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159章 一百五十九章 造神
    两个皇帝肯定有他吧?他晚年虽然杀了不少人, 但是没有杀武将啊。
    培养个能打的武将多不容易啊,他可舍不得杀。
    文臣多的是,杀了还能立马补上, 但武将就不一样了, 没了他是会心痛的啊。
    所以…肯定有他的吧。
    汉高祖时期
    随着天幕时不时的出现, 刘邦已经完全把天幕当成一个说故事的说书人了。
    除了秦始皇外,其他人物都是后世的, 刘邦对后世的帝王将相还是挺有兴趣的,听得津津有味, 还时不时和大臣们点评两句。
    没想到听着听着战火就蔓延到他身上来了,刘邦向来自认洒脱不羁, 却被说成小心眼、没有肚量, 当即拉下脸:“乃公心眼小?没有肚量?”
    就因为韩信的死?
    跟随他起事的开国功臣那么多, 他都给他们封候拜将了, 让他们世代富贵。这还叫心眼小, 没有肚量?
    韩信的死,又不是他干的。咳, 至少不是他一个人有这想法。那不就是说明韩信非死不可吗?这怎么能赖他?
    也不瞧瞧韩信都干了什么。
    当年齐国都投降大汉了,韩信却突然出兵攻打齐国, 不仅害死郦食其, 还让他背上了出尔反尔的恶名。
    这也就罢了,终归齐国是被打下来了, 目的达到。可是,韩信后来又做了什么?趁着他被困荥阳,动弹不得之际跟他讨要齐国,当齐王。
    他这边正在被项羽围困,正等着郦食其说通田广让齐国归顺, 和魏赵燕三国形成包抄之势翻身呢,结果韩信突然出兵,让田广以为他出尔反尔,直接杀了郦食其,还直接倒向项羽,让他又多了个敌人。
    这个敌人本来就是韩信给他招惹来的,当然得韩信自己平定,这算哪门子功劳?害他损失了一个谋臣,他还没让韩信赔呢。
    韩信反而来讨功,要封王。
    这干的是人事?
    韩信何止不懂收敛,简直就是猖狂,想杀他有什么不对吗?
    再说了,韩信比他小一轮,他要是死了,刘盈能压得了韩信?吕雉想杀韩信可太正常了。
    还君臣相得,他倒要看看,韩信的狗脾气不改,谁能忍得了他,刘邦心中冷笑。
    有幸看过汉史知道自己善终的大臣们狗腿道:“陛下宽宏大量,怎么可能没有容人之量,是韩信在诋毁您。”
    “就是!咱们都能善终,韩信不能难道不是他自己的问题吗?要不是他想谋反,陛下又怎么会贬他为淮阴侯。”
    “只贬为淮阴侯没有杀他已经是陛下格外宽宏了。谁知他被贬后非但没有感激之心,反而还对陛下心怀怨念,韩信该死啊。”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将刘邦捧上了天,把韩信贬到了尘埃。
    刘邦越听越不得劲,抬手制止了大臣,转头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萧何:“萧何,你怎么看?”
    “臣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人怎么看。”萧何说着,示意刘邦看向天幕。
    言下之意,天下人都知道刘邦杀韩信是因为韩信功高盖主,刘邦小心眼、没度量。
    刘邦嘴角抽了抽,“……”
    **
    淮阴侯府
    听到自己又被天幕提及,韩信扁了扁嘴,别光说啊,有本事真的送他去别的朝代再就业啊。
    看完三册《梦回大秦》后,韩信已经知道大汉再无他的用武之地,刘邦不会再给他接触兵权的机会,他最好的结局就是老死长安。
    这样的日子和被囚禁有何区别?
    韩信自嘲一笑,心里越发不甘,“这世上真有不猜忌臣子的君王吗?”
    换个人,真的能比刘邦更好吗?
