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207章
    狄思科带来的那份资料, 在腾飞高层之间传阅了两天。
    其他人还在保持观望,万锦却在第一时间跑来了狄思科的办公室。
    “狄总,咱们要上马无线市话项目吗?”
    狄思科忙摆手说:“八字还没一撇呢, 那是人家送到我这里的资料, 我是觉得将固定电话变成无线电话的创意还挺新颖的, 话费低廉这一点能吸引很大一批用户,不过, 是否有可操作性, 还得听你们这些专业人士的。”
    移动电话的资费确实贵到离谱。
    他在单位和在家时,基本不用手机拨号。但这玩意是双向收费的,他不往外拨号,却架不住人家打给他。
    即使他抠抠搜搜地省着用,每个月也有两千多块的话费支出。
    他每月一大半的工资都搭进了电话费里。
    闹得于童总说他上班倒贴钱, 经常在交话费时劝他把工作辞了。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腾飞给管理层每人配了一部工作手机,每月有两千块的通讯费上限。
    算是减轻了他的通讯费压力。
    即便如此,他私人号码的话费也很高, 每月都得填进去几百块。
    如果这种跟市话费用相同的小灵通能上市, 他肯定第一时间买一部。
    万锦坐到他对面,笑道:“让我来说, 那我肯定举双手赞成呀,公司要是同意进军手机市场,我们立马就能拉起一支队伍!”
    他是负责个人通讯业务的,听起来范围挺广,其实只有一个传呼机。
    这两年传呼机频频降价, 远不及vcd带来的利润丰厚。
    人合公司那些研发人员加入以后,让腾飞的研发实力鸟枪换炮, 解码板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公司又在vcd芯片方面下了血本儿,同时有三个团队在攻克vcd芯片的难关。
    只要腾飞的vcd解码板和芯片不再依赖进口,很快就能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占据vcd市场的半壁江山。
    人家那边越来越红火,传呼机业务却在走下坡路,他能不着急嘛!
    狄思科安抚道:“咱们年初才增加了无绳电话的生产线,要是把无绳电话做好了,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增长点。”
    “狄总啊,有了跟市话价格相同的无线电话,老百姓还会在家里安装固定电话吗?无绳电话即使无绳,可移动距离也是很短的,跟小灵通没有可比性呀!”
    狄思科当然清楚这一点,否则他不会把资料带到公司来,请大家帮着参详。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你先别着急,咱们再看看!”
    万锦这个急呀,不知还有什么好看的。
    让他说,现在腾飞有钱了,要是真的有现成的技术出售,那他们就直接花钱买下来嘛。
    狄思科抬手压了压,“万总,稍安勿躁,我也想让腾飞生产无线电话,但咱得先摸清情况吧?孙总工提醒我说,日本那边在前年就使用phs了,而且最初非常受欢迎,但从今年起,phs业务就开始受限了。”
    “人家那边是有现成经验的,对咱们很有参考价值,我觉得还是得弄清楚他们发展受限的原因再说。”
    苏工有个同学在日本工作,没过几天就传真来一份日本phs发展情况的资料。
    狄思科看完以后,让周健将复印了几份,送给班子里的其他成员。
    carry总拿着那份资料过来说:“看样子这个什么小灵通,咱们不能自己搞啊!”
    “嗯,最好能跟电信局合作,咱们自己弄的话,运营成本太高了。”
    日本那边将phs当成新型移动电话系统,与大哥大竞争,结果每线成本高达七百多美元。
    腾飞要想发展小灵通业务,还是得跟电信合作,使用固定电话网的富裕资源,尽量控制成本。
    全开瑞在电信系统有些关系,他可以负责跟电信局联系。
    而技术引进的工作,就要交给狄思科了。
    狄思科头疼地揉揉额角,再次给李建华打了电话。
    接触过几次之后,他跟郭美凤一样,总觉得这个李老四有点不靠谱。
    成熟的企业家,甭管年龄大小,最起码能让合作伙伴对他感到信任。
    可是,这位李总呢,狄思科真是见一次,就将怀疑加深一分。
    今天的见面地点在一家茶馆。
    看到他牵着一位穿超短裙的女秘书下车时,狄思科心里已经满是问号了。
    李建华一进来就笑着道歉说:“狄总,不好意思来晚了,头一回来这家茶馆,找路浪费了点时间。”
    狄思科请他入座,开门见山道:“李总,您那个无线电话的项目,打算报价多少钱?”
