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日月重光:代嫁王妃 > 第四十四章 暗中筹谋 拜师

第四十四章 暗中筹谋 拜师

 热门推荐:
    那一日,张依若明确规划了自己的路线。

    从温婉宁口中知道,大周现任皇帝崇帝是个性格温吞手段温和的人,而且有一份忧国忧民的心。他已经看到了大周的弊端,一直都有心改革,可因为这些年下来一直寻不到合适的人选,也总觉得那些改革弊端太大所以一直引而不发。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在这些年里,他已经慢慢开始着手整治那些土地兼并的弊端了——借着当年江南水患引出的官员贪腐案,由一位被夺走田地又因水患流离失所走投无路的流民进京告御状,敲响了置于宫门前的登闻鼓,引出的士族巧取豪夺、霸占百姓土地一事。

    自上位时一直都十分温和的周崇帝终于显露出自己雷厉风行的一面,打了满朝官员一个措手不及。他明面上重用镇国公一脉、也是二皇子母族的南宫世家清查水患,背地里暗派人手搜集证据把江南官场都犁了一遍,顺便借着这股东风从上到下清查了全国的土地。并且命人造册,每隔几年就专人抽查。

    其中与士族百官的斗智斗勇步步杀机,从偶尔漏出的只言片语也能揣摩一二。这之后周崇帝便再次沉寂下来,依旧是一副和气的模样,却再无人敢小瞧了这位以仁善闻名的天子。

    张依若并不知道在古代清查土地到底面临多少困难,更不知道当年皇帝震怒整个江南血流成河,这才震慑百官达成自己的初衷。她只是听温婉宁对皇帝言辞间似乎多有赞誉,也就稍微放下了点心。皇帝好说话对她来说也是个好事儿,否则也不会在知道有她这样一个异世来人之后只是先把人控制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只是诸多试探并未直接下手。

    毕竟张依若无依无靠,若是被他不声不响的抓起来拷问比什么都方便。单这一点,张依若同意温婉宁说的,他是个好皇帝。张依若愿意在离开前帮皇帝开拓一下视野,变一下改革思路。

    张依若是个女子,这在大周是天生的短板。依她的心计想走仕途,用张依若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误入宫心计里活不过半集的傻白甜。

    此路不通,她可以当个教书先生。不过在那之前,她得拿出足够的诚意让皇帝看到她的价值。而对于依旧处于农耕时代的封建王朝,没有什么比能吃饱穿暖更让人关注的。

    说起粮食,还要数现代的杂交水稻。关于这一点,张依若诚恳的说自己只是偶尔听说过,什么技术指导完全办不到,只能提供一个思路。至于土豆番薯玉米,现在还不知有没有传进大周,只能描绘一下大概形态,派人慢慢寻找了。

    根据温婉宁的建议,张依若温婉宁设宴邀请三位皇子妃赏花时,假装无意间提起了自己家乡亩产千斤的杂交水稻的事儿。

    郑惊鸿的父亲郑如蕴是不仅是一代大儒,他一生醉心于研究如何提高粮食的亩产量。郑惊鸿耳濡目染之下,自小对这些也多有研究,虽然最后她醉心于求仙问道,张依若无意间说出的东西依旧让她如获至宝。

    郑惊鸿忍不住在宴会结束后回到府邸便把张依若提到的杂交水稻写信告诉了自己的父亲郑如蕴。

    三日后,须发花白精神矍铄的郑如蕴带着几种稻谷登门拜访。

    瑞王恰好在家,听到郑如蕴说明来意,李浩然惊讶极了:“大人是说要拜访府上的张姑娘?”

    郑如蕴被晒的黑红的双颊浮上一丝羞赧,他知道自己鲁莽了。可这位张姑娘提出的杂交之法让他顾不得男女有别,更顾不得什么规矩礼法,他恨不得自己能立刻见到这位张姑娘,亲自与她探讨这杂交之法!

    郑如蕴拘谨的冲瑞王下拜行礼:“是下官鲁莽了!只是张姑娘提出的杂交水稻若是真的能成功,我大周若能得此神物,家家粮食满仓,日后必能拯救无数挣扎于水火中的难民!这可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儿!万望王爷以天下苍生为重,无论如何也要让下官见上一见这位张姑娘!”

    李浩然目光微微一闪,笑道:“大人言重了!张姑娘是府上贵客,见与不见自然是张姑娘自己决定。小王这就派人通传!大人请稍待,本王去去就回!”

