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成年代文的懒媳妇[七零] > 第18章 看破真相
    周云梦飞速算了下:“拿五个包子就好了。”
    周母两个,五个孩子吃三个。
    至于三个哥和三个嫂子,不重要。
    这白面包子珍贵,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写文章赚钱的事,拿多了不好解释。能带点给他们孩子吃,他们就挺高兴的了。
    而且林家人起码对她好,相处着也有点交情,又出力包包子,吃多点当然没关系。
    周家六个哥嫂,除了三哥还好点,别的关系都一般。
    周云梦是那种,谁对她好,她才会对别人好。
    这世界上哪有什么无缘无故主动对你好的好事。
    给肉包子是人情,不给是本分。
    而且她得在林家人面前,处理好婆家和娘家的关系。最起码明面上,她不能太偏着娘家。
    她只偏心周母罢了。
    林母听了笑了,点头:“好,待会全部蒸好放凉了,你下午正好带过去。”
    老三媳妇是个拎得清的。
    林大嫂和林二嫂飞速算了下,十五个包子拿去周家五个,剩下十个。
    不管三弟妹怎么吃,自家孩子肯定都能再吃一次的。
    这就够了。
    中午吃饭也简单,林大嫂随便煮了点。
    周云梦刚吃了两个肉包子,这会吃点青菜就回房休息了。
    林家人吃过那么香的肉包子,至今还在回味。
    大人们吃了青菜和蒸地瓜,饭量比平时小。
    小孩子胃口小,一个大白面肉包子就接近七成饱了,也是学着三婶吃点青菜就结束午饭了。
    下午三点半,周云梦背着竹篓出发。
    现在冬天天黑得早,她得早去早回才行,一个人夜路不好走。
    三点半的冬日阳光也没秋收那会那么猛烈了。
    竹篓里放着一麻袋五斤米,还有大盆子装着的五个肉包子,用盘子反扣盖着。
    这一麻袋五斤米提前拿出来在林家人那过了明面,也是为了拿到周家后不会出漏洞。毕竟她这几天可没去过县城。
    周云梦懒得再折腾跑县城一趟了。
    这会走到村口,她意念一动把竹篓里的一麻袋五斤米收进超市里,顿时感觉背上压力轻了不少。
    她一路走到丰田生产队村口,才用意念把那一麻袋五斤米转移回竹篓里。
    因为竹篓上盖着粗布,全程看不出啥。
    “娘,我回来了。”
    到了周家门口,周云梦敲门。
    “小梦!”
    里面传来周母高兴的声音和急切的步伐。
    虽然这会农闲,家里三个媳妇都在家,但每次周云梦来,都是周母跑过来开门。
    就为了早几秒见到闺女。
    周母瞧见闺女高兴:“小梦快进屋坐。”
    三个嫂子听到声响出来打招呼。
    周云梦打过招呼后随口问:“我哥呢?”
    周大嫂笑:“村里守国家要建房子,你大哥和二哥去帮忙了,最近中午都在那边吃饭。”
    这年头村里建房子都是同村的人帮忙,谈不上给工钱,但中午那顿饭肯定在那边吃的。
    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同村里多是亲戚出力帮点忙,还能给家里省顿粮食。
    而且现在不去帮忙,到时候自家如果要建房子也很难喊到人帮忙的。
    周云梦明白,点头表示知道了。
    至于周三哥,周云梦觉得他是个机灵懂变通的,也肯出力。
    上个月她回周家和周母随口说了句林家大哥二哥都跑去修水库那干活赚钱的事。
    周三哥听了心动,问完那边还招人后,和娘还有媳妇打过招呼就跑去那边干活了。
    周大哥周二哥也知道这件事,但他们没去,这会选择在村里帮人建房子。
    各人的不同选择罢了,说不上哪个好。
    周云梦问:“那五个孩子呢?”