    “哈哈,狄总,我这个技术是不转让的,您要是相中了无线电话,咱们就合作建厂,我以技术入股。”
    狄思科被他气笑了,直截了当道:“无线电话的这项技术并不是独家的,不但在日本已经大规模普及了,国内也早有公司在做。”
    他想着这个项目毕竟是李建华引荐的,不能让人家白忙一场。
    腾飞若要引进的话,尽量从他的公司进口。
    他们已经找到了技术源头,其实从日本直接引进还更方便一些。
    “国内有公司在做了?”李建华诧异问。
    “嗯。”狄思科将那家公司名报给他,“您可以去查查。”
    李建华灌了一口茶,蹙眉沉思了起来。
    他在美国呆了十多年,因为学历不高,又语言不通,最初只能在餐馆刷盘子洗菜。
    后来他下苦功夫学会了英语,又赶上传呼机和移动电话在美国兴起,他辞掉餐馆的工作,当了五年推销员。
    算是攒下了第一桶金。
    这份推销员的工作,原本可以继续做下去的,可是他偶然听一位日本客户介绍过phs以后,心里一下子就火热了起来。
    他觉得在日本能火的产品,在国内也一样能火。
    日本那些商人赚了多少钱,他是有数的,要是能将这项技术引入国内,也许这就是彻底改变他命运的决定!
    于是他在美国注册了一家技术进出口公司,将自己包装成一名成功的美籍华裔商人,再去日本洽谈合作,承诺帮他们将这项技术出口到其他国家。
    他衣着打扮气派,又整天有豪车接送,托信息不畅的福,很快就成功拿到了那家日本公司的授权。
    只要带着这项技术回国,找一个资金雄厚的投资人,就可以开办一家中美合资公司,在国内发展phs项目。
    到时候就该轮到他大赚特赚了。
    然而,他衣锦还乡回到北京以后,寻找合伙人的过程却并不顺利。
    他出国之前就是工人家庭的穷小子,在国内没有这方面的人脉。
    后来他按照在日本的套路,租了一辆最新型的奔驰,每天出入高档酒店和餐厅,偶遇了不少有钱人,有些人听他介绍这个项目的时候,还是很感兴趣的,可是等他再电话联系时,几乎所有人都拒绝了。
    他并不知道是那辆最新型的奔驰让他露了陷,国内的豪车搞饥饿营销,新车都要至少提前三个月预定。那辆租来的车连郭美凤都骗不了,更何况是那些精明的商人。
    狄思科观察着他不断变换的表情,委婉地说:“李总,腾飞是一家国有企业,如果与外商合资的话,审查会比较严格。最好的合作方式,其实是技术转让。”
    李建华是他家的邻居,这个phs项目又是他推荐给公司的,一旦被人发现腾飞跟这种只有一两个员工的皮包公司合资了,那狄思科真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李建华沉思片刻,问:“狄总想怎么办?”
