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渔女赶海发家记 > 第121章 禁海结束出海
    晚上饭菜刚端上桌, 秦荆娘跟于来顺过来接孩子了,两人一进门,刚落座的一家子都站了起来, 齐阿奶张罗着让两个人再坐下吃点。
    齐老三从屋里拎来椅子, 说:“坐着多少再吃点,我去给你们拿碗筷。”
    于来顺把手里的两包糕点递过去,说是给孩子们带的,“你成亲的时候我不在家, 回来了才听荆娘提起, 一直没得空过来, 虽然说恭喜有点晚了,但还是要补一句。”
    “不晚,正好, 我要当爹了。”齐老三咧嘴笑。
    于来顺心头震了一下, 看了贝娘一眼,撇过脸眼神有点落寞。
    晚上煮的米粉,炒了盘韭菜鸡蛋和一钵酸菜坛坛鱼, 浇在米粉上很有滋味, 于来顺接过碗,他没什么胃口, 吃了几筷子就坐在一旁听其他人说话。
    平生傍晚的时候吃过一个鸡腿, 也不怎么饿,粉上的鱼肉丁吃完了就不吃了。
    “吃饱了我们就走吧,越耽误天色越晚。”于来顺牵过平生, 跟海珠姐弟四个说:“得闲了去家里吃饭, 你娘天天在家念叨你们。”
    “你们得空了也过来,人多吃饭热闹。”齐阿奶端着碗送人出门, “路上慢点啊,天黑,看着脚下的路。”
    秦荆娘回头摆手,“娘,你进屋吃饭,别送了。”
    拐出巷子,平生抱着于来顺的脖子嘚吧嘚吧说他陪着他三叔去卖卤菜了,还得了十文钱的工钱。他掏出铜板,给爹娘各分五个,嘴甜地说:“等我赚多多的钱,爹你就能天天在家了。”
    于来顺心里一暖,响亮地亲怀里的小子一口,“好儿子,我没白疼你。”
    秦荆娘在暗处翻白眼,刚刚听说老三媳妇怀娃了就满身丧气的人又不是他了,嘴里说得再好听,平生在他心里还是比不上没影的亲骨肉。
    沿街的食肆酒馆还热闹,村里的渔家却是空荡荡的,家里没人也没灯,人都还在海边熬夜赶海。
    潮涨潮落,黑夜跟白天轮流转换,海上的风波在一日日潮汐间减弱了声势,遥远的海面恢复了平静,海上的风也变得和缓。
    八月初十的傍晚,新修的码头响起锣鼓声,街头巷尾的人听到富有节奏的锣鼓声,齐齐笑开了。
    台风季过去了,禁海期结束了。
    “一晃又是大半年,到了下半年,时间就过得快了。”路上扛船的渔民感叹,“上半年没能发财,下半年不知道能不能捞网大货。”
    “去妈祖庙拜拜喽,我不求发大财,只希望天亮出海了,日落时能安稳回来。”另有人搭话。
    齐老三暗暗点头,他也怀着这个祈求,他辛苦点都行,踏踏实实赚小钱,只希望能从海上安全归家。
    海珠在码头等着,等齐老三的船推进海湾了,她跟杜小五打声招呼,跳上船带着她三叔去岛上寻船。
    “就知道你今天会过来,船已经给你拖下水了。”岛上的守卫说,“落了沙和树叶,你得费劲清扫干净。”
    海珠走上船头,船板上落了厚厚的泥沙树叶,还有海螺蛤蜊壳,都是刮大风的时候刮上去的。她简单扫了一眼,先走到船头升起船帆,一层沙土扑了下来,她连连眯眼后退。
    “到码头了把船帆取下来,这两天你先别用船,我给你检修一遍,有问题趁早去找船匠。”齐老三跟了过来,他走下船板到了底仓,底仓干燥没有进水,他趴在船板上一寸寸敲,他担心船抬到岛上被虫蛀了。
    海珠也走了下来,说:“先回吧,我明天去请个船匠到船上来看。”
    “也行,你经常出海跑的偏,船不能出事,值得花钱请船匠来检查。”齐老三走到海珠身边,压低了声音跟她说:“我看岛上开的几簇花挺好看,你跟岛上的人问问能不能挖一棵走,回去了种院子里能驱油味,你三婶闻着舒服点。”
    海珠瞟他一眼,上岛跟守卫说一声,她徒手刨了株野花拿到船上。
    这时海面浮起一片龟壳,老龟慢悠悠的往岛上游,听到耳熟的说话声它翘起脖子,随即加快速度往船边游。
    船底响起熟悉的撞击声,海珠趴在船舷上往下看,“嗐,老家伙,等你好久了,要不要跟我回去?”
