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前世陵之苏熙芸传 > 70 记忆是最好的礼物(下)
    苏熙芸很高兴,站起身,在光海中旋转起来,笑着欢呼。她有些不敢相信能在这特殊的一天看到彩虹树,便伸手捏了捏脸颊。

    一点不痛,果然是假的……不过能见到已经很开心了。

    “和那晚有些不一样呢,是吧?”

    苏熙芸回头,她觉得那里应该有个人。可是并不是那人,模糊的人来人往中找不到一丝可以寄托心灵的影子。

    也是,他怎么会在这里呢,没有在才好呢,苏熙芸想。再抬头,她才发觉,原来彩虹树并不是那么清晰,尽管模糊的光影也很美,却总觉得不太满足。

    远处的嬉笑,近旁的笑颜,都是回不去的过往,都在自己不记事的年纪悄悄溜走,心有不甘也没用吧?如果自己没死去,可能都不会翻出埋藏在深处的这些记忆……

    “啊~”一声惨叫打破了苏熙芸的思绪,低头,看到了趴在地上的小女孩。

    “呜呜呜~”小女孩没有起身,哭了起来。

    苏熙芸一愣,转眼间,彩虹漫天也过去了,又回到了红叶铺地的山道。有些熟悉的痕迹让她恍惚了,很多天的上学放学让她已经熟悉了这山道,只是物是人非罢了。

    苏熙芸蹲下,刚想扶起小女孩,小女孩却先望了她,梨花带雨的小脸让人莫名觉得心疼。不过,原来还是自己呀……

    旁边又是笑声,有些心灾乐祸的意味。苏熙芸回头,小雪正乐津津的捧着腹,似乎还笑出了泪水。

    “没事了。”不管怎么样,苏熙芸还是想先扶倒地的起来。

    声音有些不对啊,苏熙芸想。望向另一边,才发现身边还有个男孩,原来倒地的小女孩看的根本不是自己。

    男孩蹲在了她旁边,伸手抓住了小女孩的手肘,只是小女孩身子很软,完全扶不起来,男孩只好更用力的抱着她,很费劲才把她抱起来。

    “哥哥,好痛。”

    “没事了没事了,”男孩一直安慰着,“哪里痛,我看看,爸爸说涂点口水就没事了。”

    小女孩离开了男孩的怀抱,伸出了手掌,磨破皮的掌心泛着一丝丝红线。男孩吐了口唾沫,在小女孩的掌心上轻轻画了下。

    “啊,痛。”女孩哭的更厉害了,而小雪也笑得更开心。

    虽然不见了彩虹树,不过苏熙芸没有难过,看着自己哭的稀里哗啦的模样,不禁脸红了。原来自己的第一次被男生抱这么早就没了。

    受了小雪的感染,而且痛也不在己身,苏熙芸也笑了,反正都是死,做个开心鬼也不错啊。

    似乎是笑累了,又似乎是蹲久累了,苏熙芸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风似接到了命令,吹拂着她的长发与衣裙,淡蓝如镜湖的衣裙在风中褶皱,发丝如柳絮拂水而动。

    穿着在旧书阁中得到的那件自己最喜欢最漂亮的衣裙,回忆着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光,这样死去,可以没有遗憾了吧?对,一定,不能有遗憾了。

    长风依旧在吹拂着,苏熙芸颤了睫毛,隐约听到了落叶的声音,很近,所以她又睁开了眼。

    飘落的枫叶轻而缓,却很模糊,看不清叶的脉络和角尖,苏熙芸下意识的想伸手接住。可并没接住,就像人看不到她一样,叶不看不到她,依旧以原轨迹落着。

    风中,落叶的声音渐多,几乎要掩盖了那嬉笑与铁索摩擦的声音。回过神,眼前多了一架秋千,藤蔓攀附了铁索,似长了很久了,可长椅上没有锈迹,和刚新的差不多,可和自己印象中的却差很远。

    三个小孩正坐下秋千长椅上,欢呼随着秋千起伏。没有人在推,他们是用男孩说的技巧在长椅上晃动着,尽管幅度很小,可却很开心。

    像是风在推呢,苏熙芸想。忽然夜色下自己和小雪坐在秋千上的一幕一晃而过,她呆呆的表情淡化,嘴角上扬了不少。

    “不知他当时在后面推时是什么感觉呢。”苏熙芸自言自语。

    看着秋千上的三个小孩,苏熙芸心中一动,伸手抵在秋千长椅的靠背,手臂随着起伏而伸缩,像是真的在推一样。

    每一次起伏,都牵动着她的心,时快时慢,呼啸的风带着孩子们的欢乐拂面,心情舒畅极了。

    似乎是错觉,苏熙芸觉得秋千的幅度更大了。

    原来不一定要坐在秋千上才会开心,只要一起玩就好了。所以,他当时也是开心的吧……心中最后一丝担心也消散,也许是真没遗憾了。

    忽然,风停,秋千还在晃动,男孩和女孩们都愣住了。

    “哥,你怎么回来了?”小女孩从晃动的秋千上跳下来,站不稳还前倾了几步,被迎面而来的男生托住了。

    “怎么,小芸儿似乎不怎么喜欢哥回来呀。”男生的笑容很和煦,炎炎的烈日照在他脸上都柔和了几分。

    “不,不是。”小女孩回头,看向了秋千,却看不到秋千后的苏熙芸。

    可苏熙芸能看到她,那眼神中的不舍,让她明白了,或者说想起了这个曾经的自己心中的话。

    “不是不喜欢,你回来了,我也要回去了。”

    她也才想起,自己小时候对枫山的所有印象,也只有一个暑假而已。那时苏母杨丽也是老师,只是还没来华斓大附中任教,在那个苏爸忙碌得不能回去的暑假,苏母带着很小的她到曈镇来陪苏爸。

