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七十三章 人非蝼蚁
    两天前,当陶升一行走进飞狐谷的时候,从者三十余,马匹七八十,人强马壮意气风发。

    三天后,当陶升一行走出飞狐谷的时候,却是另有一番景象。

    原来队伍中的那些扈从依然龙精虎猛,但队伍中却多出来许多神情萎靡的面孔。这些多出来的人自然就是半边云和老龙头两处山寨中被俘的山贼了。

    在制服了老龙头后,第二天一大早,陶升便带了人去了老龙头的老巢。老龙头前一天晚上把寨中精锐全部带了出去,家中只留下几个老弱,根本无力抵抗。又有老龙头亲自带领劝降,轻轻松松便扫平了这飞狐谷南边最后的祸患。

    如此这般,队伍中便生生多出了三十余个山贼俘虏,还有六七个被山贼们掳掠来的女子。这两伙山贼在此处盘踞多年,掠获的资财颇为丰厚,光是马匹就有四十来匹,甚至还有四五辆辎车,尤其是那些不能吃不能用的金银珠宝更是堆了好几箱子。

    现如今,这些财货都被装在了车上,由被俘的山贼赶着车驾着马随行。

    “贼厮鸟的,多了这许多累赘,却是要走到何时去!”章诳看着这些慢吞吞行动的俘虏们抱怨道。

    “慢就慢一些吧,不过也慢得值得。这路上经过的乌桓邑落部民得知了这些是我们从飞狐谷里俘获的山贼时,那惊讶又崇敬的眼神,你想必也看见了。”陶应轻飘飘地开解道。

    “哈哈哈!自然是看见了。乌桓人对这两伙贼人,尤其是半边云也头疼得紧吧!这回却被我们给一锅端了,无怪乎他们会有那种神情。”

    “我听说草原上的牧民平时没什么喜好,又难得碰到一块儿,但凡碰到了总会互相拉扯着唠唠嗑,而这些夷灭顽嚣贼寇的故事便是他们最喜欢掰扯的话题。我们想要在牧民中立威,不妨借着这些牧民之口,把我们顺道灭了飞狐谷群盗的事情给宣扬宣扬,或许会有些意外之喜。”

    “凤声所言甚是,将剿灭山贼之事多多宣扬,正可使彼辈胡儿畏威而怀德,于使君屯田边塞之大计有百利而无一害。”李羽颇为赞赏地道。

    “这多亏了大家奋勇破敌,方才有此成果,士翼兄回去之后可莫要忘记给大家请功啊!”

    “那是当然,诸位的功劳我必当一字不漏呈报使君。但要我看,幸得凤声识破了老龙头的奸谋,再将计就计,设下天罗地网诱捕元凶,方才有此大胜。故而此间之事,凤声亦居功至伟,不得不提!”

    “小陶君心思敏捷,行事果决,韩某亦深感佩服!”

    “那是当然,少君的智谋,那可是连家主都点头称许的。”

    “那日凤声说要随我们一同走辽西,我便知道路上能轻松不少,果不其然呐!”

    “凤声兄弟着实厉害,怪不得我阿父要我多向你学着一些。”

    李羽这带有奉承意味的大实话获得了韩当、章诳、陶升、公孙康的一致好评,简直好评度99%。若说还有谁给了差评,那自然只有老龙头和半边云这对好哥俩,不过谁也不会在意两个阶下之囚的意见就是了。

    见惯了士大夫们清谈务虚的陶应自然不会被这些吹捧给迷失了自我,摆摆手道:“可不敢居功,我这只是把诸位兄长们的想法给说了出来罢了。你看元亨兄长听了我说的立刻就下了决断,显然早有打算。加上老龙头这厮又稀松平常得很,在诸位通力协作之下,哪有不成功之理。”

    “哈哈!凤声就是会说话,不过该是你的功劳还是要提一提,不然怎么显得叔父派你出来的英明。”

    陶应心想这个倒是很有必要,若是父亲陶谦觉着自己能够有所担当,那今后自己在行动上也能自由很多。

    “跟着兄长耳濡目染,自然得有所进益了。”

    “少来,我可教不出你那么玲珑剔透的心思。”

    陶应不愿意在这种话题上绕来绕去,连忙转移话题道:“义公兄,这出谷已然半天了,倒是要往何处去找那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

    “小陶君莫急,这北边那条河便是上游渝水,沿着渝水往东再走上不远边可进入一片较为平坦的河谷平原。那处平原的西北边和东南边都有一行山岭遮蔽,故而内中较少受到强风侵袭,向来是塞外胡儿过冬的好场所。我料那丘力居多半也会率部驻歇此间,我们且沿着渝水一路打听过去,应该会有所获。”

    韩当不愧常年护卫商队出塞的能手,对如此边鄙之地的地理都知之甚详,一番侃侃而谈下来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义公兄好本领,我尝闻前朝卫长平、霍骠骑皆因熟知地理而得以驰骋塞外,马踏龙城、封狼居胥,立不世之功勋。义公兄既于地理有如此之见识,又勇武过人,若是能领一部人马,或也能与胡虏一争长短。”

    陶应这番话说得很有艺术,先抬出两尊战神级的人物来佐证将领熟识地理的重要性,再联系到韩当身上。虽然大家都不会觉得韩当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但明显也因此而高看了韩当不少。

    “韩兄的射术与胆量,前几日我们就多次领教了,我也是十分佩服的。”

    “州中有如此贤才遗于乡野,是州郡的疏忽了。我回去后定会向使君举荐韩兄,以酬韩兄此次之功劳。”

    “韩兄好武艺,若是想要带一部人马,我可以与我阿父说一声,我阿父正愁手下无可用之人呢!”

    面对众人的一致夸赞,韩当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道:“小陶君与诸位高看韩某了,卫侯、霍侯皆是不世出之英杰,韩某连给这两位提鞋都嫌不够格。在下一介武夫,只是粗通武艺,做些护卫之事,哪堪大用。”

    “哎~!义公兄这话就说的不是了,卫大将军早年也曾放羊牧马值守宫门,一旦得遇明主,便如蛟龙得水、虎豹得幽。义公兄又何须妄自菲薄呢?”

    “小陶君说得是,是在下目光短浅了。”

    “非是韩兄之过,而是如今之世容不得我们荒怠。若是如今天下承平倒也罢了,可如今内忧外患,我辈又岂能不思进取乎!”

    “说得好!我辈又岂能不思进取乎!”

    辽西塞外,渝水上游,左临水,右依山,眼前是大片的草原,秋风吹过,牛羊隐现,牧人的帐幕远在天边。

    略有凉意的秋风吹拂在几个青年身上,但却无法吹凉他们炽热的心胸。

    他们的心胸中满满装载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封侯拜将,封妻荫子的炽热愿景。

    在不久的将来,陶应、陶升、韩当等人会为了今日的愿景而奋斗拼搏,而一旁的李羽、公孙康、孙康、尹礼等人亦会在那个纷乱的时代粉墨登场,留下自己的事迹。

    人非蝼蚁,又岂能不思进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