    韩信心里没底,脸上透露出些许疲倦,他着实厌恶了这种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远不如战场上快意。
    大秦
    秦始皇眉头微微上扬,眸底露出一丝笑意,不管书里的韩信选择去哪里再就业,现实中的韩信只能是大秦的。
    “韩信呢?怎么还没到?”
    “奴婢已经让人去催了,想来要不了多久就到了。”
    秦始皇点了点头,心道韩信可真是个大宝贝,不仅能打,还能当主角,这已经是第二回 了,比起扶苏强多了。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眉毛一挑,“两个皇帝,有朕吧?”
    长孙无忌提醒道:“陛下,大唐不缺武将,若是可以自己选择,韩信应该不会来大唐才是。”
    李世民:“朕知道,但天幕的意思,只有两个皇帝能有容人之量,不会猜忌功臣,难道不是朕吗?”
    贞观群臣:“……”虽然…但是,陛下你是不是太自恋了?太上皇还在呢!你敢不敢转头看看太上皇的表情。
    旁边的李渊:“……”别问,问就是无语+生气。
    倒也不是李渊多有自知之明,实在是杀功臣这事他已经干过了。
    洪武时期
    朱元璋若无其事地移开视线,这个好像和他没什么关系。
    朱棣倒是眼前一亮,应该有他吧?若是靖难起兵的他能得韩信相助,那不是如虎添翼?
    想着,朱棣偷偷看了朱元璋一眼,心道他肯定不会和老爷子一样卸磨杀驴,大肆清洗功臣。
    【想必已经有不少宝贝猜到是哪两个皇帝了,对没错,就是秦始皇和唐太宗。
    其实不止祖龙和二凤,还有四个皇帝其实也不杀功臣,只是远没有祖龙和二凤出名罢了,或者说没有他们两人纯粹。
    祖龙和二凤不杀功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功绩远在功臣之上,不存在功高盖主一说,加上贵族出身,自信又大方,不惧功臣,自然也不会杀功臣。
    其他四个不杀功臣的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昭烈皇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棣。
    大部分人只听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却不知道在东汉也有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是汉明帝为纪念跟随其父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命人绘制28位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刘秀也不杀功臣,是少有的厚道皇帝,也是老刘家少有的厚道人,毕竟老刘家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狗头)。
    不过后来的史学家分析刘秀不杀功臣,更多的是因为无奈,那些功臣大部分都是豪强,刘秀奈何不了他们,只能妥协,并和他们联姻。
    与豪强联姻造成的外戚干政也使得朝局动荡不安,这也是后来东汉势力渐弱的原因之一。
    至于刘备,当时蜀汉只是三分之一,还没统一天下就杀功臣傻子才会干。而且刘备不是大一统开国皇帝,所以一般不将他算在内。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没有杀功臣,但杯酒释兵权造成的隐患,加上北宋严格意义上也不算大一统皇朝,所以大家对他的评价一般是:你还不如杀功臣呢,整出杯酒释兵权祸害无穷。
    朱棣的话,纯粹是他的大臣没什么名气,所以大家也不关注他杀没杀功臣,反而更关注他是如何杀建文旧臣的。】
    大秦
    秦始皇嘴角轻勾,说得不错,论功绩谁能比得上他,不存在功高盖主一说,又何必杀功臣。
    再说了,就算功高盖主,那也是君王无能,压不住功臣。他就没听说过历代秦国国君有压不住功臣,杀功臣的。
    有功之臣不留着为大秦效力却杀掉,多浪费。
    所以,韩信是会选择他的吧?
    比起选李世民,还是选他更好吧?至少能找刘邦报仇。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不服道:“??居然没有朕?”而且老刘家少有的厚道人是什么鬼?还老刘家出了名的刻薄寡恩。
    这是**裸的抹黑啊!!
    公孙弘弱弱道:“……也许天幕说的是开国之君。”
    “秦始皇勉强算开国之君,李世民和朱棣呢?”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这两都是太宗啊!还都是篡权夺位的那种太宗。
    等等,莫非这样也算开国?刘彻嘴角抽了抽。
    **
    汉高祖时期
    刘邦:“……”什么叫老刘家少有的厚道人?他就不厚道吗?
