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34章
    这十盘录音带早已在狄思科的背包里待命好几天了。
    他一直想找个合适的时机把录音带送出去, 将自己出了专辑带的事过个明路。
    他们这盘录音带销量不好不坏,但市里的各大音像门市部基本都能买得到。
    特别是周边区县的门市部,在二哥四哥的努力下, 录音带已经被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他跟老黄的合照拍得非常艺术, 站位是一前一后的。
    狄思科站在前面, 占了整个画面的六成,老黄侧身站在后面, 看起来没那么胖了, 但人像比较小,只占了画面的三成,剩下的一成空白留给了文字。
    也就是说,他那张脸占据了这张录音带封面的绝大部分位置。
    对他稍微熟悉一点的人,瞟一眼就能认出他来。
    狄思科寻思, 与其等到领导发现或从别人口中听说他出了录音带的消息,还不如他主动报备一下。
    只不过,翻译室是个恨不得演哑剧的部门,他突然在这里分发自己的录音带, 实在有些奇怪。
    正想着要不就私下送给崔组长一盘, 让领导知道有这码事就得了。
    然而,他最近的运气可真是没谁了, 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的消息,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他连忙借着这个机会,将录音带送给了大家。
    崔组长接到他的录音带时,着实愣了两秒。
    对着那封面上的照片,仔细辨认半晌, 才确认是狄思科无疑。
    她以为狄思科的水平充其量也就是汪妍妍那种,放在普通人里能拿得出手的。
    可是, 能出录音带的水平,这得是非常专业的吧?
    崔组长惊喜道:“小狄,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呀?之前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这方面的特长?”
    每个实习生都有一份详细的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各科成绩单、曾经取得的荣誉,以及各种文体特长。
    狄思科在特长那一栏,写的是擅长京剧,而不是唱歌。
    填写优秀毕业生申请表的时候,他还没发现自己有演唱特长,当然不会写这一项。
    不过,这也让崔主任顺理成章地误会了。
    小狄挺谦虚。
    没特意强调过的演唱特长,已经达到了能出录音带的水平,那他特意写出来的京剧特长,岂不是相当精通?
    部领导向来关心大家的业余生活,单位里举办文体活动是家常便饭。
    每个科室都要积极响应号召,派人参加。
    哪个部门要是能出一个文体积极分子,那简直是全体成员的福音。
    以后大家再也不用在文艺晚会上表演小合唱了!
    崔组长为发现了一个文体积极分子人选而惊喜,其他人却没想那么多。
    拿到狄思科的录音带,七嘴八舌地发表了一番惊叹和感慨后,便将注意力放在了狄思科的艺名上。
    “小狄,你怎么叫了狄道格啊?”汪妍妍品了品说,“这艺名没你本名好听!”
    “肯定是从小狄的英文名音译过来的!”陈诚笑道,“我还以为小狄的英文名是disco,没想到竟然取了doug。”
    “douglas不错啊,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就是聪明勇敢,还很强壮。”崔组长对各种小报新闻信手拈来,“今年老美那边的健美冠军,宇宙先生第一名就叫doug brignole。”
    英语组的日常基础训练里,也包括人名地名的翻译训练。
    崔组长起了头,其他人紧接着就习惯性地每人说出一个名字叫doug的名人。
    狄思科:“……”
    谢谢大家。
    他这名字倒也没那么讲究,只是于童随口取的。
    被高翻们从dog改成doug,虽然还是那个道格,却瞬间就高级起来了呢!
