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 第112章 一百一十二 发展的重要性
    【朱酒酒:汉时, 汉武帝曾遣宦官出海市易,抵达马来半岛、印度东海岸马德拉斯附近以及印度河流域;
    王莽也曾派人前往孟加拉找犀牛;
    东晋时,法显和尚乘锡兰山的独桅三角帆狮子舶从印度自海路返回中原;
    唐朝时, 各式番舶往来于中原于亚丁湾、南印度与珠江口、泉州湾之间;两宋时更是建造了能载五六百人的大型海舶, 每日来往的海船不计其数[1]。
    汉也好, 唐宋也罢,来往的都不过是海图上这一角罢了,从未去过更远的地方。
    若是不知道大西洋对岸还有那么广阔的地方也就罢了, 既然知道为何不去看看呢?
    重复前朝的轨迹终究不如开创自己的轨迹好不是吗?
    郑和确实心动了,但还是有些纠结:凭一张不知道真假的海图就改变航行, 这是否太过冒险?
    朱酒酒:难道我这段时间的表现还不足够让你信任?
    郑和想到这段时间朱酒酒预测的天气都对了,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 而且连风向都能预测。钦天监的官员都甘拜下风, 求着学艺。
    若是一直都这么准, 也不是不可以,郑和想。
    淘宝跨业做的天气预报还是很可靠的, 比起专业的天气预报来也不逊色。毕竟这可是能提醒你未来十几天该买什么衣服的吞金软件。
    像普通天气预报该有的摄氏度、体感温度、小时变化图, 未来十四天天气预报、风向、湿度、能见度等, 淘宝也都有。
    凭着这些,成功给朱酒酒立了一个精通天象,近乎神棍的形象。
    在古代还是很能唬人的。
    靠着这一手,朱酒酒最终说动了郑和调转方向。】
    永乐年间
    郑和此刻觉得自己应该解释两句:“陛下臣——”
    朱棣抬手打断了郑和的话, “不必说了, 朕分得清现实与小说。再说了,后世人花样那么多,要是真被说动了也不稀奇。”
    那什么天气预报他就挺感兴趣的。
    后世真的能做到预测未来半个月的天气吗?如果可以,又是怎么做到的?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郑和:“……”好像并没有被安慰到。
    而此时的朱棣已经丢下郑和, 转头和姚广孝说起天气预报的事了。
    大秦
    海上发展又没有大秦?一向走在世界前沿的秦始皇闻言皱了皱眉头。
    不就是海上贸易吗?大秦也可以!
    回头得再催促墨家赶紧造船,人手不够就多收弟子啊,总这样拖着,他何时才能看到能载五六百人的大船。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遣宦官出海市贸?
    “是哪个宦官?”他要立刻、马上知道那个宦官的所有信息。
    原来派宦官出海这种事是他首创的啊!
    不愧是他,果然有远见。
    千年之后还有人学他。
    刘彻满意地笑了。
    唐太宗时期
    “天气预报?”后世连这都会?李世民眼底流露出羡慕地眼神,他要是有这些东西,现在就能组建一支水军出海。
    这郑和未免太不识好歹了,还有朱棣,识人之明不行啊!
    要搁他女儿有这等语言天气的本事,他肯定愿意赌一把。
    可惜女儿不是他的。
    李世民遗憾地收回目光,转而提起另一件事,“天幕说海外的番船时常来往于大唐和各海域之间,而大唐的船队却甚少出去,这可不妥。”
    海外这么多金子,这些番商低价在大唐的进货,然后通过海路高价卖到别的国家,一来一回能赚不少。
    他们赚了,不就显得大唐亏了吗?
    海关税收少了,绝对收少了。
    【成功说服郑和后,朱酒酒露出了计谋得逞的笑容。
    美洲!她来了!
    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而15世纪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此后葡萄牙、西班牙开始殖民掠夺之路,推动了海外殖民的扩张[2]。
    欧亚非三洲互通贸易已久,并不知道在西半球还有美洲的存在。新大陆的发现让葡萄牙和西班牙欣喜若狂,他们将独占西半球的美洲视为案板上的鱼肉,陆续向美洲移民进行殖民统治。
    之后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国崛起,打败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争夺到了中美洲及北美洲的殖民权。
    可以说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方开始发育,直至19世纪全面压到东方。
    西方发育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明朝中期,国富民安,还是世界第一大国。
    100多年后,西方出现了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
    牛顿的出现为西方开启了科学智慧的大门,而中国这边正在改朝换代。
    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大明王朝亡国(虽然明朝亡于1644年,牛顿才1岁,但还有南明啊,清朝入关的时候南明还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自大的王朝。
    这个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异族统治中,最为强大的王朝,没有之一。其创造的大帝国从某种程度上说,远迈汉唐,是封建王朝的巅峰[3]。】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不屑一笑,“远迈汉唐?他也配?”
