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大明妖孽 > 第10章 抢粪风波(1)
    连哪天是礼拜天,估计都没有人知道。

    陈舟也没有兴趣去计算,不过他还是挺期待着放假的。

    虽然说每天都回家,可是这几天好像老陈头和大郎二郎他们在一起商议些事情,看神情还有些沉重。

    问是不好问,毕竟很明显是不想让自己知道,古今一理,估计是怕影响自己学习。

    所以,还得要自己回家去观察一下。

    这一天,终于是放假了。

    陈舟这才知道,这私塾的放假,也不是随心所欲的。

    所谓朔望之假,也就是每月初一十五放两次,每次放一天。

    关于节气历法,这个时候是很讲究的。

    朔日就是每月初一,望日则是每月十五,也就是月圆之夜。

    过了十五是十六,所以叫既望,“既……”就是已经得意思,苏轼在赤壁赋里还说“七月既望……”

    而月底因为月份长短不一,最后一天就不固定,但是统一叫做“晦……”

    也就是暗淡无光的意思,风雨如晦打的就是这么个比方。

    而且这个放假,放得有些早,原来呢,总是要到傍晚的时候。

    基本上留出来路上的时间,到家里边儿天就擦黑了。

    可是这一次,居然申时就放假了。

    这个时候,大郎还没有来接他。

    陈舟倒是不在意,自己这么大人,这条路走得也很熟了,没有什么可怕的。

    除了路上荒凉了一些,倒是没什么,有时也能遇到两个村子里下田的一些农户,早稻该播种了。

    陈舟一路上高高兴兴的,背着褡裢,哼着“太阳当空照……”的调子往家里走。

    眼看着快到家了,冷不丁一股恶臭袭来,陈舟也没防备,差点让这股臭味顶了个跟头。

    什么这么臭啊?

    很明显,臭味是从陈家庄方向传过来的。

    这离着最起码还有里上地呢,难不成全村集体掏茅房?

    你还别说,这味道还真像!

    陈舟把褡裢抓起来,连嘴带鼻子一起捂着,这特么都快赶上生化武器了。

    生生让人有一种扭头就跑的冲动。

    可是没办法,家在那边。

    这是出了什么事儿了?

    强忍着从里到外的恶心,陈舟一路狂奔。

    忍着恶臭,还得朝着臭味发源地狂奔,这滋味也是醉了。

    离着村子越近,臭味越浓郁。

    陈舟从村头直奔家里,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口的臭味都会浓郁一些,有些门口,还依稀有些痕迹。

    陈舟很是诧异,什么时候自己的嘴巴这么好使了,看这模样,还真是集体掏茅房?

    今夕何夕啊,什么情况这是?

    关键遇到的几个人,看到自己的脸色还很怪异。

    拐过街角,自己家的门前赫然站着几个人。

    “叔,这可是甲总的意思,全庄的人都照办了,只有你不愿意,这——不太合适吧?”

    为首的,也是一个庄稼人模样的,一张阔嘴,露着两颗硕大的门牙。

    陈舟认识他,陈家大郎遇见的时候还说过话。

    陈大牙,和自己平辈,刚出五服的族人。

    “大牙,陈家庄是姓陈还是姓李?他李田虽然当了甲首,可这甲首也不是他一家,总归是大家轮值,要是每一个都在任上给自己

    弄好处,村里人怎么活?”

    好处?

    什么好处?

    就是这集体掏茅房?

    难不成,这甲首要搞一下厕所工程?

    这可是现代农村都搞不定的,理念挺先进啊!

    陈舟几步上前,结果被两个哥哥一把拉到了身后。

    陈舟摸摸鼻子,还想着来个挺身而出,问问怎么回事呢,结果直接成了保护对象了。

    “陈老哥,你这话可就不对了,这可是里长的意思,也是咱们这几个村子的颜面,怎么能因为你一家,坏了全村人的事情呢?”

    从陈大牙身后转过一个人,看上去也是庄户人打扮,只是身上的衣服没有补丁。

    “别拿里长来压我家,既不是徭,也不是役,凭什么拿我家的粪,肥你家的田?”

    二郎嘴快,连珠炮一般,对面这个男子脸色有些难看:“陈老哥,这是你家的意思?”

    老陈头往回拽了拽二郎:“小孩子不会说话,李甲首你多担待些!”

    陈舟眨眨眼,什么情况,听这意思,是这姓李的甲首倚仗权势,打算抢自己家的大粪?

    说起来,这甲首也算是基层干部了。

    当初朱元璋颁布黄册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

    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

    这里长甲首虽然也属于是岁役,实际上却是乡村的实际管理者。

    手中的权力可是不小,凡是各种徭役差遣,几乎是一手遮天,自己说了算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执行得很有些走样,例如原来的排年轮换,执行的就不是很严格。

    老陈头刚才虽然脱口说了出来,大半也是气话。

    一时间,两边都没话说了。

    李田也很郁闷,好不容易弄到这么一个机会,这事儿要是成了,绝对名利双收。

    拿到知县大人悬赏的银子不说,自己家那小子没准儿就能进学。

    这可是老李家光宗耀祖的关键一步,绝不能让。

    可是拿钱补偿是绝对不行的,全村都是借着县大老爷的名义,老陈头补偿了,别家的也白拿不来。

    陈舟借着对峙的功夫,和二郎嘀咕了几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得搞清楚是怎么个情况。

    大郎性子闷,让他解释,还不如问对面呢。

    事情很简单,眼看开春,到了插秧种稻的时候了。

    新来的知县大老爷劝课农桑,对这件事表示非常重视。

    这倒是真的,先农坛就是这么来的,祭天祭地祭祀农事,这是皇帝的主业务。

    而且,农为天下本,在这个时代,这句话不是有无市场的问题,而是绝对真理。

    就算是那些商家,也很少轻视民户,在政治权利上,民户比他们只大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