    狄思科就这样,通过一张录音带,顺利拿到了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的报名资格。
    也把他曾经的演唱经历,摆在了台面上。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
    狄思科自认在单位表现低调,参加的几次活动都是被领导推上去的,只有这次的歌唱比赛是他主动争取的。
    但是看在其他人眼里,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天,他被俄语组大姐大喊过去,准备国际经贸问答知识竞赛的复赛题目。
    回到办公室的时间稍微有点晚,错过了每天的基本功训练。
    狄思科想把这部分内容补上,看一下其他人的笔记,便打算跟闻笙箫借笔记一用。
    在他想来,这应该不算什么让人为难的要求。
    翻译室里的资料向来是共享的,他帮高翻们誊抄译稿时,如果遇到了某些译法上的更新,也会把自己的摘抄本分享给其他人。
    目的就是能提高翻译室的整体翻译水平和工作效率。
    可是,闻笙箫听了他的要求后,却回道:“今天的训练跟之前的差不多,我没做什么笔记。”
    狄思科将伸到一半的手收了回来,面不改色道:“是嘛,那算了。等袁媛回来后,我看看她的笔记。她这人较真,无论是什么内容的笔记,都能记一大堆。”
    说完便笑着坐了回去。
    一个笔记而已,不借就算啦。
    他表现得一派淡定,好像什么也没察觉到。
    可是,刚拒绝了他的闻笙箫,心里却不好受了。
    他平时挺大方的,不是这种小家子气的人。
    刚才的拒绝完全就是下意识行为。
    他这几天非常焦虑。
    他有长跑特长,还是国家级运动员。前段时间在部里组织的体育比赛上也拿到了名次。
    可是,同样是实习生,又都是男生,狄思科的一系列骚操作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压力。
    尤其是那个国际经贸问答知识竞赛,原以为只是一个小比赛,处室里最先征集队员的时候,他没怎么上心。
    完全没料到这个比赛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初赛时还只是各司局内部竞赛。
    复赛就变成各司局间的比赛了,引起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几乎每场比赛的观众席都是爆满的。
    宣传部门还会将每场表现亮眼的选手总结出来,做成特辑登在单位的内部期刊上。
    翻译室的初赛成绩一骑绝尘,狄思科也就理所当然地被介绍了。
    闻笙箫的家里有些关系,早就打听到了,英语组今年的招新名额只有两人。
    除了他们这三个经贸院校实习生,外语学院的毕业生也是翻译室的重点考察对象。
    而且人家非常有竞争力,去年英语组进来的唯一一个新人汪妍妍,就是外语学院的。
    因此,闻笙箫断定,这三个实习生里,最终只能录取一个,剩下的一个名额还要留给外语学院高翻班的毕业生。
    三选一。
    闻笙箫自动给闷不吭声的袁媛打了叉,他认为自己最大的对手就是表现活跃的狄思科。
    所以面对狄思科时不自觉就有些防备。
    因着闻笙箫的这次拒绝,狄思科敏感地察觉到,英语组的录取名额可能不容乐观。
    看来他们三个人里,最终只能留一个。
    但凡能多有一个名额,都不会让惯常表现慷慨的闻笙箫突然小气起来。
    不过,这都不是他能左右的,他的一贯原则就是顺其自然。
    是以,狄思科的心情丝毫没受影响,当天下班以后,按照之前跟于童的约定,乐呵呵地跑去了歌舞团。
    “于主任,您好歹也是个大主任了,怎么还在用这种破桌子?”
    于童升官以后搬去了外联主任的办公室,这还是他第一次来作客。
    “你都已经去部委工作了,考虑问题居然还这么肤浅!”于童不屑道,“好桌子能帮我提高业绩呀?”
    “能影响心情嘛,”狄思科坐到她对面问,“你的小秘书没一起跟过来啊?”
    “我把金金留在三队了,让她试着出去跑跑业务。”
    于童帮他泡了杯茶,公事公办地问:“你打电话说有事跟我商量,到底什么事?”
    按理说,他们之间已经没什么业务往来了,彼此又不是一个系统的。
    找她能商量什么?
    “于暄的学习问题,你直接找老于和安姨商量去,就不用找我商量了。”
    “跟于暄没关系。”
    狄思科其实是来跟她邀功的。
    去参加青年歌手大赛,对一个翻译来说,没什么太大用处,他主要还是为了支持于童的工作。
    万一他真的能闯出名堂,走运拿到一个奖项,也能帮他跟老黄的录音带冲冲销量。
    一旦销量被拉上去,老黄的第二张专辑兴许很快就会到来。
    哎。
    因为名字的事,于童好像还在跟他生气,他还得想方设法讨好人家。
    不过,话在舌尖上打个转,他又临时改了主意。
    准备好的邀功表情被他一秒收了起来,换上相应的愁苦神色。
    “于主任,我这次来,是想向你求援的!”
