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渔女赶海发家记 > 第75章 挂名军师
    海珠在码头下船后, 韩霁马不停蹄去找他老爹汇报军情,两人约定明天再一起去回安码头。
    齐老三和冬珠风平都还在老家,海珠是一个人回去的, 她在外折腾了两天只想好好睡一觉, 不想做饭了,走到九贝食肆外面进去叫几道菜借食盒打包带回去。
    不然回去了就要吃齐阿奶煮的素粥素菜。
    “奶,我大姐回来了。”潮平在门外玩,看到海珠激动地大叫, 颠着两条短腿小跑着迎上去。
    海珠伸手牵住他, “别往我身上扑。”
    “大姐, 你跟二姐和大哥走了,我好想你们。”潮平紧紧攥着她的手,撅着嘴小声嘀咕:“我还哭了。”
    海珠笑着瞥他一眼, “想我们想哭的?”
    “嗯, 睡醒了就哭了。”
    齐阿奶也出来了,接过海珠手里散着菜香的食盒,她探头往巷子头看, “冬珠和风平呢?跟你娘回去了?不对啊, 还有你三叔,咋只有你一个人回来了?”
    “我娘昨天过去了?还没回来?”海珠忘了这档子事了, 进屋交代道:“我郑叔被匪寇掳了, 昨天交了赎银赎回来了,人还活着,没死。我跟韩少将军打配合去把匪寇窝端了, 回来的时候直接回永宁, 我叔跟我娘没得到消息,应该还在老家等着, 我明天再回去接他们。”
    得知郑海顺还活着,齐二叔跟齐阿奶都为他高兴了,死里逃生是个大喜事。至于海珠跑去打匪寇,两个人没多大的震惊,后湾村的事已经传开了,有一就有二,他们在心里已经接受海珠是个有造化的人,又有她那个义父在前面顶着,齐阿奶不操心什么,也就不过问。
    锅里已经在煮粥了,有海珠买回来的饭食,齐阿奶舀起还没煮熟的粥,洗了锅添上水,等吃了饭水也热了,正好可以洗澡。
    “你身上穿的谁的衣裳?”吃饭的时候齐二叔问。
    海珠低头,船上的厨娘跟她身高差不多,她穿上这身乌色的旧衣挺合身的,下船的时候也没发现什么不对。
    “我都忘了,从海里上来换了船上厨娘的衣裳,晚上洗了晾干,明天拿去还她。”
    ……
    夜半,官船抵达府城的码头,韩霁准备下船的时候被厨娘叫住,他看着她递来的青衫黑裤没有接,说:“放船上吧,明天她来拿。”
    回府了,他对身后跟着的管家交代道:“让府上的绣娘做两身姑娘穿的衣裳,个子齐我胸口。”
    老管家一愣,反应过来问什么时候要。
    韩霁琢磨了下,他只是想放两身干净衣裳在船上,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了有替换的衣裳,便说:“不急,做好了放在船上。”
    管家以为他在船上养了女人,交代下人让绣娘连夜赶制两身新衣出来,等韩霁从书房出来,他低着头进去偷偷禀报。
    “多虑了,那是他义妹,改天让他带人来家里一趟。”韩提督灭了烛火,带着老管家回后院歇息,说:“把东院收拾出来,按小姑娘的闺房布置一二。”
    *
    沈遂早上去上值的时候听街坊说海珠回来了,他脚尖一拐找去她家,听潮平说她坐大船走了,他朝码头跑去,又晚了一步,站在码头能看见扬着官旗的楼船已经驶进大海了。
    “先斩后奏挨训了吗?”海珠问。
    韩霁得意地摆动手指,“托你的福,还领了几句夸奖。对了,我爹让我给你捎句话,问问你什么时候得空,让我领你回家一趟。”
    回家?
    海珠撇着嘴觑他,挂个名的义父义女,回哪门子的家?
    韩霁装作没看出她的意思,继续说:“回去认个门,也在下人面前露个面,往后遇到事了找过去不至于被拦下来。”
    “那好吧,日子你定,我什么时候都有空。”
    韩霁认真看她一眼,也就她嫌弃麻烦,换个人攀上这关系,可不鞍前马后的把关系坐实了,哪怕挂个名也要搅起一番风浪。
    “看,海豚。”海珠往海上指,挥起手大喊:“哎——”
    五只海豚欢呼雀跃的快速游过来,它们跟在船后面逐浪跳水,喷出水柱跟船上的人打招呼。
    海珠以为它们要跟着船跑,却见它们停了下来,原地徘徊了一会儿折返了回去。
    韩霁朝海面上遥望一圈,再往前游一段就离开了海上军营的视线范围,他不知道是不是偶然,若不是,这些东西聪明得让人意外。
    行至中午,官船靠近回安码头,码头上停泊的商船看见官旗,暂停卸货往一旁停靠,给官船让位置。
    “我在码头下船,你坐船直接回去,接了人坐商船回去,我要留这儿把事情处理妥善了再走。”韩霁说。
    海珠拉住他,感觉他胳膊一僵,随后退了两步,她不解地看他两眼。
    韩霁搓了搓胳膊,生硬地解释道:“有些痒。”
    海珠“噢”了一声,说:“你要是不急就跟我一起回齐家湾,带着兵把赎银送还回去,这么好的机会让你拉拢人心、宣扬军威,可别错失了。”
    韩霁心思一转,收回准备下楼的腿,朝下方吩咐道:“直接去齐家湾,不在码头停靠了。”
    真听劝,海珠笑了,等离了码头她继续进言:“后湾村来找我报信的人你也该大肆嘉奖,让官府给她发个牌坊或是奖笔银子,这对其他渔民也有激励的作用。”
    韩霁点头,“行,等我忙完了这边的事亲自过去走一趟。”
    “可以再多安排几个守卫进村,经过匪寇一事,后湾村的渔民肯定是心里慌乱,也怕被其他匪寇打击报复。”海珠继续说。
    韩霁连连点头,“下午我就派人先回去安排。”
    目的达成,海珠美滋滋地乐了。
    韩霁看她这模样,他也跟着乐,说了这么多她自己没占到什么便宜,背后为别人费了一腔心思,她满足得像捡了金子。
    船拐进了河道,他从腰上取下悬挂的玉佩递过去,“为我出谋献策,还一起去偷袭匪寇,算是我的军师了吧?”
