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125章
    郭美凤这人有点爱显摆的小毛病, 但她显摆也是有条件的。
    就像这次与喜剧明星陈庆山合作拍电影的机会。
    在没接到导演的进组通知前,即使已经拿到剧本好几个月,她也没敢对外声张。
    万一中途出了纰漏, 人家剧组不用她了, 那她多丢人呐!
    所以, 除了狄家人和剧组同事,其他人并未得知郭美凤要正式进军内地电影圈的消息。
    望着表情或呆滞, 或惊讶, 或迷惑的卢家三人,郭美凤爽朗地大笑三声:“哈哈哈,你们还不知道吧?我马上要跟陈老师一起拍喜剧片了,当女主角!在电影里还要跟陈老师领证结婚呢!”
    “啊?”
    卢家三人愈加目瞪口呆。
    尤其是卢大爷,他发出惊讶的音量最高。
    陈庆山与郭老师领证结婚这事, 只让他恍惚了一秒,就很快镇定了下来。
    他隐约记得报纸上说过陈庆山早已结婚生子,而且夫妻恩爱,不可能与年龄差距很大的郭老师结婚。
    但是, 郭老师能与陈庆山这样的大明星一起拍电影, 就着实让他震惊了!
    郭美凤之前拍过一部电视剧,卢大爷并未把那部剧放在心上。
    那贾康导演是他们车友俱乐部的, 以前没什么作品,拍出来的东西能否在电视上播出都是个问题。
    可是陈庆山不一样啊,这可是真正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郭美凤能与对方合作,就是要出名的节奏啊。
    卢大爷心情复杂地说:“郭老师, 您这眼瞅着就要火啦?”
    “哈哈哈,借您吉言啦!”
    郭美凤心情大好, 她要是能火,说明电影火了,电影火了,童童投的一大笔钱就亏不了。
    所以,她还挺希望自己能火起来的。
    “爸,您要是再不主动表白,等人家郭老师成名以后,您就更没有机会啦!”趁着郭美凤去照顾孩子的间隙,卢婉淇撺掇,“您看郭老师都能跟陈庆山一起拍电影了,等到电影上映以后,肯定有更多大爷相中她,那您就彻底没戏了!”
    几年时间过去,她们姐妹对老爸感情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从最初的顺其自然,到后来的隔岸观火看好戏,再到现在的恨铁不成钢。
    郭老师这人还不错,虽然有胡同大妈的通病,偶尔会咋咋呼呼的,但人家不是那种挑事儿的人。
    有自己的事业,儿女也出息孝顺,即使当了她们后妈,对彼此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
    找个这样有实力又明事理的后妈,总比弄回个妖妖娆娆的年轻后妈省心吧?
    卢大爷板着脸,用那欧式大双眼皮狠狠夹她一眼:“表白什么表白!在人家里做客,说话注意点!”
    “您不是早就相中郭老师了么,我看今天日子挺好,一会儿您抽空跟郭老师聊聊,要是能赶在她进组前将事情定下来,那就最好不过了!”
    卢大爷像赶苍蝇似的,挥挥手说:“等你找到对象,再来管老子的事吧!”
    他又不是十几二十的愣头青,如果时机成熟,能不表白吗?
    关键是现在时机不成熟啊!
    郭老师性格爽利,相貌气质也合他的眼缘,事业和子女都没什么可挑拣的,他要是再婚,郭老师就是不二人选。
    但是,只他单相思没用啊!
    感情这种事当事人是最清楚的,他能感觉得出,郭老师对他没这方面的意思。
    当然,对其他老头似乎也没有。
    现在两家相处得挺愉快,不只他跟郭老师相处得好,他家女儿和姑爷,也与狄家儿女走动得挺勤。
    当初郭美凤跟老徐分手的时候,也说分手后仍然是朋友,可是现在那老徐和他的子女在狄家已经查无此人了。
    所以,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卢大爷是不会听人撺掇冒然表白的。
    他自己心中有数,十分稳得住,瞧见抱着女儿进来的狄思科,就冲他招招手。
    狄思科教闺女给爷爷和姨姨们问了好,便笑着问:“卢大爷,您最近生意怎么样啊?什么时候再多开两家度假村?”
