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37章
    被郭美凤好好上了一课的狄思科, 突然意识到了事业对男人的重要性。
    他及时收拢了最近有些散漫的心思,又将重心放在了工作上。
    不过,此时将近年关, 实习生们的阶段性实习已经接近尾声。
    多数学生都得返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了。
    特别是外地院校的实习生, 因为路程较远, 还需要提前返校。
    离开前,所有人都要写好自己的实习报告。
    狄思科觉得自己的报告内容还挺丰富的, 尽管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 但他过得很充实。
    甚至还得到了一张珍贵的电视机票和一套印字的玻璃水杯。
    甭管以后的分配结果如何,这至少是个念想嘛。
    他以为把实习报告交给崔组长签字,就算完成这次实习任务了。
    然而,崔组长却将三个实习生单独提溜了出来。
    “你们既然在英语组学习了两个月,总要有点收获再走。”
    闻笙箫还以为英语组要像其他科室一样, 送点特产之类的礼物给外地学生,嬉皮笑脸道:“组长,我们的收获已经够多了,您就别客气了!”
    狄思科和袁媛也附和, 领导就不要破费啦。
    “取得了什么成绩, 有什么收获,必须清清楚楚, 不能稀里糊涂。”崔组长冲汪妍妍抬了抬下巴说,“妍妍,你把那三份试题发给他们。”
    三个实习生:“……”
    这临别赠礼也太特别了。
    崔组长没有透过半点口风,他们没做任何准备!
    “咱们翻译室的工作主要靠平时积累,临时抱佛脚的作用不大, 我就不给你们预留复习时间了。”崔组长笑着说,“你们实习期间没做过口译工作, 所以,这次都是笔译题。一共三道题,下班前交上来就行。”
    三人:“……”
    领导,距离下班只有一小时了。
    他们是没有资格谈条件的,既然考题已经发了下来,狄思科就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心思放在了考题上。
    白纸上确实只有三道题。
    第一题是将一份国宴请柬翻译成英文。
    第二题是翻译某高层领导出访欧洲的代表团名单。
    第三题是将《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报道翻译成中文。
    三道题对他们来说都没什么难度,属于常规训练里的内容。
    尤其是第二题,只需要将职务和人名翻译正确即可。
    但是,最简单的题目,也是最容易出错的。
    在翻译职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此人所在的单位。
    比如,代表团里的计委副主任,人家的职务虽然是副的,却是正部级领导。
    翻译要是对行政级别不了解,就会忽略此类特殊情况,造成对方接待水平降级。
    这就是非常严重的失误了。
    所以,通过这道看似简单的第二题,狄思科参透了崔组长的良苦用心。
    那可真是每一道题都是有陷阱的,让他不得不提高警惕。
    等到答卷终于被交上去的时候,狄思科的手心都是汗湿的。
    袁媛觉得这次考试的目的不简单,考试成绩也许会对日后的去留有影响。
    离开办公室后,她有些焦虑地找狄思科对了答案。
    最后一道翻译题,她有点拿不准。
    “rubik‘s cube你是怎么翻译的?”袁媛皱眉说,“我直接把那句话翻成了,’国际经济形势像卢比克的骰子一样错综复杂。‘但这话听起来有点奇怪。”
    走在后面的闻笙箫接话说:“当然奇怪啊,rubik’s cube是魔方,这里不能直译。”
    袁媛望向狄思科,真的?
    狄思科点头说:“鲁比克是发明了魔方的人。就前几年的事,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
    袁媛:“……”
    她都不知道魔方长什么样子。
    这就是知识面的问题了,狄思科安慰道:“没事,译成鲁比克的骰子也不算错。我也没见过魔方,只在杂志上看到过图片。”
    即将归家的闻笙箫爽朗道:“不知道春节以后还有没有机会碰面,要是还能参加第二阶段的实习,我就每人送你们一个魔方,我家那边的商场里有卖的。”
    狄思科笑容满面道:“没机会碰面也没关系,我们学校的地址你是知道的,就送到我们学校来嘛。”
    能送到他们学校,那说明自己还得进京一次呀,闻笙箫觉得自己讨了个口彩,便痛快答应:“那行,过完年就每人送你们一个。”
    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让大家心里都有些惴惴。
    袁媛返回学校的第二天,鼻子上就起了一个火疖子。
    第二阶段的实习名单迟迟没有下达,狄思科自身都难保呢,也没心思宽慰别人,所以对袁大姐的红鼻头也只能视而不见了。
    同班同学的期末考试基本已经结束,英语系的三个人还需要进行补考。
    他们这几天就聚在一起进行复习。
    早上从宿舍去往自习室的路上,杜斌突然问:“你听说了吗,张新华被人举报了!学生处那边收到了两封关于他的举报信。”
    狄思科一愣,反问:“什么时候的事?”
