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世子她有上亿负债 > 第112章 保险
    从容昭提出南北直道开始,所有人都觉得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修出来。
    就算容昭有这个决心,又背靠银行。
    但从南到北那么长的一条路,就算一切顺利, 也得修个好多年。
    水泥或许快一些,可成本高了呀。
    这漫漫长路,肯定得三年五载,可实际上, 就按照现在这个速度来看, 不到一年,南北直道就得建成。
    据说, 容世子准备给这条路取名永明路。
    皇上对此高兴得很,一连给容昭送了两次赏赐,要不是容昭忙着去开分行,还得时常叫到身边随侍。
    容昭封不了, 安庆王又是异姓王, 就给王妃和老王妃封, 给足了安庆王府面子。
    “这容昭, 实在是太会谄媚!”闻大人抱怨,语气酸溜溜。
    张丞相幽幽道:“你倒是想,但你能吗?”
    闻大人:“……”
    ——除了容昭, 谁能修条纵横南北的路去奉承皇帝啊?
    这绝对是真本事!
    与此同时。
    除了南北直道被热议外,大雁银行也始终在百姓热议当中,前面存的钱被顺利取出,后面敢存钱的人就越来越多。
    临府的银行是大雁朝第二家银行。
    容世子亲自主持银行开业,临府和京城近, 有京城那边的渲染,临府人对银行接受良好, 一开业,就有无数人存钱,还有不少人购买国债。
    国债剩余数量,每日都在减少。
    当然,也有不少人始终保持警惕,不敢将银钱存在银行。
    比如临府某条巷子里面的刘老头。
    “你们在做甚?”刘老头好奇地探头看。
    巷子外,好些人聚在一起,写写画画,不知道在做什么。
    闻言,其中有一人头也不抬,回道:“算利息。”
    其他人大概已经算出来,美滋滋讨论。
    “我家的钱今儿又给我下了一文钱的崽!”
    “哈哈哈,我也是。”
    “我有两文钱。”
    “你买的是国债吧?国债利息高,但是取不出来。”
    “怕什么?不就是一年而已,快得很。”
    “我也是这么想的,今儿这两文钱,我们家的粮钱有了。”
    “我再多攒攒,等有个十文钱利息,就去给我家丫头买件衣服,她那衣服破烂得很。”
    ……
    听着他们都在盘算利息,刘老头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手背在背后,回到了家中。
    正好看到不成器的儿子从屋里窜出去,他忙道:“你去哪儿?”
    “爹我出去玩会儿!”
    说完,儿子已经一溜烟跑远了。
    刘老头总觉得不对,赶紧回屋去看,果然,他藏在床头下的几个铜板已经不见。
    刘老头骂道:“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就知道偷钱!”
    他老婆从灶房出来,擦了擦手,扬声问道:“咋了?你叫唤什么?”
    “那个臭小子又偷钱了!”刘老头气得不行。
    “啊?”妇人也是当即一急。
    刘老头咬牙:“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现在偷几文钱,长此以往,以后可能就会偷更多的钱,我们把钱存起来吧,存成定期。”
    别人家的钱都是在银行下崽,就他们家的钱放在家里,还可能越放越少。
    妇人忙道:“早就该这样了,我看最好买成国债,时间不到,都不要去动那个钱,咱俩身体还很好,一年出不了什么事情……”
    银行一开张她就想存钱,但她家老头怕钱没了,不愿意放在“别”的地方。
    老头一咬牙,“行,就买一年国债,一半的钱买国债,一半的钱存定期。”
    说完,他带上老伴,两人将家里这些年攒下来的钱全部找出来。
    一起去了银行。
    百姓们关心银行,关心存款利息。
    那些生活一时有困难的人,关心贷款。
    而商贾们更关心交易市。
    柯盛安又去高丽运了第二批粮草回来,这一批粮草运回来,再加上大雁朝接下来要进入收粮阶段,这个战争年的粮食危机就能安稳度过。
    当然,花掉的钱也不少。
    柯盛安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底。
    他这趟从四月出去到现在,不过两个月,一开始没觉得京城会有多大的变化……
    直到他看到了排着长队的银行,以及银行旁边的那栋小楼。
    大雁银行属于只有一道门,很难看到里面到底是个什么场景。
    但交易市却是各种窗户大开,能看到里面的人头攒动。
    柯盛安还没靠近,就见一个年轻人从里面冲出去,往对面的茶楼跑,同时喊道:“快!到了一批江南的麻布,他们急出货,质量不错,价格低!”
    瞬间,好几家茶楼都有人跑出来,往小楼冲进去。
    “让一让,卖麻布的是谁?”