    而她哥那时也在华斓大学,暑假回去的只有他,他回校了,暑假也结束了,她只能跟苏母回去。

    心中模糊的枫山只有那个暑假。

    凉爽的清晨,那辆红白汽车渐渐远去,和来时那样平静。模糊的车窗隔绝了车内外的世界,苏熙芸看不见车内的小女孩,小女孩也看不到她。可苏熙芸知道,车里一定有一个女孩趴在座位上看着后车窗外的世界。

    吹了一个暑假的风依旧,落了一个暑假的叶也依旧,这个清晨没什么特别的,而离别对还没怎么记事的小孩子们来说也不特别,既是不特别,兄妹俩就不会特别的打破睡懒觉的习惯。除了月阿姨,没有其他人送行了。

    其实当时自己只是习惯了这里才会舍不得吧?就像当时离开家也是那样……苏熙芸想。

    车子远去,周围的世界也渐渐模糊。苏熙芸转身,想再看看月阿姨,可并没有见到,原本月阿姨站着的地方,多了个小女孩。

    月阿姨也变小了吗?这是苏熙芸的第一想法,可注意到那鎏金色的发丝时,她愣住了,一切记忆如冰释一样浮现,能想起来的都想起来了,包括那晚飙车时的惊心与车祸的瞬间,想到这,她才真正知道自己的死因了。

    红白汽车过了转角,一切模糊的画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清晰的世界,除了铁栅栏大门的锈迹,和刚刚的徐家堡没有太大差别。

    “熙芸姐姐,临别的礼物,喜欢吗?”小女孩侧头,对着苏熙芸微笑。

    “礼物?临别?这是怎么回事。等等,妹妹,你能看到我?”苏熙芸皱眉,她可不记得自己有过和小金发这样的对话,这本不该出现在她回忆里的,为什么会有呢?

    “我就知道熙芸姐姐会喜欢。”小女孩自顾自的说着,声音带着欢快,“熙芸姐姐,我要走了。”

    小女孩的声音让苏熙芸有些失落,不过只是一瞬,能在死时有小金发的道别,其实应该感到开心吧。

    “走吧,不用担心姐姐,不管是地下还是天上,姐姐这么漂亮,一定不会有人欺负姐姐的。”苏熙芸嬉笑道。

    小女孩似乎没有听到,低着头好一会儿,抬起时,笑意已经没了,泪如溪流,涓涓而下。苏熙芸心疼,伸手想抹掉她的泪水,可小女孩退了一步,泪水滑过她上扬的嘴角。

    “熙芸姐姐,你跟我来。”

    小女孩走进了铁栅栏的大门,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可苏熙芸还是跟了上去。绕过百花,又来到了那架秋千前。

    秋千还是那秋千,只是和大门一样多了铁锈,藤蔓也缠得看不见铁索了,和夜色下的那架秋千一样。

    小女孩坐了上去,苏熙芸也跟着坐了上去,寂静的庭院中,只有落叶与铁索摩擦的声音。

    除了夜色下的那一幕,苏熙芸又想起了梦中遇到的女神还有那个神秘人,那时神秘人也带她来坐秋千了。

    原来自己和这架秋千真有缘啊。

    “熙芸姐姐,对不起,那时大叔让我抹去你记忆时,我不小心看了,不,我刻意看了你的记忆,对不起。”小女孩低着头,小脚在空中摆动。

    苏熙芸虽然看不到小女孩的脸,不过从那带着哭腔的声音中知道她很愧疚,心中也生不出一丝怪罪。

    “没事,看了就看了吧,反正姐姐也要死了。”

    小女孩依旧低着头,苏熙芸觉得她应该是听到了“死”这个字觉得难过,所以才不敢抬头看她的,便笑了笑,脚尖惦着地,将秋千向后推动,觉得距离差不多后才抬起,呼呼的风中,秋千带着她和小女孩摆动起来。

    “对了,妈妈和尘凌哥哥还有小雪怎么样了?他们还好吧?”苏熙芸望着前方说。

    “熙芸姐姐,你很长的记忆里都是不开心的,如果不是看到你最近又开心起来,我还以为长大后都会不开心呢。”小女孩依旧自顾自的说。

    苏熙芸一愣,才发觉她们似乎不在同一个频道上。频道?苏熙芸疑惑,伸手在小女孩眼前摇晃,却没有一丝她想看到的反应。

    其实不是频道,而是不在同一个世界吧?

    “还好不是呢。不过知道熙芸姐姐有那么多的不开心,我也开心不起来,虽然好想好想带熙芸姐姐去好玩的地方让姐姐开心的,可今晚我就要走了,大叔说不能再拖了,早点回家他才放心。”

    “所以呢,我就送给熙芸姐姐这个礼物,希望能有更多开心的事来陪熙芸姐姐,开心的事多了,不开心的事就会变少,是吧,熙芸姐姐?好啦,我要走了,姐姐以后少点坐大哥哥的车,最好都不要坐,太危险了!”

    “对了,要记得去读我写的故事书哦!就这样吧,做个好梦!”

    听着小女孩的话语,苏熙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泪目了。原来自己并没有死,这只是个梦,是小女孩的礼物,最棒的礼物了。

    虽然哭着,可苏熙芸一点都不难过,小女孩本来就是想她开心的,如果难过了有违她的心愿了,而且知道自己没死,本来也是很开心的事。

    叮。很清脆的声音,眼泪落在了秋千上,可就算是水珠与铁碰撞也不应该有那么清脆的声音啊,苏熙芸一瞬间回过神来,伸手想触摸小女孩,可已经晚了,摇晃的秋千上,除了她,没有其他人了。

    其实,那是眼泪落在了心里的声音吧……

    ……

    本书来自