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骊夫 > 第3章 池中鲤 有剑来
    有的时候,宋鲤会抬头望天,每每及此,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井底之蛙,从封闭环形旧书楼里往往外面看,他只能看到一片与这座天地相比实在有些狭小的天空。他只能通过朝歌署谍子传来的密报了解外面世界发生的一切,当然等他知道时,事情可能已经过去有半年的时间。而且李寒山想让他知道什么,他才能知道什么。在某一段时间里,宋鲤甚至觉得自己也如池中养的那两尾鲤鱼。做别人掌上的池中鲤,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是他无法抗拒,过去是,现在是,可能将来也是。与其想这些劳什子的,不如抄书。

    每当晌午时分,宋鲤都会准时抬头,此时那轮大日终于肯将一点点阳光照顾给这座封闭潮湿的旧书楼。宋鲤直愣愣望着高高在上的太阳,他不觉得刺眼,只是今日此时,天空中突然多了一个光点那个光点初时很小,但是慢慢变大,最后那夺目耀眼的光芒好似要与这大日争辉。

    宋鲤瞪大了眼睛,终于他看清楚了,那是一柄剑。

    多么充沛的杀意和剑气才能凝练出这么纯粹耀眼的剑光呢?

    兴许是长年被关在旧书楼抄书的缘故,宋鲤对死亡气息的感知没有当年在凉云城时那般敏感。那柄剑的样式比寻常的剑要短一些,但是十分锋利,锋利到宋鲤第一次见到就忘了呼吸。等那柄剑距离他的眉心不足半步时,宋鲤依旧在那里呆滞不动。在那一刻,宋鲤明白并不是自己对死亡不够敏感,而是他本就渴望着死亡。

    是啊,一直呆在这里和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是人生就是这么奇怪,你越想要什么,老天爷偏偏不给你什么。

    那柄短剑直来直往将宋鲤身前的书桌劈作两半,刚抄好的书纸如小时候蹲在王府城墙上看别人家送葬扔在空中的白纸一样。

    我要死了么?

    没来由的,宋鲤有了一种解脱之感。

    可是下身突然刺痛将他从那些不切实际的感想和回忆中拉了回来,他上身后仰,堪堪躲过致命的一击。刺客经验老道,一击不中,手腕拧转,短剑由刺变拍,狭小的蓄力空间,这一拍却是力道十足,劲气几近实质。

    宋鲤再次吃痛,他如一个皮球被人踢在空中,身体侧转再次躲过。刺客之道,讲究一个一击必中。换做寻常刺客,此时应该立即撤走。可是,这名刺客有一有二,甚至有三。短剑变拍为横扫,一柄短剑却给刺客使出长枪那般横扫千军的气势。这次,短剑恰巧打在宋鲤胸膛处,宋鲤身体在空中画弧重重砸落在旧书楼的湖水中。

    刺客身着白衣。全天下只有一个刺客爱穿白衣。他不会像其他刺客用黑衣隐藏自己的身形,因为他对自己的身法和轻功有足够的自信。他是天下第二刺客,捉刀亭亭主桃白白。

    昏厥过去的宋鲤缓缓沉入水中,冰冷的湖水开始刺激他的意识。湖水从他身体开合的窍**倒灌,五感尽失。

    道祖曾云,修道如登山。

    其实,武夫也好,三教中人也好,皆在登山。若精通内视之法,人人皆可看到自己胸中确实有一座山。凡夫俗子看不到,但练武之人,三教之中修行所谓道者皆可看到,自己的魂魄在攀登胸中那一座高山。至于攀上山的巅峰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光景,武夫和三教中人各有各的说法。

    对于宋鲤来说,此次被人行刺导致他因缘际会下五感尽失,让他偶然学得内视之法,他看到了自己胸中的那座高山。那山直刺苍穹山壁如镜面一般光滑,等他再想细细观察时,胸口传来开始炸裂般的疼痛,再望那座山壁光滑几乎不可能攀登的山时,竟然如冰雪消融一般开始溶解,最终消失不见。那名刺客虽然没有杀掉自己可是断绝了自己走上练武一途的道路。人们登山是为了更接近天。

    道祖言,道法天。

    法天,实则逆天。

    可是如今....

    小的时候,宋鲤常听母亲说,凉云城的东面有一座山,叫东山,攀上东山,夜晚在山巅呐喊即使远在凉云城都能听到。当年李太白游历北骊时登上东山,便有了那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每每讲到这则故事,宋鲤的母亲都会说,只有登上翻过那座山,整个天下才能听到你的声音,听到你的故事。

    宋鲤在十三年的那场变故之后,之所以仍旧怀抱希望心甘情愿窝在白帝城,被人关在旧书楼抄书,就是因为他想要找到那座山。他已经不能成为北骊的主宰,北骊有李寒山,北骊有王梨,因此没有谁会在乎他是宋煜的儿子,更何况宋煜背叛了北骊。既然如此,他只好走练武一途,他要成为强者,让天下所有人听到他的故事。可是他找不到那座山,找不到那座山,就找不到通天逆天的路。

    但是他始终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就像十三年前,他本就应该死在白帝城前一样。他疯狂地读书抄书,希望从过往的典籍里头找到补救之法。对于大多数练武和修行之人,内视不过是个小槛。可是宋鲤停在这个小槛上足足十三年。他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病人,疯狂地求医问药。可笑的是,等他终于探得内视的门槛,可就在这天,他心中的那座山被人强行崩断。此生练武无望,修行无望。

    天下第一武夫曾说,杀人不如诛心。

    宋鲤几乎永远在希望与绝望中徘徊,他读过无数书,抄过无数诸子百家讲的道理。他晓得道祖的「福祸相依」,明白至圣先师的「一箪食一瓢饮,足矣」,懂得佛祖所言「莫向外求」。诸子百家为何不厌其烦地讲那么多道理?在这一点上,宋鲤倒是认同李太白曾经讲的那句话。当时梁朝末帝摆酒宴宴请李太白,他晓得李太白是个江流儿,故意问他,谪仙人家乡何在呀?当时李太白早已喝的酩酊大醉,斜眼看向梁帝,说出了那句千古名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