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 第124章
    怀安拉着陆显到一旁, 小声问:“陆伯伯,你们为什么要穿太监的衣裳?”
    陆显不知哪里来的促狭之念,逗他说:“改行了, 太监的俸禄比翰林官高。”
    怀安如遭雷劈,傻在当场。
    陆显笑着拍拍他的肩膀,扬长而去。
    回去的路上,老爹娘亲坐一辆马车, 怀安和大哥嫂嫂坐一辆马车。
    车轮碾过石砖,碌碌前行。
    就着黄昏的天光,怀安一双大眼睛不自觉的在大哥身上瞄来瞄去。
    怀铭以为他好奇宫中发生的事, 可他现在真的很累, 只想闭上双眼养一养神。
    “大哥, 你没有哪里不舒服吧?”怀安问。
    怀铭以为他在担心自己, 报以一笑:“没有。”
    “一点也没有?”怀安又问。
    怀铭瞥他一眼,摇摇头,再次闭上眼睛。
    怀安见大哥不理他, 又看向嫂嫂。
    陆宥宁精神比怀铭好些, 只是经历一场宫变,难免失魂落魄。
    “嫂嫂……”怀安试探着开口。
    “嗯。”陆宥宁应着。
    “我大哥是个好人。”怀安道。
    陆宥宁:???
    怀铭将沉重的眼皮抬了起来,一脸戒备的看着他。
    “但是, 无论嫂嫂做任何决定, 怀安都会支持你的!”怀安十足认真的说。
    怀铭一脸莫名其妙看向妻子:“什么决定?”
    陆宥宁同样疑惑,摇头表示一无所知。
    “大哥, 你永远是我的好大哥。”怀安又道:“可是这种事情, 选择权在嫂嫂, 无论结果如何,你都要试着接受。”
    怀铭攒眉:“你到底想说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怀安把头摇的像拨浪鼓。
    这种事情上还是要顾及一下大哥的面子的, 不然一个恼羞成怒,把他从马车上踢下去,多影响兄友弟恭的良好家风啊。
    回到家,先去老太太处报了平安,怕老人孩子受惊,四人心照不宣的没有提及宫内发生的惊险变故。
    只有芃姐儿心疼的抱着老爹的脖子,吧嗒吧嗒掉眼泪,沈聿险些化成一滩水,用没受伤的手抱着她哄了好半天。
    最后是陆宥宁提出,把芃姐儿抱到东院住几天,让公公安心养伤。
    老太太见他们都很累,便也不在追问,嘱咐儿孙们各自回房,吃饭休息。
    后来太阳照常升起,七品以上京官留宿宫中,为大行皇帝守制二十七日,怀安每天都在怀疑,陆伯伯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
    说回当晚。荣贺饱饱的睡了一整天,黄昏时忽然被叫醒,宫人太监七手八脚解开他身上的绳子,为他换上麻布齐衰。
    幸亏是齐衰不是斩衰,不然他还以为是他亲爹出了什么意外呢。
    “皇祖父他……”
    花伴伴一脸哀凄之色,点了点头:“世子进宫后要守好礼数,不能谈笑,该哭的时候要哭,内阁大臣们都看着呢。”
    荣贺点点头,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登上马车。
    乾清宫,遍布白色的幛幔和灵幡,秋风吹过,遍地哀声。
    祁王父子为大行皇帝戴孝守灵,荣贺面对没有过几面之缘的祖父的遗骸,实在是哭不出来,不知怎么突然想起怀安对他讲过的一个笑话——皇帝的新装。
    想到皇祖父将自己的精明全用在了私欲上,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之辈充斥着整个朝廷,他却自诩为明君,动辄说自己仁爱修明、励精图治,倍受天下人爱戴。
    其实跟怀安笑话里的天子一样,光腚拉磨,转着圈的丢人。
    脑子里不和谐的画面层出不穷,荣贺忽然特别想笑,可是史官在侧记录着他们的一言一行,这时候万万不能笑啊!于是他把这辈子经历的伤心事都想了一遍,越忍越想笑,只好伸手掐了自己的大腿一把。
    好在这个时候,在礼赞官的唱和下,四下响起高高低低的嚎啕声,他只好张着大嘴扯着嗓子开始干嚎。
    他的身边,祁王倒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荣贺每嚎两声就会瞥一眼父王,心中暗叹,父王真是孝顺啊!祖父那样对他,他依旧伤心欲绝的为祖父送终。
    祁王哪里是孝顺,他想到自己前半生的悲惨遭遇,想到侧妃女儿惨遭毒手,想到父皇给他留下的千疮百孔的江山社稷,想到宗人府里祸头子弟弟惹出来的烂摊子……
    真是又悲伤又委屈又痛心,巴不得把棺材里的老头儿薅出来问问:“当初为啥要生下他?!”