    虽然天幕至今没有说过以清朝为背景的小说,但从偶尔提到的事,比如异族、马背上的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什么的,刘彻还是能猜到个七七八八。
    就是猜到才更厌恶,当然这和他把清代入成匈奴也有关系。
    前边这么多王朝,可没有哪一个能被西方蛮荒之民碾压的,就这还好意思说王朝的巅峰。
    怕不是封建巅峰吧?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一头问号,远迈汉唐?还是异族?
    他们李家祖上有鲜卑血脉都被山东那群自诩儒门正统的儒家瞧不上,后世不仅异族入侵中原,还成了中原的皇帝,还能有“远迈汉唐”的名声?
    怎么说他的大唐也是结束了隋末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重新统一了天下。又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还有开元盛世。
    而且天幕还说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盛世。
    也就是说在这方面,大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清凭什么远迈汉唐?
    再说了,两汉四百年,先后出过这么多明君,汉高祖、文景两帝、汉武帝、汉宣帝,后又有汉光武帝,帝星云集,后世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能超过。
    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大唐在这点上比不得大汉,毕竟晚唐那帮废物实在太废了。
    大唐前期多好,要是没有安史之乱就好了。
    “所以,它是怎么远迈汉唐的?”就很不能理解。
    洪武时期
    因为清就在明朝后面,听到这个话题,朱元璋瞬间竖起耳朵,不放过任何一个字,还吩咐起居郎一字不落记下。
    他还以为会听到点关于清朝如何入关夺取大明江山的事,结果就一句轻飘飘的“中国正在改朝换代,大明亡国。”
    朱元璋:??
    你说清楚点,大明怎么亡国的?
    然而天幕并不搭理他,仍在继续说着那亡了大明的清朝如何厉害。
    朱元璋:“……”
    朱元璋气得拍桌,“说海外那些西方国家都比说大明多,你到底记不记得这是大明背景的话本!”
    气死他了。
    被远迈的汉唐皇帝和被清取而代之的皇帝纷纷破防,只有秦始皇的关注点在殖民地上。
    葡萄牙和西班牙和美洲隔着大西洋呢,是怎么统治美洲的?
    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丁点大的地盘,又是怎么拿下比他们大了数十倍的美洲?
    这符合常理吗?
    莫非美洲是一片荒地?不对,既然是殖民,那美洲定是有人的。
    秦始皇仔细想了想,觉得应该是美洲太落后了,无力抵抗入侵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千年之后都这般落后,那千年之前岂不是更加……不行?
    秦始皇心中一动。
    【然而封建注定是腐朽的,当西方列国都在忙着发展,从封建社会往资本主义国家过度的时候,大清在巩固政权,排斥汉人、提防汉人。
    他们陶醉于过往的骄傲成就,目空一切;鄙夷汉人的开化,排斥上进,他们不是不知道西方的情况,但他们选择把门关上。
    因为西方的思想对他们来说太过离经叛道,一旦在国内传开,好不容易被压制下去的汉人肯定会反抗他们,因为清朝的统治者规定天下人都是他们的奴才。
    可是谁生来就想当奴才呢?
    前有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有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清朝统治者怎么能不怕呢?毕竟天下汉人何其多,而满人在其中不过沧海一粟。
    所以他们要打压汉人的脊梁骨,磨灭汉人的精神气,遏制汉人开化,控制汉人的思想。
    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多年,鸦片战争时火器水平远不及明朝,甚至连清初都比不上。
    中国千年火器的发展,不如西方百年的追赶,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开始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据不完全统计,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上百条(百度的不准再改)。
    在清王朝统治下,一直位列世界第一大国的中国被拖入腐朽的深渊,最终万劫不复,历经百年国耻。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奋起直追,直至今天我们仍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可能是这条路追得太艰辛,所以诞生了不少类似“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的话。
    穿明虽然没那么激烈,但是不发展怎么对得起当年背的不平等条约?
    背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近现代的苦难史,怎么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
    与其让自己落后挨打,不如让别人落后挨打。】
    永乐时期
    朱棣听前面的内容已经很气了,听到清朝火器水平不如明朝,直接气笑了,“清朝的火器连大明都不如,大明是怎么亡国的?”
    是哪个废物在位?
    而且汉人比满人多那么多,到底是怎么亡国的?
