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 > 第186章 186 电影大V
    《机动风暴》来势汹汹,但《偶像之死》照样拿到了21%的排片。
    客观来说,电影的成本虽然不高,投资方却涵盖了业内几大电影公司,在排片上自然一路大开绿灯。
    从某种程度上说,《偶像之死》同样是暑期档的探路石,如果影迷们的观影热情能够打开,对后续所有电影都有好处。
    《机动风暴》则拿到了近30%的排片,虽然近几年好莱坞大片越来越不吃香,也未必打得过国产片,但《机动风暴》投资超1亿美金,这种特效大片的票房通常不会太差,这个排片数倒也并不出格。
    《机动风暴》和《偶像之死》虽然在同一天上映,但各自的受众并不相同,不像和《星际觉醒》同一档期的《鳄鱼岛》,《鳄鱼岛》在国内没有取得理想的票房,和《星际觉醒》息息相关。
    ……
    “看哪部呢?”
    “《机动风暴》吧,咱们和好莱坞同期上映,我总觉得《偶像之死》这个题材很烂片。”
    “+1,只想同时蹲一个《机动风暴》和《偶像之死》的反馈,好看我就去。”
    《机动风暴》成本高,电影对华国市场也相当重视,上映之初,导演和三位主演便开始了在华国的路演,邀请了大大小小的明星参加,还邀请于原演唱了电影的主题曲。
    值得一提的是,《机动风暴》在国内的宣传词是「好莱坞版《星际觉醒》」。
    国内影迷们:“……”
    他们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一天。
    不得不说,《机动风暴》的低姿态很吸引人,就连顾熠也有见识一下「好莱坞版《星际觉醒》」的冲动。
    但他看《机动风暴》属于投敌,除非《机动风暴》的主演先来看《偶像之死》。
    结果……对方剧组真有这么宣传的打算。
    《机动风暴》并不打算和《偶像之死》斗得你死我活,双方题材不同,受众不同,目标却很一致———从观众手中挣到足够多的票房。
    顾熠:“……”
    两方都认同了这样的宣传形式,电影上映当天,双方主创们还在s市见了一面。
    巧合的是,《机动风暴》主演尼古拉斯曾经拿过一座al影帝奖杯,恰好在工会抗议的前一年,换句话说,两人是一前一后的al影帝。
    “我早就听说过你了,顾。”尼古拉斯是个热情的演员,“我很期待看到这部《偶像之死》。”
    尼古拉斯对《机动风暴》的宣传方式并不反感:“当你看过《星际觉醒》后,你就会发现,许多拯救世界的科幻电影只是小游戏罢了。”
    《星际觉醒》国内票房大爆后,也在海外市场上映过一段时间,在顾熠拿下al影帝的欧洲,《星际觉醒》的票房数据相当亮眼,但在北美,大概是《星际觉醒》让好莱坞感受到了威胁,《星际觉醒》并没有获得太多排片。
    尼古拉斯是好莱坞为数不多看过《星际觉醒》的演员之一,他一直对科幻题材很感兴趣,才接下了这部《机动风暴》。
    就这样,在两个剧组的默契之下,顾熠去电影院看了《机动风暴》。
    在他看来,这的确是一部合格线以上的科幻电影,但不如《星际觉醒》。
    这让他有种自豪感。
    当初许隽竭尽全力要拍《星际觉醒》,大概就是期待着有这么一天。
    对顾熠来说,能出演这部电影也是他演员生涯里一件骄傲的事情。
    ……
    对待新上映的电影,影迷们总是很谨慎,要等其他人的反馈出炉再决定看不看。
    但也有一些影迷勇于探索,包括一些影评人,他们需要在影迷之前看到电影,进而给出客观的评判。
    当然,对于另外一些影评人而言,他们不需要客观的评判。
    曾华就是其中之一。
    曾华本人是演艺圈的无名氏,在影评人圈,他却让人印象深刻,人称「被顾熠踩着爬上来的男人」。
    他在顾熠的第一部电影《一枚信笺》就和对方结下梁子,进而走上了孜孜不倦唱衰顾熠的道路。
    当然,黑《一枚信笺》纯粹是利益使然,当初收了岁月影视营销费的可不止他一个博主,但之后,黑顾熠的每一部电影让他品尝到了流量的滋味。
    曾华进电影院的目的,就是找《偶像之死》的缺点。
    当然,他进电影院是全副武装,唯恐被顾熠的粉丝认出身份,虽然顾熠粉丝未必有这样的想法,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他只有当百万粉博主的时候嘴比较硬。
    曾华发现,观影厅里的观众人数不少。
    因为《偶像之死》和《机动风暴》两个剧组选择了和谐的宣传方式,没有拼到你死我活,所以排片上,两部电影也比较均匀,《机动风暴》占据了imax厅,但《偶像之死》的放映时间对观众很友好。
    电影剧情曾华提前了解过,大概就是一个偶像堕落之后死去的故事。
    他一直坚信,这种故事属于编剧的无病呻吟,根本没有拍的意义,带着这种恶感,顾熠扮演的乔澳初出场时,曾华挑出的第一个刺是———这脸是不是太好看了点?