    “腾飞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从外面引进技术,不但要有价格优惠,还要保证有正规的售后,只要李总能保证这两点,腾飞就愿意与李总合作。”
    要是冒然上门跟日方接触,腾飞没准儿会被人狠狠宰一刀。
    李建华这人有点旁门左道的功夫,既然能拿到日方的授权,未必不能拿到一个优惠价格。
    不如让他去试试。
    其实美国商人的牌子,在日本还是有点用处的。
    *
    正如狄思科预料的那般,李建华出了国门以后,简直如鱼得水。
    他飞去日本呆了半个月,等到腾飞那个“喜植迎港岛回归纪念林”活动结束时,他才重新返回北京,给腾飞报了一个很实惠的价格。
    比苏工托人打听的价格便宜很多。
    不过,李建华报价的时候,同时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将在国内设立分公司,到时候会从日本进口小灵通基站,希望腾飞可以从他这里采购基站。
    腾飞当然不能一口答应,只说需要考虑。
    对于phs的引进,万锦是最着急的,恨不得一天往狄思科这里跑八趟。
    狄思科干脆将李建华的联系方式给他,让他负责与对方沟通。
    他也就能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闺女身上了。
    他家狄嘀嘀马上就要参加京津冀少年儿童钢琴大赛的决赛。
    最近正在废寝忘食地练习。
    狄思科对钢琴什么的不太懂,他觉得狄嘀嘀在初赛上弹得挺好的,既连贯又有感情。
    在他心里,他闺女的演奏已经是第一了。
    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狄思科还是懂的。
    看他闺女一天天奔着第一名使劲,作为拖后腿第一的爸爸,狄思科又开始给闺女洗脑了。
    “大闺女,你以后不指望弹钢琴赚钱吃饭,这就是兴趣爱好,只要你从这个兴趣中收获了快乐,那咱就算赚了。得不得奖无所谓,艺术是高雅的,咱的目的可不能太功利啊!”
    然而,狄嘀嘀却说出了一句让她爹大为震惊的话,“艺术是高雅的,但我参加的是比赛,参加比赛就要得第一名!跟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一样,参加比赛就要赢啊!”
    狄思科用全新的眼光看向他闺女,“这话是谁跟你说的啊?是你自己想的吗?”
    狄嘀嘀一脸奇怪地回望过去,“这不是你说的嘛,你上次去参加篮球比赛的时候,妈妈让你别太认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你说赛场上就是要赢!不赢没意思!”
    狄思科:“……”
    这是他说过的话吗?
    “可是我们那次也只得了第二名,其实第二名也不错啊,你看我得了第二名也没少块肉,照样过日子。”
    狄思科真怕他闺女太有胜负欲,万一拿个大零蛋回来,那可太打击孩子了。
    于童瞧他那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就来气,将人从琴房拉出来,小声说:“你别总唱衰狄嘀嘀了。”
    “我不是怕她太膨胀嘛。”
    “膨胀什么啊,老师和我奶奶都说咱狄嘀嘀有天赋,而且她四岁就学钢琴,一天都没间断过练习。既有天赋又努力,只是参加一个地区少儿比赛而已,拿第一名不是很正常的吗?”
    老师早就想让狄嘀嘀参加比赛,于童不想给女儿太大压力,才一直拖着。
    今年的京津冀比赛只是让她去试试水而已,之后还有更高规格的比赛呢。
    一个地区性的比赛,就把二狗子紧张成这样,那以后还得了?
    狄思科:“……”
    于童不忍心看他那副张着嘴的傻样儿,偏过头说:“我已经联系好场地了,只要狄嘀嘀拿了第一名,就给她举办一场独奏会。”
    狄思科:“……”
    艾玛,这娘俩实在太膨胀了。
    尤其是他媳妇,还怪有野心的,连独奏会都准备好了。
    ……
    狄嘀嘀去参加比赛那天,狄思科还得参加“象征性”长跑,并没加入给她加油助威的队伍。
    小选手本人一点也不紧张,临出门还叮嘱道:“爸爸,你帮我和弟弟,还有妈妈、奶奶、舅奶、四伯、小姑全都签上名字啊!”
    “签名哪有代签的!”
    “哎呀,我还想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港岛的大楼上呢!”
    “行了,我肯定帮你们都签上名。”狄思科怕耽误她比赛,满口答应着。
    等他抵达万人长跑的集合地点,正跟相熟的人寒暄呢,包里的电话又响了,接起来一听又是狄嘀嘀。
    “爸爸,你帮我签名了吗?”
