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一百零二章 出言招揽
    走在阳乐与临渝之间那辽阔的草原上,大家的心情都很闲适。虽然大半个月前出肥如后的路上也是差不多的景象,但那时尚不知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如今却是已经大功告成,只要回去复命便可。

    走在中间的陶升对陶应打趣道:“凤声,昨日见你与王主簿相谈甚欢,是否已经引为莫逆,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昨天陶应等几个人前去辽西太守刘基府上赴宴,功曹公孙瓒、主簿王演等人都列席作陪。

    刘基是个甩手掌柜,基本上不管什么事情,郡中事物大都交托给功曹和主簿来署理,自己仅仅画押用印而已。前一次陶谦亲自到阳乐的时候,刘基倒是表现得很符合中州名士的风范,嘴巴一张就停不下来。但这回路过的几个人都是晚辈,若不是消息灵通的公孙瓒说新任的辽西都尉司马徐荣款待了李羽、陶升等人,他根本就不想多那个事情。所以昨日在太守府中的饮宴像是例行公事而已,并无什么出奇之处。

    席间刘基偶尔卖弄着一些朝中见闻,引得辽西郡吏们纷纷应和,倒是陶应和陶升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只是虚应几句而已。

    陶升倒与邻席同样有豪爽之气的公孙瓒颇多攀谈,甚是投契。陶应因着心中记挂着王业那档子事情,筵席之中与主簿王演多聊了几句。他发现王演也并非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见识言谈也只是平平。可笑得是王演应当还不知晓他弟弟王业和陶应之间发生的冲突,若是他知晓其弟王业胆大妄为的举动,怕也不会如此淡定吧!

    “庸人而已,我哪能和他引为莫逆。此人久在阳乐,怕是和令支的王业还没通过什么声气,至今仍然蒙在鼓里。”

    “呵呵,他若是知道你这只小笑面虎正打算把他王家一网打尽,可不得气疯了?”

    面对陶升的调侃,陶应把脸一板,故作一本正经地道:“元亨兄长这就说得不对了,这可不是我要把他王家一网打尽,而是王氏所为于天理国法不容呐!哈哈!”说到后来,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凤声有阳德范出手相帮,那王演、王业兄弟多半是难逃法网了。阳家崇申韩之学,最不缺的就是办事的手段。”作为同僚,李羽对阳仪的看法相当中肯。

    “乌角仙师赠我的《老子五千言》中有一句话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便我们没遇着王氏兄弟,未能发觉他们做下的恶行,他们迟早也难见容于天地之间,我们只不过做了些应当做的事情罢了。”

    “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聃此言诚善!”李羽听到陶应说起了经籍谈起了玄道,顿时来了兴致。

    陶应却不想纠缠在这些上,他转头向一直在旁听他们谈论的韩当道:“义公兄,此次出使,多赖兄台之力,引道寻途,望哨示警,神射制敌,还大显身手徒手缚鹿。若无义公兄相助,恐怕难以顺利完成使命。待得回到燕山之后,自当重酬义公兄,陶应在此先向义公兄一表谢意。”说罢便在马上向韩当深深一揖。

    陶应突然这么一出却是大出韩当意料,他连忙深揖还礼道:“既受诸君之托,此乃我分内之事,何敢受陶郎君大礼。”

    一旁的陶升、李羽见此,也纷纷向韩当施礼诚谢,韩当又各自还礼谦谢。

    陶应虽然举动突然,但心中却是早有盘算。

    这韩当一路上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可谓是尽职尽责还有意外之喜,性格又谨慎,不好夸夸其谈,其为人和能力早已得了众人的认可。而陶应更是先知先觉地知道韩当是在史书上大大有名的人物,所以平日里刻意与韩当多有亲近。

    自打泰山那一摔后,陶应一心想要有所作为,平日里十分注重结交有用之人,其中既有史载其名的董昭、孙康、孙观、尹礼、蔡邕、单飏、陈登等人,也有他并不曾听说过的仲阿东、孙宪、张成等人,但至今为止在三国魏蜀吴三大势力中较为有名的人物还只有董昭、程普、韩当三人。

    这三人中董昭与自己颇为相善,程普与自己只是萍水之交,但他二人有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已经出仕郡县,自己只能与他们交往,而不可能让他们依附于自己或者自己的父亲陶谦。只有韩当,与自己相处了大半个月关系不错,最为关键的是韩当出身于寻常百姓,若无意外很难正儿八经地出仕为吏,这就给了自己拉拢他的机会。

    这一个活生生的江表虎臣就在眼前,又与自己颇为相得,若是不想个办法招揽一下岂不是自误误人。虽然陶应不记得韩当是何时何地为何就随了孙坚,但他有心算无心之下,只能和久仰大名的江东之虎孙文台先道个歉了。

    但韩当目前还只是向导的身份,使团如今已经出了阳乐西返,再有两三日间就能进入燕山,到了燕山以内自然毋须什么向导。若无意外,韩当会在进燕山后与使团分别,至多也就是跟随他们回到令支,决计不会随他们去蓟县,这就让陶应有些心焦。

    所以刚才陶应才特意郑重地向陶应道谢,引出话头好好吹捧一下韩当,好为之后的言辞做铺垫。

    “义公兄,弟冒昧问一句,回令支后,兄台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