    “卖给我,我有一批陶罐质量很好,你可以优先购买?”
    “到底什么价格?”
    “你那陶罐是什么价格?”
    ……
    柯盛安听得一头雾水,但他还是带着几个小厮靠近,随便拍了个人,问道:“这是什么?你们在做什么?”
    那人头也不回:“买卖东西呢,别吵我,我着急——哎,彭老板你别走,咱们再说说——”
    柯盛安皱眉。
    这时,有一个半大小子挤过来,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位大人,你是从外地来的,还是刚刚回京城?”
    柯盛安:“刚回。”
    半大小子有些失望,但还是重新露出笑容:“那大人有货物要交易吗?我可以给大人讲讲这里的情况,再帮大人联系人,跑跑腿,大人买卖货物结束,给我几个、几十个铜板就行。”
    他话音落地,又有好几个人挤过来——
    “大人,找掮客吗?找我吧,这小子年纪小,不靠谱。”
    “是呀大人,我还有买卖渠道,大人可有货物?方便透露是什么吗?”
    “大人,我是交易市十分有名的掮客窦三,大人可以打听一下我的名声。”
    “什么货物啊大人?”
    ……
    柯盛安挥了挥手,手下立刻将这些人赶走。
    而这些掮客也看出这人来历不凡,不敢多说,只堆出满脸的笑,“大人若是需要,喊我一声就行,小的窦三、窦三!”
    说完,那人在柯盛安不耐烦之前,一溜烟窜了。
    柯盛安看向最初那个半大小子,招招手,“你过来,给我讲讲什么情况。”
    他丢给小子一块碎银。
    小子眼睛一亮。
    随即,他一把将碎银收起来,小心翼翼护着柯盛安,示意他往交易市里面去。
    他堆起满脸的笑容,“大人,这里是交易市,是与旁边大雁银行捆绑的产业,主要负责大宗货物买卖,每日都有许多行商在这里买卖交易……”
    他将交易市的情况一一讲解。
    柯盛安越听眼睛越亮,最后实在是忍不住拍手,“真是好想法,这交易市极好,而且有银行监管,公道放心!”
    小子点头:“可不是,这可是最会挣钱的容世子建立的地方。”
    他堆出笑容:“大人你看前面挂着的牌子,这是今日各种粮价、各种布价、各种货物的交易参考价,大人可以对比一下,若是大人的货物价格正高,可以赶紧出掉,若是大人货物的价格比较低,还可以再等等,买货也是一样。”
    “还有这边的牌子,挂着行商们要出的货物,大人若是有货物要出,可以定个价格,挂上去,只要价格合理,马上就会有人联系大人。若是大人要买什么,也可以在上面挑选,我去帮大人喊一声,马上就能促成交易。”
    柯盛安连连惊叹。
    这可真是太方便了!
    他这次带的粮有很大一批,一半应谨王要求,要送到户部,卖给朝廷,还有一半则是他自己销售。
    他们柯家是大粮商,在京城有很大的粮铺。
    但是很快就有一批新粮草会上市,他不准备积压这批粮食,正愁怎么立刻售出。
    同时,这次在高丽买粮,他还拿到了一批瓷器、布匹以及云容坊衣服的订单,最后一样他已经在其他州的云容工坊下单,返程时候去取就是,不会出意外。
    瓷器和布匹、丝绸倒是他急要的东西,他还要尽快去高丽。
    想通之后,柯盛安决定在这里将粮食给出掉。
    他对那小子说:“我这批货是粮食,而且数量很大,我不要钱,我要瓷器和布、丝绸,茶叶也行。”
    那小子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却猛地压低声音:“粮食现在是要紧货物,那些外地商人都要粮食,新粮上来之前,他们要跑一趟,赚一笔。”
    “大人,我正好知道好几个要粮的瓷器商和布商,大人你等等,我去帮你叫,你们可以自己谈价!大人也可以看看那面墙,上面挂了很多瓷器商和布商的牌子。”
    柯盛安一怔。
    随后,那小子一溜烟跑了。
    不到半刻钟,他就带着好几个胖乎乎的商人过来。
    那些人看到柯盛安,眼睛一亮:“柯公子!”
