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 第194章 194 题外话
    魏晟的设定是一位亡国帝王,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他并非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赫赫有名的王者,那些帝王纵然受辱也能蛰伏隐忍,直至成就一番霸业。
    而魏晟却在不断的打击中逐渐消磨了志气,或者说,他认了命,他意识到,自己所受的阻力太多,在前朝时,他尚可以徐徐图之,将朝野上下的内忧外患通通消除。
    可他所接的皇位,已然是天底下最危险的位置。
    收矿山盐场商税均受阻,各地受灾的折子却如纸片一般向魏晟飞来,魏晟为君自认勤勤恳恳,吴昆的死却让他在民间的声名更差。
    说来也可笑,先皇软弱又好玩,将国库内库都折腾空了,只留了个烂摊子给魏晟,但在文人笔下,魏晟这位继任者的名声却比先皇差太多了。
    暴君的称号已经和他相伴相随。
    为了演好魏晟这个角色,顾熠买了不少关于这位末代君王的书,一本接一本慢慢看,在《亡国之君》剧组他看了三本,每一本的角度不同,却对顾熠理解角色很有帮助。
    拍戏,尤其是拍《亡国之君》这种有历史背景的剧本,只看剧本本身是不够的,仅凭剧本里的描述,魏晟可以是任何一位帝王,却未必是生活于这个朝代的魏晟。
    聂树生也给顾熠推荐了两本书:“慢慢看,我们当时构思这个剧本的时候,也参考了不少文章。”
    描述这段历史的书有很多,包括写大太监顾芳、首辅明仲等臣子的书,相对来说,写魏晟的书要少很多,有不少书用的都是「志大才疏」这个词,无非是说他这位帝王如何不堪。
    但聂树生在《亡国之君》剧本中所持的观点是,在时代的洪流下,个人,即便是君王的力量也是很有限的。
    魏晟没有扭转历史的能力,可如果换成其他人,置身于魏晟的困境中,恐怕也会束手无策。
    ……
    “我当初备战高考都没现在这么努力。”严锡泽叹了口气,想想又勾住顾熠的脖子,“都是你的错啊。”
    顾熠:“别赖我,我高考很努力的。”
    严锡泽:“……”
    忽然想起这人念的京大,学历的含金量整个娱乐圈无人可比。
    带来的影响是———自顾熠考上京大以来,娱乐圈关于学霸的营销降低了90%。
    以前还有明星营销艺术成绩,说文化成绩并不是衡量明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艺术生的优秀是通过艺术分体现出来的。
    问题在于,顾熠的艺术分是0,他压根不是艺术生,却一点没耽误他拿云星奖和al电影节影帝。
    至少在学霸营销这块,顾熠属于娱乐圈的灭霸,走自己的路,让其他人无路可走。
    严锡泽在剧组只剩一场戏,他并不确定聂树生会不会把这场戏剪进电影里,但拍还是要拍的———吴昆被行刑时百姓相送,士子们赞他为民请命。
    王朝灭亡后,吴昆的确被后人写进了忠臣传,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接《亡国之君》前,严锡泽没有演过吴昆这种类型的角色,他演员生涯接的绝大多数角色都是主演,要么是正派角色,要么就是程灏那种性格复杂的角色,他接了这个角色,除了积极响应聂树生的召唤外,也有做些新尝试的想法。
    演员是有瓶颈期的,如果戏路没有拓宽,或者知名度没有攒够,上了年纪之后慢慢就只能演配角了。
    然而,瓶颈期对于严锡泽这个级别的演员并不适用,他依然能够接到同年龄段的男演员里最好的角色,哪怕是演反派,他都能接到很有魅力的反派角色。
    通常来说,片方不会给他一个像吴昆这么不讨喜的角色。
    顾熠:“……”
    他听出来了,严锡泽话语里是有那么点凡尔赛的。
    但顾熠自己同样是如此,他目前所演的角色类型都不相同,剧组很愿意请他演不同类型的角色———从此前顾熠接片的规律来看,他此前没有尝试过的角色更可能吸引他。
    不过剧组不会给他不吸粉的、没有魅力的角色。
    这也属于顶层演员的特权。
    顾熠或许会把它当成理所应当,但对绝大多数演员而言,演艺之路并没有那么好走。
    严锡泽和顾熠讨论了好一会儿角色,顾熠演的片子严锡泽都看过了,而严锡泽的片子顾熠也看了一大半,基本是一提到某个角色,鼻子立刻就能反应过来。
    “对了,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严锡泽拍拍顾熠的肩膀,“你是不是发了篇论文?”
    顾熠:“很久没发了,怎么了?”
