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131章
    荣家祖孙乔迁新居, 在胡同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归国华侨的身份本就引人侧目,荣润良正式入住后,又挨家挨户地拜访街坊们, 并告知大家, 他的中医馆即将正式开门营业, 欢迎大家来医馆就诊。
    医馆地址就是他买下的那套两进四合院,前院充当诊室和药房, 后院是他们祖孙的住所。
    整个医馆只有两个人, 医师是他本人,学徒是他那个一句中文也不会讲的小孙子杰克。
    尽管他订做的药箱药柜已经陆续被送进医馆了,但他这一系列操作落在街坊们眼里,仍跟闹着玩似的。
    医馆开业后,大家碍于情面, 在门前经过时会道一句恭喜,像老狄家这样收到过人家礼物的,还给荣大夫送了开业花篮。
    但是真正上门求医的却一个也没有。
    早年间破四旧的时候,中医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好中医十分难寻, 再加上报纸上经常报道一些江湖郎中坑蒙拐骗的新闻,让很多老百姓对中医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而且这位荣大夫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 老外能懂什么中医呀!
    所以,大家宁可绕路去医院挂号看西医,也不会去家门口这个荣氏医馆看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排斥中医,也有对荣润良的中医水平比较好奇的。
    比如郭美凤。
    她打小跟着老娘学唱戏, 整天舞枪弄棒难免有个磕碰擦伤,她小时候看的可都是中医, 心里对中医是比较认可的。
    天津的电影首映式结束后,她紧接着又跟着剧组跑去上海宣传,舟车劳顿的郭老师感觉自己后颈和左腿有点酸痛,就打算去荣氏医馆看看,给荣大夫开个张。
    她带着孙子孙女上门时,荣润良正领着杰克辨认药材。
    杰克连中文都不会说,面对药材名更是两眼一抹黑,瞧见小伙伴进来了,他立马拉着双胞胎跑了。
    “荣大夫,您这教育也太超前了,杰克才三岁就开始认药材啦?”
    这不是揠苗助长么。
    “三岁不算小了,我们荣家都是三岁开蒙的。”
    荣润良也是三岁开始学医,小时候吃过学医的苦,所以到自己儿子三岁时,就没有强制给他开蒙。
    结果荣家几百年基业在他这里断了传承,他已经年过花甲,培养的徒弟里无一人姓荣。
    自己儿子对中医全无兴趣,就只能将眼光放在孙子身上了。
    郭美凤听他介绍了原委,暗自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荣大夫再有钱,也要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
    她原本是来看大夫的,可是一聊起闲篇儿就刹不住车,忍不住打听:“荣大夫,您从小就在国外长大,还是后来出国的?”
    “我在北京长到十几岁,抗战胜利后,跟随家人去了英国生活,在国外开了几十年中医馆。不过,若想把中医手艺传承下去,还是要回国发展的,这不就带着孙子回来了嘛。”
    荣家祖宅就在北海公园这一带,但他按照记忆找过去时,发现那里已经变成大杂院了。若想重新购回太过麻烦,索性就在距离不远的地方重新购置一个院子,够他们祖孙居住即可。
    荣润良为郭老师把了脉,收回手说:“您身体不错,多注意休息,保养关节就好。晚上回去泡泡脚,如果还得不到缓解,可以贴一贴膏药。”
    闻言,郭美凤笑逐颜开道:“不是我跟您吹,我可是天天锻炼身体的,这健康状况能打败99%的同龄人。”
    荣润良唇角抽了抽,起身为她取了两贴膏药。
    而后阻止了她欲掏钱包付账的动作,“我之前跟您先生碰过面,还一起吃过饭。两贴膏药而已,这次就不收诊金了。”
    郭美凤傻眼了:“我家老头子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您不是刚回国嘛?什么时候跟他吃的饭啊?”
    荣润良:“……”
    双胞胎喊王先生爷爷,喊郭老师奶奶,这两人不是两口子么?