    周二嫂:“都在外面玩呢,跟皮猴子似的。”
    倒是周三嫂说了句:“多亏了小姑你前阵子拿肉回来给大家补了几顿油星,孩子都长壮实了些,要不然哪有力气这么皮。”
    她对这个小姑印象好了很多,不管是之前的肉,还是自家男人受启发跑去修建水库能多赚点钱。
    等回头赚了钱,交给娘是一回事,夫妻俩多少也能攒点。
    周大嫂和周二嫂一听撇撇嘴,马屁精。
    她们倒没说话,这段时间见过小姑回来几次,也都说了话。
    她们发现,这个小姑嫁人后比之前厉害多了,看着现在说说笑笑的,比之前不对她们笑的时候还让人忍不住客气。
    人有本事弄肉买鱼回来,上次还从婆家端了碗饺子过来,那在婆家地位得有多高啊,不简单。
    而且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她们对现在这个小姑印象也还不错。
    周母看着这三个媳妇和闺女凑一起就来气,想到她们之前看不惯闺女让干活的事。
    这会还不会看脸色,闺女好不容易回来,娘俩想说些体己话,都不知道给自己回屋去。
    小梦进来这么久还没和她说几句话呢。
    不过虽然不耐,周母还是忍着。
    小梦和三个嫂子关系好点,哪怕只是表面上,以后说不定有用得上的时候。
    这段时间托小梦的福,隔三差五也能吃上一顿肉或鱼。
    周母每回都给儿子孙子孙女念叨:你妹/你姑对你真好,你要记得她的好,以后要对你妹/你姑好,能帮的时候尽量帮。
    效果还不错,儿子和孙子孙女都记着呢。
    就连三个儿媳妇,多少也有点变化,起码知道小姑厉害,得客气着。以后说不定还有什么能指上小梦帮忙的,枕头风肯定是不敢吹了。
    周云梦也就简单和三个嫂子寒暄下,这会掀开竹篓上的粗布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
    “家里包了肉包子,我拿了五个过来,娘吃两个,剩下三个给五个孩子吃。”
    她把那反扣的盘子拿开,露出里面的五个白面包子,溢出的肉汁染着面皮格外诱人。
    “大嫂,你们晚上把这肉包子热了给娘和孩子吃吧。”
    不用上工时,都是家里三个嫂子轮流做饭,周母就不做饭了。
    周大嫂接过盆子见着里面的肉包,心里又惊又馋。
    周二嫂和周三嫂凑过去看,这可是白面肉包子!
    小姑往娘家一拿就是五个!
    虽然没她们的份,但有孩子的份啊!
    周母心里肉痛,这好东西小梦咋就不知道留着自己吃呢。
    但这会小梦话都说了,那盆肉包子也到了三个儿媳妇手上了。
    周母:“你这孩子怎么老是惦记着我,对五个孩子也这么好,什么好东西都往娘家拿,下次可不许这样了。”
    周云梦知道周母什么意思,配合着:“知道了娘,我这不是想着有什么好东西都拿回来给您尝尝吗,”
    “还有大壮他们是我哥的孩子,还没吃过肉包子呢我就想让他们都尝尝。”
    周家三嫂子听着,虽然知道婆婆是刻意点她们,小姑的话大概也是说给她们听的。
    但有人空口说大话,有人做了事只不过把事说得更好听而已,婆婆和小姑都是后一种。
    之前的肉和鱼她们都吃了的。
    肉包子晚上孩子们也能吃。
    这白面包子多难得啊,就像婆婆常说的,谁家小姑这么好嫁出去后还时不时拿好东西回娘家来。
    肉、鱼、饺子,今天的肉包子,哪样拿到外面去说都是惹人羡慕的。
    婆婆一个人能吃多少,最后多数都落到她家男人和孩子肚子里去了。
    对孩子好,她们也高兴。
    所以周家三嫂子听着这些话,心早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点认同了。
    这会真心实意地念着小姑的好呢。
    周云梦拿出竹篓里那一麻袋,敞开让三个嫂子都看到里面白花花的米。
    这回递给周二嫂。
    “嫂子,这里有五斤精米,你们回头煮饭的时候掺和着煮,这样子饭也没那么咯喉咙,也软点,对娘的牙口好。”
    听听,这说的什么话,这闺女对娘可真好,都讲究起掺和精米软点对牙口好了。
    周家三嫂子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想。
    不过这是好事啊,煮饭掺多点精米,那饭煮出来可是一家子一起吃的。
    对大家牙口都好。
    见竹篓空了,周大嫂:“那小姑你和娘先说会话,我把肉包子拿回厨房放着。”
    周二嫂:“我也把这些精米拿回厨房放着。”
    周三嫂脑子一动说:“我去村里喊大壮他们回来,小姑来了他们肯定想见见你。”
    说完转身就走。
    周大嫂和周二嫂看不惯她这样,两人进了厨房。
    一个把肉包子放锅里,盆子待会小姑要拿回去的;
    一个把精米放到小点的瓦瓷缸里,里头也有半缸精米,是前段时间分的。
    五斤精米倒进去,顿时整个瓦瓷缸有六成满了。
    她们俩嫁过来早,彼此之间虽然有摩擦闲话,但周三嫂是后来嫁进来的,之前像小姑的事也不和她们一条线,惯会装好人。
    所以她们俩关系要比和周三嫂的好。
    这会先吐槽了下刚才周三嫂的讨好行为。
    又说起这肉包子和五斤精米。
    再联想之前那些事,周二嫂心里有个大胆想法,这会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你说,娘之前对小姑那么好,供着读到高中毕业不让上工不喊干活的,是不是就想着让小姑嫁个好男人,之后念着娘家补贴娘家?”