    “跟我求援?”于童指指自己。
    “对啊。”狄思科叹气道,“哎,我在单位真是被人欺负惨啦!”
    于童上下打量他,心说,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你不是挺能耐的嘛?从我手里骗到那么多资源,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谁能欺负了你?
    “真的!”狄思科做出一副心里苦的样子,“你也知道,我们家没啥背景,就是普通小老百姓。”
    于童颔首,郭美凤偶尔会去文化局家属楼那边。
    狄家的大致情况,她已经摸得差不多了。
    确实就是普通人家。
    “我这次去实习,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真是半点没掺水!”
    “那种单位的实习,就算掺水也掺不了多少,你快别吹了,赶紧进入正题吧!”
    感觉这小子有长篇大论的趋势,于童从抽屉里翻出一包话梅,打算听听他的悲惨小故事。
    狄思科:“……”
    刚酝酿出来的一点情绪,差点就被她搅没了。
    “正题就是,我们组里有个挺有背景的实习生,十有八九要被留下,我恐怕要成为那个陪跑的!”
    于童停下咀嚼动作问:“不能吧,你们那个实习不是要进行好几个月吗?”
    “怎么不能啊?”狄思科无奈道,“再有不到一个月,我们的第一次实习就结束了。这次会刷掉一批人,开学以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实习。”
    “你确定自己会被刷掉?”
    “还不确定,但也差不多了。”狄思科添油加醋地说,“人家有背景,还是个小心眼儿,我们翻译室里的资料都是共享的,他非得小气吧啦地捂着自己的笔记,不让人看。在为人大方这一点上,他照着您可差远了。”
    于童头一回真切意识到,老黄说的没错,狄二狗可能真的是个马屁精。
    正说着你单位里的事呢,突然把我扯进来干嘛?
    “那你打算怎么办啊?你们单位的事,我又做不了主。”于童爽快道,“要不你来我们单位实习吧,我能直接拍板把你留下。”
    狄思科自动过滤掉她的后半截话,继续道:“所以,我就想了一个主意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的选拔通知下到我们单位了,我已经去报了名,获得了一个参赛资格。”
    听他提起青歌赛,原本还在替他担心实习结果的于童,顿时就露出一个有些玩味的表情。
    捧着茶杯起身,从办公桌后面转了出来。
    狄思科还在自顾自地说:“我认真研究过比赛日程了,各单位的预选赛在下个月初,但是复赛和决赛却要在年后举行。”
    “所以呢?”
    “所以,只要我能顺利通过青歌赛的预选赛,八成就能顺利拿到第二期的实习机会。”狄思科说着说着连自己都信了,“你想啊,等到青歌赛复赛的时候,人家主办方将参赛通知下到各单位,结果我不是他们单位的人了,那得多尴尬啊!”
    “如果本单位的歌手获奖,推荐单位也可以得到一个‘伯乐奖’。只要我在青歌赛上发挥得好,为了一个‘伯乐奖’,团委也会说服翻译室的领导把我留下的。反正只是一个实习名额嘛,即使要刷掉我,也得等比赛结束再刷!”
    听他长篇大论地分析了一通,于童放下茶杯叹道:“哎,看来你确实被欺负得挺惨的。”
    狄思科正想点头,感慨自己真是不容易,便感觉自己的脸蛋被一双热乎乎的手捧住了。
    他骑着自行车从单位过来,吹了一路的秋风,脸颊被吹得冰凉。
    被她带有茶杯余温的手这样一碰,不自觉便抖了一下。
    于童双手捧住他的脸蛋,像揉搓她家于小胖似的揉了揉,佯装心疼地说:“乖乖,你被欺负啦!竟然连参加青歌赛,曲线救国的招数都想出来了。好可怜哦!”
    狄思科:“……”
    于童温柔地在他光滑的小脸蛋上抚摸几下,然后就像进修过川剧变脸似的,扯起他两颊上的肉,恶狠狠道:“参加比赛就参加比赛,你装什么装!居然还学会装可怜博同情了!”