    快气炸的朱棣一拳捶在茶几上,“满人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查!给朕查!我倒要看看他们的祖先是何许人也。”
    永乐时期的朱棣还能撒气,洪武时期的朱棣可就惨了。
    洪武时期
    朱元璋火冒三丈:“朱棣!”
    他可算是知道为什么后世人说他误华夏六百年了,呸!他分明是背了清朝的锅。清朝不发展凭什么也赖他,是他让清朝不发展的吗?
    朱元璋:;%¥*;
    朱棣也很生气,但这和他关系不大啊,总不能不知道多少代的子孙不争气也怪在他头上吧?
    “父皇,您消消气,这事也不是不能解决。”
    朱樉一听这个来劲了,“老四你打算怎么解决?你当皇帝是不错,但你儿子不行啊,才当了十个月皇帝就驾崩,龙椅都没坐热呢。还有你孙子,居然把你辛辛苦苦打回来的疆土弃了。
    对了,还有那个叫门天子朱祁镇,亡了大明江山的皇帝也是你的后代,你这些后代不行啊。”
    他一边说还一边摇头,表情十分欠揍,“不如你以后当了皇帝就别让朱高炽做太子了,在咋们兄弟的儿子里选个好的,还能再续你创造的辉煌。”
    朱棣都无语了,他只不过是想说可以立下祖训,规训子孙后代,老二可真敢想。
    “二哥,父皇在气头上,你就别捣乱了。”
    朱樉:“这怎么能是捣乱呢,我这是在为父皇排忧解难,”他说完,还转头问朱元璋,“您说对吧,父皇?”
    朱元璋一看他那个蠢样就来气,“都给我闭嘴,你听听你说的什么话,不会说话就别说。”
    还不选儿子选侄子,选儿子造反都一堆,选侄子你是嫌朱家子孙太兴旺了是吧?
    蠢货!
    不过被朱樉这么一气,朱元璋心如刀割的感觉缓解了不少,大明是他一手建立的,感情岂止是一个深厚能形容的。
    在他心里,大明江山可比儿子重要多了,儿子可以有很多个,大明只有一个。
    听到大明亡国他的心都在滴血,一直在等天幕说亡国原因,想办法补救呢,同时满清也在他心中挂了号。
    可惜天幕就是不说。
    朱元璋只好自己猜测,他猜了无数种可能都是满清太强大,明朝无力抵抗。
    然而现实狠狠甩了他一记耳光,满清的火器不如大明!
    靠火器打了那么多胜仗的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知道火器的重要性,他不予余力发展火器就是因为这个。
    火器比清强,人比清多,到底怎么亡国的?
    难道后代子孙又改了他的政策?
    想到这里,朱元璋怒气冲冲地瞪向朱棣,该改的不改,不该改的瞎改。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冷笑:“就这也配称远迈汉唐,我大汉羞与为伍。”
    说完,好像想起什么,“不对啊,大汉的脊梁骨不是朕打出来的吗?”
    感觉更气了。
    “仲卿、去病。”
    卫青/霍去病出列:“臣在。”
    刘彻:“匈奴人会不会就是满清的祖先?”
    这么重要的事地图集上居然没写。
    不过唐朝的突厥就在匈奴的地盘上,宋朝的辽国也是,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在的位置都差不多,估计就是一脉承袭。
    卫青:“……”相差了一千多年,汉朝都亡了又亡,还经历了那么多朝代,匈奴能传承这么久?
    不太可能吧?
    霍去病就很了解刘彻的心思,“陛下想加速灭匈奴?”
    刘彻:“你们也看到了,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异族不安分已久,不打怕他们,用不了多少年,又能卷土重来。”
    汉人的王朝亡了能建新的,匈奴人自然也可以。
    但他不想给匈奴人这个机会。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眉头紧皱,“这明朝的火器这么厉害,是怎么亡国的?”
    火器做出来后,他们都看过,虽然不能和在天幕上看到的比,但总比刀枪剑这种冷兵器好吧!
    而且清朝是骑兵,火器不是专门克制骑兵的吗?
    就算清朝也有火器,可明朝火器比他们厉害,人也比他们多。
    这还能亡?
    李世民无奈叹气:“唉,每个王朝末期都有一些不争气的子孙后代。”
    【女主秉持这个原则,登陆美洲后对美洲的原住民使劲散发善意。
    言语不通没有关系,以物易物面前,交流不重要,会点头就行。在朱酒酒的友好款待下,美洲的原住民渐渐放下戒备心。
    美洲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
    据说他们的祖先是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关于美洲原住民的起源有不少说法,这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