    周大嫂隐约也有这种感觉:“要不是小姑高中毕业有文化林家人哪里能看得上,听说我们这姑爷在部队里都是当官的呢。”
    “我就说哪有人放着儿子孙子不疼,光顾着疼闺女的。娘对小姑越好,小姑就越惦记着娘家,有什么好东西都不忘娘家。”
    “娘天天说让孩子他爹和孩子记着小姑的好,这心里念着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跟做假的可不一样,小姑看着才会信,才会更加惦记着往娘家扒拉点好东西。”
    两人越说越觉得,自己看透了厉害婆婆这么多年偏疼闺女的真相。
    所以平时看似嫌弃大房二房三房,只捧着小姑,都是专门做给小姑看的。
    这些年婆婆的偏心眼原来都是有原因的。
    周大嫂:“我们得配合着娘,对小姑好点。”
    周二嫂:“对,我们对小姑越好,小姑就会越发惦记着娘家。”
    而此时,被看透“真相”的婆婆,也就是周母把闺女拉进房间,房门关上,确保外面儿媳妇听不见后,才敞开话来说闺女。
    “小梦你拿那肉包子和精米回来做什么?娘有的吃,那些小兔崽子饿不死就行了,哪里来的福气吃这些白面肉包啊。”
    “你拿肉包子回来时你婆婆什么反应?没生气吧?该不会这包包子的富强粉和肉都是你帮忙买的吧?还有这五斤精米,该不会也是你买的吧?”
    知女莫若母,周母看闺女这反应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刚才当着你三个嫂子的面我不好说什么,但现在娘和你说句体己话。能写文章赚钱是好事,你就把这钱攒着或者自己拿去买漂亮衣服买蛤蜊油都好,花自己身上,娘这边管着整个家什么都有,你顾着自己就行。”
    周云梦听着,也不觉得啰嗦,她喜欢听这些叮嘱的话。
    等周母说完了,她笑着说:“衣服我有蛤蜊油我也有,肯定把自己顾好,娘你就放心好了。包子的话我早就跟婆婆说好了,她同意我才拿回来的。”
    “至于那些精米,我是借着之前买肉的同学认识了个粮油店的门路,现在买精米容易,就想着买点回来给你掺和着做饭,这样子饭口感好点。”
    “你说你都一把年纪了,那糙米饭多硌喉咙多费牙口啊。哪有闺女吃好喝好不管娘的道理?”