    郭美凤很快想到三个小朋友的认识过程,嗐了一声说:“那老王算是我家孩子的姨爷爷,可不是亲爷爷。”
    她拿着两片膏药颠了颠说:“我这颈椎和膝关节痛是职业病,老毛病了,要是您这膏药的疗效好,我帮您在胡同里好好宣传宣传。”
    荣润良对冷清的生意不以为意,他精力有限,多数时间要用来教导小孙子,不过,想想他们祖孙还要融入新环境,便点头接受了郭美凤的好意。
    *
    郭美凤将那两贴膏药用完后,身上松快了不少。
    她抽空在街坊间帮荣大夫做了宣传,为他介绍了两位有类似毛病的老太太后,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家老四身上。
    老四即将大专毕业,再有不到半个月就要走上工作岗位。
    找工作是件大事。
    当年老四在老五的建议下,去清华读了自动化大专班。
    这个大专班只办了三届,他们这一届是最后一届,在此之后清华就取消了大专班。
    所以,全家都非常庆幸老四抓住了这唯一可能上清华的机会。
    但是,今年市里搞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清华也是改革试点之一,连本科生都不能百分百包分配,更遑论他这个专科生呢。
    狄思科这几个月接连去各大高校搞招聘,给人家分享就业经验,当然不能把自家亲哥忘了。
    他其实早就给四哥看好了电力公司技术员的工作。
    去年日化厂三天两头欠水电费,他经常招待电力公司的领导,双方也算混熟了。这两年电力公司正在推行电力自动化,四哥学的就是自动化专业,去电力公司算是专业对口。
    狄思科回家把这事跟郭美凤和四哥说了。
    郭美凤当即就念了一声佛。
    电力公司好呀,那是纯纯的铁饭碗,各大国企工厂都在嚷嚷着倒闭下岗的时候,只有电力公司稳坐钓鱼台,老百姓不买香皂洗发水没什么,但能不用电吗?
    捧上这个铁饭碗,老四以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技术员的工资高,福利待遇也好,没准儿还能分套房子,郭美凤恨不得按着老四的脑袋让他赶紧答应下来。
    然而,老四就是个犟种!
    当年高考的时候就是死心眼,如今要毕业分配了,他那股犟劲儿又上来了。
    不想去电力公司当技术员!
    他这三年的考试成绩还不错,全班三十个人,他拼了命地学习,能争取排在前十名,也算是中上水平。
    但他努力学习只是为了有个漂亮成绩,其实对这个专业并不喜欢。只要想到以后要每天跟那些设备打交道,他就对未来的生活提不起丝毫兴趣。
    而且当技术员是要外出或下车间干活的,他不想干,只想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
    学校不包分配,让他们自主择业对他来说是好事,要是真的被分配去工厂了,他即使不想干也得捏着鼻子认下来。
    这回他可以找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然后,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留校当后勤老师的工作。
    郭美凤听说他这个决定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不知该用什么表情面对他。
    老师,又是清华的,这工作确实体面。
    但老师前面又加了“后勤”两个字,就让郭美凤心里犯嘀咕了。
    她前些年在剧团的时候,也是干后勤的。
    在她的印象里,无论哪个单位,后勤基本都能跟养老画等号。
    有些人从一线岗位退下来的时候,还不到退休年龄,单位一般会将这批人安排到后勤岗过度几年,等待退休。
    “你年纪轻轻的,怎么想着去干后勤呢?”
    “我想留校,现在只有讲师和后勤岗在招人,我这条件够不上讲师,就只能干后勤了。”
    郭美凤:“……”
    她说不动老四,就想再跟老五商量商量。
    “那后勤的活我都能干,哪还用得着他一个大学生去干?这不是浪费人才嘛。”
    狄思科笑道:“那也得看是哪里的后勤啊,我四哥要不是本校大专班的学生,这后勤还未必能轮得到他呢。”
    “清华的后勤,也是后勤啊!”郭美凤念着电力公司的好,只想让老四去电力公司捧铁饭碗。
    “人家在清华当后勤,后面不是还有个老师的称谓么。”狄思科将光溜溜的狄嘀嗒提出澡盆,一边用毛巾给他擦干,一边说,“我四哥那个性格,要是能留在学校当老师也挺好的。”
    “您就这么想吧,电力公司那个是铁饭碗,但人家清华也不可能倒闭呀,留校也相当于捧上铁饭碗了。学校里的学习氛围浓厚,我四哥爱学习,兴许以后还能升个本科,再考个研究生呢!”
    狄思科心里有点遗憾,但四哥大学都毕业了,还挺有自己的想法,他这个当弟弟的不可能什么事都包办了。
    人家要是能凭本事自己找工作,那不是更好么。
    郭美凤劝不动老四那个犟种,只好由着他的想法,让他留校当后勤老师了。
    等他去单位报到,正式上班后,郭美凤特意给他打个电话,询问他在学校负责什么工作。
    老四在电话里挺乐呵地说:“暂时管理男生宿舍楼。”
    郭美凤:“……”
    这也没坐办公室啊!
    好好的电力公司技术员工程师不干,非要留在学校管理宿舍!