    “……”狄思科还没签,但他担心小选手一直惦记这事,只好说,“签了签了,全家的名字都签上去了。”
    狄嘀嘀一点没有参加比赛的自觉,还跟她爹闲聊呢,“哎,不知道咱们能不能看到条幅挂在港岛的样子。”
    “那还不简单,你安心参加比赛,回头爸爸带你去港岛看看,还能去海洋公园玩。”
    狄嘀嘀继续闲聊:“比迪士尼好玩吗?”
    她跟弟弟只在去法国的时候去过两次迪士尼,至今念念不忘。
    “那得等你实地去玩过才知道啊,我觉得好玩。”
    狄思科好不容易将人打发了,放下电话就去找那个万人签名的条幅。
    将他们全家人的名字都写上去了。
    “狄总,你怎么作弊呀!每人只能写一个名字!”曾琴见他写了那么多名字,忍不住调侃。
    “我家其他人都有事来不了,我帮忙代签的,”狄思科拍了拍包里的电话,“我家大闺女今天去参加比赛了,特意打电话嘱咐我帮她签名。”
    曾琴问:“孩子那么小就去比赛了?成绩怎么样啊?”
    “还行吧,初赛和复赛都过了,今天是决赛,能进决赛我就心满意足了,得不得奖都行。”
    他可不敢跟选手本人一样说大话。
    然而,事实证明,狄嘀嘀可不是说大话,人家还是很有实力的。
    当天晚上就带回来一块金牌牌和一张获奖证书。
    狄嘀嘀拿着那块金牌到处显摆,第一时间给还在剧组的郭美凤,以及还在深圳的王铮安报了喜。
    狄思科寻思孩子拿这块奖牌不容易,愿意显摆就让她显摆吧。
    不过,狄嘀嘀只给这两人打了电话,其他亲戚留给奶奶去显摆了。
    她将那块金牌塞进弟弟手里说:“金牌送你了,以后我还是姐姐!”
    画画得了第一名以后就总想当哥哥的狄嘀嗒:“……”
    旁观的狄思科也沉默了。
    隔了好半晌才跟媳妇吐槽:“咱闺女这胜负欲可真是,不知道随了谁!”
    “……”于童直勾勾地看着他问,“你说呢?我可没有能写满两张纸的获奖履历。”
    *
    狄嘀嘀拿了第一名以后,又一鼓作气在音乐厅里举办了一场独奏会。
    独奏会名字挺能蹭热度的,取名叫“迎港岛回归,狄谨言钢琴独奏音乐会”。
    于童将家里的亲戚朋友,教过狄嘀嘀的老师,以及一些业内知名人士都请了过来。
    家长们对外统一口径,只说是想为孩子的学习作一个阶段性总结,向老师们做一次汇报。
    实则是想跟人家显摆显摆自家孩子有多优秀,刚到手的第一名还是能拿出来吹一波的。
    狄嘀嘀高水准地独奏了六十分钟,狄思科举摄像机的手臂都酸了,他闺女却半点不知疲惫,还在台上摇头晃脑呢。
    最后一曲,她请自己的小弟上台,姐弟俩来了一段钢琴和小提琴的合奏,得到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后,才心满意足地鞠躬谢幕。
    狄嘀嘀提着小裙子跑下台,不太尽兴地问:“妈妈,港岛什么时候回归啊?等它回归以后,我再开一个庆祝港岛回归独奏会!”
    “想办第二场啊?那你自己出钱办吧!”
    这场独奏会的门票都是赠票。
    于童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还是头一回做亏本儿买卖呢!
    狄嘀嘀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两件大事,人生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又第一次举办了独奏会。
    行程全部结束以后,她跟弟弟躺在沙发上,一边吃冰淇淋一边看动画片。
    委实在家放纵了好几天,直到6月30号,港岛正式回归前一天,他俩终于将眼睛从动画片上移开,要跟父母一起出门了。
    今晚在广场上有迎回归倒计时活动,首都十万群众要在那里一起迎接7月1号零点零时的到来。
    像这种见证历史的重要时刻,老狄家当然是要积极参与的,下午还不到四点就开着车往广场上出发了。
    因着是十万人的大型活动,几乎全程都在堵车,等他们好不容易将车蹭过去的时候,已经快七点了。
    于童刚抱怨了一句“以后遇上这种大型活动,最好坐地铁”,狄思科那边的电话就突兀地响了起来。
    电话里传来三哥慌慌张张的声音,“老五,你三嫂要生了!”