    说着她凑过去作势要看周母的牙口好不好。
    周母笑着避开不给她看,心里窝心着呢。
    她解释:“现在日子好了又刚分粮,煮饭都是掺了一成精米的。不过一家子一年要吃的粮食不少,我前段时间让你哥拿了一半的精米去城里换糙米来着,现在家里粮食多着呢。”
    还是那句话,先吃饱再说。
    周云梦笑:“我猜到了,所以拿五斤精米回来,让嫂子们做饭给掺成两成,那口感都得变好点。”
    “我婆家也是让她们这么搞的,婆婆出钱喊我去买精米回来囤着,然后煮饭精米糙米对半掺和着煮。”
    周母听了高兴,闺女在林家吃得好就好。
    不过,“你帮忙买精米小心着点,这些门路不能常用知道吗?免得哪天出什么事。还有啊这次五斤精米够娘掺和着吃好久了,你以后可别再拿回来了。”
    周云梦应好,决定等过上一阵子再说。
    她知道周家情况在那,很难说动周母去买精米的。那就时不时帮忙改善下伙食好了。
    周云梦:“对了娘你今晚试试那肉包子,我婆婆和大嫂二嫂她们包的,皮薄肉厚特别香。”
    “而且我还教她们下葱姜水,包出来的包子一咬满嘴都是肉汁,你晚上吃了就知道了。”
    周母对闺女那是无条件信任:“小梦你可真厉害,娘还没吃过会流肉汁的包子,今晚就试试看,铁定好吃。”
    知道拿肉包子回来林家没意见后,周母才算放下心来。
    她哪里是没吃过会流肉汁的包子,她就没吃过白面包子,哪里舍得吃啊。
    孩子她爹还在时,三个儿子倒是吃过一回。孩子她爹不在后,好像就在闺女考上高中那会,她买了个白面包子给闺女吃。
    母女俩又说了点别的事。
    马上入冬了,周母关心:“小梦,你那床新打的被子应该够暖,就是那身棉袄穿好几年了你看看还暖不暖,要不暖的话你看看找你那同学问问有没有门路,帮忙弄些棉絮回来填进去。”
    “差多少钱娘补给你。”
    小梦这段时间拿给她有十块钱私房钱了,她都攒着没用,自己也有点钱,刚好可以给小梦做棉袄。
    说着就要去拿钱。
    周云梦赶忙拉住她:“娘不用,我那棉袄还暖着呢,而且我自己有钱,你不用老想着补贴我。”
    这年头结婚有条件的都会打新棉被,家里房间衣柜里放着的那床棉被足有七八斤重,林家特意打的,还没用过呢。
    至于那件棉袄,是四年前周母攒了好久的布票,又去找人换,还有买棉絮,废了老大的劲才给原身做出来的。
    这年头也不是谁都有棉袄穿的,布料难买棉絮难买,反正冬天少出门,窝在床上盖着棉被也能过冬。
    原身得了这身棉袄可宝贝着呢,平时穿啊洗啊都很小心,里面的棉絮虽然过了四年有点硬实了,但也还挺暖的。
    所以刚才和周母说的话都是真的。
    倒是周母盖着的被子,也就五六斤重,被单破了就缝缝补补,还盖了将近十年了,原身记忆里那被子早就变得硬邦邦的,盖着漏风也不暖。
    还有,周母就是没有棉袄的那批人。
    她没问,问了周母肯定也是说还能用、没问题之类的。
    时间不早了,她又聊了几句和周母出了房间。
    五个孩子早就回来了,见着周云梦小姑小姑地喊着,看着倒和林家的虎头石头一样,对她特别亲近。
    特别是三房快三岁的大全,一下子扑腾过来抱住周云梦的腿,仰着圆圆的脑袋喊:“小姑~”
    “真乖。”
    周云梦配合摸摸他的头,她回来次数多,但碰上五个孩子的时候不多。这么小的孩子都能这么亲近她,说明三嫂平时没少教他喊。
    周母见着这群碍眼的说:“你们小姑今天特意拿了肉包子回来给你们吃的,现在要赶在天黑回去了,别耽误了时间。”
    大壮聪明地说:“那小姑再见。”
    剩下四个娃子也跟着喊:“小姑再见。”
    听到声音周家三个嫂子也出来送她。
    周云梦背上竹篓:“娘那我走了啊,嫂子再见,小朋友们再见。”
    她挥挥手,眼睛是看着周母的。
    “去吧去吧。”
    周母站在门口望着,直到见不着闺女的身影。
    哎这不见面还好,知道小梦在林家肯定过得好。这见着面了,每回小梦回去她这心里都怪堵的。
    晚上吃饭。
    周大哥周二哥回家了,听到小妹下午来还带了肉包子回来,说给娘和孩子吃。
    他们心里正念着什么时候去山里看看,如果能下套捉到点肉最好,哪怕是捡点菌菇送过去给小妹吃也是好的。