    他明明很厚道!
    刘邦不解:“后代子孙到底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会留下刘家刻薄寡恩的名声?”
    看过汉史的几个心腹大臣闻言脸上皆是一言难尽的表情,做了什么你心里没点数吗?远的不说,后面这几个皇帝,有谁是厚道人吗?
    文帝刘恒逼死舅舅薄昭,他能坐上皇位,薄昭可没少出力,还有周勃,扶持文帝上位的两大功臣之一,最后是什么下场?
    周勃本人看到关于他的列传时,整个人都懵了,受诬入狱,花钱免灾,还发出“吾常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呼”的感慨,可见过的是什么生活了。
    两度拜相最终在惊惧中死去,周勃看到的时候,都觉得是不是自己对吕家做得太绝,才遭此报应。
    景帝直接腰斩老师晁错……
    说刻薄寡恩,哪里说错了?
    被涉及到的大臣,皆心有戚戚,神色淡了很多。
    淮阴侯府
    韩信内心啧道,刘家果然刻薄寡恩,仅有的两个厚道人还是不得不厚道。
    啧……
    可千万别选老刘家的两个。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大笑,十分嘚瑟道:“就知道有朕。”功劳最大,可不就是他嘛!!
    不仅如此,还一脸得意地看向大臣们,满脸都写着“快夸”。
    贞观群臣:“……”你是不是忘了太上皇还在啊!你功高盖主的‘主’还在这呢,让他们怎么夸。
    李渊都看不下去了,连咳了几声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咳咳,二郎低调些。”
    李世民从善如流,“好的,阿耶。”
    话落又道:“所以韩信会选朕的吧?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连自己的儿子们都不封王,更别说封异性王了。”
    大唐开国之初就封过好些异姓王,不少异性王更是直接赐李姓。
    虽然大唐的王和秦汉之时的王不同,但好歹也是王啊!
    李世民信心满满地望着天幕,若兵仙韩信在大唐,不知道他和李靖谁更厉害一点?
    他和韩信比又如何?
    宋太.祖时期
    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
    交出兵权的功臣们:你礼貌吗?凭什么功臣要被杀掉,功臣做错了什么。
    洪武时期
    朱元璋一言难尽地看着朱棣:“……”没有他也就算了,毕竟他杀胡惟庸等人可是一点没心软,但为什么会有朱棣??
    这不是在说开国之君吗?
    如果朱棣是开国之君,那他是什么?
    朱棣都快被朱元璋看哭了,真的是好事一点没轮上,背锅第一名。
    就连朱允炆的目光都若隐若现地落在朱棣身上。
    建文旧臣,说的是他的旧臣?看来他四叔上位也没正大光明啊。
    朱允炆觉得心里稍稍平衡了些。
    永乐时期
    朱棣心里仿佛一万匹草泥马奔过,大臣没名气就不关注他杀不杀功臣?反而更关心他杀建文旧臣?
    要不要这么离谱?
    朱棣的目光落在一众大臣身上,神色十分复杂,这些大臣都没有名气,也就是说能力不咋地。
    大臣们被看得浑身一个激灵,心里不由暗暗叫苦,这还不如不说呢。
    好消息:他们善终了。
    坏消息:他们没有名气。
    【扯远了,我们继续说回书里的内容,韩信最终选择了李世民。】
    大秦
    顾清瑜话音刚落,内侍的声音就响起:“启禀陛下,韩信到了。”
    秦始皇下意识地看向站在不远处的韩信:“为何不选朕?”
    韩信:“……”他怎么知道,又不是他选的。
    书中的韩信不关他的事啊!!
    秦始皇话刚出口就后悔了,因为太不沉稳了。他收敛神色,对不远处的韩信淡淡道:“过来。”
    见状,韩信内心不由打起退堂鼓,陛下不会这么小心眼,因为书里的韩信没选他,就责罚他吧?