    他只写了一份小作文,怎么弄出了两份举报信?
    他这个愣怔的反应过于自然,成功让杜斌打消了对他的怀疑。
    “就半个月前的事,学生处收到第一封举报信的时候,学校里没什么人知道。后来又有了第二封举报信,而且校长那边也收到了一模一样的,他被举报的消息这才在学校里传开了。”
    “举报他什么啊?”
    “计算机协会会费使用不当,他是会长,大家交上去的会费都在他那里保存。”杜斌表情一言难尽道,“他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这种事查出来就是大事。”
    “学生处调查了吗?结果怎么样?”
    狄思科在上班的路上经过学生处,将小作文投进信报箱就没再关注后续了。
    毕竟他自己也挺忙的,没时间盯着事情进展。
    但是会费使用方面出了大纰漏是没跑的。
    杜斌叹气说:“查了,账面确实有问题。计算机协会只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交了五十块电费,之后一整年都没再付过任何费用。张新华说他忙忘了,但这话也得有人信啊。”
    “学校怎么处理的?”狄思科只关心这个。
    “让他补缴费用,公示计算机协会的费用明细。取消了他的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资格,”杜斌摇头说,“更严重一点的话,这事恐怕还得记入档案。”
    狄思科觉得记入档案有点悬。
    他家那么多人又不是吃干饭的,不可能让孩子背着有污点的档案毕业。
    杜斌跟张新华的关系不好不坏,但是看到有人倒霉,难免便有些看好戏的心态。
    “计算机协会成立两年,光是会员就有好几百人,大家交了钱,却被他损公肥私了,不少人要求学校彻查张新华。”杜斌感慨道,“之前大家都是灯下黑,少有人关注他的资金往来。我估计这举报信可能是电算中心内部人员写的。”
    狄思科心说,电算中心内部人员都是教职工,如果需要收钱,直接通知张新华缴费就好了,没必要多此一举地写封举报信。
    除非跟张新华有仇。
    不过,张新华平时挺会做人的,除了悄咪咪给他下过绊子被他发现了,似乎也没得罪什么人。
    要说得罪,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袁大姐。
    这要真是袁大姐干的,那他也只能给人家鼓鼓掌了。
    真能沉得住气,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啊!
    *
    用一天时间参加了所有科目的补考后,狄思科就正式放起了寒假。
    这个寒假是他成年以来最轻松的一个假期。
    他口袋里的余额还有不少,终于不用苦哈哈地出去寻摸赚钱营生了。
    在家里宅了三天,报复性地将三哥租回来的武侠小说全都翻了一遍。
    正在犹豫是否要看小六借回来的《琼瑶全集》时,二哥四哥却突然在家里扔下一颗重磅炸弹。
    他们买车了!
    郭美凤的第一反应是,“你们哪儿来的钱?不会又去弄什么走私货了吧?”
    在她的印象里,也就走私能有这么大的利了。
    “您看您这话问的,多没水平啊!”四哥笑得见牙不见眼,“当然是我们起早贪黑赚来的!”
    二哥适时补充:“靠分销录音带赚的!”
    “卖录音带那么赚钱?你们才干了几个月啊,就能买车了!”郭美凤不信,忧心忡忡地说,“你俩要是弄那些歪门邪道,可别怪我大义灭亲啊!”
    二哥四哥:“……”
    狄思科问:“哥,你们买车花了多少钱啊?”