    嘴角因为脸颊上的无情拉扯,被牵了起来,狄思科“哎”了一声,瓮声瓮气道:“我说的都是真的啊,没装可怜!”
    怎么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样啊?
    于童这人护短,又有点侠气在身上。
    按照他的设想,请于童替他准备青歌赛的歌曲,帮他渡过难关,要比邀功强多了。
    难道用力过猛了?
    也不对啊,他表现得多自然啊,说的也都是实话。
    怎么就翻车了呢?
    “哎哎哎,赶紧松开,”狄思科将手按在下巴上,急道,“再不松手,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小心沾你手上!”
    于童很快便松开了他,将什么也没沾到的手心在他肩头抹了抹,轻哼道:“以后长点记性,少耍这些小聪明!”
    “我没耍小聪明啊!”狄思科犟嘴。
    “让你给于暄补课都没时间,会有时间去参加青歌赛?”
    他跟安姨的谈话,她那天也听到了。
    这小子平时从早忙到晚,学谈判资料要学到二半夜。
    在这种工作强度下,怎么可能有心思参加一个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青歌赛?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回去认真上班吧,老黄已经报名了专业组的比赛。”于童扔了一个新手帕给他擦口水,“只要他取得了名次,你们那张录音带的销量就差不了,你就不用跟着操心了。”
    狄思科:“……”
    还真是用力过猛了。
    “于童,我可不是单纯为了帮你,”他想了想又加上,“跟老黄啊,这是我们单位的文体活动,办公室的领导同事都知道我要去参加比赛,中途退赛可不行!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帮我选选参赛曲目的。”
    “你真的报名了?”
    “真的!”狄思科将手绢叠好放进自己裤兜,“我报了业余组的通俗唱法。黄哥报的通俗还是美声啊?”
    “专业组美声。”
    “专业组的竞争挺激烈吧?全国文艺团体的专业歌手齐聚一堂,黄哥这组有点难啊。”狄思科自荐道,“于童,你还是把重心放在我身上吧,我毕竟也是受过几个月专业训练的,放在业余组里多有优势啊!”
    “你以为业余组里就真的都是业余选手?”于童觉得他天真得可爱,“很多参赛选手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都是拜在名师门下的,你才练了几个月就想拿奖,干脆美死你算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狄思科索性躺平了。
    “那你说吧,到底用不用我参加这个比赛!我都听你的!你要是说不用我参加,那我就回单位退赛去!”
    “你都已经报名了,还退什么!你回学校学习去吧,参赛曲目我再帮你琢磨琢磨。”
    老黄和陈玉娇,一个专业组美声,一个专业组民族。
    她的计划里,并没有让狄二狗参加青歌赛这一项,她还得研究一下通俗唱法的比赛规则。
    不过,让狄二狗参加比赛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能提高专辑销量不说,兴许还真能给他第二阶段的实习资格上一道保险。
    *
    有了于童这位专业人士帮自己选曲,狄思科对比赛的信心呈几何倍增长。
    自觉已经将人哄好了,他这几天的心情简直阳光灿烂,学习效率都跟着提高了。
    周六傍晚,狄思科将所有工作都早早做完,难得准时准点下了班。
    他先骑着自行车,去自己那两套门面房附近转了转。
    相比于那套四合院,这两间门面房要回来的过程中,没遇到什么太大阻力。
    只不过,房子在房管局手里的时候是公房,房租也是按照公房的统一标准收租的。
    与这条商业街上的私产房相比,房租低了将近一半。
    狄思科将房子收回来后,当然不可能再按照公房的标准价对外出租,价格要跟其他私产房看齐。
    茶叶铺子的老板是个体户,觉得租金太高,不打算续租,明年一月就要正式搬离。
    反倒是他不怎么抱希望的那间国营冷冻服务部,跟郭美凤来回拉扯了几个回合后,财大气粗地决定按照新价格,继续在这里经营下去。
    狄思科今天过来,除了想巡视一下自己的两个门面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出租的告示贴出来。
    为茶叶铺子的这间门面房寻找新租客。
    “小狄,好久没见你过来了。忙什么呢?”冷冻部的经理见他往墙上贴告示,便溜达出来搭话。
    “忙着学习呗。”狄思科笑着说,“张经理,您要是有熟人想租房,也帮我推荐推荐。最好能跟您这冷冻服务部配套,你们彼此能借上些力。大家都生意兴隆!”