    “现在的工作就够我忙了,再扩大规模我可忙不过来。”
    “您多开几家店嘛,”狄思科怂恿,“到时候您就是我们厂的最大客户了。”
    卢家大女儿用自己家四合院开旅店,老卢在郊区开度假村,这两家店的洗浴和清洁产品用的都是北方日化厂的。
    而且消耗量还不小。
    卢大爷略带嫌弃地说:“你们的产品能不能搞好点?那肥皂洗洁精之类的,市面上的都差不多,我就不挑了。但是客房里放的洗浴用品,看起来不高档啊!”
    日化厂专门针对中小规模的旅店提供桶装的洗洁精和洗头膏。
    洗洁精桶装是正常的,可是洗头膏也搞桶装,就很不方便了。
    他们将分装好的洗头膏送进客房,每个客人都从里面挖洗头膏用,已经被好多客人投诉过卫生问题了。
    他们旅店和度假村的定位,与火车站对面的小旅馆不一样。
    要不是为了让老三赚点单位提成,卢大爷早就想换家供货商了。
    “高档的也有啊,”狄思科起身去隔壁,拎了一个袋子回来,将里面的东西展示给卢大爷,“我们厂针对中高档宾馆旅店,出了洗漱套装,方便卫生。”
    香皂、洗头膏和牙膏都是现成的,将容量变小,再从牙刷厂进一批一次性牙刷,装到袋子里一封口就是洗漱套装了。
    这几个月供销科的业务员们经常去外地出差,从南方的旅店里拿回不少这种一次性套装。
    北京宾馆旅店的数量堪称全国之最,这块市场还是很大的。
    所以,现在厂里专门弄了一个车间,生产这种小容量的一次性套装。
    卢大爷将一个个塑料包装袋拿出来仔细打量,问:“这个多少钱啊?”
    “那得看您需要什么,这种基础款的包括一块小香皂、一袋洗头膏和牙刷牙膏,从厂里拿货一万套起售,每套四毛一。”狄思科将闺女手里的剃须刀抢回来,继续介绍,“还可以按照您店里的需要,增加剃须刀、木梳、浴帽之类的。”
    卢大爷“嚯”道:“价格不便宜啊。”
    “您不是要高档的嘛。这种是时下最流行的,市里的很多中档酒店都在用我们这种套装,而且我们还有印字服务,可以把您的旅店名印在包装袋上。我们每天的出货量可大了。”
    因着日化厂的牙刷需求量大,牙刷厂已经暂停接其他订单了,专门给日化厂供货。
    不但要提供这种套装里的一次性牙刷,还要有品质更好的儿童牙刷和成人牙刷。
    上次给小红帽儿童牙膏附送了牙刷以后,牙膏销量猛增,所以现在无论是儿童牙膏,还是成人牙膏,全都赠送一只牙刷。
    卢大爷拆开一个包装,将内里的东西倒出来,甩了甩那个小包装的洗头膏说:“你们这就是换汤不换药嘛,这不还是梅兰牌洗头膏嘛?就不能弄点高级的?”
    他那个度假村的收费不便宜,客房服务当然也要跟上。
    他其实想弄点海飞丝、飘柔之类的进口牌子,看起来比较高档。
    狄思科指了指卢婉溪,“这就得问您闺女了,只要他们技术科的新成果能拿出来,我们厂里立马投产新研发的洗发水。”
    技术科目前有四个新品研发小组,分别负责儿童牙膏、成人牙膏、儿童香皂和洗发水。
    狄思科刚来厂里的时候,就拨款让技术科研发洗发水了,可惜这洗发水就跟难产似的,快一年了,愣是生不出来。
    卢婉溪被领导和亲爹一起注视着,抿了抿嘴说:“我们这款洗发水研发的时间确实比较慢,关键是前期研究进口洗发水的时间太久了。进口洗发水比咱们国产的更能让头发柔软顺滑,主要是使用了含硅配方,科长觉得可以适当加入硅油,但加多少还得进行反复实验调整……”
    几个技术外行,听她介绍了半天洗发水配方,狄思科忍着性子听她讲完,终于找到机会打断问:“那现在这个配方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正式投产?”