    她放下电话被气得太阳穴突突跳,都想掐自己人中了。
    *
    狄思科听到这个结果时,还浅浅羡慕了一把四哥给自己找的这份轻松工作。
    日化厂决定将洗发水改头换面重新上市以后,再一次组建了新产品上市领导小组。
    曾厂长任组长,狄思科担任副组长。
    除了产品研发,其他所有工作都要推倒重来。
    经过厂里对比研究后,产品包装设计和电视广告,仍然委托给了为小红帽设计包装的深圳设计公司。
    可是,即便有了合适的包装,狄思科心里仍是悬着的。
    洗发水市场的半壁江山,60%的市场份额已经被三四个进口品牌占据了,剩下的40%,才是几百个国产品牌争抢的地盘。
    要想在这种激烈氛围下突出重围,不用点非常手段是击不起什么水花的。
    他这两天没干别的,几乎天天在批发市场蹲点。
    “厂长,先喝点汽水吧?”钱运旺瞅瞅天上的大日头,将一瓶冰镇的北冰洋递给狄思科。
    狄思科接过汽水,瞟一眼他被晒得红彤彤的脸蛋,忍不住问:“你怎么不戴个帽子?”
    “我,我忘了……”钱运旺没想到领导会接连两天往批发市场跑,他整天坐办公室,哪用得着戴帽子!
    “领导,咱一直在这蹲着,有啥用啊?要不咱找个地方吃饭去吧?”
    他们在一个日用百货摊位对面呆了两个钟头了。
    这个摊位是专门批发日化产品的,有各大品牌的洗发水,牙膏,香皂,卫生巾之类的,摊位非常大,各类产品应有尽有。
    “你没发现么,除非顾客点名购买进口品牌洗发水,否则那个老板娘绝不会主动为进口洗发水推销。”
    钱运旺快被大日头晒晕了,哪还顾得上这些,他下意识问:“那老板娘为啥不推销?”
    狄思科也想知道,所以他趁着摊位前没有顾客的时候,摘下遮阳帽,主动跟老板娘搭腔了。
    老板娘才三十出头,见到狄思科你你你了半天,就是喊不出狄思科的名字。
    狄思科在原地扭了两下,老板娘一拍巴掌说:“disco!”
    “哈哈,对,我是狄思科。”
    “您怎么来批发市场了呀?”老板娘热情地将她的小板凳让给狄思科坐。
    她不是狄思科的歌迷,但是能在自己摊位前见到明星,也很让她激动啦!
    这个迪斯科长得可真不赖!
    狄思科坐上她的小板凳,从塑料袋里掏了一瓶汽水递给她,笑着说:“我是来搞市场调研的,看看产品卖得怎么样。”
    他在批发市场呆了两天,没想到批发市场的客流量比商场和超市的流量还大。
    这里批发零售都能卖,有些会过日子的主妇,就会来批发市场采购。
    “那些进口洗发水的电视广告打得那么猛,应该挺畅销的吧,您怎么不给顾客推销进口洗发水啊?”
    “人家那么有名,我还推销什么,想买的人自己就找过来了。”
    狄思科指了指她家牌匾上的几行小字,“您不是海xx和飘x的代理商么,怎么反而不正经推销他们的产品?”
    要是其他人来问这种问题,老板娘通常会以一句“关你屁事”来应对,但是对面的人换成了帅气的大明星,老板娘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
    她迟疑半晌才低声透露:“这两个牌子在我这里是跟其他商品捆绑销售的,比如您要是想买一千块的海xx,就必须再买一千块的其他产品才行。”
    狄思科:“……”
    这不是强买强卖么?
    钱运旺惊讶地问:“真有人买吗?”
    “当然啊,我卖海xx给客户的时候,全是出厂价,我这里一分钱也赚不到。”
    她是海xx的代理商,从厂家拿货的时候,拿到的就是出厂价,自己再卖的话,本应该加价5%,以批发价销售。
    但是,她要是想一直以最低出厂价拿货,就要完成海xx规定的销售额。
    而海xx实行的是区域多家代理商制,全市代理商众多,彼此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为了争抢客户完成销售额,各大代理商只能争相降价。
    像老板娘家,就是以出厂价进货,再以出厂价出货,海xx广告打得猛,市场份额大,属于畅销产品,所以,客户来她家进货的时候,用海xx搭配其他产品销售,既能赚取其他经销产品的利润,又能笼络客户。
    听了老板娘的解释,狄思科一时哑口无言。
    瞧瞧人家这产品知名度和畅销度,不但自己不愁卖,还能带动其他产品的销量,即使一分钱也赚不到,代理商也要抢着卖。
    “其他代理商也像您这样以出厂价销售吗?”狄思科问。
    “那不一定,我们搞批发的,属于薄利多销,日化产品的批发价一般只比出厂价多5%,有些代理商会把利润压到1%-2%。像我这样捆绑着卖,平均下来能有2.5%的利润。比他们那样卖货还能多赚一点呢。”
    狄思科往各大批发市场跑了一个礼拜。
    果然如老板娘所说,进口洗发水在中间商这里的利润非常低,他们在进口洗发水身上基本赚不到什么钱,但是由于人家市场份额过大,总有客户过来拿货,他们不卖还不行。
    经过详细调研以后,狄思科回去写了一份策划。
    在新一周的产品定价会上,他提了一个新的观点。
    以新产品“逸丝烫染修护洗发水”为试点,为批发商让利5%,保证批发商可以获得10%左右的利润。
    “每个批发商都有一批固定的下游客户,而且下游客户在拿货时,往往会接受批发商的建议,他们说一句’这款产品最近走货不错‘,比咱们打十条广告都管用。”
    狄思科向定价小组的成员,介绍了他这些天在批发市场的经历。
    “在其他产品普遍只有5%利润的时候,咱们厂将利润让到10%,即使与进口洗发水捆绑销售,批发商也会率先为客户推荐利润更高的逸丝洗发水。”
    庄有德提出异议:“狄厂长,你这个办法确实能在批发商那里实现快速走货,但是零售商毕竟不是真正的消费者,他们把货拿回去以后,要是卖得不好,兴许就是一锤子买卖,下次就不会听劝拿货了。”
    狄思科赞同地点头,“所以,咱们要想办法让消费者也听劝。”
    众人:“……”
    全国那么多消费者,您打算怎么劝人家买啊?