    郑如蕴拱手送走瑞王,这才焦急的背着手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不多时,只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郑如蕴回头看向门口,一个把头发绑成马尾辫看起来十分精神的姑娘进来了:“哪位是郑大人?”

    郑如蕴立刻上前拱手下拜:“老朽就是郑如蕴,敢问姑娘可是提出杂交水稻的张依若张姑娘?”

    张依若看着眼前黑不溜秋须发花白一点都不起眼的老头,老头穿着一身浆洗的发白的麻布衣服,手虽然仔细清洗过,皱纹间依旧能见到常年与泥土打交道留下的痕迹。光这一点,这就是个值得人尊敬的老人!

    张依若学着他的样子拱手弯腰下拜:“小女子张依若拜见郑大人!杂交水稻正是小女子所说,不过也是小女子家乡如大人一样为国为民的前辈研究出来的,小女子只是借花献佛罢了!”

    郑如蕴赶紧把她拉起来:“就冲姑娘为天下苍生无私奉献的这份心,就值得老朽尊敬!”

    郑如蕴顾不上寒暄,直接就与张依若讨论起杂交水稻来。

    张依若其实对这个并不了解,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说法。她把自己知道的部分告诉了郑如蕴,顺便告诉了他后世亩产极高的土豆、玉米与红薯,将画出来的参考图解递给郑如蕴,张依若郑重的说:“这三样都是大海那边的番邦传进我家乡后,经过种植人们才发现的!小女子对大周并不了解,此事还要大人费心了!”

    大周前些年沿海地区也曾有人传闻在海边遇到过高鼻深目一头金发的番邦人。那人自称来自大海的那一边,是漂洋过海来探险时无意间被大风暴卷的迷路,被海浪一路卷到大周的。

    现在听闻张依若说那些番邦可能有这些东西,郑如蕴激动的捧着几张纸如获至宝,与张依若探讨了出海航行的可行性后这才激动的走了。

    此时烧制玻璃一事已初见成效。看着手下送来的东西,李浩然惊疑不定的看着张依若:“看来,本王还是小看了你啊!”

    张依若不知想到什么,忍不住心生感慨:“你不是小看了我!要知道,我真正宝贵的不是我这个人——”

    她伸出手指了指自己的大脑:“而是我脑子里的各种知识!你不该把我当成寻常女子来看待,我若真的如你们所想,在这里陷入对某个人的情爱里陷入后宅斗争中,那绝对是你们最大的损失!要知道,无论在哪里,科研人员永远是最宝贵、最值得人们尊敬的存在!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才是成就一切的关键!”

    瑞王若有所思,果然,之后张依若的待遇改变了。

    之前他们只是想着先把张依若留下来温水煮青蛙,然而之后的事却依旧没有什么规划。毕竟张依若只是个弱女子,若要改革势必要重用于她——她带来的先进技术也只有她这个土生土长的人才能把握大致方向。可重用一个女子,对于现在的礼教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而且改革必定触动士族的利益。届时士族的反弹报复将是可怕的,他们没有信心能保下张依若。

    让张依若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冲在前头冲锋陷阵,这不是大周皇室的行事作风。

    然而也只有张依若才知道那些宝贵的经验与知识。

    张依若在瑞王引荐下,见到了特意前来拜访的大皇子时。

    张依若脑子里还在反复思考自己该怎么说、怎么做时,大皇子李晖却直接拱手折腰下拜,对她行了大礼:“先生大才,李晖不才,愿拜先生为师,学那后世治世之法!”

    张依若被唬了一跳。她忙不迭的避开李晖的礼,手忙脚乱的把人扶起来:“不不不、不必多礼!快快快、起来!”

    张依若从没想过计划会如此顺利,顺利到她以为自己还在做梦。想想看,那可是封建社会的嫡长子啊!而且皇帝派他来跟自己接触,这些日子跟在温婉宁身边她对大周也有了些了解,并不是先前的睁眼瞎。

    在见到李晖的那一刻,张依若就隐约猜到了皇帝的想法。

    他等了二十年才等来一个张依若,而他已经老了,没有了改革的锐气与雄心。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自己选中的下一任帝王送到张依若身边学习那些张依若带来的前人的经验与手段。

    张依若不由得心生敬佩,无论如何,周崇帝确实是个伟大的帝王。能容忍她这个异类,还能物尽其用却又不把她推出去为以后的失败做准备——他确实像温婉宁说的,心胸开阔,海纳百川。这一刻,张依若彻底被周崇帝折服了。她隐约有些明白为何温婉宁之前提起皇帝时,脸上的濡慕与敬服了。他确实是个很有魅力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