    山里头的活物早些年就被上山的人捉空了,现在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
    这些年明面上不许人上去,陆续也有人偷偷去,就是不知道自家去的话能不能碰上点好的。
    这顿最吸引人的就是肉包子了。
    五个孩子盼了好久,嘴里咽着口水,目光紧紧盯着那盘包子。
    大人们也看着,他们知道自己没份,吃不上白面包子,看着也是香的。
    周母开始分包子:“大壮你们排好队过来。”
    她拿起一个包子从中间掰开,一个不小心肉汁溢出来,沾得满手是油。
    周母:“哎呦还真像小梦说的,里面肉馅是会流汁水的。”
    在场所有人口水咽得更大声了。
    大壮提醒:“奶,这里面的肉馅你得分公平些。”
    这会撕成两半的包子,一半是满块肉馅流着汁水,另外一半空的没有肉馅,但那包子内皮全是酱汁色泛着油光。
    周母:“这还用你说,奶有法子。”
    她给分好后,一半给大壮一半给小荷。接着再拿起一个分给另外两孩子。
    四个孩子全都跑回去坐着吃了,有人大口吃有人小口尝,满足得不得了。
    剩下最小的,三房的大全,这孩子张大乌黑的眼睛正等着奶给自己分包子呢。
    周母停下来说:“本来小梦是说给孩子们一人吃半个,我一个人吃两个的。但老大老二最近去帮人干活也辛苦,我吃一个包子就够了,剩下一个包子分给老大老二一人一半吧。”
    “老三外出干活去了,要是在的话肯定也会分给他的,都是小梦惦记着你们这些个当哥哥的。既然老三不在,他那半个包子就给老三媳妇吃了吧,毕竟三房孩子就大全一个。”
    她说完也不等大家反应,直接把手里的包子递给周三嫂:“老三媳妇,这是你和大全的,你们娘俩分着吃,我就不给分了。”
    周三嫂高高兴兴接过,没想到自己还能吃上这一口。
    刚轮到大全,婆婆突然停下来不分包子时她还担心了一会来着。
    嗯,感谢不在家的她家男人。
    周大哥和周二哥拿到娘分的半个肉包子,心情复杂。
    他们吃着肉包子,又咸又香,满嘴流油,包子皮松松软软。
    上次吃白面包子,那都是爹还在那会了,转眼隔了这么多年。那时他们还是孩子,现在都是当爹的人了。
    而这肉包子,是从娘口中省下来的,是小妹拿回来的……
    周大嫂周二嫂那叫一个郁闷,自家男人分到肉包子吃,那是去干活累了婆婆心疼儿子。
    林慧文又是怎么回事,还因为她家男人不在家可以吃那一份肉包子。
    听婆婆的意思,还考虑到三房只有一个孩子的事。
    最近这几个月,周大嫂和周二嫂有点得意的就是,自家两个孩子,三房只有一个孩子还那么小,在吃的方面自家吃得更多更占便宜。
    谁知道今天还能为了这个让她林慧文吃上肉包子。
    其实严格来说,总体还是大房二房吃得多占便宜。
    但是同为妯娌,林慧文吃上肉包子,而自己只能干看着,自家男人光顾着吃哪里会想到自己,周大嫂和周二嫂同时郁闷着。
    就连晚上的饭因为加多了一成精米口感更好,也不能让她们心情好点。
    周母正笑眯眯地吃着一大个肉包子,真像闺女说的那样,一咬满口肉汁都可以喝了,咸香味十足,里头的肉馅好大一块,满嘴流油。
    她自然也看到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的脸色。
    她最心疼闺女,当然也在乎三个儿子。当然三个儿子没法和闺女比的。
    她也记仇,老大媳妇、老二媳妇吹枕头风看不惯闺女在家不干活的事她还记着呢。
    就是要气气她们。
    林家晚上吃饭,除了刚回家的林大哥林二哥分到个刚加热的肉包子,其他人都没有肉包子吃。
    谁家那么奢侈,一天吃两个肉包子啊,那是土皇帝了。
    中午那个肉包子他们能回味到明天去呢。
    周云梦的话,她回来时做饭的林大嫂有问她要不要再热个肉包子吃,她拒绝了。
    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一天吃两顿,她中午吃两个大肉包满足了一直以来的口腹之欲就够了。
    今晚因为林大哥林二哥回来,饭菜也不错。
    去周家来回全靠走,消耗量大,周云梦比平时多吃了点。
    晚上。
    林大哥躺在床上,还在回味着那口肉包子味。
    林大嫂问:“真那么累啊,感觉你秋收都没这么累?”