    应该不会吧?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哈哈大笑:“朕就知道他会选择大唐,选择朕。”
    “陛下——”
    大臣们刚要夸赞李世民一番,就听到天幕继续道:
    【和帝王再就业一样,韩信也是不能选择自己所在的朝代,秦始皇那会虽然是大秦,但没多久就要变成西汉。
    而且韩信如果回到大秦,他会忍住不出手帮助那个时空的‘自己’吗?
    他要是出手相助,就违反了地府的规则,所以阎王是不会让韩信去大秦的。
    剩下的人选里,刘家他不会选,至于大明…大明朝的武将待遇比宋朝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韩信只能选择二凤。】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忽然没有那么高兴了。
    这不情不愿地样子,还不如不来呢。
    大秦
    韩信松了口气,原来如此,这下陛下总不会生他的气了吧?
    韩信偷偷看了眼秦始皇,果然见其面色如常,没有半点怒色。
    秦始皇:原来是不能选,而不是没选,行吧,勉强接受。
    【不要以为韩信去武将扎堆的大唐就没有看点了,以为他去混武德充沛的大唐功劳肯定没有西汉开国那会大。
    不可能的,优秀的人去哪里都优秀,李靖在一众大唐名将里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军神,没道理成名比李靖早的韩信去大唐就不容易混了。
    而且别忘了,唐初的名将有不少混的都是神话圈,比如著名的门神尉迟恭和秦琼,他们的画像常常被当作驱邪避鬼、保卫家宅的神像张贴在门上。
    他们是怎么成为门神的呢?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可能因为杀兄屠弟的事情做多了,每天晚上都做噩梦。做噩梦有恶鬼缠着自己,于是就叫来了单人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大将军给他守夜。
    这两个大将军就是尉迟恭和秦琼,两人白天上班,晚上还得给唐太宗当警卫员,日子长了也吃不消啊。
    加上唐太宗也觉得让两个大将军,国之栋梁天天给自己守夜也不像话,于是就让画师画了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贴在门上。
    自从贴了画像后唐太宗每天晚上都一觉睡到天亮,再也没做过噩梦。
    后来事情传开,百姓争相效仿,尉迟恭和秦琼就成了门神。】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笑容僵在脸上,他会是那种做噩梦的人吗?还做噩梦做到让臣子来守夜。
    离谱!
    还有,他现在没有杀兄屠弟!!
    李渊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说:“二郎,莫做亏心事。”
    李世民:“……阿耶,我没做。”而且你做的亏心事比较多吧?要做噩梦也是你做啊!
    另一边,尉迟敬德眼睛亮了:“战斗力最强!”
    他扭头兴奋地炫耀:“老程,听到没有,天幕说俺的战斗力是武将中最强的!”
    程知节:“……纠正一下,是单人战斗力最强,也就是说单挑强。而且还有叔宝呢,你两并列,不是你最强。”
    尉迟敬德:“单挑强也是强啊!”
    侯君集撇了撇嘴,“匹夫之勇,上战场靠的是单挑吗?”
    尉迟敬德看了他一眼,“你就是嫉妒。”
    侯君集:“……”
    大秦
    秦始皇:“这也可以?”神仙果然是人编造出来的,世上根本没有神仙。
    韩信瞪大眼睛,虽然在夸他厉害,但为什么听着很不对劲的样子。
    混神话圈当门神什么的,他不感兴趣啊!