    “这个配方基本已经稳定了,科长说春节之后就可以交给厂里生产了。”
    狄思科高兴道:“太好了!既然已经稳定了,就别等到春节之后了,咱们先小规模地试生产一下,赶紧将样品送去相关部门做安全检测。”
    尽管今年的最后四个月,厂里的经营情况非常出色,但每种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只靠一两款牙膏来支撑这么大的一个厂,经营风险太大了。
    只有不间断地更新产品,用新产品带动老产品,才可能把日化厂的红火延续下去。
    *
    给两个崽过完生日以后,狄思科回到厂里就跟曾厂长提议上马洗发水项目。
    而郭美凤这位女主角,也在生日过后很快进组了。
    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部电影的很多室外戏都是在前两个月拍的,男女主角的对手戏基本都在室内,所以孙导将郭美凤的戏份安排在最后,拍完她的戏就可以杀青了。
    郭美凤这次进组,称得上是拖家带口。
    剧情设置中,华裔富婆养了九只猫狗,而且都是洋气的名贵品种。
    为了给剧组省点费用,郭美凤就把自家的五只猫狗都带上了。
    当然啦,这五只里,两只猫咪都是常见白猫,嘟嘟的那只小土狗,更是跟洋气不沾边。
    称得上名贵的,只有拥有外国血统的胖大和胖二。
    郭美凤原本还有点忐忑,怕人家瞧不上自家这几只土包子。
    不过,等她到了片场,看到导演找来的另外四只猫狗,她一下子就放心了。
    这四位还不如她家这几只土包子呢。
    剧组在赶进度,也为了节省经费,所以谁也没提这几只小动物的外形脱离剧本的问题。
    就按照导演的意思,将特写镜头集中在两只边牧身上,其他镜头一扫而过即可。
    直到于童带着两个孩子来探班奶奶和他们的好朋友,才终于有人提出了异议。
    “孙导,这几只猫狗是不是得换一换啊?”于童瞅瞅那一群土猫土狗,吐槽道,“您觉得他们像富婆养的宠物吗?”
    郭美凤坐在这群动物中间,完全看不出她是富婆,只让人感觉她是个收养流浪动物的善良老太太。
    富婆的身份除了衣着打扮,也需要周围事物烘托嘛!
    孙导摸摸鼻子说:“我不是寻思节省点经费嘛,那名贵猫狗的租金都可贵了!”
    “那也不能这么凑合呀!”于童俯身将凑到她腿边的狄思家抱到怀里,继续说,“富婆抱着波斯猫喝下午茶,跟抱着小土狗喝下午茶,那镜头效果能一样吗?”
    她也知道是拍摄经费不宽裕的原因,才让整个剧组都抠抠搜搜的,所以她把寻找动物演员的活揽了过来。
    当天下午,管歧珺和郑雪茹就带着各自的宠物来了片场。
    管歧珺养了两只波斯猫,这两只猫被她打扮得非常拉风,公猫戴着王子皇冠,母猫戴着公主王冠,相当有贵族气质。
    表姐郑雪茹也带了两只过来,一只是跟歌舞团副团长借的贵妇犬,另一只是她自己养的京巴,算不上多名贵,但仗着毛毛够长,混在猫狗群里也能滥竽充数。
    有了这四位新成员的加入,郭美凤这个富婆一下子就被衬得更有钱了。
    不过,这么一大群猫狗相当不好摆弄,除了各自主人的话,谁的话也不听。
    而且猫狗之间,狗狗之间,猫猫之间,隔一会儿就要打上一架。
    整个片场被它们闹得鸡飞狗跳。
    最后还是嘟嘟的那只小土狗,气势汹汹龇牙咧嘴地冲出去,“嗷呜嗷呜”嚎了几嗓子,才把这群乱咬乱叫的小演员镇压下来。
    “哇哇——”
    被吓得躲在妈妈身后的狄嘀嘀跑出来,佩服地抱住小土狗,将自己的儿童乐饼干喂给它。
    有了片场警察帮忙维持秩序,宠物的集体出镜镜头只用了一天就拍完了。
    管歧珺抱着她的两只波斯猫说:“电影什么时候上映,你通知我一声啊,我得去电影院看看我家王子和公主。”
    于童:“……”
    瞧人家这名字起的,比胖大胖二洋气多了。
    想当初,她也是很洋气的女同志,奈何被二狗子拉低了审美水平,给孩子和毛孩子起的名字总是让她不敢对外人言。
    她将管歧珺送上车,答应到时候送电影票给她,这才回身望向一直欲言又止的表姐。
    “姐,你今天怎么心事重重的?”
    郑雪茹指了指地上的那只贵妇犬,“还不是因为它!”