    她瞧着自家男人,黑了,瘦了。
    林大哥:“那肯定累啊,而且秋收那段时间在家里隔天就吃顿肉,米饭也是好的,住在水库那边能吃饱就不错了。”
    赚钱很难,哪有不受苦的。想到能拿到手的钱,又觉得不苦了。
    林大嫂:“那今天回来吃肉包子算是补油水了。”
    林大哥:“在那边就盼着回家这天了。”
    说起肉包子,想到秋收那段时间也是因着三弟妹,这日子才好过没那么累的,起码油水补足了。
    还有,他每次回来都听山茶和虎头说最近家里吃了什么,就连媳妇脸色也好了,圆润了点。
    都是因为三弟妹。
    林大哥:“你家里就多帮着点,各出各力。”
    换以前,林大嫂非得跳起来骂林大哥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知道心疼媳妇。
    现在,林大嫂嗯了声:“我知道的。”
    各出各力,她多做点事,三弟妹拿东西回来费钱又费力。
    二房。
    林二哥哄石头睡着后,摸了摸媳妇又大了点的肚子:“还有半个月我就回家了,还能陪下你,等孩子出生。”
    罗敏笑得温柔:“好,这回刚好冬天坐月子没那么受累。”
    “孩子是个有福气的,有你这个当爹的农闲时还努力去外面干活赚钱,家里又有三弟妹经常买肉买鱼回来打牙祭,鸡肉饺子肉包子都吃过一回了。”
    她自觉这胎怀得比有石头那会营养足,活照样是那么干,当初就是和大嫂轮着来的。
    但在吃的方面,好得不是一星半点。
    这些林二哥都记在心里,他说:“老三不在家,平时我们多帮忙照顾着点。”
    “你问下三弟妹有什么需要的,咱能帮就帮。”
    罗敏点头:“知道的。”
    夫妻俩感情好,久不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怕吵醒石头,又刻意压着声音,细细碎语不断。
    三房。
    周云梦洗漱完在屋里想着事。
    想到周母那早已变得硬邦邦的棉被,要换稍微好点一床棉被所需的棉絮起码六七斤。
    还有被单,要扯布才能做。
    周母没有棉袄,她想给周母做身棉袄,那同样要不少棉絮和布料。
    这两样都不容易得。
    城里的工人每月都有发布票,要做身衣服都得攒个半年一年的。
    农村也有发布票,每个人都有,但发的布票是城里人的十分之一。
    像之前周母为了给原身做件棉袄,攒了不知道多久的布票,私底下找了多少人换,最后靠着个有能耐的表婶才攒齐的。
    所以农村人很少做新衣的,孩子就是小的穿大的那样传承下来,谁家闺女嫁人时能有身新衣服穿,那都是顶有面子的。
    还有那棉絮也难买得很,供销社一有那都是哄抢而空,每人买就是那么一斤两斤。
    打一床棉被能盖好几年。
    周云梦有钱,这段时间她又投出去五篇小故事,一篇一万字的长篇故事,稿费攒了不少。
    但她没票啊。
    布料可以买瑕疵布,到纺织厂家属院那边摸索下应该可以。
    棉絮的话,只能去她一直没去碰的那个地方了。
    周云梦想到超市里尚未解锁的钟表服饰区。
    她之前在试探超市上的商品屏障时走过那边,因为穿越前逛街那会入秋一段时间了,超市里也摆上了羽绒服棉服那些。
    但凡那边解锁了,虽然衣服款式色彩布料那些和这个时代不符,她完全可以把棉服里的棉絮搞出来,几件棉服里的棉絮就能凑成一床棉被了。
    一件棉袄所需的棉絮根本不成问题。
    周云梦想着想着有点困了。
    睡意。
    脑海里突然想起下午周母突然说的话:
    “小梦啊,我估摸着津平也快要休假回来了,你得抓紧和他把感情搞好,回头生个孩子在林家就算是安定下来了。”
    “你说你到时候又能写文章赚钱,买肉什么的又有门路,孩子也生了,想做什么做什么,你公婆说不了你,你那两个妯娌更加越不过你去。”
    她人又清醒不少。
    周母用自己大半辈子的经验提醒闺女,如何把日子过好。