    买皇冠是买车,买天津大发也是买车。
    还是得先问问价格的。
    “没多少钱,”二哥怕郭美凤心疼钱,不肯露底,“我们卖一张录音带能提四到七个点,但这玩意儿走货量大,薄利多销,这几个月也攒下了点钱。”
    哪怕一张带子只赚一毛钱,一万张带子还有一千块的利润呢。
    他们这几个月分销出去的可不止一万张。
    二哥招呼大家说:“车就停在咱院子门口,没花多少钱,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不等他再说什么,郭美凤凭借她那刀马旦的身法,一个箭步就窜了出去。
    跑到院门口,她艰难地挤进围观汽车的孩子中,终于看清了他们家的新车。
    这一瞧就把心放进了肚子里。
    一辆灰色的小面包车,除了颜色不一样,基本跟马路上那些黄色小面的差不多。
    “美凤,你家现在可是发达了!连面包车都买了!”快嘴婶酸溜溜地说,“听说你家老二现在卖磁带呢,那磁带得挺赚钱吧?”
    “赚什么钱啊!他那些磁带都是卖到郊区的,那边能有几个人花钱买录音带啊。”郭美凤问,“让您花好几块钱买录音带,您买啊?”
    “我可没钱买那玩意儿,”快嘴婶摇头说,“这东西都是卖给年轻人的,我家郑楷的抽屉里,有半抽屉的录音带!”
    “那都是翻录的,”郭美凤很懂地说,“我家老二卖的是正版带,普通老百姓没几个舍得花这份钱。”
    若是家里只是买个电视机,她肯定要到处跟人宣扬的。
    毕竟大家都有嘛,这回她也有了。
    但是买车这事太超前了,郭美凤还没整理好心情,下意识就想财不露白。
    见她难得的没有臭显摆,快嘴婶心里好受了些,围着那辆面包车参观了半晌,啧啧有声地说:“美凤,你家是咱们院儿里第一个买车的吧?以后大家伙有个什么急事想要用车,总算有个能张口的人了!”
    “好说好说!”郭美凤大气道,“等我家老二有了驾驶证,让他带着大家兜风去。”
    “……”快嘴婶翻个白眼问,“您家老二连个驾驶证都没有,这车是怎么弄回来的啊?”
    二哥接茬说:“婶子,这是朋友帮我开回来的。回头我就考证去!”
    街坊们早知道这狄家老二是个混子,没想到在买车这种大事上,也这么不靠谱。
    连个驾驶证都没有,就敢买车,这不是闹了大笑话嘛!
    郭美凤笑着跟街坊们寒暄,回到家关起门来,就拉下了脸。
    “买车这样的大事,你们也不说跟家里商量商量!连个驾驶证都没有,你们买这车有什么用?”
    四哥苦着脸说:“妈,不买不成啊。中唱那边又在市里找了好几个代理商,大家伙为了抢占市场,各方面的服务都得跟上。”
    他跟二哥的优势就是送货快,但长途车毕竟不是能随时发车的,偶尔也有迟到的情况。
    尤其是冬天,热车慢,发车不准时,好几个音像门市部的老板都跟他们投诉了。
    郭美凤气不打一处来,“你俩又不会开车,把车弄回来当摆设啊?”
    “老五不是会开大卡车嘛,开个松花江微型不比开卡车轻松?”二哥说,“让老五先教教我俩,顺便帮我们送送货,等我的驾驶证下来了,我们就能自己开了。”
    “老五好不容易得空休息几天,你们可真会安排!”
    四哥“哎呀”一声说:“您差不多就得了,哪有您这么偏心眼儿的。我们请老五去送货又不让他白干!一天给他五块钱总行了吧!”
    “都是自家兄弟,不给钱我也得帮忙啊。”狄思科搓搓手指问,“工资日结还是月结啊?”
    他不再去唱歌以后,就没什么收入了。
    一天五块钱当然不能跟上百块的点歌费相比,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总比坐吃山空强。
    二哥露出资本家的嘴脸,“等你开学前一起结算!”
    *
    狄思科只在家休息了三天,便走上了送货小哥的工作岗位。
    除了每天凌晨四点就要爬起来上班,属实有些折磨人,他对这份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
    能有一个摸到方向盘的机会,哪怕不给钱,他也乐意干呀!
    他将录音机放到这辆松花江微型的副驾驶上。
    一边开车送货,一边听着从翻译室翻录的cnn新闻集锦,听累了就换一盘音乐录音带。
    这可比窝在家里看《琼瑶全集》美多啦!