    海珠瞥他一眼,心里琢磨着。
    “给你行便利的时候你又犹豫了,喜欢吃亏?”韩霁把玉佩放她腿上,说:“拿着这块儿玉佩你可以去海上的军营调百人兵,再遇到后湾村之类的事,你不用再去找沈遂。”
    “那我先收着。”
    “嗯,我在我身边给你挂个虚职,每个月给你发俸禄。”
    海珠瞪大了眼看他,这么开明的吗?
    “一个月十两俸禄,往后你再立功了还给你涨俸禄。”
    海珠嘎嘎大笑,看着手上的玉佩问:“拿着这个我能上岛吗?闲暇的时候也能上去转转的那种。”
    “能,不过军营里都是男人,我不在的时候就让参将陪你逛。”
    海珠满足了,她仔细把玉佩拴在裤腰带上,说:“韩少将军心胸了得,往后必成大器。”
    “少拍马屁。”船靠岸了,韩霁快步走下楼梯,背过身了翘起嘴角,说:“快下来。”
    秦荆娘和冬珠风平已经在船下等着了,见到海珠的身影,她一直提着的心落下了。
    海珠高高兴兴下船,刚站稳屁股就挨了两巴掌,她脸上的笑凝固了。
    “你胆子大的很,匪寇窝也敢闯。”秦荆娘听魏金花说海珠跳海潜去了匪寇窝,她吓得一夜都没闭眼。
    海珠左右看一眼,似乎没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她压着声音说:“跟少将军一起的,不会有事。而且娘啊,再有半年我都十五了,你可以揪我耳朵,别朝屁股上打了。”
    那感觉比砍她一刀还难受,有种突破亲密距离的尴尬和羞窘。
    秦荆娘还想说什么,但河边的欢呼声打断了她的思绪,白花花的银子从船上搬下来,为了赎人身上背了债的人又是哭又是笑,甚至有人跪了下来给韩霁磕头。
    “船也拖回来了,过两天官府的人修缮好了会送过来,你们安心过日子,有匪寇的岛已经收回来了,如今是我们的兵驻扎在上面,海上遇到风雨了可以去求助。”韩霁沉稳地说,“大海广袤,仅靠官兵无法追踪到他们的行踪,你们若是再遇匪寇记得去报官,官府会竭力保护大家。”
    这话一出,村里的人跪了七七八八,秦荆娘犹豫着也要跪下去,海珠拉住了她。
    韩霁朝她看一眼,继续说:“若一时联系不上我,可以去永宁找海珠,她能代我做主。”
    海珠皱了眉,她还有清闲日子过?
    韩霁暗暗发笑,又说了几句登船离开。
    海珠喊住他,让她娘和冬珠风平都上船,“三叔呢?我们搭船去码头,下午就回去。”
    郑海顺跟魏金花过来挽留,让海珠多留两天,也让他们好好谢谢她。
    海珠拒绝了,她怕多留一会儿就要惹上不少上门求办事的人。
    船出了村,她埋怨韩霁多嘴,“往后不能再说了,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我还有清静的日子?”而且她也不能代他做主。
    韩霁瞅了眼她腰上悬挂的玉佩,说:“你领了俸禄挂了虚职,就该为民办事。”
    “那我不要了。”海珠要取玉佩还他。
    “行行行,我不说了,但若是有人找到你门上,你也不能拒绝。”韩霁拦下她,没办法,他想知人善用,她却是个怕麻烦的。不过他琢磨了下,真要是遇到不平的事,她冲得比谁都快。
    快到码头了,他换个话茬说:“我请你们去食肆吃饭,算是为我的多嘴多舌赔礼。”
    有人请客海珠自然没意见,她喊上另外四个人跟韩霁一起下船,他有事,随便吃了一碗粉先走了,饭钱先挂账,过后他来结账。
    冬珠和风平等韩霁走了央着海珠讲杀匪寇的事,海珠转移话头说起别的,“永宁码头来了五只海豚,它们喜欢跟在船后面跑,像狗一样喜欢撒欢,坐船回去的时候你们或许就能看见。”
    “你们先走吧,我明天上午再回。”秦荆娘出声,“海珠回去了去跟你于叔捎句话,就说我回娘家给我爹娘上柱香。”
    饭桌上安静下来,海珠说他们陪她一起去。
    秦荆娘拒绝了,她在送三个儿女登船后,雇了船又回到齐家湾,她去看看齐老大,从他安埋后她就没再来过了。
    “去年你遇险的时候能获救该多好,哪怕遇到匪寇也好。”她坐在坟头低着头烧纸,从昨天到今天,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她心里就没平静过。
    从大晌午坐到日坠西山,秦荆娘时而沉默时而说几句话,待火纸灰皆数被海风带走,地上只余一圈黑印,她站起来往回走。
    “我走了,等我老了,忘记你了,再回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