    一提到论文,顾熠声音不自觉间放低了。
    《亡国之君》剧组有位演员叫傅年,对方年龄挺大,资格也老,而在过去,文艺圈和科学的圈子并没有太大的隔阂,包括严锡泽的妻子也是大学老师,但偏偏,傅年只是艺名,他本名姓朱。
    没错,他是朱教授的堂弟。
    当他道明关系的时候,顾熠只觉晴空一道霹雳,他在剧组里表现得越好,就觉得傅年笑眯眯地盯着自己,好像在说———演得不错,论文呢?
    有回大家一起在剧组食堂吃饭,傅年就和顾熠说,他搞化学太浪费了,改天和朱教授说一声,专心致志当演员就行,毕业之后去他们话剧院考个岗位,顾熠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学历高,也拿了国家级奖项和世界级的奖项。
    虽然云星奖规格很高,但在傅年这位老前辈眼里,只属于国家级奖项,最大的作用就是评职称。
    所以他不在乎拿一次奖还是拿两次奖,评职称嘛,用一次就够了。
    顾熠:“……”
    从未想过云星奖有朝一日会如此朴素。
    但他依旧如惊弓之鸟一般,生怕一不注意傅年就把他卖了。
    那回吃饭之后,他亲爱的导师就发来了邮件,让顾熠也在研究上花些心思,导师平时不diss顾熠的「兼职」,这回倒隐晦地提了一句,意思是文艺圈人太复杂云云。
    更是直接diss他的堂弟:“他又没当上院长,口气那么大?”
    朱教授本人是当过化院院长的。
    问题是,他这个院长和人家的院长不一样,人家院长就是老大,他这个院长上头还有校长。
    所以最近聊到论文的事,顾熠一直小心翼翼的,傅年和朱教授他一个都得罪不起,还要小心被两边扫射到。
    “我有几个海外的朋友联系我,问这个人是不是你?”
    严锡泽给顾熠看了一张截图,截图上是一则英文报道,说al影帝和《angew》论文的撰写者是同一个人。
    “好像……是我?”
    严锡泽一脸羡慕:“你这al影帝的售后期挺长。”
    顾熠靠《山花》拿al影帝,之后又因为《星际觉醒》的上映在欧洲刷了一波脸,加上crown在海外的知名度,在欧洲市场上,顾熠的确有一些知名度。
    这次被媒体报道后,顾熠的知名度又涨了一波,他不仅收到了来自好莱坞的橄榄枝,西欧的导演、演员想和他合作的也有好几位。
    当初顾熠拿al影帝就让严锡泽很惊讶,主要是顾熠跑得太快了,和对方合作《杀机》时对方只是一个新人,一眨眼却跑到了他前面。
    当然,《星际觉醒》票房破60亿以后,就连严锡泽也无话可说了。
    娱乐圈有一句名言,叫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严锡泽认识顾熠算久的了,从他的角度看,顾熠压根没被捧过,他和张繁聊起顾熠,都觉得对方的职业生涯总结起来很简单:
    拍一部电影,票房爆了。
    出一张专辑,销量爆了。
    拍一部电影,票房爆了。
    无限循环。
    以前严锡泽还觉得自己的运气是顶级的,他红得早,大导接触了个遍,这演技还不够出色的早期,他遇到好几位优秀的导演,演技慢慢被磨了出来。
    等他成长起来之后,接到的剧本大多质量很高,演艺生涯可谓顺畅无比。
    至少和张繁相比是这样。
    张繁若非靠《攀登》重回大众视野,又靠《杀机》奠定了自己商业大导的身份,想维持一线演员的位置是很难的。
    “你暂时没有在海外发展的打算吧?”严锡泽问。
    “没有。”顾熠道,“至少暂时没有。”
    严锡泽早年也拍过好莱坞电影,他那批演员都有类似的经历,不过女演员更多些,毕竟女演员机会要比男演员少得多。
    严锡泽自己是很不愿意提起那段经历的,虽然当时剧组并没有给他安排一个丑陋的角色,可拍摄的过程中,严锡泽依然能够体会到那份隐约存在的异类感。
    他之后就没有了闯荡海外的想法,一门心思留在国内发展。
    这次和顾熠聊天,他提到了这件事,他语气很平淡,表情很从容,但顾熠能够感受到,他内心并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么从容。
    严锡泽偶尔也会羡慕他们这些年轻的演员。
    虽然年轻演员的演技时常被诟病,但机会很多,各种电影题材,运动题材,悬疑题材,女性题材……市场的博大让他们不必受人歧视,可以挺胸抬头地在国内市场生存下去。
    “严哥,你已经很厉害了。”顾熠拍拍对方的肩膀,“你是很多人的偶像。”
    “这还用说?”严锡泽微微一笑,“不然我干嘛一直一直拍电影,多受罪?”
    严锡泽也是电影圈公认的不爱享受型,他在同龄演员里一骑绝尘,但努力也是一骑绝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