    ——认识他,剩下更好办了。
    柯盛安被这群人拉到了福禄轩,一边吃饭,一边就谈成买卖。
    价格柯盛安十分满意,至少比他前一趟时便宜了很多,他能多赚不少。
    对面的人也很满意,显然也有得赚。
    果然,市场大了,流通快,生意也就好做。
    柯盛安原本以为要在京城待十来天才能出掉、备好的货,第二天就搞定了。
    银行交易市在京郊建了好些仓库。
    有银行的人监管,还有衙门的人护卫,他们两边仓库核对货物之后,直接当场拉走交换的数量。
    无数挑夫守在外面等召唤,价格也挺公道。
    交易结束。
    柯盛安发现,不仅交易快,全程更安全放心,而且货物赚头更多,交易过程中的花费是不小,可折损少,算下来交易过程还是比以往便宜许多。
    他还与人订了下一趟的契书,约定了时间和交易地点,为此,他往银行存了五万两的保证金。
    ——这他倒是不担心,有那个金娃娃在,银行不可能出事。
    柯盛安没有着急离开。
    第二天傍晚结束交易,他又去了交易市。
    今日更加热闹,大概因为他那批粮草入市,今日粮价降了一点,柯盛安倒是笑得开心。
    昨日那小掮客又来了。
    柯盛安笑道:“我今日可没有货物要卖,你还是找别人吧。”
    小子大笑:“没关系,昨日托大人的福,其他老板给了我不少赏银,今日我免费陪同大人。”
    柯盛安知道,昨日这小子给那些人介绍生意,肯定有赏银。
    他倒是不在意,毕竟价格他很满意。
    柯盛安由着小子带他参观交易市,小子解释很详细,他听得认真,不住啧啧称奇。
    “这是甚?”柯盛安瞪大眼睛。
    在悬赏货物那一面墙上,最上面的牌子贴着——
    【长期生意:大雁银行海贸投资,收益十倍到一百倍之间。】
    小子看了一眼,立刻笑着解释:“这是交易市的一门长期投资,许多人都不理解,我给大人详细讲解。海贸投资是投资给银行做海贸生意,大雁银行在交州建了造船厂,正在造船,等船建好之后就能出海贸易,做海上生意。”
    “每艘船建好,折算部分造船费和船上货物费用、人力费,按照比例算作投资,等大船出海贸易回来,赚了多少,就按照比例分配,现在这个收益比例,是经过户部计算。也就是说,大人现在投资10两,等到大人的海船归来,就可能有一百两到一千两的收益!”
    柯盛安听懂了,当即皱眉:“且不说海外是否有大陆,交易能否赚到钱,大船能不能顺利出海……船都还没有,就要先给钱?”
    小子一点也不意外他的质疑,摇摇头——
    “大人,等到船建好,出海时,再投资就来不及了!就像福禄轩预定一样,都要提前定下,交易市开张不到一个月,如今大概得排到第五艘船了,大人便是现在投资,出海时也是第五艘船的货物,而且这投资到第十艘船就会先暂停。”
    “至于大人担心的海贸是否成功,容世子早就考虑到了,在投资海贸时候,还有附带的一个选择,保险。”
    “什么保险?”柯盛安诧异。
    小子解释:“在海贸投资时,可以顺道买一份容世子的保险,保费是投资费用的十分之一,假设大人投资一百两,可以再花十两银子买保险。”
    “买了保险之后,会拿到一张盖了安庆王世子印章的保险欠条,若是大人的船三年内没有出发,大人的投资连同保险一起退给大人,再赔偿十分之一的投资款,若是出海了,但是两年内没有顺利返航,有保险欠条,大人的投资尽数还给大人。”
    柯盛安:“!!!”
    他当场惊了,“那岂不是赚了算我的,赔了算容世子的?而我只要付出十分之一的保费?”
    “对,所以很多人投海贸的,十艘船的投资,很快就会满。”小子十分笃定。
    “你投了?”
    小子:“我投了十两,在第二艘船,我家底薄,只敢投这么多,皇上可是投了二十万两!”
    柯盛安一惊:“皇上投了二十万两?”
    “是呀。”那小子抬头看着那堵墙,又说了句,“容世子不仅给兜底,每艘船还都有安庆王府容世子三分之一的投资,其余三分之二才是我们分摊的。”
    他话还没说完,柯盛安已经走向登记处。
    “大人——”
    小子跟上去,听到柯盛安说:“我投一万两。”
    小子大惊:“大人!怎投这般多?”
    柯盛安:“这种高收益归我,高风险有人承担的生意,如何做不得?”
    “那大人要买保险吗?”
    “不买。”
    “啊?”
    柯盛安朗声笑道:“容世子敢保,就说明他十拿九稳!这可是大名鼎鼎容世子的生意,容世子的生意可曾有错?这大概是我们唯一一次能跟着他挣钱的生意了,如何能错过?又如何不放心?”