    狄思科问清了在哪家医院,就赶忙说:“哎,哥,你别着急啊,我们马上就过去!你在医院陪嫂子吧,其他人我帮你通知!”
    挂了电话便扭头跟母子三人说:“倒计时活动咱就别看了,先去看看三嫂吧。”
    于童催促道:“快开车,咱妈在剧组呢,肯定赶不过去,咱们先去医院守着,要是有什么事,婆家也算有个帮手。”
    狄思科负责开车,她就给其他人打电话,大哥家的座机没人接,估计也上街参加活动了。
    给大嫂的传呼机留了口信后,又通知了二哥二嫂。
    至于四哥和小六,一个在单位值班,另一个在天上飞,都指望不上。
    于童想了想,也给苏晓的姐姐苏昕打了电话。
    车子走走停停赶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
    三哥跟个木头桩子似的,一个人傻不愣登地坐在产房外面。
    于童问:“嫂子进去多久了?”
    “一个多小时了。”三哥的手还有点抖,总算是见到了亲人,絮絮叨叨地说,“我俩还想看回归的交接仪式呢,她催我出去买点下酒菜,看电视的时候吃,我不敢走太远,只在胡同口买了点啤酒和凉拌菜,再回去的时候,她就捂着肚子在床上哼哼了……”
    来医院的路太堵了,最后那一段路还是他把人抱过来的。
    “生孩子都这样,”于童宽慰道,“只要没摔着碰着,就没问题,三哥你别担心。”
    她当年生狄嘀嘀和狄嘀嗒的时候,硬是拖了一个礼拜呢。
    狄嘀嘀也挨着三伯安慰: “三伯你别担心了,咱家呱呱肯定会顺利出生的!”
    一家四口陪着三哥在外面等着,没过多久二哥两口子和苏昕也来了。
    一大群人等在产房外面。
    走廊的另一头,有患者家属用收音机收听港岛回归的实况转播。
    大家一边听收音机里的动静,一边分心关注产房。
    狄嘀嘀和狄嘀嗒靠在一起,困得直打瞌睡时,终于听到收音机里传出了倒计时的声音,“十,九,八,七……”
    随着零点钟声响起的,还有国歌激昂的旋律。
    狄嘀嘀拉着弟弟,跳起来欢呼了一声,“港岛回归啦!”
    尽管大家已经等得十分疲乏了,产房外面还是响起了一阵掌声。
    小护士们笑着过来提醒,“产房外要保持安静啊!”
    大家都眉开眼笑地答应着,而后等了又有一刻钟左右。
    产房的大门被推开,护士出来通报,苏晓生了,母女平安!
    一群人赶紧围上去,有问孩子的,还有问产妇的。
    狄嘀嘀和狄嘀嗒困得迷迷糊糊,中途不知被谁抱到三伯母隔壁的病床上睡了一宿。
    再次醒来时,外面天色已经大亮了。
    俩孩子坐在床上迷瞪了一会儿,听到门外有爸爸的声音,就趿拉着鞋走出了病房。
    狄思科和三哥正在应付记者。
    据说他们家这个孩子是港岛回归后,在北京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记者想采访一下孩子家属。
    三哥现在就是一个傻爸爸,困了一宿还迷迷糊糊的,人家问了什么,他根本就没听清。
    全程都是狄思科帮忙应付的。
    “孩子的名字要由长辈来取,暂时还不方便透露。”
    记者不死心地问:“小名呢,有没有小名?”
    狄嘀嘀代为发言,“我妹妹叫狄呱呱,顶呱呱的意思。”
    记者:“……”
    “……”狄嘀嗒补充道,“或者叫庆归,庆祝港岛回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