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奋斗吧,姜英秀! > 第171章 一招制敌
    姜大河听得连连点头。

    刚想要开口,习惯性地先看看媳妇儿的表情,就被李荞麦瞪了一眼。

    于是赶紧眼观鼻、鼻观心,悄眯声地躲到一边去了。

    三房的姜大地找了个座头,闷声不响地抽了一袋烟,低垂着脑袋,对这事儿,啥话也没说。

    他对大姐的感情挺深的。

    爸妈要帮大姐,他倒也不觉得有啥不对。

    肉虽然好吃,不过也就是香香嘴,臭臭屁股,哪能比得上姐弟一场,跟大姐的情分?少吃那一顿两顿的肉,哪里又比得上一家人和和美美地?

    但是,他对大哥在父母面前的份量,也是心知肚明。

    大哥和大姐要是对上了,两边他都惹不起。

    夹在中间当炮灰的滋味,他也尝过不止一回了,真心对这个角色没什么热情。

    他看了一眼沈春柳,看得出她很是不满,但是却只是咬着嘴唇,委委屈屈地忍了下来,并没有发作。

    沈春柳确实是个贤惠的女人。性子也跟面团一样软和,咋揉咋是。

    唉,自己的婆娘跟着自己,真是吃了不少苦。别看她现在黑瘦了点,年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漂亮过。

    不过,谁让自己夫妻俩命都不好呢?生不出男娃,那就是绝了后了……

    君子不跟命争。

    这回的事情,自己干脆谁也不帮,静等着他们争出来个结果,就完了。

    老四姜大林和老五姜大海对视了一眼。他俩对这事儿,都是打心眼儿里反对的。这俩汉子其实跟他们的二哥一样,都格外疼惜自家的老婆孩子。

    四房的杨水芹,那就是个水做的人儿。姜老四一想起她来,就觉得脸红心跳,鼻孔发热,腿脚发软。

    杨水芹虽然只生了两个女娃,但是那也是全家、全村,乃至十里八乡,面孔最精致漂亮、性格最乖巧懂事、声音最娇娇软软的两个宝贝。

    俩娃小小年纪,就懂事得很。

    知道心疼她们的娘,还会帮着家里干活儿。

    这么久跟着家里,吃得清汤寡水的,几乎都没吃过几顿饱饭,却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看着每次大姐来家,刘芳身上穿的新衣裳嘎嘎新,小皮鞋嘎嘎响,也只是满眼羡慕地远远看着,却从来没有跟他要过一回。

    现在爹娘要顾着大姐,自己不是不能理解。

    可是,从大姐家那三个娃的穿着打扮上就能看出来,大姐明明并没有落魄到必须得爹娘顾着才能活的程度。

    难道为了大姐过得舒坦,就要让自己家的两个乖宝,再跟着吃好久的苦?

    而大姐家的三个孩子,却一天苦不用吃,只要擎等着享福就成?

    这天下就没有这个道理!

    这回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再默不作声了!

    姜大林又看了老五一眼,要是老五能先说,自己也不用直接对上爹娘,只要在一旁敲敲边鼓就成。

    姜家老五姜大海,跟姜大林的想法,颇有几分相似,却也不完全一样。

    他一方面心疼自己家的六宝要跟着吃苦受罪——六宝长到这么大,一共才敞开肚皮吃过几回肉啊?

    这一下子都给换出去了,让六宝吃啥?

    六宝眼巴巴地盼了小溜一年了,盼得脖子都长了!回头自己怎么忍心跟六宝说,咱们今年过年不吃肉了,继续吃土豆块子炖酸菜叶子?

    另一方面,就跟二哥对二嫂似的,姜大海对自己的老婆朱月娥,那是又爱又怕。

    仗着在父母面前受宠,他干脆直着脖子嚷嚷上了:

    “爹,娘,当着外人不方便说,现在全是咱自己家里人,总可以说了吧?

    大姐婆家到底出啥幺蛾子了?还是大姐偷人养汉被老婆婆抓住了?

    差啥他们说啥是啥?

    凭啥他们嘎巴嘎巴嘴,说要猪肉、咱们就得掏猪肉,说要粮食、咱们就得掏粮食啊?”

    姜英秀歪着头,扫视了现场的众人一圈儿,把几乎每个人的表情,都尽收眼底。

    她打定了主意,这帮人若是给力,能够说服姜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也就罢了。若是不给力的话,姜春菊也休想占到什么便宜!

    姜老爷子面沉如水。

    他是怎没想到,自己最疼爱的长子和幼子,竟然会最先跳出来反对这件事儿。

    他们不应该跟大春儿丫头站在一处吗?

    “老五,怎么说话呢?不会说话就别说,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

    跟谁学滴,咋还一张嘴,就满嘴喷粪涅?

    那是你大姐!亲大姐!”

    呵斥完梗着脖子翻着白眼的老五姜大海,姜老爷子三言两语地,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

    “大春儿丫头的婆婆,有门路能把大春儿丫头办进双喜煤矿,当正式工人。但是需要一百斤细粮、半扇猪肉,拿去走礼送人情。

    我嘱咐大春儿丫头,进了煤矿以后,有机会就把英杰他们几个,也都招进双喜煤矿去。

    那双喜煤矿是国营单位,吃皇粮的,不比咱们这老农民,祖祖辈辈就在土里刨食强?”

    众人被“招进双喜煤矿做正式工人”这个馅饼给猛地砸了一下,半天没晃过来神。

    环境诡异地安静了一会儿,姜大林声音不大不小地嘀咕了几句,打破了这份沉默:

    “我大姐都快四十岁的人了,人家煤矿能乐意要她?

    真进了煤矿,我大姐是下井啊?还是坐办公室啊?

    下井那么出苦大力、不见天日滴,我大姐能干了那活儿吗?

    再说了,哪有让女的下井滴?

    一个女人,跟一帮膀大腰圆地大老爷们儿,在黑咕隆咚的矿井底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滴,万一出点啥“那啥、那啥”的事儿,算谁的呀?

    坐办公室吧,她又没有个正式文凭,人家煤矿领导家属啥滴,不得炸锅了啊?”

    姜大林的话,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击打在了姜老爷子的心上。

    这些问题,也是他曾经隐隐约约地担忧过的。

    只是,大闺女虽然精明厉害了些,自私自利了些,却从不跟自己的爹娘说瞎话。

    她既然说她老婆婆有这个门路,能干成这个事儿,那么这个事儿,就是板上钉钉滴。

    所以,一百斤细粮,半扇猪肉,乍看起来,在这种物资匮乏的年月,这代价,似乎确实是大了点儿。

    然而,跟一个一辈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都包干儿,退休了有退休金,还能给一个子女接班的正式工作比起来,就真心不算什么了。

    毕竟粮食可以再种、猪也可以再养。

    而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了,怕是要后悔半辈子,肠子都得悔青了!

    这个分析的过程,姜老爷子并没有说出来。

    他还打算看看这几个子女里头,有几个心眼儿够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