    “我正想问你呢,怎么把许副团长的狗也借来了?”于童往乱嗅的小狗身上瞄了一眼,“我记得她之前对这狗子宝贝得很。”
    “许团长听说你这边需要宠物狗演员,主动贡献出来的。”郑雪茹犹豫片刻说,“我就跟你直说吧,团里过几天可能会联系你,你自己警醒点,别因为占了人家一点便宜,就什么都答应了。”
    于童挑眉问:“怎么回事?”
    “就那么回事呗,团里这些年效益不好,演出票房一直都起不来,原本还能靠着服务公司对付对付,现在服务公司被魏东方弄得半死不活的,收益明显不如以前了。团里养不了这么多人,就想跟那些国营工厂学习,搞下岗分流……”
    于童惊讶地问:“让演员下岗?这谁出的主意啊?”
    “团里领导呗,演员能让自己下岗吗?”郑雪茹翻个白眼。
    “下岗名单里有你吗?”
    “没有,看在咱家白主任的面子上,团里也不能让我下岗,”郑雪茹叹口气说,“还不如让我下岗呢,现在这样有什么意思啊?工资没多少,演出也没多少,再这样下去,人都废了!”
    她是中提琴演奏员,不像歌唱演员和西洋乐队的那帮人可以出去走穴赚钱。
    她这个职业,要是离开专业文艺团体,就只能转行了。
    于童皱眉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是歌舞团的情况不好,你最好趁早跳槽!你年纪不大,演奏水平摆在那里,要是有其他乐团招聘演奏员,就去试试呗!”
    郑雪茹颔首:“我也是这么想的,趁着团里没让我下岗,我还算在编演奏员,得尽快寻摸几个国字头的文艺团体。最好能找机会转去别的单位。”
    *
    歌舞团要下岗分流的消息,很快就在一定范围内传开了。
    这个一定范围,主要指的是正在或曾经在歌舞团工作的职工之间。
    杜金金拍拍胸口说:“幸好我早早就跟着童姐出来了,否则现在也是被下岗分流的命运!”
    她在团里没什么背景,像她这样不在关键位置,又没人脉的小虾米往往是第一批被下岗的。
    另几位从歌舞团跳槽来公司的职工也说,“我接到了好几个同事的电话,询问咱们公司招不招人呢,我都没敢回话!”
    于童这家公司从最初的只有她跟杜金金两个人,到后来的四个人,再到如今二十多人,已经彻底脱胎换骨了。
    原来只是家庭小作坊,现在总算有了点正经公司的样子。
    但是,即使鸟枪换炮了,也不可能一下子从歌舞团接手那么多人。
    杜金金提醒众人:“童姐发话了,如果有那种特别有潜力的演员歌手,咱们可以考虑签下来,创作室的那些词曲作者也可以考虑招揽过来,其他的就算了。”
    公司里哪能养那么多闲人!
    “听说之前的好几个承包队长都被团领导请去喝茶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童姐。”
    杜金金撇嘴说:“即使轮到了童姐,也不能轻易答应,他们要是早点通知咱们,咱还能有个挑选的机会。现在好苗子都被其他人挑走了,剩下歪瓜裂枣给咱们,那不是寒碜人嘛!”
    事实上,于童这会儿已经坐在歌舞团副团长的办公室里了。
    而且她进门之前,还碰上了两个正要离开的老同事,其中就有江珊。
    “小于,突然把你请过来,实在是无奈之举。”许副团长叹气说,“团里要让大家下岗,同时也想尽量给他们找个好去处。你们这些提前从团里出去的同志,如今都各自发展得很好,要是能搭把手,还是希望你们能搭把手的。”
    于童抿了口茶,笑着说:“许团长,团里能主动帮下岗职工寻找出路,已经比其他单位好很多了。能帮忙,我肯定会尽力帮忙的,您先把名单给我看看吧。有合适的人,我今天就能带走。”
    许副团长将名单递过去,心里跟着松了口气。
    她最近邀请了不少出去另起炉灶的老同事,听说歌舞团要给他们塞人,全都哼哼哈哈地打太极。
    于童还是第一个明确表示,可以直接带人走的。
    而接过名单的于童,在心里高呼了声“好家伙”。
    一个能看上眼的都没有!
    歌舞团只是让演员职工下岗分流,不是要倒闭了,重组以后还得对外营业,所以有实力的老演员和有潜力的年轻演员都被留了下来。
    而那些已经退居幕后,搞创作、教学和后勤的人,则全被放进了下岗名单里。
    她在几个人的名字上指了指问:“这几个名字被划掉的,是怎么回事?”