    送了两天货以后,他又给自己开辟了新财路。
    每次送完货,开着空车返回市里太亏了,所以他就把车停在了长途汽车站旁边。
    有那着急赶路,又等不及长途车的,就可以坐他这辆车回去。
    “小伙子,您这车走不?去市里多少钱啊?”有个农民打扮的大爷扛着俩麻袋过来询问价格。
    “您几位啊?”
    “就我跟我孙女俩人,再加两麻袋红果。”
    “一块钱。”狄思科将最后一口包子吃完,“您上车吧,咱这就出发。”
    “不再等等其他人啊?”大爷经常进城,知道这小面的要凑够一车人才会发车。
    “来坐我这车的,都是有急事的。能赚一块钱就不错了,”狄思科钻进驾驶室说,“别耽误您时间。”
    扛着麻袋去城里,估计是去卖货的。
    做生意赶早不赶晚,去晚了连个好位置都抢不到。
    狄思科发动汽车,调转车头问:“大爷,您去哪个市场啊?要是顺路我就把您放到市场门口,太远的话就只能停在长途汽车站终点了。”
    “我们不去市场。”大爷乐道,“东阳食品厂您知道不?”
    “哦,知道。那我把您二位送去食品厂门口吧。”狄思科在后视镜里瞟一眼那俩大麻袋问,“大爷,您这是去送货的啊?两麻袋有点少吧?”
    “我们乡里今年红果丰收了,品质也挺好,我打算送去食品厂探探路子。万一能生产个山楂罐头,山楂锅盔什么的,我们的红果也算有了销路。”大爷从麻袋里抠出几颗山楂递到前面,“给您拿几颗尝尝。”
    狄思科注意着前方路况,反手接了一颗塞进嘴里。
    “您这山楂不错啊,甜口的面山楂,个头还挺大。食品厂里都是老采购员了,见了您这山楂,保管得留下!”
    大爷笑道:“借您吉言嘞!”
    然而,狄思科这张嘴并不是真的被开过光。
    那食品厂根本不收大爷的山楂。
    他将祖孙俩送到食品厂门口,下车找了间铺子吃午饭。
    再次经过长途汽车站时,那爷俩又扛着麻袋原路返回了。
    “大爷,怎么这么快就要回去了?他们不收啊?”
    大爷叹道:“人家厂子在秋里已经订好货了,说是用不掉那么多山楂。”
    “那您不再去其他工厂问问啊?”
    “算了,我先回去了,这外面的事还是得让年轻人来跑。”大爷摆手说,“我这体力不行喽!下次出来可不能这么实诚,得少带点货。”
    狄思科又从他的麻袋里抠了两颗山楂放进嘴里,酸甜口的,确实挺好吃。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问:“您这些红果,有多少斤啊?”
    “一百多斤吧。”
    “那您别背回去了,连果子带麻袋都给我吧。”狄思科笑着说,“您给我算算这些需要多少钱。”
    大爷狐疑地问:“您要这么多红果吃得完吗?您要想吃,我送您几斤得了,这果子到处都是,不值钱。”
    “我哥会做糖葫芦,我拿回去让他给我做糖葫芦吃,多做点还能拿出去卖一卖。”
    “那您给我十五块钱吧。”
    狄思科将钱递过去,把麻袋放到小面包上,跟祖孙俩招呼一声就走人了。
    他将这一百多斤山楂送去了二哥和四哥的音像铺子,让他们看着处理。
    “你弄这么多山楂回来,什么时候能吃完啊?”二哥被山楂酸得眯起眼睛。
    “我四哥不是会做糖葫芦嘛,让他做一些摆在门口卖呗。”狄思科在店铺门口的空地上指了指,“这些地方没利用起来,都浪费了。”
    这间音像店的面积不大,除了二哥四哥,还有他们舅舅家的表姐也偶尔过来帮忙看店。
    这么多人手在店里呆着,是对资源的浪费,完全可以给四哥再找个营生嘛。
    四哥算是几兄弟里厨艺最好的,制作糖葫芦的手艺也非常能拿的出手。
    狄思科高一寒假的时候,就跟四哥合伙做过糖葫芦的买卖。
    四哥负责制作,他推着车出去边吃边卖,算是赚了他们的第一桶金。
    后来郭美凤怕人说自家投机倒把,才勒令他们不许再做这门生意了。
    四哥显然也想起了以前叱咤胡同糖葫芦界的风云岁月,接过两个麻袋就去后面的院子开工了。
    别看这里只是个小县城,人家的消费水平可不低。
    尤其是临近年关,好多人都来县城买年货。
    给孩子买串糖葫芦也是顺手的事。
    四哥觉得这主意不错,店里卖不完,还可以带到大集上去卖。
    “你就别操心那几个红果了,”二哥将狄思科拉到身边,小声问,“你说,这眼瞅着就过年了,我得给钟经理送点什么礼?”