    托扶苏公子的福,他看过尉迟恭和秦琼那两幅门神画,和陛下其他的藏画一比,就很enmmm,如果他也要被画成那样当门神,那他还是老老实实当凡夫俗子吧。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震惊:“这居然也行??”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门神,他对神幻灭了。
    然而刘彻没想到的是后面还有更幻灭的:
    【除了尉迟恭和秦琼,李靖也被神话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神话,托塔天王李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天庭三军统帅,哪吒之父,左手托有玲珑宝塔,故而被称为‘托塔天王’。
    李靖的神化路线比尉迟恭和秦琼就具体多了,他被神化是基于其军事才能的基础之上,百姓对他产生了崇拜,赋予其呼风唤雨的道门神力。
    在神化的过程中,又融入了佛教护法四天王——毗沙门天王的形象。
    毗沙门天王在大唐被当成战神来崇拜,这种崇拜与历史上李靖的真实形象相近——李靖战功赫赫,同样有着威武气质。
    融入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后,李靖的神化之路被注入了更多细节,例如其子“哪吒”的故事线,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神化形象。
    现在谁不知道托塔天王李靖是反父权的代表人物呢?谁会不记得哪吒那句‘削肉还母,剔骨还父’呢?
    这就是李靖的成神之路。
    和李靖同为八大军神的韩信去唐朝说不定也能混出一个神位呢。】
    唐太宗时期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李靖身上,李靖听完天幕的话整个人都恍惚了,见状,无奈道:“你们看我做什么?”
    尉迟敬德竖起大拇指,“药师,还是你厉害,我和叔宝只是门神,你直接混成天王了,在天上统帅三军,还是战神,牛!”
    李靖:“……别闹。”
    李世民也道:“药师一直觉得自己在后世名声不显,这哪里是不显啊,分明是太显耀了。”
    程知节:“可不是,听天幕的意思,药师在后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就连李渊也道:“托塔天王李靖,这名听着就很威风。”
    李靖:“……”虽然我想出名,但我不想以这种方式出名啊!!
    李靖想了一下上回看到的尉迟敬德和秦琼的门神像,如果神仙画像都是那样的话……
    李靖只觉得眼前一黑。
    大秦
    韩信:不,我并不想混神位,凡夫俗子也挺好的。
    什么削肉还母,剔骨还父,听着就很离谱,他一点也不想被神化。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槽多无口,这是成神之路吗?这分明是造神之路。
    所以神都是这样被造出来的?
    幻灭了,没爱了。
    【就算混不出神位,韩信和李世民也会成就一段君臣佳话,李世民对有功的臣子是真的挺不错,除非是谋反的大罪,不然都是可以在贞观朝善终。
    尉迟恭那么嚣张,仗着自己救过李世民,立下不少功劳,就居功自傲瞧不起别人。比如当面指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过失,引起将相不和等等。
    甚至连皇室宗亲都敢打,李道宗可不是一般的皇室宗亲,他是皇室宗亲里功劳最大的那一批,很得李世民看重,这样的人尉迟恭发起脾气都照打不误,可见有多狂。
    即便是这样,李世民也没有直接惩治尉迟恭,而是和他讲道理,说典故,当然说的典故就是韩信居功自傲什么的就不说了。
    尉迟恭听到韩信的名字,那叫一个幡然醒悟,从这以后尉迟恭就老实了,也不闹了。
    李世民连尉迟恭都能宽容,韩信是情商低,但还不至于低到尉迟恭这份上,好好和他讲道理他未必不能醒悟。
    怎么说韩信也是被萧何称作“国士无双”的人物,而且知恩图报。
    韩信如果遇上李世民,不管是晋阳刚起兵那会,还是作为哪一方诸侯的降将,只要李世民诚心相待,他都会效忠李世民的。
    至于李世民能不能诚心相待,他手下的武将除了自家人,有不是降将的吗?
    综上,只要韩信不谋反,他在大唐一定能君臣相得。会和李靖一样,战功赫赫,桃李满天下,后辈弟子名将无数,最后还能不被君主猜忌,善始善终。
    至于两人是怎么达成君臣相得的佳话,韩信在大唐又会有怎么样的作为,和大唐名将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宝贝自己去看书吧,这里就不详说了。
    接下来,是第三位再就业的名将——白起。】
    唐太宗时期
    刚才热闹的场面瞬间沉默了下来,尉迟敬德脸色一白,紧张地看向李世民,又看了看长孙无忌等人,“我…我不是,我没有那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