    “它住岛上估计已经住习惯了,一天两次下海捕食,吃饱了就上来晒太阳。”岛上的守卫有些急,岛上无聊,养只海龟也挺有意思,他们也试过再逮只龟养在岛上,任凭怎么喂,一入水就逃之夭夭了。
    “齐姑娘,你就让老龟待在岛上吧,你要出海了再来接它。”放哨的守卫央求。
    “它倒是成你们的宝贝了,放心,它不会跟我回去。”海珠示意岛上的人拔船锚,楼船没了固定的锚点,立即随风滑了出去。
    老龟跟在船后游水,走到半途识出方向,它不假思索地沉入水里,掉头往岛上游。
    海珠看着它嗤了一声。
    ……
    次日一早,休息够了的渔民天刚亮就出了家门去了海边,他们坐在码头等退潮,潮水一退就领了船扬帆起航。
    海珠的早肆没开门,她去找了船匠,谈好价钱一道去码头,两人到的时候海湾里只剩她的那艘船。
    船匠先取下两扇船帆上岸细细检查,一柱香后又完好无损地挂上桅杆,他跟海珠说:“造这艘船的船匠费了不少心思,船帆是三层油布制的,还是用贵重的牛皮熬的胶粘合的,轻易破不了。”
    说罢他拿起小锤敲击船板,老匠人只听声就能辨出木头里面的情况,他一寸寸敲击摸排,海珠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她从船头跳下水,动作利索地钻到船底。
    船底的木板有划痕,木头泡海水里泡久有点发腐,腐木里嵌着沙砾石子。她钻出海面把情况说给老船匠听,“这要怎么处理?”
    “不处理,你行船的时候注意点,不要往浅处划,避开水下的礁石,只要不触礁,你这个船没有问题。”老木匠收起木锤,说:“你给我一两银子算了,你这个船没什么要修的地方,我也不用费心检查了。对了,这艘船的哪个船匠造的?”
    海珠拿出一两银子给他,说:“我也不清楚,别人送的。”
    “心意挺足。”老船匠挎起他的工具箱下船离开。
    海珠则是去接上老龟出海,反正衣裳已经湿了,不如下海转一圈。
    她没带网兜和尖头铲过来,去岛上借了把铁耙和麻袋,带上老龟直奔蔚蓝的大海。
    此时海上无波无浪,海水清透耀眼,海珠凝望着如凝胶般的海面,她降下船帆,攥着麻袋和铁耙从船头跳了下去。
    “砰”的一声水花响,海面下陷了一个窝,随着水下人影消失,海面又恢复了平静。
    海珠雀跃的带着老龟下潜,海下的光线一点点转淡,跟海水有直接接触的脖颈和胳膊能感受到海水越来越沁凉。
    两条柔软如肉泥的章鱼漂浮到了海水中层,海珠捏了一把,章鱼已经腐烂了。她继续下潜,触底的时候在海底的细沙上看到好些随着水流摇晃的死章鱼。随着她的到来,水波发生震动,轻轻落在泥沙上的死章鱼被搅了起来,顺着水流的方向远去。
    海珠用铁耙刨开泥沙,一只肥硕的馒头蟹被惊动,它受惊挥着大钳子就要跑,转瞬就进了麻袋里。她继续刨沙,陆续又刨出懒散的兰花蟹和石头蟹,淡黄色的海虾从石缝里扒拉出来,它们慌头慌脑往人身上撞。
    这段时间天天有母章鱼死去,海底的鱼虾蟹不愁吃喝,在家门口就能饱餐一顿,它们吃肥了身子,吃油了脑子,警惕心都淡了。
    海珠抖了抖麻袋,心想难怪这段时间退潮了海滩上的虾蟹少了,它们吃饱了藏在海底不动弹,不钻出泥沙,潮水也无法带它们去岸上。
    老龟叼着一个海胆过来,它撞了海珠一下,把海胆丢她面前。
    海珠撬开海胆,掰去海胆刺卡在石缝里,老龟立马过去吞食。
    两条海鱼游了过来抢食,海珠索性多撬几个海胆扔海里,不一会儿就招来了十几条各色的海鱼。