    直到这一环节即将结束,祁王依然痛哭不止,郑迁不得不拖着老迈的身体上前劝告:“殿下,宫车晏驾,臣等之悲痛不及殿下万一,可是您一定要保重玉体,大行皇帝的身后大事,还需您主持钦定呢。”
    祁王勉勉强强止住了悲声,移驾至旁边的雍肃殿,给大行皇帝拟订庙号、谥号和诏书等等。
    一夜之间,满城戴孝。
    午门广场上跪满了身着素衣黑带的文武百官、勋贵宗室,等待嗣君宣读大行皇帝遗诏。
    阳光穿过云层,照在紫禁城的金砖上熠熠生辉,飞檐上的脊兽依次苏醒,居高临下的俯视两朝天子的更替。
    两名太监从左右掖门而出,抡圆了手臂挥舞响鞭,抽出三声巨响。
    祁王以储君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两侧是冗长的一望无际的仪仗。
    礼赞官声音洪亮:“宣读大行皇帝遗诏。”
    百官再次跪倒,聆听圣训。
    这份正式的遗诏并非皇帝迫在眉睫时用鲜血写就的血诏,而是昨晚由内阁几位大臣共同拟订的。
    遗诏的内容精简凝炼。先是叙述平生,某年某月登基,在位多少年;接着宣布下一任继嗣:三皇子祁王即皇帝位;随后叮嘱丧仪从简,以日易月,毋禁民间音乐嫁娶,宗室王亲、各省督抚不可擅去职守云云。
    最后,忏悔了平生过错,什么重用奸佞,戕害忠良,消极怠政,过求长生,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总之就是这辈子没干好事,回想起来无地自容,追悔莫及。
    群臣听着这样一道罪己诏……呸,是遗诏,对于郑阁老的用意,都已了然于心。
    包括祁王本人在内,都对先帝的所作所为给予了全面谴责,为即将到来的新政打下舆论基础。只是不知道,这位资质平庸的青年皇帝,将掌起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船,驶向何方。
    ……
    祁王并不能马上登基,他要呆在乾清宫服丧,以月易日,就是守孝二十七日。
    出服后依旧不能登基,为了显示自己的谦逊,必须要等到群臣上书请求三次,拒绝两次,才能同意继位,这个过程称为“三辞三让”,是彼此都觉得矫情却依旧乐此不疲的流程。
    因此他在这段时间发出的命令,依然是祁王令旨。
    初步接手朝务,国事如蜩如螗,难免焦头烂额,内阁的几位阁老可不像他在潜邸时候的师傅们那样可以交付心事,面对这些先皇留下来的人精,一言一行都必须经过反复琢磨。
    他趁着这段时间,放出了刑部、都察院中许多因言获罪的言官,放出了诏狱之中的周息尘,放出了关在东厂的老太监冯春,赐他致仕出宫,颐养天年……
    荣贺跑来找他时,他才想起这可怜孩子已经陪他在榟宫里守孝近一个月了,遂答应他,登基大典之后,叫怀安进宫继续陪他读书。
    ……
    “进宫?”
    怀安刚准备送进嘴里的红烧肉吧嗒一声掉在桌子上。迟疑着低头看向自己的两腿之间。
    “爹,我觉得这样不太合适……”他说。
    沈聿只觉得稀奇:“不过是把王府的书堂搬到皇极门去,有什么区别吗?”
    怀安一脸为难的说:“我知道您高风亮节,可是这世道,总要留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吧……”
    怀铭呛出一口汤来,陆宥宁拿出手帕帮他擦衣服。
    “叫你去陪皇长子读书,又不是去当太监。”怀铭觉得弟弟实在傻得可爱。
    可是笑着笑着,又觉得哪里不对劲:“什么叫留一个儿子传宗接代啊?我不是儿子?”
    怀安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脱口而出:“大哥,你还行吗?!”
    随后,他眼看着大哥的脸色一寸寸变黑。
    怀铭冷笑一声,撂下筷子就去抓他。怀安大喊着救命,一路逃出堂屋,逃出院子,逃出二门,逃到前院里去了。
    陆宥宁一脸担忧的放下筷子,却见全家人习以为常的继续吃饭,照常谈笑,仿佛这家里从来没生过两个儿子。
    她毕竟是做长嫂的,哪能看着丈夫追杀小叔子而坐视不管呢,遂起身向长辈们告罪,打算出去拉架。
    “不用管他们。”老太太拉着孙媳的手,让她坐下。
    “他们一直这样,习惯就好。”许听澜也道。
    ……
    前院里有口大水瓮,怀安围着水瓮躲避追杀:“大哥,冷静,深呼吸。”
    怀铭不想冷静,只想把他扔进大水瓮里。
    怀安继续交涉:“大哥大哥,你现在是有家室的人,这么粗鲁会吓到嫂嫂的!”
    怀铭一个跨步上前,一把薅住了他的脖领:“你还知道当着嫂嫂的面?说得是什么混账话?”
    “我错了我错了!”怀安立刻投降道:“我也是受人蒙骗嘛,冤有头债有主,你有本事找始作俑者去啊!”
    “谁?!”怀铭怒气冲冲的问。
    “陆伯伯!”怀安道:“那天你们穿着太监衣裳,他说太监的俸禄比翰林高,所以你们改行了……诶?大哥?怎么走了?”
    怀安扭扭自己被薅皱了的衣裳,跟在怀铭身后。
    “大哥,你别怂呀,老丈人有什么可怕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一句话,兄弟豁出去陪你走一趟,绝不能放过那个信口开河的呜呜呜……”
    话还没说完,就被大哥捂着嘴拎进了院子。
    怀安揣着一肚子气回到饭桌上,欺软怕硬,恃强凌弱……他要化悲愤为食欲,长成大高个儿,看谁还拎的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