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坦克第一集团军在其指挥官朱可夫上将的指挥下进驻了萨罗瓦,这也是俄军在附近能够调集的最大规模的成建制部队。⊙,他们将承担守卫萨罗瓦的主要作战任务。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上将,出身于卢加附近的一户普通人家。十九岁时就加入了俄**队,因为表现出色而不断获得赏识与晋升。到了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是一位步兵师的师长。这在俄**队之中也是非贵族出身的军官所能够达到的极限。
随后,俄军在战争之中因为装备落后,训练不足再加上指挥机构的无能直接导致俄军损失惨烈,与明军作战屡战屡败,丢失了大片的国土。战争开始之前的俄军常备兵力几乎都已经被完全打光,剩下的全都是重新征召的新兵。
都说战争是军人们最好的试金石,这句话一点都没有说错。当那些贵族出身,在众多的军校之中拥有着傲人资历,一个个的头上都挂着耀眼头衔的军官们不断的倒在明军面前的时候。俄**队内部的大规模改变也就成为了必然。无能者被大浪淘沙所淘汰,有能力的人开始出头上位占据重要位置。
无论那些之前霸占着位置的人如何的不愿意,俄军之中大批出身普通的军官们纷纷开始在战争之中崭露头角。而朱可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实际上俄军之中的这种情况在大明军队之中也有,甚至于其表现比俄军还要强烈。各种依靠关系上位的军官们几乎遍布在明军的各处角落。只不过因为明军的整体素质很高,军校什么的培养也非常到位,只要不是天生的蠢货至少能够被培养成为一个普通的军官。所以虽然是同样的情况,但是明军之中出身好的军官们能力要比俄国人强的多。这种事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之中都普遍存在。这是很正常都是事情。
明军也是等到张诚上台之后才逐渐好转起来,军队内部经过不断是调整以及数次大规模的整编。现在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能够得到出头的机会。这也是张诚在军队之中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之多的支持的原因所在。
因为张诚所推行的政策符合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毕竟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占据大多数的依旧是普通人。而张诚给了普通人出头的机会,作为普通人的代言者,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
朱可夫在进驻萨罗瓦之后立刻就派出宪兵部队四处设置卡哨,封锁交通线,拦截所有从前线退下来的军队。无论其之前属于哪支部队。全都被送进补充营进行整编。除了伤员们被后送之外,没有任何人能够逃避作战,哪怕是将军也毫不例外。
朱可夫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重新整顿了溃退到萨罗瓦附近的俄军。极大的扩充了自己手中的实力。他所指挥的第一坦克集团军编有坦克第13和第28军、步兵第131和第399师、坦克第158旅以及若干炮兵、工程兵和其他部队。不过因为长时间的作战导致这些部队全都未能满员。虽然收编了溃兵以及接受了从其它地方接受了援军,但是其总兵力依旧不过只有十余万人。
朱可夫将自己手中的部队沿着萨托河一线部署,前线大量构建铁丝网堑壕和雷区,手中的装甲部队则是被部署在了萨罗瓦后方用作机动力量。而炮兵们则是被安排在了萨罗瓦城内。
至于为什么要把炮兵放置在城内,主要原因是盟军失去了制空权。面对着强大明军陆航的攻击,无论是将炮兵放在什么地方,只要开火必然会被发现。与其被消灭在野外。不如直接安置在城内。或许明军陆航会因为平民伤亡而有所估计。当然了,如果明军毫无顾虑的狂轰乱炸,他也没有办法。这就是处于劣势的军队的无奈。
盟军虽然已经开始大规模调集空中力量前往前线作战,只是面对着强势的大明陆航,他们依旧无法将制空权从明军的手中给夺回来。
大明陆航果然没有让朱可夫失望,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是不是城镇,只要发现目标立刻就是一通狂轰乱炸。在整个萨罗瓦防御战时期俄军的炮兵几乎都没有发挥出什么像样的作用。大部分的炮兵都还没有来得及发挥力量就已经被摧毁。现代化的立体作战在一方掌握着制空权的情况下另外一方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被动挨打。
朱可夫并不是被动挨打的性格,他也知道消极防御在强大的明军面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面对着潮水一般的明军攻击。消极防御的下场就是被无穷无尽的压力消耗完所有的力量,然后全军覆没。
在接到前线部队接触到明军的报告之后。朱可夫立刻派出了自己手中的坦克第13军下属第32坦克师。该师编有两个坦克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摩托化炮兵团以及众多的后勤补充部队,总兵力一万余人。
虽然俄军大部分的部队都是补给困难而且不满编的,但是对于精锐的坦克部队还是能够提供优先供给。毕竟在国破家亡的危机之下,哪怕是贵族们也知道要齐心协力抵抗敌人。一旦最终战败。那所谓的贵族或许下场比那些平民们还要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