    她挑选个头大的海胆撬几个装麻袋里,等老龟吃饱了就拽着大半袋的虾蟹往海面游,上浮时遇到一只海龟,两只龟相遇,谁也不理谁,各走各的。
    海珠解开麻袋把半路遇到的海龟兜进去,拖着死沉的麻袋钻出海面。她坐在沉在水里的木梯上,松开麻袋口,那只海龟动作迅速地钻了出来,呲着口细密的牙就朝她咬过来。
    “还挺凶。”海珠用铁耙敲它一下,怕被咬到,她给它翻个面,绕开两只龟鳍上缠的渔网线,脚上一蹬送它离开。
    老龟浮在一旁看着,等海珠上船了,它咚咚咚撞击船底。
    海珠撒网捞它上船,一人一龟一坐一趴立在船尾,两只红嘴黑毛的海鸟路过歇在船舷上,片刻后展翅离开,她也起身扬帆回程。
    螃蟹和虾卖给九贝食肆一半,剩下的海珠都扛了回去,禁海近三个月,逮的虾蟹都做吃食卖钱了,这回她要敞开肚子吃个过瘾。
    “冬珠,去酒馆沽二斤黄酒回来。”
    “我们晌午吃什么?”冬珠探头往盆子里看,“哇——好肥的虾蟹。”
    “是吧,是挺肥的,蟹脐都撑鼓了。”海珠得意,“晌午吃蟹黄炒面和蒸蟹蒸虾,再来一盘海胆蒸蛋。”
    海珠舀水洗头洗澡,不等头发晒干她坐院子里揉面,相比米粉而言,面条更能吸收蟹黄油。
    螃蟹和虾洗刷干净倒进篦子上一锅蒸熟,齐阿奶用筷子撬开蟹壳,黄澄澄的蟹黄扒到碗里,蟹肉剔出来放盘子里。
    “给我喂一勺蟹黄。”海珠张嘴。
    风平舀了满满一勺蟹黄喂她嘴里,齐阿奶暼一眼,说:“生怕你姐吃不过瘾。”
    海珠笑眯眯的,蟹黄入口油润,又香又糯,一口进肚了,口舌牙缝里还残留着鲜香的滋味,久久不散。
    面团擀片切条,海珠搬出泥炉和平底锅,锅底烧热倒油,油热倒蟹黄,一碗蟹黄在热油里绽开,滋滋的响声里,绵香的味道飘了出来。
    潮平和冬珠都守在锅边,眼巴巴地盯着。
    一碗开水倒进去,盖上锅盖小火焖着,趁着这会儿烧水煮面,面熟了捞起来倒进浓稠的蟹黄油汤里翻炒。
    “舀一勺花生芝麻酱来。”海珠说,顺手淋上秋油,面条的颜色更好看了。
    “花生芝麻酱来了——”冬珠喊,“还要什么?葱花吗?”
    “对。”海珠吩咐风平烧大火,她加快翻炒的动作,花生芝麻酱和蟹黄油汤混在一起,每根面条上都挂上酱汁。
    最后撒上葱花,海珠喊冬珠端盘子,一人挑一盘香喷喷的面条,面条上再撒一圈蟹肉,海胆蒸蛋端上桌,每人倒半碗黄酒就开吃了。
    贝娘坐在一旁吃她的鸡汤青菜面条,碗里还放了个煎蛋,她看着自己碗里的饭,再看其他人面前的,总觉得自己碗里的面条没滋味。
    “好吃啊!”冬珠故意馋她,“蟹肉又鲜又甜,沾点面条上的酱,馒头都能空口吃三个。三婶,你没吃过我姐熬的蟹黄油吧,味道好香的……”
    齐阿奶扬手要打她,“吃的还堵不住你的嘴。”
    冬珠俏皮吐舌。
    齐老三挑一筷子面条给贝娘吃,“少吃一点,尝个味就行了。”
    贝娘利索地咬走筷子上的面条,冬珠笑着问:“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贝娘使劲点头。
    “等你生了我再做给你吃。”海珠拍了冬珠一下,示意她闭嘴别说话,“奶,三叔三婶,我们后天回去如何?在老家过中秋节。”
    “行。”齐阿奶一口答应,“我也回去看看我的老姐妹,跟她们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