    狄思科问:“哪个钟经理?”
    “中唱的发行经理,钟晓莎啊。人家也算是我顶头上司了,过年了总得表示表示吧?”
    “送钱最实在,但咱不能让人家犯错误。”狄思科说,“女领导,要不就送个进口化妆品,香水之类的吧?”
    二哥征求意见问:“你说我要是请人家吃个饭,人家能赏脸不?”
    “只有你俩啊?”
    “不是,”二哥说出自己的计划,“这不是年底了嘛,我打算在酒店里摆一桌,请那些音像门市部的经理们吃个饭。毕竟咱明年还得指着人家赚钱,你说对吧?”
    “嗯,那你手头的钱够用么?”
    用郭美凤的话说,老二向来是赚一个花俩,存不住钱的。
    他这段时间又是买车,又要请客送礼,手里已经没多少钱了。
    “钱倒是够用,”二哥挠挠头说,“但光是请客吃饭也不行,还得给门市经理们送点礼品。另外,最好能把钟晓莎也请去露个面。”
    “你想让钟经理帮你撑撑场子啊?”
    要是能请动中唱的领导出面,确实能让下面的经销商更有信心。
    这也是实力嘛。
    狄思科翻了一下日历说:“你要是想请客,就得提前跟人家约时间,没有当天才请人的道理。要不我陪你去趟中唱,咱们跟钟经理约一下?”
    “我再考虑考虑吧。”
    二哥这一考虑就考虑了两天,第三天终于拿定了主意,让狄思科送他去中唱的办公楼。
    狄思科寻思,既然是陪二哥一起来的,那总得跟他一起进办公室坐坐吧?
    结果,二哥却把他按在了车里。
    “你在楼下等我吧,我自己上去就行了。”二哥整了整皮夹克的领子。
    “我才不在车里挨冻呢!这车四处撒气漏风,车里车外一个温度。”狄思科一身反骨地说,“我跟你一块儿上去,你跟人家谈事的时候,我不插话。”
    二哥:“……”
    平时挺听话的弟弟,突然就变成了不懂事的吃屎孩子。
    狄思科锁上车门,率先上了楼,然后跟在磨磨蹭蹭的二哥身后,一起进了钟晓莎的办公室。
    他还算信守承诺,只在刚进门的时候跟钟晓莎寒暄两句,便坐在一旁听二哥跟人家聊天。
    主要是感谢对方在过去几个月对他们兄弟的关照,然后邀请人家出席他出资举办的经销商答谢宴。
    顺便送上一个装了丝巾和化妆品的礼品袋。
    狄思科心说,二哥可真舍得花钱,这点东西得有上百块了吧?
    两人间的谈话非常客套,就是那种商场上的来往,没有任何问题。
    但狄思科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尤其是二哥,不对劲。
    打扮得溜光水滑,给女领导送了一包丝巾和化妆品。
    还装出一副斯文做派。
    这还是他二哥吗?
    钟晓莎跟二哥的年纪差不多,这个年纪还不结婚的女同志不多。
    他二哥平时混,但并没有男女关系方面的问题。
    不能因为有了点钱,就画风突变,看上人家已婚女同志了吧?
    从办公室出来,狄思科小声说:“咱们应该提前打听一下钟经理有没有孩子,要是有孩子的话,送个玩具比送化妆品便宜点。”
    二哥拉开副驾驶的车门,“我早就打听过了,没孩子。”
    狄思科:“……”
    那到底结没结婚啊?
    他毕竟是当人弟弟的,一家人也得有些分寸,不能连哥哥的感情问题都跟着掺和。
    所以,即使心里有疑问,他也不方便打听了。
    *
    将二哥送回音像铺子,狄思科就开车去了一趟歌舞团。
    于童办公室的门半掩着,里面没有人。
    他在门口等了一会儿,隐约有争吵声从隔着不远的办公室里传出来。
    那是服务公司经理魏东方的办公室。
    过了没两分钟,大门被拉开,于童脸色难看地从里面走出来。
    她见到狄思科只点了点头,便推门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狄思科跟进去问:“你跟魏经理吵架啦?”