    “我听你家老太太说,你们兄弟想用那间铺子开音像门市部,怎么改主意啦?”
    “咱们这条街上已经有两间音像门市部了,我二哥不想在同一条街上抢生意。”
    而且这条街的租金贵,他若想开门市部,随便找个有汽车站的店面就能开。
    “你先把告示贴出来试试吧,”张经理说,“要是一直碰不到合适的,你就找个房信铺子问问,他们那边的业务多。”
    时下的老百姓租房大多是去房管所的,解放前那些帮人拉房纤儿的,因为没有生存土壤,早就转了行。
    不过,有需求就有市场,最近有些拉房纤儿的又做回了老本行,重新做起房屋中介的买卖。
    狄思科贴好了出租告示,又骑车去了一趟四合院。
    十五户人已经陆续搬走了十户。
    剩下的五户中,有三户已经在找房了,狄思科并不催人家搬家,反而让他们慢慢看,找到合心意的,只要过年前能搬走就成。
    他现在只愁那两户占据正院,油盐不进的钉子户。
    房管局、街道办,还有他们各自单位的同志,都来这两户人家做过劝搬工作。
    不过,这两户人家结成了同盟,说什么也不搬。
    两家都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话稍稍说得重了,他们就捂着胸口往后仰。
    郭美凤曾经放话,如果他们坚持不搬,她就闹到这两家儿女的单位去。
    问问单位领导,非法占用他人房屋的人,还有没有升迁资格?
    狄家人原以为这话必能将两家人唬住,毕竟大家都是拿死工资的,谁能不在乎自己在单位的名声啊?
    岂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郭美凤放话后没两天,这两家的儿子就纷纷带着老婆孩子住到了老丈人家里。
    把最难缠的老人和一屋子破烂留在了院子里。
    年轻人没住你的房了,你总不能再去人家单位告状了吧?
    狄思科人生阅历尚浅,也是头一回跟这种人家打交道。
    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要是真的像二哥说的那样,文的不行就来武的,最后能得到什么结果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徐大爷,你们运输公司的领导已经承诺了,会给你们家安排一套最好的房子,能跟公司经理当邻居,您为什么就死犟着不搬啊?”狄思科蹲在老头门口闲聊。
    “不为什么,我不想住楼房。”
    “但我看您家俩儿子都挺乐意的,您也为孩子们考虑一下嘛。”
    “我为他们考虑,谁为我考虑?”徐大爷躺在摇椅里,“那么高的楼梯,我上去就下不来了!你看那三个小子,哪个是能天天背我下楼晒阳阳儿的?估计我下次下楼就是上八宝山了!”
    “不住楼房的话,你们单位也能提供平房呀!”狄思科给他说了几个地址,“这不都挺好吗?还有配套的重点小学,中学,您孙子孙女上学也近便。”
    “都是为他们考虑的,没一个是替我考虑的!”徐大爷气不顺地说,“搬一次家能去了人半条命,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折腾什么?再说,搬去了新房子,连个老街坊都没有。我跟谁说话?”
    狄思科:“……”
    平时见的最多的是一心扑在儿女身上的老人,像这种一门儿心思为自己而活的,还真是少见。
    他跟这两家的老人又闲扯了半天,惹了一肚子气后,推着车子往回走。
    迎接周末的美好心情被搅得半点不剩。
    即将走到汽车站时,狄思科在马路边发现了一家“魏姐房信”。
    想着这可能就是张经理说的拉房纤儿的,便停下自行车,推门走了进去。
    老板是个烫着蘑菇头的胖大姐,见了面就热情招呼道:“小伙子,要租房,买房还是换房?想找哪一片儿的?”
    说着就拿出一个类似于相册的大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登记着各种招租、求租、换房的信息。
    “魏姐,我有套门面房想招租。”他将房子的地点和价格大致说了,“您要是有合适的客户,可以带去看看。”
    “哎呦,这种门面房不愁租,您给我留个电话吧!三天之内就能带人去看房。”
    “这么快呀?”
