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154章
    今年春节是北京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的第一个春节。
    为了让春节保持往年的热闹红火, 各区和街道办简直花样百出。
    不但准备了几十场慰问演出,还将电影院、歌舞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在除夕夜全部对公众开放了。
    老狄家所在的胡同, 被居委会要求在春节期间统一挂上红灯笼, 增加节日气氛。
    接收到挂灯笼的指令后, 狄思科从媳妇那里要了五百块采购费,又从老妈那里弄来了五百块活动经费, 带着两个孩子去批发市场, 批了一百个红灯笼回来。
    望着满地的灯笼,郭美凤纳闷地问:“你想在家卖灯笼啊?多少钱一个?”
    狄思科把灯笼的包装拆开,摇头说,“不是,都是咱家自己用的。”
    “……”郭美凤疑惑, “居委会只要求在门口挂两个,你不会打算把咱家外墙都挂满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元宵灯会呢。”
    “不是您自己说的嘛,市里不让放烟花爆竹了,就得自己想办法搞出点节日气氛。”狄思科将最大的两个红灯笼递给儿子, “我这不就想出办法了嘛, 咱家多挂点红灯笼,明年肯定红红火火。”
    郭美凤是老狄家的迷信头子, 自打得到居委会不许放鞭炮的通知后,心里总觉得不得劲儿,三不五时就要念叨几句。
    老太太讲究,狄思科怕她闹出心病来,就打算把自家的前后院都挂满红灯笼。
    为了炒热过年气氛, 他带着两个孩子,在院儿里忙活了一下午, 天擦黑的时候,家里的廊檐树桠下终于挂好了一盏盏红灯笼。
    开关被按下的那一刻,整个院子都蒙上了一层暖橘色的光晕。
    郭美凤背着手在前后院来回巡视,还别说,在院子里挂上红灯笼以后,心情立马就不一样了。
    整条胡同里,数他们老狄家最亮堂!
    “妈,怎么样?我这招不错吧?”
    狄嘀嘀和狄嘀嗒也指着其中的几个灯笼表示,这些是他们的杰作。
    “不错不错,”郭美凤满意点头,“跟以前的大户人家似的,我小时候进城,看到大户人家的廊檐下,都要挂一排红灯笼,就跟《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个电影里演的一模一样。”
    她在院子里转了几圈,总觉得有什么事似乎被忽略了。
    直到于童从外面搬了两盆金桔树回来,郭美凤才“哎呀”了一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院儿冲。
    “妈,您慢着点啊,刚下了雪,路上还滑呢!”于童高声提醒。
    郭美凤哪顾得上这些,噌噌几步就跑到了电表箱跟前,发现电表尾数跳动的速度比她的心跳还快,不由心疼地喊道:“老五,你个混球儿,赶紧把灯笼的开关按下来!咱家电表跑得跟飞毛腿似的!”
    她这一声过于嘹亮,被左邻右里听得清清楚楚。
    隔壁刘大妈在自家院子里高声回:“郭老师,别关呀!这些红灯笼多喜庆呀!您家点了灯笼,我们这边都不用开灯了!”
    郭美凤不好意思说她心疼电费,义正言辞道:“咱这一片儿的电线都老化了,我们家点这么多灯笼,万一跳闸怎么办!还是关了吧,别给大家添麻烦。”
    她这话也算在理,刘大妈便不再劝,由着隔壁把灯笼关了。
    狄思科嘲笑老妈,“您可真是的,这么多灯笼都买了,还差那点电费呀!过年才能点几天啊,您就不能大方点!您不是说了嘛,大户人家都挂灯笼。”
    “不行不行,”郭美凤挥挥手说,“大户人家可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再说,大户人家也没有挂一百个灯笼的,太浪费了!”
    “我只挂了五十多个,剩下的一半,打算送去我老丈人那边,让他也跟着红火红火。”
    郭美凤想说,要不你摘几个灯笼下来,多给老丈人送一些,但想了想还是说:“等到年三十的时候再点吧,平时都不许点!”