    但现实就是,林津平对她来说是个陌生得不能再陌生的人了,是不久前书中的人物。
    她穿书后这段时间,没怎么想起这位丈夫,大不了等人回来了,再见机行事好了。
    而且,书中有提到,林津平结婚临时有任务回部队后,再回来是过年的时候了。
    这也是超市里收银台屏幕上显示的第三段文字剧情重要节点。
    所以,想啥呢,不急不急。
    周云梦翻了个身,睡着了。
    主房。
    夜深人静时,林父说起中午吃白面包子那会,想起老三了。
    林母其实也想:“也不知道老三那次出任务回来没,没受伤吧,都几个月了也没封信。”
    老三去部队后,一年里头就回来两三次,平时一两个月寄封信回来,报个平安。
    他们基本不往部队里寄信的,一个是家里没个会写信的人,另外一个是没啥好说的。反正问就是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心。
    就连老三媳妇刚嫁过来那两个月,又不上工又不干活,懒得要死,一言不合就开闹,为了秋收不做饭还去撞柱子,他们被气个半死的事,也都没写信告诉他。
    老三在部队训练本来就辛苦,出任务更是危险,说这些不是让他糟心吗。
    他们想着等老三回家了再说。
    而且现在老三媳妇变好了,好得不得了。
    林父和林母就想着,等老三回来,小夫妻俩和和美美过日子,如果能趁着老三休假回来时抓紧怀个孩子就好了。
    老三都二十四了,翻年就二十五了。
    西部军区宿舍,快二十五的林津平坐在书桌前写信。
    照旧和爹娘报个平安,想起新婚妻子,一时不知道写些什么。
    他和妻子婚前就见过一面,再就是结婚当天一起去扯了结婚证,之后接到任务匆匆赶回部队,连席都没吃。
    只来得及进房和她说一句:“等我回来。”
    紧急任务长达三个月,之后又赶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做任务,今天刚回到部队。
    这会回想起来,新婚第一天自己就走了,留下她一个人,虽然爹娘肯定会帮忙照顾好她的,但村里嘴碎的人多,不知道怎么传这件事的。
    这事是自己对不起她。
    连出两个任务,这会要申请个假期应该不难,林津平干脆不写信了,回去当面和她道歉。
    他站起身,去隔壁宿舍敲战友的门,见着人就问:“你平时回家……怎么哄媳妇的?”
    战友:“?”
    战友:“林津平你也有今天啊,学哄媳妇的事你去问韩川啊,他结婚后和他媳妇感情老好了,他有经验。”
    大家都知道林津平回家结婚的事,那是他爹娘给相的媳妇。但新婚第一天就匆匆出任务去了,回去肯定要好好哄着点的。
    林津平:“……好。”
    林津平:“那你帮忙问下兄弟们看谁有多的布票那些,就说我要的。”
    部队里也有发各种票证,粮票肉票他平时在饭堂用,也会攒点寄回去给家里。但他一个人,像布票工业券那些以往都分给有媳妇的兄弟们了。
    现在家里有妻子了,他要回来些票证,拿回去给她正好。
    战友应好,又提醒:“你和弟妹结婚买三大件没?没有的话可得提前准备着,收音机手表缝纫机那些我不知道,自行车我觉得最实在,你可以先换张自行车票,回头弟妹想买的话也方便。”
    “前儿个韩川媳妇写信过来,之后韩川就在找人帮忙换自行车票来着。”
    也就是在部队,自行车票还好找点,总有人有门路的。
    林津平过去只顾着训练出任务,领导让去培训学习,认了字又学了军事理论知识,要不然不能这么年轻就当上副团长。
    他还没真没关注过这些。
    这会受教了,他应好:“谢了兄弟。”
    至于请教韩川的事,林津平打算明早训练前再问问。
    但是……
    第二天一早,林津平又接到紧急命令出任务去了,连家书都没来得及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