剩下欣喜和感动。
    她想到了自己的婚事,当初要不是这个继父,她哪有现在的好日子!
    “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有我和玉山呢,只要巧巧有读书的本事,一定让她一直读下去的。”
    唐建设却一脸严肃道:“老大,以后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