    “没有,只是工作上有点分歧。”
    关于演员跟公司的分成问题,她已经跟魏东方提过不止一次了。
    目前的分成制度,对演员太苛刻,又没什么约束力。
    很多有名气的演员已经绕过公司,自己在外面接活了。
    再这么下去,人家跳槽是迟早的事。
    被狄二狗身体力行地上过一课以后,于童已经意识到了,在市场经济中,签合同的重要性。
    他们完全可以趁着跟演员签署新协议时,约束演员接私活的行为。
    不过,魏东方的亲女婿就是接私活接得最欢的。
    对于童提出的这个建议,魏东方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使用拖延战术。
    说实话,于童现在非常想把魏东方干掉,由自己来当这个经理。
    但她毕竟资历有限,又才升职当外联主任不久。
    工作上的问题还得找魏东方这个绊脚石商量。
    于童给自己倒了一大杯温水灌下去,回眸问道:“你怎么突然过来了?找我有事?”
    狄思科把刚从二哥那淘换来的礼品袋放到办公桌上。
    “这不是快过年了嘛,给领导送点礼。去年多亏你帮忙,我才能度过难关,及时凑足了小妹的学费。”
    于童探头往那袋子里瞅了一眼问:“怎么这么客气?还学会送礼了?”
    “也不算是送礼,算是送了点年货吧。”狄思科笑道,“正好我还有个事,想请你帮忙拿个主意。”
    “嗯,你说说看吧。”
    “我有两个哥哥正给中唱做录音带代理商,刚做了几个月就赶上过年。我哥说想请那些跟他合作的经销商吃顿饭,顺便给大家送点礼。”
    于童颔首说:“现在中唱有几家比较大的代理商抢客户抢得挺激烈,连我都有耳闻了。让你哥哥提前做好准备,跟客户打好关系,省了以后的麻烦。”
    “谁说不是呢!”狄思科为难道,“我二哥有魄力,也挺舍得花钱,就是眼光不怎么样。想给客户准备些礼品,又不知道应该送些什么。我认识的人里,只有您在交际工作上最有经验,所以我就过来跟您请教一下。”
    于童好笑道:“你不是在交际司呆了好几个月吗?连给人送什么礼都没学会啊?”
    “送礼当然得送人家喜欢的,但那么多经销商,大家重口难调。统一买贵的东西,我们的资金又有限。”
    他二哥甚至还想出了给人家每人送半兜子美味花生的馊主意。
    “这事很好办啊,”于童半坐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随口便是一个主意,“你们不是想在饭局上送礼嘛,那到时候你们准备的礼品种类要丰富一些,然后搞个抽奖活动就行了。客户抽到什么就是什么,管他喜不喜欢呢,全凭个人手气。抽到不喜欢的,也赖不到你们身上。不过头奖得准备得大一点,不然没什么惊喜。”
    狄思科暗自感慨,粉红大亨可真不是吹的。
    人家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还是你厉害啊!”狄思科给对方竖起一个大拇指,“不愧是最年轻的外联主任。”
    于童挥挥手说:“没什么事你就回去吧,我刚跟魏东方吵了一架,现在心情说不上有多好。”
    狄思科坐在她办公桌前,将桌面上的台历撕到最新一页,提议道:“我周末要去农村收红果,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散散心?”
    “农村有什么可散心的?”于童不想去,“天气还那么冷!”
    “咱们去我姥姥家那边,人家那边是新农村,条件比咱们之前去的桃源县好多了!”狄思科撺掇道,“我二哥新买了一辆面包车,开车去也没多远。而且你们家的年货也没买呢吧?”
    “嗯。”
    “那正好呀,年前这段时间,可以去农村赶大集,顺便帮家里买点年货。”狄思科继续努力,“咱们周六晚上去,在我姥姥家住一天,第二天就能赶大集了。农村的大集特别好玩!去吧去吧!”
    于童问:“你家都有谁要一起去啊?”
    “就我,”狄思科顿了顿,又加上一句,“还有我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