    “那是已经有了去处的。”
    于童甩甩名单,不客气地说:“许团长,您想找大家接盘,也得一视同仁呀!您这么晚喊我过来,好苗子全被人挑走了!”
    许副团长尴尬地清清嗓子,毫不犹豫地把罪魁祸首出卖了,“魏东方说你当时离开团里时,心里有怨气,未必愿意管团里这摊子事,所以最开始就没打算麻烦你。不过,我思来想去,觉得你不是他口中那样的人,这才给你打了电话的。”
    于童:“……”
    这魏东方可真行,公司管得稀烂,还有心思嚼别人舌头。
    她又对着那份名单研究了许久,最后摇头说:“许团长,这名单里的人确实不太好安排,您容我回去想想吧,回头无论有什么决定,我都给您回个话。”
    许副团长心说,这样也行,总比不了了之强。
    于童没在歌舞团逗留太久,从办公室出来后,就直奔停车场。
    然而,还没走到自己的小车前,身后就有人按车喇叭了。
    江珊开着一辆敞篷跑车停在她身边。
    于童下意识问:“这大冬天的,你开敞篷车不冷啊?”
    正想暗戳戳炫耀一下新跑车的江珊:“……”
    “不冷,”她拢了拢羽绒服的领子说,“要不要一起去喝一杯?”
    “不了,”于童看一眼手表说,“我下午还有事呢,得出城一趟。”
    江珊满脸可惜道:“那只好等下次了,对了,你没答应老许吧?”
    “没有。”
    “嗯,团里这个烂摊子不好收拾,有能力和实力的都提前离开了,剩下这些都是没什么发展的。”江珊不屑道,“魏东方跟他女婿把服务公司搅合得乌烟瘴气,钞票全都进了他家口袋。我看最应该下岗的就是他,结果现在团里还让咱们过来给他擦屁股,凭什么啊?反正我不管!”
    于童拉开自己的车门,挥挥手说:“那你就别管了,这烂摊子确实不好插手。”
    她心里捉摸着刚才与许团长的谈话,一打方向盘,就离开歌舞团,直奔城外的片场而去了。
    片场内,刚结束了一场拍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在各自休息。
    于童进去后,与导演和郭美凤打了声招呼,就找上了瘫在椅子里休息的陈庆山。
    “于总怎么又来探班了?”陈庆山有气无力的招手,“您家那两只狗大爷可真能跑啊!为了抓他俩,差点跑去我半条命!”
    于童想到自家那两只精力格外旺盛的狗子,笑了两声说:“它俩太小了,比较活泼。”
    “那岂止是活泼呀!”陈庆山牙疼地咧咧嘴,问,“于总是专程来找我的啊?你放心吧,小品的台词我都背好了,回头跟蔡老师对对戏就成,彩排肯定能过。”
    “不是为了春晚小品,”于童拖了一把椅子坐在他对面,“我是想问问你,对接下来电影的宣传工作有什么想法?”
    “我听导演和经纪人的。”
    “那行,我跟你说说我的思路。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是比较常规的操作,这些我就不具体展开了。”于童顿了顿,才继续说,“除了春晚小品,其实我这里还有个办法,能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陈庆山很感兴趣地望向对面:“你具体说说。”
    “我这里有个机会,可以办学校。”
    陈庆山:“……”
    “市里有家歌舞团正在重组,会分流出一批很有经验的文艺工作者,这些人之前大多都是演员或演奏员,近几年才转做幕后的,演出和教学经验都很丰富。”于童提议,“你要是有兴趣的话,咱们可以跟歌舞团合作,用这批人开办一个艺术培训学校。”
    “啊?”陈庆山跟不上她的思路,蒙头蒙脑地问,“这这这,开学校跟我有什么关系啊?再说,很多人都知道我唱歌五音不全,让我去开学校教人家唱歌跳舞,这不是贻笑大方吗?”
    “除了教学员唱歌跳舞,也可以教主持、朗诵、演讲之类的嘛,甚至可以请几位退休老师,来教授表演。”
    陈庆山坐起身,挖空心思找拒绝的说辞,“我那点钱全投到电影里了,现在哪有钱开学校啊?”
    于童笑着说:“不用你出钱,你出个名儿就行,比如,给这所学校取名叫’陈庆山明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