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能强化全世界 > 第四章我试试行吗?
    江城高中大礼堂!

    已经坐下很多参加选拔的武生,马南粗略估算了一下,武生前三百的肯定都到了,在加上旁观的,这里最少有两千多人。

    大多数学声都坐在礼堂的观众席上。

    选拔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进行的很快,第一轮选拔方式很简单。

    就是举杠铃。

    从50公斤到500公斤,每50公斤一个,先报名字、年龄,通过与力量的对比来评判身体天赋。

    现在场上的是年级第十的武生,足足举起了350公斤杠铃,虽然有些勉强,但也算是表现不错。

    但是。

    却仍旧被淘汰。

    “他这是在强撑,气血值180,举起350公斤杠铃,天赋一般。”

    指导老师点评道。

    “下一个!”

    坐在最前面的校长和华夏武大的两个指导老师互相交流着,目光时不时的往台上看。

    校长说一句,指导老师中的那个女老师就点点头,但是测试结果,基本都是摇头。

    这让很多学生都非常紧张。

    “这种力量都不让过,怎么办啊!排名第二的张涛都挂了,咱们年龄都差不多,肯定不行啊。”

    “这次机会可是老校长拖了很多关系才弄到的,否则华夏武大最少要五年才来咱们学校选拔一次啊。”

    “大家一定要珍惜……”

    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觉得不能丢脸。

    但是现实,却是极度打脸。

    “下一个!”

    选拔都进行到末尾了,才过了八个人。

    这比例,实在是低的吓人!

    以至于基本上台,就是丢人,搞得本来还跃跃欲试的学生,都开始退缩起来。

    一时间,台上出现了短暂的空场。

    台下人头耸动。

    台上,却只有武科主任郑刚一个人。

    “没有人了吗?”他有些失望。

    华夏武大的指导老师都已经降低一个档次的标准了,来了三百多个最好的学生。

    第一关就只剩下才八个?

    真丢脸。

    怎么说也得到十个吧?

    局面,一时间有些尴尬起来。

    “我来!”

    驺信自信的走出来,一步上台。

    这个自信男孩,一身武者劲装,看起来很是正式,庄重。

    瞬间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驺信直接走到300公斤的杠铃面前,猛然一举!

    “嗯?!”

    驺信一张老脸都憋红了,杠铃……

    一动不动!

    顿时满场哄堂大笑,本来还以为来了个穿武者劲装的,应该是个学校隐藏的高手。

    哪成想,就是个笑话!

    “给我滚下去!”

    郑刚直接要踢人了。

    驺信挠挠头,嬉皮笑脸的说道:“我就来试试还不行啊。”

    “滚蛋。”

    郑刚脸都黑了,台下校长满脸尴尬,这帮学生,真给他丢人啊。

    本来只是想要试试,没想到自己打自己的脸了,老了老了,最后这点老脸就被这帮学生给丢光了。

    唉……

    老校长长的叹了口气。

    大约冷场了两三分钟,郑刚看没有人上来,最后问道。

    “还有人吗?”

    “没有人上来,就结束了!”

    台下,无人应答。

    郑刚失望的点了点头,只能是主动结束这场闹剧。

    却在他马上就要说话的时候。

    “我能试试吗?”

    马南声音不大,但却铿锵有力,让所有人都看清了他的面容。

    郑刚看了他一眼。

    这个少年他认识,名叫马南。

    虽然是去年才转修的武科,但是勤奋刻苦,在买不起辅助丹药的情况下,愣是将气血提升到145点,接近肉身极限的地步,很是让人惊叹。

    但是这少年资质平庸,没有半点力量天赋。

    就是好似天生神力这种的天赋,故此,根骨一般,没有什么潜力。

    有的,只是努力。

    成功是什么?

    是99(百分号)的努力加1(百分号)的天才。

    看起来99(百分号)更重要,但是实际上……

    资质,却比努力更加重要。

    “你还是下去吧……”

    郑刚摇摇头。

    之前丢脸的次数够多的了,他可不像让这帮学生继续给老校长丢脸。

    老校长看到郑刚的眼神,知道了郑刚的意思,只能是一把年纪,哭笑着陪来自华夏武大才二十几岁的指导,指引他离开。

    “这个学生,只是空有自信,却没有实力,不看也罢,不看也罢。”

    校长身边的教导处主任帮忙解释道。

    指导高傲的点了点头,站起身就要离开。

    马南:“……”

    他都走一半了,准备上台了都。

    你们怎么回事?

    驺信这里就行,到我这里都不看了?

    看一看啊喂。

    我可是很天才的。

    可惜,马南的内心活动救不了他……

    四位领导,还在继续往外走。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