    “嗐,我们就是端这碗饭的!磨磨蹭蹭,不是耽误彼此时间嘛。”
    瞧这大姐办事挺爽快,谈妥了门面房事宜后,狄思科又着意跟人打听:“魏姐,您有没有能对付搬迁钉子户的好办法?”
    魏姐闻言便笑了出来,“我知道您是哪位了,您家前两个月刚有两套房落实了私房政策吧?”
    “您消息可真灵通!”
    “咱们这个区,只要是跟房子有关的,就没有我不知道的事!”
    狄思科笑着问:“您是行家,对这种钉子户有什么办法没有?”
    “那您可真是高看我了!”魏姐摇头说,“住您家那两户,可都是粘包赖!谁粘上赖谁!不用点非常手段绝对请不走!”
    狄思科就寻思,能用什么非常手段将人请走呢。
    非常手段,不是非法手段。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捋,似乎也不是没有办法。
    *
    第二天是周末,他去于家给于暄上了两节家教课,临近中午时,婉拒了安处长的留饭,便匆匆告辞了。
    在胡同里行至半截,又迎面碰上了骑着摩托车的于童。
    “上完课了?”于童将车停下,客气地问,“去哪儿啊,用不用我送送你?”
    狄思科今天没骑车,本来想坐公共汽车的,不过,既然人家主动提了,他就长腿一迈,跨坐到了于童身后。
    “……”于童无语道,“你还挺实在的,听不出我那是客气话啊?就是跟你意思意思!”
    “没听出来啊,我觉得你说得特别真诚。”
    于童晃晃车把说:“赶紧下去,我还得回家吃饭呢!老于打电话说做了虎皮肘子,他怎么没留你吃饭啊?”
    “留了,但我下午还有事。”狄思科死赖在人家的后车座上,不肯下去,“于童,你也别回去吃了,你把我送到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口,中午我请你下馆子!”
    “我想吃虎皮肘子。”
    “饭店里也有虎皮肘子。”
    “再有一百米,我就能吃进嘴里,为什么要折腾去饭店?”于童觉得这狄二狗今天有点魔怔。
    “听于暄说,你想买房子?还在团结湖那边?”
    “这小子怎么什么都跟你说?”
    “团结湖也太远了,要不你考虑考虑别的地方吧!”狄思科在她头盔上敲了敲,一脸神秘道,“我有房源线索,正要去看房呢,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于童沉吟片刻后,将车溜到老于家门口,在大门上拍了两下。
    听到里面有动静了,便隔着大门喊:“爸,我要去下馆子啦!下次再来吃虎皮肘子!”
    于宝塔在院里“诶诶”了两声,不知骂了句什么,于童没怎么听清就载着狄二狗跑了。
    她可不是好打发的,既然狄二狗说要请客下馆子,那她就驾驶着摩托车去了附近最贵的一家馆子。
    西苑饭店。
    “这可是你自己说要请客的!”于童将车靠边停稳就要往里走。
    狄思科摸摸自己的口袋,大方道:“我还没吃过这么大的馆子呢,咱们今天开回洋荤!”
    于童定定瞅他两眼,见他似乎还真舍得花这份钱,反而没趣地转了方向,走进对面的一家小饭馆。
    “孙叔,给我来个虎皮肘子,两碗米饭,其他的菜您看着上吧,按三个人的饭量来。”
    狄思科颠颠儿地坐过去问:“还有其他人要来呀?”
    “你自己是什么饭量,心里没数么?”于童将茶杯餐盘都涮干净,才找机会问,“你说的房子是哪里的?公房还是商品房?”
    “不知道呢!”
    “……”于童瞪眼睛,“你逗我呢?”
    “没有没有!”狄思科赶紧澄清,“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换房大会,咱们得去了现场,才知道是哪里的房子呀!”
    于童狐疑地问:“换房大会?你有房子要跟人交换?”
    “嗯,我有个院子是刚落实回来的,但里面有俩钉子户一直不肯搬。我想去换房大会上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人乐意跟我换房子,顺便把那俩钉子户也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