    以往从除夕开始,就满城飞花,鞭炮的响声不绝于耳,能一直热闹到元宵。
    但今年的胡同里格外安静,郭美凤这回不心疼电费了,主动要求将前后院的灯笼都点上。
    全家人吃过年夜饭以后,按照惯例,支桌打麻将看春晚。
    偶尔听到附近有人违规放鞭炮了,郭美凤和几个孩子就要跑到窗边张望半晌。
    “妈,您想放鞭炮啊?”二哥一边码牌一边问。
    “我不想。”郭美凤嘴硬地回了一句,“咱得响应市里的号召,说不放就不放。”
    二哥乐呵呵道:“我后备箱里装了好多烟花爆竹呢,您不想放就算了。”
    “你小子可别给我搞事啊!万一被抓住可是要罚款的!”
    二哥瞄一眼挂钟说:“您要是不嫌麻烦,咱现在就到姥姥家去,市里的八个区不让放,但姥姥家那边随便放。”
    “为了这么点鞭炮,还要出城啊?”
    狄思科打了一张五万,举手说:“我的后备箱里也装满了,咱家准备的烟花不算少,出一趟城不亏。”
    “那我给你们大舅打个电话吧?”
    “不用打了,大舅那边已经给您收拾好了房间,您跟孩子赶紧穿衣裳吧。”
    于是,在除夕夜里,为了听个鞭炮的动静,郭美凤拖家带口地回了娘家。
    而且一住就住到了年初五,要不是初五下午还要去参加维也纳宫廷舞会,她甚至打算整个寒假都住在娘家了。
    她上一次在爹妈身边住这么久,还是老五出生,她在娘家坐月子的那年呢。
    *
    北京维也纳宫廷舞会,是在东郊的华润饭店举行的。
    宴会厅里衣香鬓影,灯火通明。
    四哥没能找到跟他一起出席舞会的舞伴,为了不浪费这个舞伴的名额,他还是将郭美凤带去了舞会。
    其他男士的臂弯里,都挎着自己的老婆或女朋友,只有他,挎着自己老妈。
    甫一进入舞会,郭美凤就放开了他的臂弯,鼓励道:“老四,你给我抬头挺胸精神点!你今天的任务就是找对象,看到单身女同志,你就主动上去邀请人家跳舞,能来这里的女同志都非常优秀,随便哪个都很不错。”
    大家都是来舞会上跳舞的,只有四哥被老妈安排了相亲的任务,心理压力大到他险些顺拐。
    狄嘀嘀和狄嘀嗒按照奶奶的叮嘱,一起喊:“四伯加油找白雪公主!”
    四哥被侄子侄女喊得面上一囧,不想在家人眼皮子底下找对象,趁着官方代表上台讲话的工夫,他在人群里左穿右插,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今天这场舞会邀请了将近六百人,加上施特劳斯节日乐团的成员们和工作人员,整个会场里有近八百人。
    在这种环境里找人的难度很高,跟人社交聊天的难度也很高。
    所以,狄思科今天并没定下社交目标,只要能陪媳妇玩好,再把自家这两个崽看好就算完成了任务。
    今天的开场舞曲是《春之声圆舞曲》,狄思科伸出手,邀请于童跟大家一起跳这支开场舞。
    于童将手搭过去,又迟疑地望向孩子,“留他俩自己在这里能行么?”
    她婆婆刚一落单,就被一位年纪相仿的老同志邀请去跳舞了。
    他们这对父母要是也去跳舞,那孩子怎么办?
    “大人有大人的圈子,小孩有小孩的圈子,”狄思科拉着闺女儿子的手,将他们送去小朋友队伍里,交代道,“一会儿音乐响起,你们就像在家练习的一样,跟着大家一起跳舞。狄嘀嗒,你跟着姐姐,别乱跑啊。”
    狄嘀嗒板着小脸,一脸严肃地点头,一只手死死牵住姐姐的。
    姐弟俩彼此牵着手,像两只战战兢兢适应新环境的幼鸟。
    这种活动的安保等级不低,因着有很多外宾出席活动,会场里不但有饭店保安,还在外围安排了不少便衣。
    家长们倒是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乐团的乐手们准备就绪,悠扬的圆舞曲在阔朗的宴会厅中盘旋,狄思科和于童这对心大的父母,手牵着手率先进入了舞池。
    “你今天打扮得这么漂亮,不跳开场舞实在太可惜了。”狄思科拥着媳妇说,“于总堪称全场最佳!”
