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职业读者,追文爆红 > 第三十八章
    “大丫, 你好呀。”将铲子放在地面,蹲下身,程云珂轻笑,“我叫程云珂, 你叫我云珂姐姐或者程姐姐都行。”
    张慧慧笑颜欢畅地点头:“好的漂亮姐姐。”
    漂亮姐姐?
    程云珂愣了下, 旋即失笑, 摘下手套, 有些不好意思又很高兴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你这孩子,嘴是真甜。姐姐的东西都在节目组手里。这样,等我录完节目回家了,看看能不能托节目组给你带点糖吃。或者你不喜欢吃糖的话, 也可以买其他零食,都可以。”
    对程云珂来说, 读小学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
    许多回忆都抛在脑后,但记得自己当时没有零花钱, 又不想院长妈妈和福利院的阿姨们为难或者自掏腰包, 便每次都在学校眼馋同学们的零嘴但不说。此时见到大丫,看着她纯真的眼眸,倒是想起自己那段时光, 又喜欢她的嘴甜,便主动这般提议。
    却没想大丫摇摇头:“不用啦。糖吃不饱又贵, 姐姐不用为我浪费钱。”
    她有些意外,但送礼的话都说出口了, 总不能收回去,便有些纠结起来:“那买点菜和肉?可是城里寄过来还没有你们自己家种和杀猪来得新鲜和划算吧?”
    “对!”大丫重重点头, “我们村里的猪可好吃了,天天运动呢, 可惜逢年过节才吃得上。我爹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就说城里的猪满身肥膘,平时都不动,肉不够紧哩。”
    见程云珂一副想不出到底送什么的两难模样,她小心翼翼瞄了眼不远处在指导其他嘉宾干活的村长,才附耳道:“姐姐,你可以送我两本网上不能直接搜到的试卷吗?”
    试卷?
    端看网上大家都把送五三试卷当梗来玩就知道孩子们有多烦学习和写试卷,这也是程云珂第一时间就想到送这个,但最后并没有真的说出口的原因。
    送礼物是买开心,不是结仇啊。
    但大丫自己要求试卷就不一样了。
    农村教育资源是远远比不上大城市的,甚至可以说连普通小城镇的师资力量都不如,天然在起跑线是落后的。大丫能有意识寻求更多学习资料,显然是真的有用知识打破出生壁垒的觉悟。
    “当然可以。”看着大丫的眼神愈发柔和几分,程云珂应了下来,“我记得你奶奶说你还在读小学?等我回去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小升初以及初一的资料,到时候寄给你。”
    大丫却连连摆手:“不不不。不要初中的,要高中的,最好是高三用的。”
    高三?
    程云珂有些不明白。
    据张大娘所言,大丫分明是她孙女,而且是独苗苗,没有哥哥姐姐。
    要知道高考试卷是有时效性的,六年前版本在六年后用可参考性会降低很多,就好像老师模拟考试时也比较宝贝近两年的版本,部分学校甚至会组织月考地正式测验,十年前的试卷则直接随堂测。
    既然如此,大丫要高三的试卷做什么?
    没等她想清楚要不要就这么直接问,大丫倒是先开口了。
    原来,由于村子位于山里,过于偏远,又因小镇到村里没有修公路,车子开进来很难,进来后倒出去出去更难,没有司机愿意接送孩子的活,好学校要不就是太远且不承保吃住,要不就是费用比想象中高太多,是村里老人承受不住的。
    考虑到村里留守孩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陈公村和朱公村的村长便直接将学校合起来用,集小初高为一体。
    也就是说,像大丫这种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和已经在读高中的大孩子是在一起学习的。张大娘先前忙着农活时愁的也不是国家早就承担的九年义务教育费用,而是价格并不便宜的高中和大学。
    而根据大丫所言,学校的哥哥姐姐和老师们都是很好的人。
    她离高考还很遥远,小学和初中的知识也没有那么难,如果有机会倒不如多帮帮已经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哥哥姐姐们,反正哥哥姐姐考出去后也都会在过年回家时给他们带新的资料回来。
    大家一直都是这样互帮互助的。
    说到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大丫的笑里多了几分依赖和喜爱的意味:“我们的试卷不急,很多题目都是哥哥姐姐们直接帮忙出的呢。复印太贵了,我们都是用自动铅笔抄,做完再擦,很方便和划算。”
    听到自动铅笔的时候,程云珂稍稍“出戏”了一下。
    毕竟无论是她读小学还是小说里写到这种情况,永远都是用的需要拿小刀削的铅笔。但事实上,自动铅笔更耐用,也更方便,且价格并没有高出多少,长期使用甚至更便宜。
    这大概就是小说和现实的区别。
    “好,没问题。”
    想到小时候在福利院也有许多照顾自己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程云珂的心愈发柔软几分,应了下来,心里已经在盘算一定要好好打听下哪家出版社或学校的资料好,看看花钱能不能买到,大不了就多加点,总归她现在也四舍五入是个坐拥百万的小富婆了,不差这点钱。
    不想让大丫有心理负担,她又撒了个善意的谎:“姐姐都已经读大学了,家里有很多没做的试卷,放着也是浪费,回头都送给你。”
    听她这么说,大丫果然眼前一亮,忙不迭地应了下来:“好!太谢谢漂亮姐姐了!漂亮姐姐人美心更美!”