    “咱们前期不是做过市场调研么,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因素,主要是朋友推荐、包装吸引、广告影响、产品功效,还有产品知名度。”狄思科缓声说,“各大厂商都在后四项上做文章,但是第一项’朋友推荐‘,却基本没有人来做,我觉得咱们可以在朋友推荐这方面下下工夫。”
    有人开玩笑说:“咱总不能无中生友吧?怎么让朋友推荐啊?”
    “那种意志非常坚定的人毕竟是少数,很多人在做决定时,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商场和超市的货架上,洗发产品有数十种,咱们的产品能否被消费者选中,其实就差这临门一脚。”
    “所以,我建议,在产品刚上市的这段时间,厂里应该在每个主要商场和超市货架前,设立一名美发顾问。让美发顾问充当朋友的角色进行推荐,帮消费者做临门一脚的选择。”
    “这个人力成本太高了吧?”
    狄思科冷淡道:“广告支出比人力支出高多了,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咱们在广告、产品和管理方面比不上进口品牌,但可以以人海战术取胜。新品上市正是大量铺货的关键时期,现在不加大投入,还等到什么时候?”
    *
    给批发商让利的提议,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厂里已经开始招聘美发顾问了。
    清一色都是青春靓丽、形象好气质佳的年轻女性,可兼职也可全职,每推销出一瓶洗发水,可以获得5%的返点。
    200毫升装的洗发水定价是九块九,美发顾问每卖出一瓶,就能得到5毛钱。
    如果一天能推销出一百瓶,就有五十块的收入。
    厂里的许多职工家属都跑来报名了。
    要是自家狄嘀嘀的年纪能再大一点,狄思科都想把闺女送出去赚钱了。
    暑假干上一个月,怎么着也能赚回来一千块吧?
    然而,他闺女现在不但不能赚钱,还整天嚷嚷着花钱。
    入夏以后,以防闺女脖子上起痱子,狄思科又把她带去四联理发馆消费了。
    剪个头发,顺便弄个漂亮造型。
    这次为她服务的仍是苏晓,狄嘀嘀偶尔也会在家里见到对方,今天刚一见面就弯着眼睛,乖乖地喊:“三伯母。”
    苏晓红着脸答应一声,带她去洗头了,“我们刚换了洗头床,让小姑娘试试吧。”
    狄思科本来想说她昨晚刚洗的头,今天不洗也没什么,不过瞧他闺女那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他还是闭了嘴。
    人不大,还挺爱享受的。
    苏晓将小朋友抱到床上躺好,调整好位置和水温后,温柔地问:“水温合适吗?太凉或者太热要大胆说啊!”
    狄嘀嘀闭着眼睛,舒服地哼哼两声,被三伯母按得昏昏欲睡。
    狄思科坐在旁边等待,见她倒了些洗发水在手上,出于职业习惯,忍不住开口问:“嫂子,你们理发馆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啊?”
    苏晓报了一个名字,也算是几十年的老牌子了,但是在大型商场和超市基本见不到。
    “你们这个洗发水会经常换吗?还是要常年使用这一种?”
    苏晓想了想说:“偶尔也会换换,这种事一般都得听经理的安排。”
    狄思科心说,经理也得听厂家销售员的吧,理发馆的洗发水消耗量大,这玩意儿的回扣应该不少。
    他瞅瞅理发馆里坐成一排的女同志,脑袋上都顶个大塑料球烫头发。
    要说哪里的烫染人群最多,那真是非理发店莫属了。
    与其费劲在商场里分辨哪个是烫染发质,不如直接把货放在理发店里代销,卖给这群刚烫完头发的女同志。
    狄思科问苏晓:“三嫂,我们厂最近有一款针对烫染发质的高端洗发水刚刚上市,想找几个理发馆搞个免费洗头的活动,到时候可能会在报纸上宣传一下,你们店有可能参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