    “算你有眼光!”
    于童对自己今天的打扮也挺满意。
    她这条裙子的上半身是香槟色,大裙摆是渐变粉的,腰身以下还缀着一层淡粉色羽毛。
    这种颜色和面料的束腰裙对身材要求极高,腰间稍有一丝赘肉就会被人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为了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整个春节期间,于童的饮食都非常克制,绝对是全家体重最稳定的。
    “自从我的毕业舞会结束以后,咱俩就没再参加过什么正式舞会吧?”狄思科问。
    他俩偶尔会在自家房间或院子里即兴跳一曲,但已经很久没有盛装出席舞会了。
    于童脚下舞步灵活,仔细想了想说:“嗯,时间一晃竟然已经有六七年了!”
    “看来以后得多参加舞会呀!”狄思科反思道,“否则你这些漂亮衣裳都没有用武之地!”
    他媳妇买东西往往是不做选择的,喜欢的就都要。她身上这条裙子去年就买了,只是没机会穿,一直在家里压箱底。
    会场里有上百个漂亮的大裙摆在同时旋转,场面相当壮观。
    开场舞结束后,乐团指挥向大家鞠躬致意,很快就开始了第二曲。
    从这支曲子开始,大家就可以互换舞伴了。
    有一位中年外籍男士,询问于童是否可以邀请她跳舞。
    于童不介意跟其他人跳舞,但她刚才向小朋友区眺望时,恍惚间发现跟儿子一起跳舞的女孩,好像不是她家狄嘀嘀。
    她心里不太放心两个娃,客气地婉拒了对方地邀请,就拉着二狗子去找孩子了。
    与他们有相同选择的家长还有不少,开场舞结束后,小朋友区的外围等候了很多家长。
    于童的视线随意一扫,便找到了站在舞池边边的自家闺女。
    狄嘀嘀今天穿着一条蓝色的蓬蓬裙。
    因着灰姑娘参加舞会时穿得就是蓝色礼服,所以她跟舞池里的好几个小姑娘撞衫了。
    小朋友的品味都很相似。
    但狄嘀嘀的头上还戴了一顶钻石的王冠头饰,让他们很轻易地找到了自家孩子。
    “跟咱闺女站在一起的不是狄嘀嗒吧?”狄思科望着前排的两个背影,“瞧着比咱家狄嘀嗒矮不少呢。”
    “不是,”于童向舞池的方向点点下巴,“咱儿子在那边呢。”
    “嘿,这是闹得哪一出呀?”
    两人暂时没去管在舞池里的儿子,先穿过人群,来到了狄嘀嘀身边。
    狄嘀嘀像是怕小男孩哭闹,板着小脸将一块蛋糕塞进对方嘴里,然后又抻着脖子向舞池里张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弟弟。
    “闺女,你怎么自己站在这里呢,这个小朋友是谁啊?”
    狄嘀嘀总算是见到了能给她做主的人,急急地说:“爸爸,刚才有个小姐姐把我弟弟绑架啦!她非要跟我交换弟弟,但她弟弟太小了,根本就不会跳舞,差点就被人撞倒了,还是我把他抱出来的呢!”
    于童蹲下身,在女儿的小脸蛋上亲了亲,安抚道:“狄嘀嘀这么棒啊!居然学会保护更小的小朋友啦?”