    电影追求真实的质感,不像电视剧,修图修到失真。
    然而,其他角色出现之后,他意识到,顾熠本人其实就长这样。
    他之前演《山花》和《星际觉醒》,人物的妆容造型都很朴素,可乔澳这个角色则不同,他本身就是偶像,好看是应该的。
    果然,观影厅内响起一片吸气声。
    曾华:“……”
    这个看脸的世界真让人无语。
    但也是因为顾熠这张脸,他找到了《偶像之死》剧情的不合理之处———经纪公司的老板是不是傻子?这张脸不捧,他究竟想捧谁?
    曾华虽然天天黑顾熠,但对于大银幕小屏幕上充斥着的歪瓜裂枣,他也很痛恨。
    观众老爷是没付钱吗?只配天天看丑人?
    普通长相的演员,只要演技合格倒也可以接受,但有些演员,没演技也就算了,那脸横七竖八的,细看是一种残忍。
    但李煦扮演的章子维有些超乎他的意料———娱乐圈题材的作品里,演员去扮演演员,扮演偶像,都很难让观众有代入感。
    但不管是顾熠扮演的乔澳,还是李煦扮演的章子维,两人的唱跳都很出色,那份为了出道而拼搏的意志,恰恰是偶像带给人的感觉。
    顾熠有当偶像的经验倒也罢,李煦却是一个纯粹的新人。
    “演得真不错啊。”曾华低语了一声,忽然意识到自己在说顾熠的好话,连忙闭上了嘴巴。
    这是最开始,乔澳遭遇了公司的不公正待遇。
    在顾熠的演绎之下,观众们不自觉间自然会更偏向乔澳。
    但慢慢地,乔澳变了。
    想出道、想成为偶像的那份纯粹慢慢消失,他成为了成功的奴隶,队友、粉丝……他曾经珍视的对象,对现在的他而言,不过是有利用价值的工具罢了。
    乔澳在舞台上的热情和背后的堕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观众们此刻或许沉浸在顾熠的演技之中,曾华却忍不住感慨,顾熠是真敢接啊。
    他自己是偶像,却偏偏接了乔澳这个角色,观众稍稍想得偏一些,就会把他本人和乔澳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时候,演技太好并不是一件好事。
    顾熠对乔澳的堕落演绎得可谓传神,没有多余的小动作,只是表情和眼神,乔澳这个角色的变化便凸显了出来。
    《偶像之死》剧情很有讽刺意味———电影进行到一半时,如果仔细回忆,那些被乔澳抢走机会的新人、被乔澳欺压的新人,和曾经的乔澳有着同样的眼神。
    这样的对比太过鲜明。
    故事线着重刻画乔澳的变化,乔澳一步步背离了原本的自己,成为他曾经最为唾弃的偶像,他也就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电影没有大的节奏问题,姜游对节奏的把控很谨慎———故事完全围绕乔澳展开,而顾熠对角色的把控又相当精准,他的演绎不会让观众产生厌倦之感,反而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剧情中。
    乔澳的腐化看得人有些畏惧。
    徐川和乔澳的对峙,赵旸的表现让曾华眼前一亮,他听过有关《偶像之死》选角的传闻,说剧组里塞了不少关系户,赵旸恐怕也是关系户之一,但对方对角色的完成度相当高。
    当然,最让人惊艳的依旧是顾熠。
    乔澳就像被他牵在手中的木偶,他完整地演绎出了角色在不同时段的变化,那份冷酷、虚伪、扭曲……他越是轻描淡写,角色就越是遭人恨。
    从《星际觉醒》的陈沣到《偶像之死》的乔澳,角色跨度可谓相当之大。
    在电影播映的一个多小时里,曾华甚至忘记了挑刺,就像普通观众一样在欣赏着这部电影。
    《偶像之死》并不平淡,电影中涉及了很多娱乐圈的黑幕,台前的华丽光鲜与台后的肮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堕落的又何止乔澳一人?
    电影让人有更进一步窥探娱乐圈的冲动,也让人看到,在这个名利场里,友情、爱情、梦想……一切都能被贩卖。
    屏幕上呈现出的东西越光鲜,作为观众,反而越会觉得冷。
    电影放到后半段时,乔澳身上令人同情的元素已经彻底消失,他变得和他曾经厌恶的人一样可恨。
    曾华忽然意识到,乔澳刚出场时是很好看的,青春感十足,很坚韧,可故事进行到现在,乔澳的脸没有变化,甚至因为足够红,看着更精致帅气一些,但到这个时候,他却觉得乔澳很丑陋。
    对方身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美好。
    他就是堕落本身。
    曾华唯一觉得不满的是———最后乔澳被杀的这段有些落于俗套了,姜游试图展现出这个角色物理意义上和灵魂意义上的双重死亡,但在曾华看来,这样的设定没有必要,让乔澳堕落到最后更好。
    导演和编剧爱遵循「坏人必须死」这个规矩。
    幸亏没有乔澳死后又出现了新的「乔澳」的描述,那就太土了。
    不得不说,《偶像之死》是个值得看的故事,上映前最被担忧的演员演技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他该怎么去黑顾熠?
    没有人知道,每次他黑顾熠,都在鼓动观众不去看顾熠的电影,但事实上,他自己会进电影院看至少两遍。
    灵感这种东西是说有就有吗?
    什么叫他一写顾熠就文采倍增?
    那只是因为……他的素材积累足够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