    细数容昭的生意,无论听起来多么离谱,最终都是大赚特赚。
    谁说海贸不是?
    况且,那保险一事,足够证明容世子的信心。
    海贸,绝对大有可为。
    -
    与柯盛安一样想的人不少,尤其是在交易市刚刚上线银行海贸投资的时候,听闻每艘船容昭占投资三分之一,又听闻永明帝投资二十万两,谨王投资五万两,还有保险……
    这还迟疑什么?
    投!
    必须投资!
    关大人也投资了,之前他就想跟着容昭挣钱,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这次终于有了一个。
    海贸听起来不靠谱,但架不住这是容昭要做的生意,不靠谱的生意在她手上,好像都能变得靠谱。
    更何况,她还给兜底。
    别说关大人,满朝文武都投了。
    如今官员赚钱也不容易,这么一个好机会,谁能放过?
    这日下朝,所有人都在议论——
    “你投了多少?”
    “我投了一万两,老底都掏干净了!”
    “我也投了五千两,保费五百两,这保费可真不便宜。”
    “但是划算啊,赚了算我们的,亏了算容大人的,哈哈。”
    “容大人到底年轻,胆子可真大,海贸要是真出了问题,他这辈子都要还账。”
    “就是因为他年轻啊,又惯会捞钱,我敢投资就是不怕出事,是要他活着,就肯定能挣钱还账。”
    “这倒也是,我的船是第五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海。”
    “我这都第八艘船了!”
    “等就等吧,容昭那么多钱都砸进去了,听闻他这边收到的钱,全都投进修路和造船厂,收多少投多少,一点没留。”
    “年轻人就是有魄力啊。”
    “等到船回来,保底都是十倍收益,我那五千两就是五万两了,哈哈!”
    ……
    张丞相跟在后面,突然心动。
    这可真是暴利啊。
    不过他想到那人姓“容”,忍住了,一甩衣袖:“哼,这般相信那容昭,若是他出点什么事情,人没了,你们那钱找谁要去?”
    说完,他大步离开。
    留下一堆愣住的官员。
    片刻后,他们轻声道——
    “不可能吧?容昭那么年轻。”
    “是呀,他这么年轻,至少还要活五十年!”
    “他那一百个护卫还都带着?”
    “天天带着呢,放心。”
    ……
    几人算了算容昭的年纪,又想想她平日里怼天怼地的战斗力……
    嗯,身体很好,三十五年死不了。
    就是瘦了点,这个好办,下次提醒容世子多吃点。
    想到这里,众人安心了,继续一边往外走,一边畅想海贸的盈利。
    -
    与此同时。
    御书房。
    永明帝看着容昭,不解:“你为何要给他们作保?海贸到底能不能赚,终究没有实证,你给他们作保,风险不都是你承担?”
    容昭喝了口茶,随即叹口气:“臣若是不给他们作保,他们怎么可能放心投资海贸呢?而且,每艘船臣占三分之一,不收保费,臣也没钱投资呀。”
    这些人完全不懂保险!
    丢开海贸这个外衣来看,他们给她一笔钱,再给她这笔钱的十分之一做保费,保额却只有这笔钱,时间跨度还是五年。
    三年内没出海,她给他们赔十分之一。
    可这钱在她手上三年,她完全有办法赚到十个点的利息!
    五年内船没回来,她就把他们的投资退给他们。
    如今有银行,有市场,就注定会有一定的通货膨胀,她有信心在五年内,做生意将那笔保费翻个十倍,填补窟窿。
    而这还都是最糟糕的局面。
    容昭对海贸很有信心,这最糟糕的局面绝不会出现。
    当然,这些都不是她做这保险的最根本原因。
    至于这些,她不会给任何人解释。
    她不会亏,还能放出去无数欠条,投资者也有人兜底,两好局面,哪里有什么不好呢?
    ——唯一的不好,大概是五年内,债主都怕她死掉。
    永明帝不知道她内心的想法,眉头依旧紧皱:“海船还没建好,你名下那些产业都能挣钱,哪里凑不出三分之一投资?何必如此冒险?”
    容昭笑道:“并不冒险,皇上,海贸定会成功。”
    永明帝眉头皱得夹蚊子。
    片刻后,他道:“反正你铺开的摊子,你把局面给朕收拾好。”
    虽然现在国库有很多钱,银行的钱他也可以调度不少,大雁朝便是打仗也不差钱。
    可局面实在是复杂又混乱,别说他,就是整个户部和朝廷都不敢接手银行与交易市的摊子。
    只能让容昭收拾好这副局面。
    而一旦崩盘,实在是骇人,永明帝头疼地揉了揉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