    狄嘀嘀有点嫌弃地说:“还行吧,他跟小班的那些小屁孩差不多。”
    狄思科听着一个小屁孩管另一个孩子叫小屁孩,竟有一种莫名的喜感。
    他抱起那个混血儿长相的小男孩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
    见对方没反应,他又换上英文问了一遍。
    结果那孩子用法语回了句,“我听不懂。”
    狄思科便又换成法语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nico,三岁。”
    狄思科心想,小孩子的鄙视链真简单啊,狄嘀嘀只比人家大一岁,就嫌弃人家是小屁孩了。
    “那你姐姐几岁啦?”
    nico伸出一只手掌,表示他姐姐五岁了。
    狄思科还是头一回跟这么小的外国小孩说话,抱着他一问一答说了好几个来回。
    第三支舞曲结束后,狄嘀嗒总算摆脱了那个大高个儿小姐姐,跑到舞池边牵起了自己姐姐的手,还跟父母控诉,“那个小姐姐非要跟我一起跳舞!”
    而且还一连跳了两支舞。
    “人家喜欢跟你一起玩才找你跳舞的!”狄思科在儿子的杨梅头上撸了一把说,“行了,别噘嘴了,陪你姐姐跳舞去!”
    狄嘀嗒的个子比那五岁的小姑娘矮一点,其实两人一起跳舞也不太合适。
    但是,除了nico,狄嘀嘀和狄嘀嗒算是舞池里年纪最小的小朋友,那小姑娘搞不定大孩子,当然就向小孩子下手了。
    狄嘀嗒已经跳累了,不想再进舞池,摇头说:“我想吃好吃的。”
    狄嘀嘀也看着长条桌上的蛋糕眼馋,附和道:“我也要吃好吃的。”
    两个孩子被爸爸带去挑选美食,再回来时,于童身边已经坐好了nico和他姐姐lisa。
    lisa的英文还不错,对狄嘀嘀直白夸奖:“你弟弟比我弟弟好一点,我弟弟太小了。”
    狄嘀嘀理所当然地点头,“当然了,我弟弟跟我一样。”
    lisa羡慕地望向她头上那只闪亮亮的发卡,继续夸:“你的皇冠也比我的好看。”
    狄嘀嘀被奉承了,暂时放下了被抢弟弟的不快,礼尚往来地回了句,“你的发卡也很好看。”
    lisa大方地拿下自己的蝴蝶发卡,“咱们可以交换着戴。”
    狄嘀嘀回头向妈妈寻求意见,可以换吗?
    她记得妈妈说过,这个小王冠发卡是爷爷送的,很贵。
    于童笑道:“看你自己的心意吧。”
    “那我只能借给你戴十分钟,”狄嘀嘀也摘下自己的小王冠,“这是我爷爷送给我的,我不能跟你交换。”
    两个孩子很高兴地互换了发卡,被抢弟弟的龃龉转眼就忘,四个小朋友排排坐,分享起了宴会上的小点心。
    宋珍妮在舞池里找了好几遍,愣是没找到自家的两个宝宝,穿过熙攘的人群,在舞池外围找了好久,才在餐桌前发现了唇边沾满奶油的nico。
    有个陌生小男孩,正有点嫌弃地给nico擦嘴。
    不过,宋珍妮暂时没空管儿子,她望见女儿头上的那顶皇冠后,就脸色一变问:“lisa,你头上的王冠是哪里来的?赶紧还回去!”
    她没看错的话,这王冠上的钻石可全是真的!
    lisa还没戴够,不太想还。
    但狄嘀嘀已经抬起手腕,在她昨晚刚画好的蓝色腕表上瞄了一眼说,“已经十分钟了,咱们得换回来啦!”