    也不知这丫头是从哪儿学的,彩虹屁一句接着一句,直吹得程云珂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仙女下凡了。
    伴着村民们时不时欢快的哼曲儿和小声,两个年龄相差十岁的小姑娘聊得十分开心。
    聊着聊着,突然,不远处的人群躁动起来。
    见其他嘉宾都已经凑过去,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太不合群,程云珂便也拉着大丫一起过去。
    越走近,那种机器卡滞的“得得得”声就越是明显。
    只见一辆后面拖箱装满玉米的拖拉机停在地面,周围是一群苦着张脸的村民。
    原来是村里前两年好不容易各家一起出钱购买的拖拉机不知怎么坏了,卡在原地动不了,只发动机嗡嗡。
    村长两手叉腰,眉头紧紧皱在一块:“老王呢?让他来看看。”
    旁边一村民和老王住隔壁,闻言出声:“老王的孙子出生,前天才出发去隔壁镇看孙子,最早也要两天后才能回来。”
    “去看孙子?怎么偏忙的时候人不在。”
    村长的眉头愈发拧紧。
    “老赵亲家公去世,去奔丧了,村里只剩他会修拖拉机。现在满地的玉米都等着运,各家处理完还要卖出去。总不能就这么放在田里,那就不新鲜了,到时候肯定会被压价。”
    想到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玉米本就卖不了多少钱,还要因为这种突然的意外被砍价,村里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起来。
    “怎么就这么不凑巧呢?老王孙子之前不是说过年时候生吗?居然就提前了,偏偏咱们车也坏了。”
    “唉,我孙女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也不知道考的学校要多少学费才够,听说有的学校是三还是四什么的,一年得要上万块钱呢!我本来就凑不出来,何况现在玉米还要被压价?”
    “早出晚归的忙,结果就勉强回个本,这不是白搞吗?”
    “我儿子马上娶媳妇了。他媳妇是城里人,知道咱们家穷,没要多少彩礼,我就准备把这次卖玉米的钱都拿去给他们。现在玉米要被压价了,我给儿媳妇的钱就也会变少……她会不会以后都不来咱村里看我这个糟老头子啊。”
    …………
    越说,村民们就越觉得难过。
    学生会为努力了却没能考出好的成绩而难过,打工人会因努力工作累得要死却没赚多少钱崩溃,他们每日起早贪黑地做活就指望农忙后收获的这点钱,怎么能轻松接受这一突然发生的情况?
    连大丫这么个才10岁的小孩都抿了抿唇,知道这件事会给大家带来多大的打击。
    的确,可以人工搬。但要多少人力,才能比得上车子的速度和运载量?
    玉米因不新鲜被压价俨然成了板上钉钉的糟糕事。
    见他们都神情无比颓靡,程云珂有些纳闷,忍不住压低声音问大丫:“我之前看过报道,村里的玉米不一般都是晒干脱粒卖给工厂吗?为什么还会讲究新鲜不新鲜的问题?”
    大丫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
    “前几年我们村也是这样做,不用担心新鲜不新鲜的问题,只是给工厂只能拿到很普通的价格,处理工作也多。直到去年,李伯伯家的哥哥在一家我忘了叫什么名字,总之是做真空吃食的公司上班,走了个内部关系,把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的扶贫合作名额给了我们村。”
    “公司给的价格比工厂高出一倍多,处理起来也简单,我们占了大便宜哩。但他们毕竟是做食品的,李大哥又不是老板,不能连自己饭碗都不要,收到不新鲜的货自然要压价购买并低价出售。”
    “这样啊。”程云珂恍然大悟。
    回过头,视线落在那辆还在嗡嗡的拖拉机上,她若有所思。
    犹豫几秒,终于还是开口:“村长,拖拉机的说明书还在吗?给我看看呗。我以前学过开拖拉机和修车,只要型号和我学的差别不大,就可以试试。”
    就在空气都有些灰蒙的沉默之时,这样一道清亮的女声从人群中跃出。
    几乎是瞬间,在场所有村民都回过头,眼眸蹭亮地看她。
    分明满脸写着“就靠你了!”,嘴上却很保守地让她不要太高估自己地冲动行事。
    “你说的是真的吗!”
    “女娃,这拖拉机可是我们全村人一起出钱买的,不能乱搞,你千万得确定自己会修啊。不然,如果车子越修越坏,我们让你赔或者不赔都不是太好。”
    “就是啊!女娃娃,你真的会修吗?不是在开玩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