    闻言,lisa这回倒是挺痛快,将王冠从头上摘下来,换回了自己的蝴蝶发卡。
    宋珍妮带着歉意道:“多谢你们帮我照顾孩子。”
    于童笑了笑说:“宋老师客气了,坐下休息一会儿吧。”
    “你认识我?”宋珍妮挑眉。
    “我看过您的《雨雾》,内页有您的相片。”
    宋珍妮是港岛的女作家,她的书在港岛本地没什么热度,但是在宝岛却非常火爆,其中一部作品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被好多媒体誉为琼阿姨的接班人。
    内地的出版社最近也出了她的作品集,杜金金是言情小说的忠实爱好者,读过以后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了于童。
    于童难得将一本言情小说从头到尾看完,当然会关注一下小说作者,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在舞会上跟作者见面。
    这感觉还挺奇妙的。
    宋珍妮来内地大半年,头一回被读者认出来,也感觉挺奇妙的。
    她接过于童的名片,发现对方是文化公司的老板后,心里反而释然了。她就说嘛,自己应该还没火到能被读者一眼认出的程度。
    两个妈妈简单交流了几句,而另一边的狄思科也将怀里的nico递给了他亲爹。
    nico和他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都长着一双蓝眼睛,不用对方多做解释,就知道这是爷俩。
    舞会本来就是社交场,两人相互交换了名片。狄思科法语流利,跟对方交流起来没障碍,听说对方是一家咖啡公司在内地的副总裁,他很快就反应过来,问:“最近有几家大超市里新上架了一种炼乳,就是贵公司生产的吧?”
    “对,那是我们的新业务,之前我们都在广州和上海活动,去年底才将北京定为公司在内地的总部。”
    狄思科对咖啡和炼乳有点兴趣,他让孩子们去舞池里好好玩,自己则跟这位马修先生聊了起来。
    *
    在年初五的这场宫廷舞会上,玩得最开心的是郭美凤和两个孩子。
    郭美凤是单身贵族,因为拍了电视剧和电影也算有了些名气,来邀请她跳舞的中外老头能排成排。
    郭美凤左右逢源,来者不拒,跟每位先生都能客气地跳上一曲。
    比年轻人还潇洒。
    舞会结束后,人家接到了来自三位男士的晚饭邀约。
    狄思科问:“妈,您要去跟大爷们吃饭吗?”
    “吃什么吃!我差那一口饭吗?想吃什么不会让儿子带我去啊?”郭美凤将高跟鞋收起来,“大家就是舞会上的临时舞伴,跳完舞就古德白,回归日常生活了。跟半生不熟的老头子一起吃饭,那不是难为我自己吗?”
    狄嘀嗒认真点评道:“奶奶是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就是公主,脱了水晶鞋就是奶奶。”
    郭美凤被孙子逗得直乐,抱着他揉搓了好半晌。
    郭美凤和孩子们的假期还在继续,于童参加完舞会,又带着奶奶去听了施特劳斯乐团的音乐会。
    而狄思科的春节假期彻底结束,要回单位上班了。
    税务局这阵子一直挺忙,过年之前派执法大队到货运站去了两次。
    开年之后,执法人员又连续去货场抓了几个典型。
    狄思科觉得,再来几次,他就可以主动上门找铁路的同志谈谈了。
    然而,不等他有所行动,市里的另一个通知,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农业部和市里要联合举办“全国菜篮子工程成果观摩及交易会”。
    观摩会的地点就在北京。
    届时会对全国各市菜篮子工程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观摩,还会评出一二三等奖。
    经合办和星火农贸服务公司,率先在市里建立了配送服务中心,现在不但为团体配送副食品,还开发了一部分个人配送业务。
    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的同志认为,这个配送服务比较新颖,可以算是首都菜篮子工程的一项特色服务。
    所以,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可以将星火农贸服务公司的这个项目也加进去。
    市里刚为这次成果观摩会组建了筹备领导小组,通知下到区里,狄思科这个经合办主任兼公司总经理,摇身一变,成了筹备领导小组的成员。
    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去市里报道。
    这事对经合办来说,算是一个荣誉,说明他们的工作被上层领导看到了,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但换一个角度想,让狄思科去市里,那就是做白工啊。
    尤其还赶在了要跟铁路合作的这个节骨眼上。
    潘芝花担心道:“要不跟市里商量一下,咱们这边有重要工作,你过一阵子再去?”
    “没关系,我不在的这段时间,由你跟车务段那边谈,有什么问题,咱们及时电话沟通。既然市里这么重视咱们的配送服务,还给我弄到领导小组里去了,没准儿能给咱们一些资金支援呢。”
    狄思科心想,这次就当去市里化缘了,即使弄不到钱,也得带点政策或项目扶持什么的回来。
    总不能真的让他去做白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